2024-05-06 16:59:01 | 找车网
作者:宋家婷
说得漂亮,不如干得漂亮。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马东在《奇葩说》里的这句话,恐怕
丰田
汽车深有体会。
6月中旬,丰田在日本举办的以“改变汽车未来”为主题的技术说明会,迅速引起了关注和热议,最重要的一点争议仍旧是,部分舆论认为丰田在纯电道路上仍旧踯躅不前。
此前人们还一度怀疑丰田章男是否能够连任会长职务——丰田的犹豫让股东们已经不止一次抓狂了。
当然,丰田章男在刚刚过去的年度股东大会上得以成功连任。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丰田在此前一天的技术说明会上批量公开了不少新技术,并且给出了电动车明确的技术重点和落地时间表。
但这可能不足以令人完全信服。
人汽传媒了解到,原本丰田最高层将在6月亲自来中国宣讲新战略。现在看来,此行不仅是势在必行,而且必须马上提上日程。
在此之前,我们梳理了一下丰田此次技术说明会的核心内容,看看丰田到底是不是被误解了。
得动力电池者得天下
燃油车时代有句话,得B级车者得天下。新能源汽车时代,同样有句话:得动力电池者得天下。
不过我们知道,占据整车成本40%-60%的动力电池一直面临着两大难题:
其一,技术瓶颈。
当下市场主流的锂电池容量已接近瓶颈,无论是三元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都难以突破能量密度350Wh/kg的天花板。纯电动车的续航与补能正依赖于此。
其二,成本难降。
全球公认的一点是,动力电池成本降至100美元/KWh是电动汽车取代同类燃油汽车的核心指标。
但是,受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2022年动力电池成本仍为131美元/kWh。有预测称,至少要到2026年全球动力电池成本才能迎来拐点。
这正是丰田抓住的突破点,它采取了釜底抽薪的方式——直接针对动力电池的痛点给出答案。
▲丰田BEV Factory总裁 加藤武郎
在丰田技术说明会上,丰田BEV Factory总裁加藤武郎宣布了丰田BEV战略接下来的核心“次世代电池技术”,并展示了其动力电池矩阵——
丰田现行版电池、计划于2026年搭载使用的“性能版电池”、计划于2026年至2027年挑战投入实际应用的“普及版电池”,之后是计划于2027年至2028年投入实际应用的“高性能版电池”和“全固态电池”。
“性能版电池”:提高了电池能量密度,配合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改善,可将续航里程提升到目前的2倍,达到1000km。同时完成成本降低20%,实现快充不到20分钟的目标。
“普及版电池”:将已经应用于HEV镍氢电池上的双极结构,通用到BEV电池上。续航里程比目前增加20%,快充同样可以达到30分钟以内。由于零件数量可控制在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之间,成本可降低40%左右。
“高性能版电池”:该款电池采用了高镍正极材料,并使用双极结构。与“性能版电池”相比,续航里程还可再增加10%,快充达到20分钟以内,成本有望降低10%。
如果你以为纯电后进生丰田仅仅满足于1000公里的续航里程上,那可能太小看丰田这个全球老大哥的野心了——在纯电动汽车上,它的终极目标是全固态电池。
全固态电池常常被称为“BEV游戏规则改写者”,是完全不同于现有一代锂电池的新型电池技术。较之于锂电池,全固态电池容量更大也更安全。
不过,全固态电池也有使用寿命较短的难题。
因而,
在商业化时间表上,此前全球各国达成的默契均是2025年至2030年。就产业链上的企业来看,丰田汽车的目标是2020年以后能制造出固态电池,2030年以后实现量产。宝马计划2026年量产搭载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
国内,目前包括宁德时代在内企业推出的凝聚态电池仍属于半固态电池范畴。换言之,这项技术大家都在探索中。
在这次说明会上,丰田称已经发现了解决全固态电池难题的新技术。在核算成本后,将全面进入面向量产研发的阶段。
此前,丰田计划将全固态电池首次搭载于HEV车型上,现在则宣布直接搭载到BEV车型上,并将于2027年至2028年投入实际应用。
可以说,无论是各种性能版电池还是全固态电池,丰田的目的是“让电池也可以有丰富的选择”,以便于面对全球消费者,不断推进能够灵活应对消费者需求的研发。
然而,丰田又有些“洁癖”:它试图通过对电池、平台、制作方式的全维度创新,给纯电能源提供一个最能发挥的方式:
将电池能力发挥到极致,将电耗控制到更低水平,使续航里程达到1000km,同时会追求更加令人兴奋的行驶质感与外观设计。
这的确是既要又要还要的高要求,然而丰田是认真的。根据计划,2030年丰田全球BEV销售规模预计达到350万辆,其中次世代BEV产品将占到170万辆的水平。新的产品则会从
雷克萨斯
品牌开始投入市场,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氢能底牌:以商用车为中心实现增长
虽然丰田在动力电池上的投入与产出,令人看到了它对BEV的真诚态度。但是,丰田在氢能上的持续投入,也让人深刻感受到它对于未来能源近乎偏执的坚持。
目前氢能行业整体表现为高度集中双寡头格局,丰田与
现代
并驾齐驱。同时,日本掌握了全球85%的氢燃料技术专利。
尽管如此,关于氢燃料电池,一直以来流传着这样两种观点:
一是当锂电池进步缓慢时,氢燃料电池技术就会提上日程;当锂电池进步比预期快时,这项技术就被束之高阁了。二是车企在收缩期间更容易第一时间放弃氢燃料电池。
丰田对此深有体会。其坦承,使用氢能源的氢燃料电池部件、氢原料本身,依然存在成本高昂的课题。不过,现在这些课题有了进展。
▲丰田氢能Factory总裁 山形光正
将于今年7月开始担任氢能Factory总裁的山形光正透露,要以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的形态推进商业化落地,并直言“要通过以量定价的经营模式,努力提供价格更合理的产品”。
目前丰田已经开发出面向商用的新一代FC系统,
电池单体发电量为现行电池单体的1.3倍。在耐久性上,其系统寿命较之燃油车延长了2.5倍。
从汽车生命周期来看,几乎可以达到不需要保养的程度。
另外,
与目前的电池单体相比,构成电堆的成本减少了一半,同时续航里程又增加了20%。
这意味着,驾乘途中无须再加氢。
得益于丰田30年积累下来的技术和经验,这一次世代电池单体不仅延缓了因腐蚀等引起的劣化,还使制造所需材料的价格变得更经济,2026年其将投入实际应用。
除了氢燃料系统性能的提升以外,丰田还针对制氢成本以及储氢难题进行了解答。
3月电装在福岛公布的电解水制氢装置中就应用了
Mirai
的氢燃料电池技术。通过氢和氧发生化学反应而实现发电的MIRAI的电池,和水电解制氢装置中使用的电池单体有九成的零部件是共通的。
丰田未来还计划在泰国导入与
三菱
化工机共同研发的实证机器,将使用到通过鸡粪产生的沼气来制氢的项目里,从而推进在当地的氢能源制造和消费。
丰田预估在2030年收到约10万辆氢燃料电池的订单,氢燃料电池市场将以商用车为中心实现增长。
不过,为了向乘用车普及氢燃料电池,丰田也在尝试改变储氢罐的外形。
此前,在大型商用车上搭载的储氢罐,通常是碳纤维材料的圆筒(直径约50cm,长约2m)。若将此类储氢罐标准化统一为1种,储氢罐的成本则可以削减25%并能加速普及;通过将气态氢液化,可大幅减少氢的体积,从而确保更大的乘用空间。
丰田现在正在研发马鞍型和平板型储氢罐。通过改变储氢罐的外形,不但可以实现将其搭载到现有车型上,而且还可以提升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丰田也表示,正在考虑将次世代氢燃料系统的电池单体的尺寸减半,从而可以实现从小型车到大型车的全线产品搭载。
丰田孜孜不倦研发氢燃料电池,也得益于日本政府对于氢能源的大力扶持。日本的目标是将氢能源渗透到交通、住宅、城市建设、工厂企业等各个领域,打造一个完全绿色的氢能社会。
前不久,日本政府还发布了《基本氢战略》修订版,称在未来15年内将投资15万亿日元,用于氢能产业发展,以加快日本向低碳经济转型和脱碳进程。
日本政府期望到2030年,通过氢能的制造与氢气的液态化,实现氢能产业制造与应用的三大目标:“可移动”、“可制造”以及“可储存”,更计划到2050年将氢的生产成本至少降低90%,使其比天然气更便宜。
说得漂亮,不如干得漂亮
令人吃惊的点还在于,丰田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未来电池的介绍上。
在丰田看来,决定BEV性能的不仅有电池研发。降低行驶阻力、能源再生的进一步扩大、整车能源与热效率管理等诸多要素需要与车辆研发共同考虑。
以如何将火箭的极超音速技术应用于汽车为例,丰田正在与三菱重工业宇宙事业部讨论通过对车身表面进行处理等方式,控制车身与气流接触的局部,由此实现降低阻力。假设现有车身的风阻系数为0.20,进行技术处理后,丰田认为可以实现再降低10%的效果。
比如,丰田bZ3的风阻系数是0.218,在行业属于顶级水平,应用上述科技之后,则有望打进0.1的阈值——这意味着,在未来车型设计可以越来越少地考虑风阻,这个思考解决的问题是现在车型设计同质化问题。
制造水平的进化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加藤武郎就认为,之所以次世代BEV能够完成“商品的进化”,正是因为背后是“制造的再次进化”。通过模块结构和车辆自动化移动生产线技术将生产工序和工厂投资分别减至二分之一。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赋能,生产准备时间则将减少至二分之一。
丰田次世代BEV车体就采用了分成前、中、后三大块模块的新结构。其中只有中间部分搭载了电池,由于前、后模块均不受影响,可快速地将电池的进化同步到整车上。
一体化铸造是实现这种模块化车身结构的一项重要制造技术。
举个例子。目前bZ4X的车身后部由86个金属板部件、经过33道冲压工序组成。如果用铝压铸工艺一体成形,最终可将零件数量和工序精简为1个。
丰田的目标是将成本和重量都降低到现有水平之下,同时发挥其最为擅长的TPS(丰田生产方式),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丰田全新的生产技术“车辆自动化移动生产线”,目标即是在组装中的汽车可以自动行驶,移动到下一个工序。简言之,将电池、电机、轮胎和无线终端安装到前、中、后三个模块后,就可以让其自动在工序间行驶。
这样一来,生产线上便无需传送带,工厂的布局也将不受限制。同时,曾经以年为单位的量产准备周期和高达数十亿日元的工厂投资等,都能实现大幅度的削减——丰田将以3年后引进为目标,加速研发。
由是可见,丰田“改变汽车的未来”口号虽然响亮,但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却仍旧是脚踏实地的、渐进式的改良,特别是对于BEV性能改进的理解并不局限于BEV本身,而是从整个设计、生产制造环节去抠细节做改进,这令人们难免感觉丰田还在犹豫,然而若追问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出发点,不应该是节能与环保吗?找车网
同样,原本不擅长说大话的丰田,“恨不得自己的技术研发到90%以上了,才羞羞答答地对外公布”,现在却迫于外界压力将几年后的新能源技术战略和盘托出,恐怕内心也并不适应这样的自己。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人汽,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撰文|张传宇?编辑|路由社
受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和排放标准趋紧的影响,近两年来,有越来越多经典车型陆续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
比如,2020年6月,入华7年的一汽丰田普拉多,由于排放无法满足国六标准,加上受双积分政策的重压,最终选择停产。
比如,2019年7月,最后一辆第三代甲壳虫在墨西哥工厂下线,沦为百年车型史的绝唱。究其停产背后的原因,就有销售下滑、排放门事件的影响,等等。
不过,另一款同样面临停产命运的车型,却在最近迎来了重大转机。
有必要先回溯一下事件的经过。
今年4月,一汽丰田宣布皇冠车型在中国市场正式停产。11月,丰田汽车宣布皇冠在日本市场停产,有着15代历史的丰田旗舰车型就此告别舞台。但近日海外社交网络上又曝光了一张疑似丰田皇冠SUV的渲染图。据猜测,未来的皇冠车型或将以SUV的形式重出江湖。
在汽车百年的发展史中,车型停产却又复活的案例,屈指可数。或许,当一款车型最终能凭借历史地位,上升到品牌的高度,即使是丰田也不能轻易对其痛下停产的“杀手”。
那为什么有些车型会热衷于在停产和复活之间“反复横跳”?一股汽车车型品牌化的浪潮,是否已经到来?
老兵如何不死?
要想了解皇冠停产又复活的故事,就不得不回顾皇冠的历史。
1955年,丰田汽车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第一代皇冠正式问世。船型车身、圆形大灯、对开式车门的设计,让它成为彼时丰田汽车的主力商务轿车。随着日本经济的腾飞,皇冠车型更是成为政府用车和高端出租车,红极一时。
2005年,由一汽丰田国产的第12代皇冠在中国上市。得益于此前进口皇冠留下的出色口碑,国产后的皇冠一经推出,就直逼当时细分市场的霸主——奥迪A6L。
但是,对于皇冠车型而言,可谓成也商务,败也商务。国产后的第十三代皇冠,由于售价弹性过大,还改变了以往的车型定位和市场策略,错位与奥迪、宝马旗下的中型轿车竞争,试图以后进者、日系商务翘楚的姿态,从强手如云的细分市场分得一杯羹。
奈何在中国市场,对手实在太强大,皇冠自此之后的销量逐渐惨淡,甚至每月销量不足千辆。这也间接导致皇冠在中国市场徘徊十五年后,最终走向被暂时停产,束之高阁的道路。
不过,事分两面。
虽然皇冠的销量并不乐观,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引入中国市场的皇冠133车型算起,每一代皇冠车型都随着政府用车、高端出租车基数的增长,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种下了情怀的种子。同时,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豪华轿车之一,皇冠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也颇为独特。
当然,在日本市场也存在相同的市场反馈。
可见,60年来皇冠在全球市场已经不单单是一款车型那么简单,实质上,它已成为丰田汽车不可割舍的子品牌之一。所以,即使皇冠车型的物理形态已经停产,但皇冠也为丰田汽车留下了丰厚且不可磨灭的品牌资产。
因此,丰田汽车也不能轻易对皇冠做出彻底消亡的决定。
与此同时,对于丰田汽车而言,在母品牌丰田和豪华品牌雷克萨斯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品牌和市场空间,以皇冠的名义重新投放符合市场需求的新车型,从而最大化利用其品牌资产,不失为一种顺势而为的决定。
此外,在日系品牌阵营,素来就有马自达、斯巴鲁这类坚持做豪华品牌之下细分市场的准高端和准性能品牌,皇冠品牌的延续,从日系车的传统上看也是可行的。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自2019年开始,丰田汽车在中国市场已经全面梳理了全部的产品型谱。其中,一汽丰田亚洲龙全面替代了皇冠的位置,而且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在SUV市场也开始“互相复制”车型,加大产品投放力度。对此,路由社此前也曾撰文分析过,丰田汽车想在全面电动化浪潮之前,攫取最后的燃油车红利。
在这种背景下,皇冠变身SUV车型也就不难理解了。而且,皇冠高端品牌的定位,还可以提供更高的品牌溢价,这也为皇冠车型在燃油车市场向新能源市场的过渡期提供了充分的保险。
只是,对于皇冠的拥趸们来说,皇冠SUV究竟会是一辆什么的车型这个问题更为重要。从产品预计2-3年后发布的时间节点来看,皇冠SUV很有可能是一款高于汉兰达定位的中大型SUV,甚至不排除会有纯电动版。
老兵们的新机会
皇冠“死而复生”的故事,无疑构成了2020年冬日最美的“童话”。
这固然离不开消费基础和车企规划方面的驱动,但事实上,早在2年前,中国市场上演了一场车型摇身一变为独立子品牌的先例。这个新品牌就是一汽-大众捷达。
2019年2月,大众集团在狼堡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了全新的汽车品牌——“JETTA”(中文名捷达)。这也是大众汽车旗下首个源于一款车型的独立品牌,也是大众有史以来第一个子品牌,主攻国内市场,并由一汽-大众导入中国并负责生产销售。
与皇冠类似,捷达作为一汽-大众的首款国产车型,也是大众汽车在华最早布局的车型之一,从1992年以来的20余年间,成为中国消费者家喻户晓的“国民车”。也正因为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大众汽车在入门家用市场的“再切割重塑”战略,以及中国汽车市场的SUV红利,捷达才得以蜕变为独立子品牌
从目前情况来看,捷达的独立并不算一次成功的尝试。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捷达品牌经销商的数量已经达到266家,到2020年底将达到285家。但是,以10月销量为例,捷达旗下三款车型的合计销量为1.3万辆,而此前捷达一款车型的月度销量,就在2-3万辆之间。
由此可见,多年品牌定位模糊的皇冠,也不可避免将经历捷达独立后遇到的诸多难题。这也是从传统单一车型转向独立子品牌的鸿沟所在。
不过,从车型独立为品牌,并非皇冠、捷达们的专利,在汽车行业“新四化”不断深入的当下,很多独立的小众车型乃至停产的车型,也摇身一变成为电动高端子品牌。其中,美系品牌当中这种趋向更为明显。
比如,2019年,福特在洛杉矶以Mustang之名发布了一款电动SUV车型——MACH-E。彼时,很多人吃惊于美系肌肉车居然成了电动车。随着产品信息的不断公布,中国市场的架构调整,行业对于Mustang这一新品牌,倒是有了更多的期待。
比如,因为油耗奇高、技术老旧、操控奇差而被通用汽车停产多年的悍马皮卡,也被通用汽车以电动化的形式重塑,走上回归的道路,成为全新车型悍马EV。据悉,悍马EV将于2021年在海外上市。
电动化的浪潮,给予诸多历史悠久车型重生的机会。这背后,离不开电动化时代,消费观念的转变:比如,性能不再与大排量发动机划上等号,电动化的Mustang同样可以成为美系性能车的一员;而且在引入电动化技术后,皮卡的装载能力反倒成为解决单车带电量的一种新解法。
更为重要的是,在排放标准的倒逼下,车企的电动化趋势已经不可逆转。加上这类车型累积的品牌价值,都成为美系车型独立成为子品牌的两大基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富康独立并成为电动品牌的反馈来看,母品牌的强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动子品牌的成功概率。不过,从Mustang和悍马的市场定位及产品布局来看,前者将定位于全球品牌,拥有跑车、SUV等电动车型,而后者或将随着通用汽车的布局,在皮卡市场继续深耕,以美国市场为主,伺机进入中国等地区市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2个月零14天,累计交付量突破30000辆。放在燃油车市场中,这一成绩并不稀奇,但在新能源领域中,理想ONE已经创造了记录。自上市之日起,有关理想ONE的诟病便层出不穷,特别是“断轴”的质量缺陷,甚至启动了产品召回;但是,在新能源中大型SUV市场中,理想ONE还是有着众多信徒,成为造车新势力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为何理想ONE能够斩获佳绩呢?显然,“增程式混动技术”立下汗马功劳。目前来看,增程式混动技术能够较好地平衡用车成本和续航表现,兼顾燃油车的便利性与纯电动车的驾驶快感,成为“过渡时期”的理想产品。不过,受限于研发、生产成本高等因素,这一技术并未得到多数车企的青睐。
12月18日,东风汽车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岚图汽车的首款车型 岚图FREE正式发布,提供增程式和纯电动两种动力配置,二者续航里程分别为860km与500km,预计销售价格不超过40万元。相较而言,40万级的纯电SUV不算稀奇,500km续航只算中规中矩;但增程式车型的性能实力令人眼前一亮,收获很多关注。
岚图FREE能否“一炮而红”,增程式车型又能否续写理想ONE的“销量传奇”呢?想必大家心中有着不少疑问,我们不妨一一来看。
增程式混动成为“香饽饽”?
“新能源技术已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关于这一点,相信没有人能够反驳,犹如雨后春笋般诞生的造车新势力,同样证明了这一点。不过,面对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燃油车企会受到较多掣肘,即便想要“大象转身”,反应也会稍显迟缓。
显然,岚图汽车便是东风汽车进军高端新能源市场的“王牌军”,被赋予了“一箭双雕”的期待。一方面,新能源市场是当下的“风口”,更是未来车市竞争的阵地,岚图以独立品牌入市,有望带来全新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国人“消费升级”的需求愈发明显,进军高端市场,有望打造自身的高端品牌。“新能源”和“高端”,是岚图汽车最基本的属性。
正因如此,作为岚图汽车的首款车型,岚图FREE的诞生有着许多考虑,推出数十万元级的纯电动版车型不难理解,而推出增程式混动车型,无疑是一招“险棋”。事实上,理想ONE早在上半年便已经崭露头角,但很多人都没想到它能如此成功,岚图汽车能够早早预测到理想ONE的成功,并研发相对小众的增程式技术,有着一定的魄力。
相较于理想汽车几乎是“从零起步”来说,岚图汽车背靠东风汽车多年的研发经验和成熟的供应链体系,能够大大缩短时间、生产成本,因而才能诞生不久便拿出成熟的作品,这点是造车新势力无法匹敌的。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岚图FREE上市后,理想ONE会受到最为直接的冲击。
开山之作表现如何?
既然定位于“高端新能源”,相信大家对于岚图FREE的产品实力非常期待,而在首次亮相中,岚图汽车也没有遮遮掩掩,诸如外观、内饰、动力参数等方面,均得以展露。
外观方面,岚图FREE较强地还原了iFREE概念车的设计理念,直瀑式格栅、隐藏式门把手,与前脸贯穿车标的日间行车灯、尾部贯穿式尾灯,带来了较强的科技感与时尚感,符合大众对于新能源车型的认知。内饰方面,整车采用了一体式三联屏、蓝/白的拼色搭配,给人一种大气、典雅的感觉,但物理按键与电子档把的传统布局,仍有些许燃油车内饰的影子。
智能配置方面,岚图FREE提供了4区语音识别、L2级辅助驾驶系统,支持人脸识别和声纹识别,基本囊括了目前常见的功能;而在豪华配置方面,整车提供了10扬声器丹拿音响、10级调光的全景天幕、12向电动记忆座椅调节等配置,同样可以向“豪华车型”看齐。当然,智能系统的方便程度、豪华配置的舒适性如何,仍有待体验实车后进一步评价。
此外,在动力配置方面,岚图FREE同样不弱。增程式与纯电动车型的动力电机相同,均采前后双电机布置,其最高功率为500kW,峰值扭矩为1000N·m,二者零百加速时间分别为4.6s和4.8s。值得一提的是,增程式车型采用了1.5T四缸发动机,相较于理想ONE的三缸机较为容易接受,但油耗表现、噪音大小仍会是车主对比取舍的重点。
岚图FREE前景如何?
从官方介绍和账面数据来看,岚图FREE确实有资格栖身“高端新能源”行列,但是,作为一个全新品牌的首款车型,岚图FREE难免会与理想ONE、蔚来ES8等相对成熟的车型进行直面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岚图FREE能有多少胜算?
显然,“质量”是岚图FREE上市后要面临的首要问题。与油电混动和插电混动相比,增程式混动的结构更为复杂,后期出现故障的概率也会比较大,在大规模量产交付之后,或许会出现某种隐藏性故障集中爆发的情况。因此,只有经受住长时间、大规模的考验后,岚图FREE才能真正算得上成功。
?从另外一方面来看,理想ONE之所以能够成功,并不单单是因为其增程式混动技术能解决续航焦虑,更是因为理想汽车拥有“情怀”加持,能够收获众多车主信任。相较而言,岚图FREE的公众认可度尚未达到理想汽车的水平,更难形成品牌号召力,销量自然也就很难盲目乐观了。
最后,从定位方面来看,岚图汽车进军高端新能源的初衷无可置疑,但一上市便将售价定在40万级别,目前在传统自主品牌中尚未有成功先例。即便是积淀深厚的红旗汽车,“复出”后首款车型H7的起售价不过在25万元左右,如何迎击造车新势力,或者是未来BBA的冲击,仍是一个不小的问题。理想吃肉岚图喝汤?增程混动市场再添新丁,这也难怪网友评价岚图汽车称:不自量力。
结语:时至今日,中国汽车品牌的实力已经不可小觑,尤其是在新能源领域中,更是掌握着不小的话语权;但是,新能源品牌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在进军高端市场的过程中更应该小心翼翼。岚图FREE预计明年第三季度交付,它会成为一匹“黑马”,还是会被束之高阁?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小鹏汽车推出动力电池终身质保服务,你会买吗?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现在的第一要务就是要活下去。对于还未有车型上市的新势力而言,如天际,拜腾等,最重要的就是要融资,尽快让产品上市销售。而对于已经有产品量产上市的新势力而言,如蔚来,威马和小鹏汽车,最重要的事就是让旗下已经上市销售的车辆大卖,尽最大努力提升销量,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售份额。这也是为什么小鹏汽车会推出动力电池终身质保及整车延保服务
电池研究院丨丰田终于入局解读丰田电动化之路在过去,车企们开发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目的是担心石油资源的枯竭,然而随着新的石油矿藏不断被发现,石油并不紧缺。但是不断增长的石油用量也带来另一个问题,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倍增,使得全球气候变暖,所以发展新能源车依旧迫切。在研究新能源汽车的道路上,丰田算是最早布局的车企之一,混合动力、氢能源汽车、纯电动车都有涉猎,但显然丰田的混动技术要更加深入民
特斯拉国产不到30万,你家还会买蔚来、威马吗?特斯拉国产不到30万,你家还会买蔚来、威马吗?1,特斯拉Model3国产29.9万,NEDC综合续航相应也降到445公里,而续航是特斯拉最大的特征;随车的家用充电桩也不再免费赠送,需要车主自行购买,就像你买了个新手机,充电器也需要自己买;至于特斯拉最引以为傲的自动化驾驶,相信开放的功能也非常有限!基于以上,也就是买了个牌子而已,当然有些消
想把自己的合资车换成国产车,这样会不会显得很掉价?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在面对合资车与国产车的时候,往往更愿意选择前者,毕竟合资车的综合实力和口碑都更为出色一些,甚至在保值率方面也将国产车甩在身后。但是,随着自主品牌的发展,以及国人对国产车的认可,很多人的购车首选都是国产车。甚至一些车主的第一辆车是合资车,第二辆车竟然选择了国产车。当然,也有网友说买国产车是因为穷。那么,从合资车到国产车,
老年四轮电动汽车十大名牌老年四轮电动汽车十大名牌是金影、富路FULU时风、汉唐汽车IANTOUR、瑞易电动汽车REVEY、枫汽车MAPLE、嘉远微车鸿日、金宝来、明爵、雷丁、易咖。电动汽车(electricvehicle)指使用电能作为动力源,通过电动机驱动行驶的汽车,属于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B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由于其对环境
五菱宏光迷你mini版电动车有空调吗车辆除宏光mini2022款轻松款三元锂,宏光mini2022款轻松款磷酸铁锂版本之外,全部匹配有空调系统,所使用的空调是,手动空调系统,是通过旋钮的方式来进行控制,操作非常的简单和方便。五菱宏光迷你mini版空调需要保养吗空调系统是需要进行保养的,需要每6个月的时间对车辆的空调滤芯检查一次,如不能够满足使用,需要及时进行更换满足使用可以
电动汽车的核心一般都是续航和电池寿命,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寿命一般是多长?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寿命通常在8年到15年之间,以国内相关部门规定的具体年限为标准,目前市场中比较热门的主流品牌电池寿命都能保持在8万公里以上,正常情况下,电池寿命达到标准就需要到4S店及时更换。其实新能源汽车的寿命与燃油车区别并不是很大,两者使用年限都是差不多的。电动汽车续航是关键,高续航赢得大众青睐现如今
国货当自强!推荐3款不输合资的中型轿车,你愿意为它们买单吗??国产车崛起了吗?在我看来,虽然很多人依旧不看好国产车的实力,但你不可否认,国产车已经慢慢崛起了。SUV销量前十中已经有5款车来自国产,而且哈弗H6和长安CS75已经能够牢牢稳坐SUV销量榜的冠亚军,所以面对国产车已经拥有强劲的销量表现,你还敢说国产车不行吗?作为一名国人,我会因国货的崛起而感到自豪,也认可国货当自强这一行为
2024-03-30 02:14:08
2024-03-23 10:41:41
2024-03-16 03:29:10
2023-10-23 17:19:26
2024-04-30 18:36:29
2024-03-28 12: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