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4 17:20:13 | 找车网
说起最近十年的日系高性能车,除了本田Type R之外,依然能够坚守本心而且不断出新的,可能就只有斯巴鲁的STI部门了。不管是头文字D还是WRC,这个蓝车身、金轮圈粉logo的组合贯穿了许多车迷的青春岁月。
STI全称是SUBARU TECNICA INTERNATIONAL(斯巴鲁国际技术部),Logo使用了在日本文化中象征男子气概的樱花红。和好基友三菱EVO一样,斯巴鲁STI的时间线和WRC世界拉力赛紧密缠绕在一起。严格意义来说,翼豹STI其实只有四代,但为了和EVO对应,车迷们硬是给他分出了11代。
时间回到1992年,天才车手科林·麦克雷加入斯巴鲁车队,驾驶力狮RS赛车首秀WRC赛场。但力狮RS的战斗力有限,斯巴鲁迫切需要一台尺寸更小、性能更强的战车,因此斯巴鲁在1992年10月推出了衍生自力狮的全新紧凑级轿车——翼豹,并请Prodrive为斯巴鲁专门打造了基于翼豹的拉力赛车——翼豹555。
1993年芬兰千湖拉力赛的首秀上,芬兰车手阿瑞·瓦塔宁便驾驶翼豹555赛车赢得了亚军。而在WRC赛场上,另一位天才车手理查德·伯恩斯也加入了车队,并且爆冷用翼豹夺得一次分站亚军。
尽管一些死忠的STi车迷们并不是很待见这台搭载了1.5L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初代量产版翼豹,但这台555赛车却的确奠定了STI20多年成功的基础。
1994年1月,底盘代号GC8的第一代翼豹WRX STI终于问世了。一代神机EJ20水平对置发动机、樱桃红色Logo和加大的尾翼成为了STi的标志性特点,同时这辆车装备了锻造活塞、更轻量化的高角度凸轮轴、专用的ECU等多项性能配置。
起初斯巴鲁对STi的销量并没有抱太大期望,所以第一型的TYPE RA版本月产量只有50台。但这辆车一经上市就反响异常,订单供不应求。于是斯巴鲁又在1995年8月推出了与TYPE RA性能相近的Version 2版本,也就是车迷口中的第二代STi。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斯巴鲁蝉联了95、96、97三年的WRC世界拉力赛车队总冠军,一跃跻身于世界一流汽车厂商之列。
尽管之后三菱凭借马基宁的惊人表现获得四年车手总冠军,但显然斯巴鲁的车队总冠军三连冠含金量更高,这对红蓝CP基本没给其他车队多少机会。而斯巴鲁也分别在1996年9月和1997年9月推出了第三、第四代STi,换装新的涡轮并对EJ20发动机不断改良。
1998年,为了庆祝三连冠,斯巴鲁基于第四代STI Type-R车型开发了首个超级高性能版本,也是斯巴鲁目前为止最为经典的车型之一——22B-STi,同时他也是未来STI S20X系列的鼻祖。双门宽体的22B比普通版要宽80mm,代号EJ22的水平对置发动机扩缸至2.2L,最大马力280匹,最大扭矩363牛·米。名称中的B代表Bilstein减震器,搭配Eibach弹簧,全车还配备了17英寸BBS锻造金色轮圈,全铝合金轻量化发动机盖,可调节角度大型后扰流板等,这些都是为22B特殊设计的独有部件。22B在日本本土限量发售400台,另有25台售往英国市场,现已成为斯巴鲁收藏价值最高的传奇车型,没有之一。
在头文字D中,远征得胜归来,状态正佳的拓海,驾驶着换装万转赛用发动机、由Project D精心调校的AE86,却在秋名山下坡被老爸藤原文太轻松秒杀。许多漫迷认为文太驾驶的正是这辆22B STI。但其实不然,文太驾驶的实则是第五代的STi,也就是GC8V,发布于1998年9月,与前四代的主要差别是发动机加入了强化水道设计,代号改为EJ207。
只不过文太的这辆GC8V同为双门限量版本且换装了与22B相似的前保险杠,迷惑性很强,现在想想,作者重野秀一这个操作骚啊。虽然拓海之后开始了轮流驾驶86和STI送豆腐的魔鬼训练,世界观不断地崩塌-重建-再崩塌。
但直到头文字D完结,拓海也没有驾驶STi参加过任何一场比赛,不过在最终话中,高桥启介要求再和拓海比赛一场,结果却被一向和善的拓海拒绝,拓海的原话是86报废后暂时只有STi可以开,但那辆车太快了会吓到启介。
而1999年9月,斯巴鲁依照惯例推出了第六代STi,除了外观区别之外发动机也稍作修改,但总体与第五代差别不大。GC系列的STi被车迷分出了六代,同时还有代号GF的五门掀背版本推出,在外观上其实很难分辨各代的区别,有些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年度款,但却是STI历史上最为经典,也最受车迷喜欢的一代。
2000年4月4日,斯巴鲁推出了第一代GC系列的结束之作——WRX STi S201,也是第二辆特别限量版车型,虽然当时STi已经有了许多限量版前作,但S201及后来的S202、S203等还是代表了所在各代别里的最高性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Homologation这个词对世界大部分地区来说意义不大,但对于任何汽车爱好者来说,这绝对是一个特殊名词。这也给了我们一些有史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公路性能车,奔驰CLK GTR、BMW E30 M3或是福特的Sierra RS500 Cosworth,都没有真正的不好的特殊之处。
当然最近几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斯巴鲁的Impreza 22B STI,为庆祝斯巴鲁成立40周年和连续第三次获得WRC厂商冠军,制造了424辆Impreza 22B STI,相同当年法拉利F40则是制造了1300多辆,比较之下大家就知道22B在这个世界上所拥有的地位了。
Impreza 22B STI在斯巴鲁车主中的地位绝不是日后S系列所能取代的,这辆车的价格伴随着时间不段飙涨,说的现实一点,可能有钱也买不到。通过WRX Type-R为基础打造,手工组装的2.2升引擎、可乐瓶身、BBS锻造轮圈、BILSTEIN黄筒避震器等WRC配件,这可说是一辆终极的公路斯巴鲁硬皮鲨。
Impreza 22B STI是斯巴鲁粉丝心中至高无上的佳作,所有的套件都是最具代表的产品,手工2.2升组装的EJ22涡轮引擎,与可乐瓶身的宽车体及WRC如出一辙的空气动力套件,之后斯巴鲁也再也没这样的魄力来制作一辆车了。
不过如果能真正拥有一部WRC赛车,并且让它在路上行驶,其感动程度又比22B高出很多,就像这部R30 WRC Car一样,在2002年到2007年,这辆R30 WRC都是保留在爱尔兰,直到再次出现在则是在2009年由荷兰车手Paul Allerts所拥有,车体涂装也由过去在爱尔兰的红色涂装变成了银色涂装,并且在欧洲当地区域赛事征战了整整一年后才退役。这辆R30 WRC在1998年至2010年之间参与了56项赛事,直到最后这辆车回到了斯巴鲁的原产国日本。
R30的WRC工厂赛车,在2000年至2001年之间参加了15场比赛,拿下了13次分站冠军,在当年几乎是“宙斯大帝”般的存在感。
密密麻麻的防滚架完全来自于WRC赛场上的淬炼,另外可以看到大量的碳纤维包覆在侧坝与门板间的密合度,上方的小天窗气流控制开关也是由碳纤维材质制成,简直就是艺术品。另外WRC的猫耳朵后视镜也一并保留下来。
这辆车唯一的奢侈品就是安装有暖气,这在寒冷的冬季非常实用,而控制装置隐藏在中控台后面。这也让车主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享受这辆车。
现任车主松下淳弥是一个超级疯狂的斯巴鲁铁粉,虽然已经拥有了22B及多辆斯巴鲁,但对于他来说能够购入1998年的WRC CAR又是一次不同的等级。顺利从Paul Allerts手上购入这辆车,松下淳弥为了让他能在一般道路奔驰,决定赋予这辆车全新的生命。
每个国家对于汽车的法规都不同,松下淳弥则是竭尽所能地将这辆R30复原成在日本公路上可以驾驶的状态。
当然我们不可能在这辆车上安装WRC的引擎与变速箱,毕竟那太不实际了,因此松下淳弥选择了S204车上那具EJ20特殊规格引擎作为复活的心脏,原厂就赋予320ps/43.2kgm的完美动力表现,变速箱也是一并来自于S204上高信赖度的六速手排,与Prodrive当年保留下来的液压手刹拉杆。
动力系统则是选择来自2007年出产的S204引擎本体,与一般的EJ不同在于S系列的腹内都是来自于公差最小的产品所组成,因此引擎运转平衡性更加平顺,加上专用的涡轮与计算机,一举将动力提升到320ps/43.2kgm的水平。变速箱也是来自于S204的六速手排系统。
这辆R30依旧保留了砂石路面设定(这是它出现最多的赛场),松下淳弥入手后也将他重新涂装回斯巴鲁特有的蓝色。可以看到保留了Speedline Corse Prodrive六爪轮毂、AP多活塞卡钳与368mm前碟刹盘、BILSTEIN避震器及远程储油箱。
WRC的排气管因为受到涡轮限流器的影响,管径都几乎维持在60mm,与一般常见的76mm改装管不同,因此排气爆音也会较为尖锐。
如此经典的斯巴鲁WRC赛车,相信你也希望能够驾驶这样拉风的车,行驶在公路上。
(图文来源:speedhunters.com)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全系标配四驱是斯巴鲁很重要的卖点,关键它可根据不同的车型与定位将四驱分为很多种,有带LSD的中央差速器、主动扭矩分配式、可变扭矩分配式、驾驶员控制中央差速器式。找车网
而本文着重介绍的驾驶员控制中央差速器式(DCCD)在业界简直就是逆天的存在,它配备了三个限滑差速器,而且中央的差速器从放开到锁止完全由驾驶员控制。不仅如此,与DCCD机械素质匹配的电子系统同样强大,可以通过控制发动机、变速箱、差速器自动调整扭矩分配和动力输出。
所以斯巴鲁在参赛WRC那段时间,凭借这四驱系统的加成,横扫八方,3届世界拉力锦标赛(WRC)的车队总冠军头衔,3个车手总冠军头衔,46个分站赛的冠军,从不为人知的日本汽车品牌到站在世界拉力届的最高峰,虽然后面斯巴鲁退出了WRC,但它的传说一直流传在江湖上,如今说起WRC,斯巴鲁依然是带盐人样的存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3-09-13 19:16:16
2023-08-27 10:50:30
2023-08-27 14:00:28
2023-09-06 11:39:14
2023-08-19 14:45:09
2023-08-26 18: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