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5 06:04:50 | 找车网
汉,依照历史的时间轴与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不论从哪个维度,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是一种传承与使命的象征。坚持以汉字来做标识的比亚迪,近乎“固执”地在产品中融入汉文化,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推出刷新行业内新标准的产品。
在比亚迪汉EV这款带有神秘气息的新能源车上市之后,关于性能、豪华、安全、价格等方面的讨论甚至争论刷爆了朋友圈。其实,在嘈杂的评判中,许多人距离对自主品牌标杆产品的认同,只差了一次试驾。
那,我们就从试驾开始。这次深度体验的是比亚迪汉EV四驱高性能版旗舰型与超长续航版尊贵型。
初见,豪华标准由谁来制定?
“豪华”这个词,每个人的感悟不尽相同。对于一款优秀的产品,绝对不是浮华的装饰与配置的堆砌,而是在体验上的愉悦与人性化的支撑,一定是在赏心悦目之间,提供贴心的驾乘体验。
在从工程师思维到产品经理思维的过程中,自主品牌一直在寻找恰当的平衡点。在汉EV这款产品上,我们发现了比亚迪的自我突破。
首先,在国际大师级团队的努力下,汉EV是一款令人赏心悦目的产品。在造型设计上,符合高端汽车产品的气质。外观上有保时捷、奥迪的影子,在内饰上有奔驰的体验。而这一切,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
当然,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审美标准,至少汉EV这款车会获得大众消费者的审美认可。前舱盖的钣金效果或者像保时捷,侧面远观或者像奥迪A7,每个人可以展开想象的大门,但这些都毫无违和感,造型设计的精妙之处不过如此。
其次,在用料上的苛求,没有向成本低头。应设计师的强烈要求,座舱内大部分为软质包裹,座椅为巴西进口真皮工艺,人体工程学设计水平较高,给予驾乘者舒适的体验。车内纯木饰板必须而且一定要来自纯进口80年树龄的白栓木,并采用极其复杂的切割工艺。
第三,具有仪式感的初体验。在主副驾驶位置均有座椅迎宾功能,开门一刹那,座椅自动后移,为驾乘人展开上下车的空间。系统自动识别主要驾乘人的坐姿与驾驶习惯,后视镜等角度自动匹配。后排空间宽敞舒适,四驱性能版的后排座椅支持电动调节靠背角度。
第四,空间感与舒适度匹配。汉EV的车长为4980mm,宽为1910mm,高为1490mm,轴距为2920mm,从外面观察是一款典型运动型轿车。而在内部空间上,前后排空间都很充裕。总结起来可以用运动豪华的观感和行政轿车的体验来概括。
第五,传统大屏与隐私保护。比亚迪依然坚守这块集成了所有功能的大屏,除了那些需要技术控们深度研究的控制项目之外,也简化了主流项目的操作步骤,并可以通过智能化系统实现抖音、微信等社交软件的互动。
而作为体验者,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车内摄像头的位置,增加了一个滑动的镜头盖,为车内人员隐私提供了保护。
当然,在竭力营造豪华感的同时,比亚迪在造车的细节上也还有提升空间。比如电子档杆附近的面板材质和按钮的设计,完全可以再提升一个档次。
交流,人机互动效率决定品质
坐在座舱内,除了观感之外,接下来就是与这款车的交流。品质,就体现在人车交流的细节方面,效率越高,品质感越强。
首先,智能化的人车交互,比亚迪到底做到几分。
在整车智能化方面,可以从DiPilot和DiLink两个方向来评价。简而言之,Dipilot 囊括了所有我们能够想到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而DiLink为比亚迪全面介入智能化和自动化开放了端口。
抛开工程师思维,从一个用户的角度总结一下就是比亚迪在智能化系统,他们考虑的更为长远,预留的升级空间更为广阔。而对于当下的驾乘者来说,所有智能化系统的反馈速度和效果,提升了驾乘者的使用体验,DiPilot与驾乘者的互动更为密切。
语音唤醒与相关项目操作,车机娱乐与社交互动,及所有在实际驾驶中涉及到的辅助措施,都在这台车上高效实现。
系统中的雷达预警敏感度可调,但警示蜂鸣声还需优化。在拥堵以及倒车时,车辆距离障碍物较近时,持续不断的蜂鸣音会带来不适感。如果将雷达预警关掉,则可以解决此问题。
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还包含DiTrainer教练模式,它可根据驾驶行为、路况、天气甚至驾龄等因素评测,选择性开启辅助驾驶功能。从某种程度讲,这一款会“学习”的产品,它会根据驾驶习惯而调整智能化辅助匹配。
其次,驾乘时的人车合一,汉EV到底处于什么水平。
路试阶段,我们毫不怀疑汉EV在性能方面给驾驶者带来的愉悦感。
不论是百公里加速3.9秒的四驱高性能版,还是百公里加速7.9秒的超长续航版,在提速能力上,其实完全可以覆盖大部分使用场景,并做到随心所欲。
此前有一些评价认为,加速能力7.9秒的长续航版没有吸引力。其实,这取决于驾驶者对于买这台车的定位。豪华品牌不一定提供超配的动力,而性能车并不一定有豪华的配置。奔驰的1.3T大七座和宝马3系的行政化,特斯拉性能之外另一面的粗糙工艺,都需要消费者妥协。
在20万到30万这个预算空间内,在新能源车序列里选择自己的出行工具,消费者考虑更多的应该是使用场景的匹配,而不应该仅仅是“加速度”这一个概念。
作为一款智能化电驱车,汉EV的操控杆是递进式的,不像一般的电动车是模糊逻辑,会有那种非常传统的燃油车换挡时遇到的阻尼感。这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种感觉。
一些媒体老师对于汉EV的刹车表现感受不一,而我认为它的刹车比较柔性。汉EV搭载博世CST舒适停车控制系统,通过大屏可以进行模式调节,有效避免了点头和顿挫现象。不论是在堵车跟车还是在高速避让,汉EV的刹车执行效率都比较高,对于驾驶者和乘坐者较为友好。
汉EV还是中国首款搭载博世IPB集成制动控制系统的新能源轿车,高成本的Brembo四活塞卡钳和固特异245/45 R19轮胎的配合,使得汉EV四驱高性能版旗舰型时速百公里刹停距离为32.8米,据统计是全球同级别新能源轿车最短刹车距离。
在动态试驾中,遇到了一个小小的设计问题,就是后视镜与车身连接处的镀铬部件切面有反光现象,后期可以进一步优化。
第三,驾乘时的主观感受,比亚迪的功底显露。
动态试驾的总里程接近400公里,车内的静谧性值得点赞。除了一点点路噪之外,车内非常安静。可见,在NVH的综合控制方面,体现了在制造工艺方面的标杆水准。
首先,汉EV的风阻系数仅为0.233Cd,大大降低了风噪也降低了高速行驶时的能量损耗。
其次,汉EV整车有完整的三道密封,采用双银镀膜玻璃,除了静音效果之外,还可以阻隔 99%以上的紫外线和85%以上的红外线,太阳能阻隔率可达50%以上,降低了空调工作负荷。
再次,整车的装配水平和公差控制较好,避免了车内的震动噪音。
除了静谧性之外,行驶质感也体现了其产品力的提升。比亚迪最近几年由前奔驰底盘专家调校悬挂系统后,驾乘体验已经与高端德系品牌没有什么区别。
在汉EV这款车上,底盘调教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实现了80公里/小时的麋鹿测试成绩。
在本次试驾过程中,我们经历了一次时速在70公里左右的紧急避让,汉EV方向盘的指向精准,底盘反馈协调,车身随动迅速,车身侧向支撑有力,驾驶者获得了足够的自信。
探寻,电动汽车的安全感从何而来?
至于比亚迪对于汉EV安全性的定义,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需要理解和消化的过程。对于真正的体验者来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刀片电池的针刺实验此前引起了行业内的争论,但比亚迪无疑是率先实现了动力电池极端状况下不爆燃的突破者。相比目前主流电动车采用的高镍三元锂电池,汉EV的磷酸铁锂电池最为稳定,寿命也更长,可循环充放电3000次、行驶120万公里。
第二,车身结构的安全性。热成型钢(抗拉强度1500兆帕)用量超过100公斤,匹配合理的吸能设计,在结构上不仅能保护保护乘员安全,也有效避电池包受损。
第三,智能辅助的安全性。Di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全系标配的11个安全气囊和6个摄像头,对于驾乘者的主被动保护措施非常齐全。
第四,车内环境的安全性。车内净化系统、“婴儿级”水性涂装工艺,采用PU材料,在底盘材料和内饰材料上的环保级别较高。从个人体验来说,这款崭新的汉EV,没有任何异味。
第五,信息互联的安全性。智能化系统具有银行级信息安全等科技。这一点还需要后期的使用者进行深度验证。毕竟我们只有短短的两天试驾时间。不过,在这一点上比亚迪的工程师非常自信,他们在开发过程中就已经把系统安全作为最优先级来考虑。
感悟,性能是自主品牌唯一突破口?
结束400多公里的深度试驾后,客观地说,比亚迪汉EV这款车并非无可挑剔。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比如在一些材料的质感、一些功能友好程度,个别设计的小瑕疵……但这并不能否定它是一款里程碑式的产品。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的新能源豪华轿车有了新的标杆。
其实,许多人对于豪华自主品牌电动车的认同,被内心中预设的一道关卡挡住。但凡一款新产品的诞生,总会被拿去与特斯拉进行对比。特斯拉确实给中国新能源车行业带来的鲶鱼效应,加速了自主品牌的产品迭代与技术升级。此时,我们应该有自信生产出超越它的产品。
对于比亚迪这样执着于研发的企业来说,在掌握了三电核心技术以及完整供应链之后,“性能”绝对不是其产品线的终点,一定是将更高品质和更好体验的产品向更多的用户需求倾斜。
目前,汉EV包含三个款型:超长续航版豪华型售价22.98万元、超长续航版尊贵型售价25.58万元、四驱高性能版旗舰型售价27.95万元。其中,四驱高性能版旗舰型NEDC综合工况续航550公里,其余两款为605公里。
从个人主观角度出发,更推荐续航605公里的版本,毕竟能够以同级别燃油车的价格拿到更豪华更智能化的新能源车,基本没有里程焦虑。前驱也适合更生活化的使用场景,对于家庭用车来说更为实惠。至于四驱高性能版,应该符合个性化甚至更激进的驾乘体验,似乎可以满足一部分人豪华性能车的需求。
总之,不必纠结与特斯拉等品牌的对比,我们需要相信自己的品牌,在大环境遭遇前所未有挑战的时候,更能激发我们民族企业的创新力。找车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那天,在通惠河边试驾广汽本田皓影时,我正坐在车里琢磨它的车联网。突然有个老头从右窗户探进头问我:“这是不是刚上市的皓影?”
我不禁惊讶地赞叹:您真懂车,这么年轻的车都认识!
皓影的造型、设计、空间、配置、价格已经被人熟知。接下来,电驹哥聊聊它的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功能。
一、语音车联网
语音控制车联网一直是中国汽车品牌的强项,合资品牌望尘莫及。不过今天,皓影的导航、娱乐车联网功能已经跟中国品牌持平。
资料是这介绍的:皓影搭载本田第二代HondaCONNECT智导互联系统,强化了实时拥堵信息等导航功能,提升了在线音乐、电台的娱乐体验。驾驶者可以智能语音识别控制系统,还可以通过支付宝Alipay支付停车费。
接下来电驹哥翻译一下:
皓影的语音车联网内嵌了高德地图、喜马拉雅、酷狗音乐这三大软件。这三个软件是汽车品牌经常采用的车联网配置,刚上市的全新奥迪A4L也内装了这三个软件。酷狗音乐提供歌曲,喜马拉雅提供相声、评书、故事,,高德提供实时导航,足以满足你的娱乐和出行需求。不过,需要自己花钱买流量。
电驹哥体验了一下。娱乐方面,皓影用语音控制可以播放音乐、相声、评书、天气情况,并且支持歌手和歌名搜索。说邓紫棋、杨洪基、周杰伦、蔡徐坤或歌曲的名字,就可以播放他们的歌曲。
导航方面,语音可以控制导航、查找加油站或餐厅。说我饿了,它就会自动推荐餐厅。说找加油站,它就导航搜索加油站。语音辨识精确度、反应速度是业内的主流水平。
不过,皓影的语音控制功能并不支持调节音量、开关空调、天窗车窗、座椅加热通风等。试了一下,似乎也不能下载其他APP。
可见,这套HondaCONNECT智导互联系统的重心是娱乐和导航,还没有像自主品牌那样扩展至控制车辆自身的功能。但是在内容丰富性、反应速度、灵敏度方面,它已经与自主品牌齐平,将来开通上述功能,也只是时间问题。
官方配置表显示,这套系统只搭配在混动幻夜版上。其他混动版本没有搭载。具体可以咨询经销商。
二、本田I-MMD混动系统
这是幻影混动版的强项。本田i-MMD混动系统业内有名,甚至可以跟丰田THS混动系统一决高下。
坐进皓影的驾驶室,你可能会疑惑:为何在按钮式换挡系统右侧,还有一个“EV纯电”按钮。
按道理讲,普通的混动车只有起步时才有短暂的纯电行驶,其余时候都是电机和发动机混合驱动车辆。皓影这个纯电行驶模式是怎么回事?
本田的资料是这么说的:I-MMD混动系统包括一个发动机、一个发电机、一个驱动电机、一个锂离子蓄电池、一个离合器。它提供三种模式,纯电驱动,混动,燃油机驱动。
纯电驱动时,由电池供应电量,电机驱动车辆,实现零排放零油耗。
混动时,由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为驱动电机提供电能。驱动电机利用电能驱动车辆,此时,皓影就像一台增程式电动车。
高速行驶时(时速超过70km),发动机机通过离合器与驱动系统连接,直接驱动车辆,在电池电量充足时,发动机和电机一起驱动车辆。成为名副其实的混动模式。
这是本田i-MMD混动系统的独特之处。它在低速和中速行驶时,发动机不直接参与驱动车辆,只是负责发电。这种状况下,它就是一辆增程式电动汽车。时速超过70km时,发动机动力才直接驱动车辆。
从它的动力匹配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它的i-MMD混动系统中,2.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最大功率107千瓦,最大扭矩175牛米。但驱动电机最大功率135千瓦,最大扭矩315牛米!
看数值可知,这个驱动电机的功率不仅大于它的2.0升发动机,甚至比很多纯电动汽车的电机功率都大,多数电动汽车的最大功率在85-136千瓦之间。
这样的搭配也说明,驱动电机是皓影驱动车辆的主力,发动机是辅助。增程模式是皓影混动版的主要形式。
实际驾驶情况如何呢?
我先按下纯电驱动模式。此时,它会纯电行驶。但时速超40km或者电池电量低于4格时,纯电模式会自动关闭,变成混动模式驱动。由于频繁起步、加速,大部分情况下皓影都自动采用混动模式行驶,也就是增程模式。
因为时速70km以下时都是纯电驱动,所以它的加速能力很强,就像一辆纯电动汽车的加速感觉。时速超过70km时,发动机驱动车辆也让动力输出更加快捷,避免了传统增程电动车的高速乏力问题。2.0升发动机驱动一款1.6吨的车,也是很强的。
如果按下sport模式,发动机会更早启动。即使起步加速时,也能听到发动机的转动声。此时,发动机只是在为电池储备电量,以备更运动的驾驶需求。
总之,在时速70km以下,这辆车是一辆百分百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完全纯电行驶。这带来了几个好处:
1、油耗低。
因为发动机最省油的速度是时速80-120km区间。因为发动机不参与低速驱动,这让发动机始终处在高效运转区间,让燃油燃烧更充分,并且降低了油耗。本田官方数据,混动版百公里油耗是4.9升(混动版)和5.2升(混动幻夜版)。
2、加速和纯电动车一样爽
在时速70km以下时,车辆全部是电力驱动,这就让皓影有了纯电动汽车一样的加速感。135千瓦的驱动电机来驱动1.6吨的车,看这个数值就明白它的加速性能。
即使在时速超过70km时,发动机和电机一起驱动车辆,加速感也很爽快。因为2.0升发动机动力充足,驱动1.6吨的车体很轻松。
当然,有人担心,这种混动逻辑设计,也给电池组带来了频繁充放电的压力。有消费者会担心,万一电池坏了怎么办?
广汽本田给皓影的电池的质保政策是10年20万公里质保。
目前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质保期,国家规定是8年12万公里,车企政策一般是8年15万公里。对比一下,会发现皓影电池的质保期长于国家政策和业内主流水平。
10年20万公里对一般家庭用户来说足够。但对于运营车来说可能不够。万一质保期到了,换电池成本高吗?
据说,皓影的电池组容量是1.3kwh的,也就是1.3度电。据我个人的经验,这样大小的电池,价格不会太贵。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组动辄40-60度电,所以换电池才贵。具体贵不贵,可以问问经销商。
自动驾驶系统
从官方配置表看,皓影混动版全系标配ACC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车道偏离预警、前方碰撞预警、主动刹车系统、交通标志智能识别系统。这套系统被本田称为:面向未来自动驾驶开发的HondaSENSING安全超感系统。
幻夜版价格贵一点,配置也更多。除了上述配置,还增加了全景影像、自动泊车辅助系统、盲点显示系统等。
因此可以说,皓影混动版全系(包括幻夜混动版)都达到了L2自动驾驶水平。开启按键都在方向盘上。
不同品牌的L2配置,性能也不一样。皓影这套系统实用性如何?
电驹哥体验了一下。在高速公路行驶时,ACC自适应巡航、主动车道保持系统都可以正常启动和发挥作用。自适应巡航功能与主流车型的水平一致,车道保持功能也比较精确,对付通州北关桥的大弯道很轻松。车道保持系统保持大约15秒左右,就会提醒司机接管方向盘。
在红绿灯较多的市区道路,自适应巡航系统依然可以正常工作,精确性也很好。停车超过3秒再启动时,需要踩一下油门唤醒。但是,车道保持功能无法启动,哪怕路上有地标线,车道保持功能也不能启动。
另外,在高速路上遇到复杂路况时,车道保持会自动关闭,关闭时并没有提醒。不像有的自动驾驶车,一旦车辆发现自己无法应付路况,就会用声音和图像提醒司机接管方向盘。
整体来看,它的自适应巡航系统功能达到业内主流水平,但车道保持系统主要起辅助作用。目前多数汽车品牌的L2自动驾驶配置都是这个水平,自适应巡航能解放双脚,车道保持功能只是辅助司机把握方向盘,而不是解放双手。
这跟皓影的官方介绍非常匹配。本田表示,这套系统就是“面向未来自动驾驶开发的HondaSENSING安全超感系统。”也就是说,它是为自动驾驶做准备,而不是百分百的自动驾驶系统。
皓影的全景影像系统是个很实用的配置,可以展示车身周围全部路况。打开右转向灯,会显示车辆右侧的影像,这个盲点监测系统在往右并线时相当实用。
其他新颖的设计
最让我满意的是中央扶手手机槽。它设计了一个窄窄的立槽。放手机取手机都非常方便。
这是个与时俱进的设计。99%的合资车的中央扶手还是传统设计,没有给手机专门设计一个立槽。大部分储物槽都是能无线充电的平槽,这也不是专门为手机设计的。平槽虽然也能放手机,但手机越来越薄,拿起来时需要抠起来,很不方便。
国外的汽车设计师真该来中国体验一下,手机作为人体新器官的感觉,然后重新设计中央扶手和手机槽。
90度打开后车门方便上下车。脚踢式电动尾门和无线充电功能,这两个配置只有混动幻夜版搭载。
皓影的前悬挂是麦弗逊独立悬挂(带横向稳定杆),后悬挂是多连杆独立(带横向稳定杆),整体驾驶感觉像德系车,车体的整体感很强。
电驹哥点评
皓影的外观设计、配置水平、车内空间,这些要素喜欢不喜欢,各位一看便知,不用赘述。
在新四化方面,个人感觉这是一辆智能网联增程混动车。智能化自动驾驶水平居于业内主流L2水平,在日常的拥堵或高速路况可以解放双脚;语音车联网的内容虽然不如自主品牌丰富,但娱乐和导航系统的水平已经与自主品牌并驾齐驱。
在混动系统方面,它的技术含量非常强。既带来了纯电动车的加速感,又带来了增程电动车的节能环保,高速行驶时发动机直接驱动,又避免了增程电动车的高速乏力问题。可以说,这套混动系统集合了纯电动、增程电动、混动车的优点,全速域的动力性能都不错。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提到新能源纯电动SUV,如果排除特斯拉Model X这个价格昂贵的进口产品,在国内自主品牌中想挑出一个能独挑大梁的,之前还真有点难度。低端产品充斥着油改电,中端则始终在产品力上差点意思,唯一的高端产品蔚来ES8续航能力又不够出彩。
那么现在呢?消费者想买一辆够漂亮、高品质、配置足、同时续航能力拔尖儿的国产电动SUV,有的选了?没错,我想你一旦亲自试过了广汽新能源Aion LX之后,都会认同它的表现之全面。
外观运动感足,灯组效果亮眼
Aion LX是广汽新能源Aion(埃安)家族的第二款产品,因此我们可以在前脸部分看到熟悉的“4D穿云箭”家族化设计。新车的整体线条非常硬朗,通过收敛下包围造型将车头高耸的SUV感营造的很到位,侧面腰线锋利并延伸至尾灯位置,来到车尾视觉上稍显圆润,下压的后扰流板和立体贯穿式尾灯很有特点。
概括起来的话,Aion LX是一辆非常有辨识度,同时让你第一眼看去就会觉得它速度不一般、价格也不便宜的车型。
前后灯组是Aion LX体现细节和工艺的最大亮点,造型上前大灯与格栅自然融合,后端灯角上下拉伸的很开,内部双透镜灯组为悬浮设计;尾灯组稍向外突出,与后挡风形成了一个150°左右的夹角,点亮后的效果不仅辨识度高,还增强了其立体效果。
另外前后转向灯均为流水样式,足够时尚。
Aion LX还使用了时下高端车型上标配的自动伸缩隐藏式车门把手,携带遥控钥匙靠近车辆即可自动伸出,断电后携带钥匙离开车辆可以自动锁闭,后视镜和门把手自动收起。
内饰质感和豪华感很强,配置丰富
Aion LX的内饰方面与Aion S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控布局、棕黑配色、双连大屏等等看起来很熟悉。但是再进一步细看的话,Aion LX作为一款定位更高的SUV车型,在细节层面进行了更多的升级,包括工艺、用料和高端配置等等。
首先在工艺和用料上,Aion LX除了常规的在中控台和扶手箱等位置使用大面积皮质包覆外,还在车门和顶棚位置加入了Alcantara材质,一下就将车辆的档次感提了上去。
另外在高端配置方面,Aion LX配备了不少豪华车级别才有的方向盘电动调节、座椅通风/加热、可升降式旋钮换挡、ALPINE(阿尔派)音响和全车氛围灯等等。
当然不能不提的还有其右后排的舒适豪华“老板座”,Aion LX的后排座椅不仅可以对靠背角度进行调节,还特别为右后排位置设计了一个带有电动腿托的老板座,长途出行时这个位置想必会成为“香饽饽”。
常规的一些豪华舒适配置方面Aion LX也表现的非常够水准,中控台上两块12.3寸超大屏幕非常霸气,另外还有包括智能语音控制、Carlife/Carplay、360°全景影像、手机无线充电、电动尾门、电子手刹、自动驻车、陡坡缓降等。
动态表现极富高级感,隔音出色
Aion LX有单电机两驱和双电机四驱两种不同的动力形式,以及60、70、80三种不同电池容量的续航配置。我们本次的拿到的车型为Aion LX 80单电机版本,前置驱动电机的最高功率150kW、最大扭矩350N·m,80D和80Max车型则配置前后双电机,总功率达到300kW,最大扭矩700N·m,0-100km/h的最快加速时间仅需3.9秒。
Aion LX 80车型配备了一组NCM三元锂电池,总容量为93kWh,支持NEDC续航里程为650km(60车型综合续航为503km,70车型综合续航为520km,80D和80DMax车型综合续航为600km)。电芯由宁德时代提供,使用了高能量密度的811材料配比,系统能量密度为180Wh/kg。
虽然这是台单电机版本,但是得益于电机的输出特性,这辆车的加速感并不弱,甚至在初段可以说极为暴躁和敏感。只需要稍微深踩下加速踏板,前轮可以轻易的突破抓地极限,挠几下胎以示实力。
Aion LX为驾驶员提供了ECO、COMFORT和SPORT三种驾驶模式,加速踏板的响应会根据不同驾驶模式稍有区别。值得注意的是,不管在哪一种驾驶模式下,Aion LX的能量回收强度都不高,带来的拖曳感非常不明显,驾驶感受与传统燃油车差异不大。
如果喜欢电动汽车那种单踏板操作的感受,你需要在驻车状态下,开启“I-PEDAL”模式,此模式下能量回收功率可以轻松达到最大,带来的拖曳感十分强烈,甚至可以将车辆几乎刹停。
作为一台纯电动车,这台车开起来的静谧性自然是不用多说,而且隔音表现在高速下也非常出色,急加速时的电机啸叫声几乎没有,能传入车内的只有部分轻微风噪和胎噪。
当然主观上的一些问题也还有,比如这台单电机80车型的刹车脚感偏软,不够线性,这一点在双电机的80D车型上就没有出现。
彻底告别续航焦虑,充电30分钟续航120km
我们在80%电量下开始续航测试,此时表显续航里程为522km。
测试路况为普通城市道路,模拟日常城区内通勤,最高车速不超过80km/h,平均车速在30-40km/h之间,全程车内成员两人,空调为关闭状态。
测试结束以电量剩余50%时终止,消耗30%电量后Aion LX的表显续航减少199km,实际行驶156km。以此计算,在该测试条件下,Aion LX的平均电耗约为17.88kWh/100km,实际续航里程约为523km左右,而有效日常可用续航至少在471km(保持电量不低于10%)。
最后在充电方面,Aion LX首先给人的第一印象非常友好,其将快充和慢充接口统一置于车身右后位置,用户无需再根据充电桩类型选择不同的停车方式,位于车辆后部的直流快充,也避免了前置快充口用户不得不将车头扎入车位、驶离时非常不便的尴尬。
在国家电网60kW直流快充桩进行充电测试时,Aion LX可以在3分钟左右时间内完成电池预热,电流达到峰值119A左右,并一直保持到约90%电量。我们实测在30分钟内,Aion LX最快可以充入约22kWh电量,按上文电耗计算,可以满足城区内约120km的续航。而直流完全充满的话,总计需要约1小时30分钟左右。
编辑总结:之所以给Aion LX如此之高的评价,不仅仅是我们内部的共同认知,还有一些朋友的观点,更重要的还有普通陌生人的看法。我们一次外出时曾短暂的停在某个商区停车场内,20分钟内至少6个陌生人前来围观打探,简单的了解和体验后均对它赞赏有加,不乏有人冒出前往经销商处仔细试驾并考虑购买的想法。
综上,广汽新能源Aion LX 可以说是目前国产纯电动SUV里非常出众的一款,它不仅理念先进,同时还把漂亮的设计、出众的配置、优秀的空间表现、以及续航这个电动车的大难题给出色的解决掉了,可以说这次广汽新能源干的确实漂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00公里实测汉EV,性能绝不是终点,自主豪华新能源车终现新标杆汉,依照历史的时间轴与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不论从哪个维度,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是一种传承与使命的象征。坚持以汉字来做标识的比亚迪,近乎“固执”地在产品中融入汉文化,在自主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推出刷新行业内新标准的产品。在比亚迪汉EV这款带有神秘气息的新能源车上市之后,关于性能、豪华、安全、价格等方面的讨论甚至争论刷爆了朋友圈。
纯电动车续航实测,虚标都大,实际续航超500km的只有两款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官方标定的续航里程与实际的续航里程是有偏差的。特别是在冬季,寒冷的天气条件下,续航里程的偏差会更大一些。甚至有些已经使用过两三年的纯电动汽车,本身电池已经出现了一些衰减,再加上冬季天气比较寒冷的状态,那么续航里程偏差的就会更大了。近日有媒体对纯电动汽车冬季的续航里程进行了测试,测试的地点在北京测试的温度为室外
为何真实用车场景下的新能源车对比为何真实用车场景下的新能源车对比油价持续在高位,让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考虑购置一台电动车,毕竟,日常花费比燃油车便宜很多。但也有不少用户对电动车心存疑虑,包括对续航、车辆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充电便捷度等诸多方面,非常希望了解日常使用电动汽车真实感受。因此联合了20多家专业汽车媒体共创和参与打造“非特殊工况下城市用车场景的新能源车系列评测”,以贴合日
推荐Super迅吉利帝豪L雷神Hi·X购车手册易车原创在国内汽车市场上,帝豪作为自主紧凑型家轿代表车型,自推出以来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好评。而如今的帝豪家族已经非常壮大,传统燃油车领域已有多个版本选择。但面对对手比亚迪秦PLUSDM-i的来势汹汹,帝豪L雷神Hi·X应运而生。在4月26日,帝豪L雷神Hi·X正式推出,综合补贴后售价12.98-14.58万元。其最
吉利新能源电动汽车价格表近年来全球温度持续上升,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作为国内一家知名汽车制造商,吉利汽车加入了新能源汽车大军。吉利新能源电动汽车价格表如下:1.吉利远景X5该车拥有两个版本,价格分别为:基础版12.98万元,豪华版13.98万元。2.吉利博越ME7该车也有两个版本可供选择,售价分别为:
伊兰特是国产还是合资车合资车伊兰特车型是由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公司是由北京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和韩国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共同出资建立,建立时间是2002年的10月18日,总部位置在北京市顺义区林河工业开发区。伊兰特是合资车。合资车是由中方与国外投资方共同成立的项目。中方出资的方式:出让土地厂房使用权、资金;国外投资方出品牌、技术、资金、人才等合资汽车就是上述情况合作情况下的产物
新能源车主的放心之选,厂家承诺这5款车终身质保新能源车主的放心之选,厂家承诺这5款车终身质保作者:李培文当下的汽车市场,随着能源使用的日益清洁,国家对于排量的限制。新能源汽车现在已经是发展的大趋势了。在新能源发展的初期,品牌繁多、技术相对不够成熟的新能源汽车,虽然有国家的补贴和扶持,但真的质量有所保障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几家终身质保的车型。长安新能源E-PRO,质保政
互联网汽车进阶到插电新能源:荣威eRX5,油耗仅1.5L在轿车领域,国产知名的车型并不多,家用领域国外品牌为主导,排名靠前的很少看到国产车,国产近些年能够和合资车抗衡的也就帝豪一款,不过近期出现了一个黑马荣威i5,只不过这匹黑马力道不足,后期的表现不太好,但如果把目光放在了SUV领域,国产品牌畅销的车型就很多了,有H6和博越,荣威也有不少好车,比如今天咱们要说的这款车荣威eRX5,它是一款
2024-04-30 18:36:29
2024-04-12 04:16:58
2024-03-23 10:41:41
2024-03-16 03:29:10
2023-09-13 23:20:34
2024-04-29 17: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