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4 03:37:35 | 找车网
在上半年带飞一众车企的股价之后,如今的资本市场上,华为的加持效应似乎正在减弱。
8月24日,长安联合华为、宁德时代打造的高端品牌阿维塔正式发布。曾经,凭借这个三方合作的消息,长安的股价一度接连涨停。而当天,当新车亮相、战略曝光,一切更为可期时,长安的股价却随着发布会的召开,从最高涨幅2.21%直接下跌了4.51%。
在另外一边,华为汽车解决方案的扩圈之路也在面临考验。
8月25日,
哪吒汽车
与华为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这意味着,继北汽、赛力斯、长安、广汽之后,与华为达成深度合作的车企达到了五家。
但对于这次合作,外界却并非完全看好。哪吒的出现,似乎更印证了那句“华为的合作伙伴多是二三线车企”。
在此前6月底的上汽股东大会上,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面对投资者的拷问曾明确表示,“不能接受与华为等第三方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合作”。
在他看来,在软件服务日益重要的智能化汽车时代,让华为等成为灵魂,上汽仅仅作为生产硬件的躯体,这样的方案并不可取。
“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陈虹的这一发言,也将华为当下的汽车解决方案无法得到业内广泛认可的现实暴露无遗。
显然对于当下的华为而言,要想打通整个汽车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的焦虑要面对。
1,华为的变现能力究竟如何?
从ICT领域切入智能汽车行业,如今华为的智能汽车产品与服务主要聚焦于五大系统——智能驾驶(平台)、智能座舱(鸿蒙车机OS为核心)、智能电动、智能网联、智能车云(智能车控和智能云服务)。
依托于这些技术,目前与华为进行深度合作的五家车企,合作模式也被分为了几种:采用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HUAWEI Inside”模式的极狐、阿维塔;采用零部件供应商模式的哪吒;以及进入了华为销售渠道的赛力斯。
关于这些企业为何选择与华为合作而不担心“丢掉灵魂”,并不难理解。对于初出茅庐的新品牌而言,华为所拥有的关注度和技术正是他们缺少的东西。
以极狐和赛力斯为例。在与华为的合作开花结果之前,在一众新品牌之中,外界对它们知之甚少。
销量方面,极狐在2020年10月推出首款量产车型阿尔法T之后,其全年销量仅为709辆。至于
赛力斯SF5
在进入华为渠道之前,其2020年的全年销量也仅仅732辆,2021年1-3月的销量为150辆。
但是在有了华为的加持之后,一切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极狐的第二款车型阿尔法S在今年的上海车展正式上市之前,因为一段搭载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路测视频顺利破圈,以至于上海车展上的极狐展台也成了全场人流最大的展台之一。
华为体验店的赛力斯SF5
而赛力斯在4月份进入华为渠道之后,官方发布的订单数字也被刷新过数次:“两天订单破3000辆”、“一周订单突破6000辆”、“一个月全国订单已超一万辆”……
不过,尽管一时风光,但如今华为带来的光环似乎也在逐渐消散。
首先是赛力斯谜一般的销量让外界对华为的变现能力产生质疑。
中汽终端零售数据显示,
赛力斯SF5
4~7月的销量成绩分别为129辆、204辆、1097辆和507辆,与最初火热的预订情况相去甚远。
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从官方回应及相关信息来看,此前公布的订单数量虚高,再加上工厂的产能跟不上是主要原因。
据说在
赛力斯SF5
最初进入华为渠道时,由于排队试驾的消费者众多,华为的销售人员曾向顾客建议,支付1000元意向金可以优先试驾,若后续不订车这部分钱也可以退。而此前不断刷新的订单,统计口径或许正来源于这一数据。
不过在四五个月之后,如今再来到华为的体验店,看车的消费者已经不再像往日一般众多。在华为的官方商城里,此前1000元“赛力斯华为智选SF5意向金”也已经悄悄改为了0元的“赛力斯华为智选SF5预约试驾”。
关于目前的交车周期,华为的销售人员表示预计为5~8周。同时,为缓解消费者的焦急情绪,赛力斯还推出了如果超过60天每天赔偿200元的服务。
但是尽管如此,在华为商城以及赛力斯APP的评论中,催单的消费者仍然不在少数。甚至在APP上有人晒出的截图显示,获得的赔偿金额已经超过10000元。也就是说这名消费者已经苦等了近4个月。
关于交付周期为何如此之长,此前曾有知情人士向媒体表示,原因之一在于小康股份此前一团糟的供应链并未准备好,直到最近几个月才慢慢步入正轨。
此外,一位从重庆金康两江工厂生产线离职员工还表示,“产销跟不上,是因为工厂一直都未达到华为技术人员的要求”。
而事实上,这样的现象此前采用代工模式的
蔚来
、理想也曾面对过。
初涉造车,强悍如华为,也难以避免初期的一地鸡毛。
具体到卖车层面,从我们的实地体验来看,过去习惯卖电子产品的华为初次卖起车来,也有诸多有待改进之处。
比如说,在华为的体验店里,负责卖车的员工也只是接受过短期培训,此前并没有汽车销售经验。在对车辆进行介绍时与滔滔不绝的4S店销售相比明显更为生疏。
再比如在服务细节上,由于店内车辆设置了展车模式。这一模式之下,车辆的大部分功能都无法操作,甚至SF5最具特色的华为车载系统、华为音响等消费者也难以获得直观感受。找车网
2,“技术狂人”也有技术挑战
在外界眼中,华为一直被视为强悍技术的代表。从通信设备,到手机等智能终端,再到半导体业务,华为凭借强悍的技术实力,在自己想做的业务领域里一直无往而不利。
切入汽车领域,华为对自己有着明确的定位——智能网联电动车领域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作为现代工业
皇冠
上的明珠,汽车产业可能要比华为过去所深耕的行业更为复杂;而智能网联电动车+增量部件两个定语,更意味着这是一个新技术不断、新挑战也不断的全新领域。
从一些被爆料的信息来看,在进军汽车领域这件事儿上,以技术著称的华为也面临着不小的技术压力。
首先是激光雷达方面。
在2020年12月份时,华为曾正式发布了一套车规级前装量产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和解决方案。就在同一天,极狐方面也透露,与华为合作的新车型(也就是后来的阿尔法S华为HI版)将率先搭载这一产品。
搭载激光雷达的华为阿尔法S华为你HI版
今年4月份的上海车展前夕,阿尔法S华为HI版正式亮相,并凭借一段自动驾驶路测视频顺利出圈。
按照之前的规划,这款被称为“全球首款激光雷达量产车”的新车型身上最大的亮点——三颗激光雷达,应该属于华为出品。但据知情人透露,这些激光雷达实际上却是另一家科技企业
速腾
聚创的产品。
关于华为的激光雷达为何没有上车,有说法认为,华为或许是在开发、量产过程中遭遇了意料之外的问题导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为了最终车辆解决方案交付,只有选择在短期内用市场现有的成熟解决方案来进行替代。
而除激光雷达不如预想中顺利之外,在电动车最核心的电驱动系统方面,华为似乎也面临一些质疑。
以搭载在
赛力斯SF5
上的华为DriveONE多合一电驱动系统为例,这一系统集成了电机控制器(MCU)、电机、减速器、车载充电机(OBC)、电压变换器(DC/DC)、电源分配单元(PDU)及电池管理系统主控单元(BCU)七大部件,自称为“业界首款超融合架构的动力域解决方案”。
但关于这一系统的实际水平,此前《中国汽车报》曾在报道中引用一位汽车电机领域的权威专家的评价:
“这款产品并不怎么样,没啥正经厂商愿意用。”
虽然这一报道中并没有透露这位专家的真实身份,但不得不说,在汽车这个充分竞争的行业里,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发展多年的成熟供应商。即使华为的研发能力再强,但作为一个新入局的跨界者,想要短时间内实现超越,的确并非易事。
此前,在华为与极狐的合作中,就曾有参与其中的北汽员工“吐槽”,华为汽车事业部有造车经验的人并不多,甚至最初负责这一项目的PM也因为没有造车经验,还导致了很多决策失误。
“华为在ICT领域确实很强”,这名员工表示,“但在汽车技术层面,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
3,汽车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路有些难
关于华为选择做汽车解决方案提供商而非整车制造,此前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在接受采访时曾如此解释:“华为的劣势是不擅长机械制造……全球和中国都不缺车企,缺的是智能网联电动车领域的基础供应商”。
而华为销售服务部总裁迟春林的说法则更为直接,“如果造车,就会和当地车企产生直接竞争”。
显然,
在华为的思路里,零部件供应商有着更广阔的市场。只是从上汽董事长的发言来看,华为的想法多少还是有些一厢情愿
。在主机厂眼中只做零部件,并不意味双方就没有竞争关系。
对于车企而言,如果选择华为这样的第三方整体解决方案,不仅将失去包括车辆布局、ECU(发动机控制器)、转向、制动、底盘等核心零部件的选择话语权,同时在OTA频率、各种数据的采集、运用上也要受制于供应商。对于一直处于产业核心地位的主机厂而言,这显然无法接受。
除此之外,华为进入汽车行业选择的这一模式,虽然看似是一条捷径,可以避开整车企业的锋芒,但对于更讲究规模化效应的和数据量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来说,只有获得足够多的合作伙伴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而华为进入汽车领域时间尚短,想要达成这一点,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市场验证和经验积累。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近两年宣布进军汽车领域的科技企业越来越多,从百度、小米再到苹果。但有意思的是,没有一家企业选择华为“汽车解决方案提供商”这条路,反而纷纷自己下场造车。
也正是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虽然华为已经不厌其烦多次辟谣不会造车,甚至任正非直言“谁再说造车就走人”,但外界关于华为造车的猜测依然从未停止。
甚至不少人依然坚信,未来华为亲自造车几乎是必然选择
。
4,写在最后
在8月份时,华为曾发布过一份业绩数据。上半年,其销售收入为320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29%;净利润为314亿元,同比下滑24%。
具体到三大业务板块来看,运营商业务收入136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4%;企业业务收入4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
而汽车所属的消费者业务下滑最为明显,同比大跌46%,收入为1357亿元人民币。
此前,关于消费者业务的大跌,华为消费者BG CEO及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曾坦言,唯一能弥补这块业务缺失的,就是智能电动汽车。“虽然汽车的销量没有手机的销量大,但其单品的价值非常高。”
可惜的是,从赛力斯当前的表现来看,要达成这样的目标,显然任重道远。
至于To B端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继苏菁在7月底因不当言论被免职之后,前几天又有媒体报道称其人事调整还在继续。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的岗位被裁撤,此前担任这一职务的王军被任命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OO、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
关于这两次人事调整,有不少分析认为,其根本原因,可能在于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成绩未达到战略预期所致。
虽然真实情况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从目前的表现来看,焦虑,仍将成为进军汽车领域的华为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关键词。
“遥遥领先”这个词无疑是今年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华为也因此获得了不少关注度。然而在跨界的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华为依旧是有着极强的存在感。在本月初,
江淮汽车
发布公告称,将与华为合作,双方将着力打造豪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
其实针对此次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造车,在
大众
看来就是一个强强联合的合作。毕竟江淮汽车在汽车制造领域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经验,而华为在智能科技领域则是领先的企业。双方的合作可以将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与江淮汽车的制造能力相结合,共同打造更智能、更先进的豪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
至于江淮与华为之间的合作前景如何,其实看向华为此前合作的车型就能分析出大概。因为华为此前已经与多家车企签署了合作协议,像大众熟知的问界系列、
智界S7
,包括
阿维塔11
、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都是与华为有着深度合作。
新
问界M7
5亿资金见回报
首先来聊聊新问界M7吧,作为华为与赛力斯深度合作的结晶,更是投入了5亿资金针对底盘、性能、智能驾驶以及空间布局等方面来进行升级。可以说,问界新M7充分展示了双方在智能科技与汽车制造领域的实力,新问界M7搭载鸿蒙智能座舱3.0与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在交互体验和智能驾驶等方面提供了专属“华为”的极致体验。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问界品牌全系11月交付18827辆,其中问界新M7成功交付15242辆,连续两个月交付破万辆。自9月上市以来,问界新M7大定已突破10万辆,这也说明全新升级后新问界M7产品实力更加全面,这也体现了华为赋能下的超能力。
智界
S7加入华为智选夺嫡之争
在问界新M7狂收10万大定后,华为智选车模式第二个品牌旗下的首款车型智界S7也来了。作为华为智选车模式下的首款轿车,智界S7定位C级轿车,在产品实力方面,智界S7率先搭载了华为最新发布的鸿蒙HarmonyOS 4系统、华为途灵智能底盘、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以及全新一代DriveONE 800V高压碳化硅黄金动力平台等,售价24.98万起。
由于该车型是纯电轿车,与新问界M7的
增程式
SUV
有所不同,因此在适用场景和消费者群体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智界S7
上市时间
不久,在市场上的表现目前来看还比较有限,不过根据智界汽车最新发布最新数据,智界S7预订量突破10000台,从这一数据也能看出,智界S7获得阶段性的胜利,也让业界见证了华为智选车遥遥领先的实力。话又说回来,如今的汽车市场日新月异,谁能坚持到最后还真不好说。
北汽与华为拥有两种合作模式
近日除了有关江淮与华为的合作消息公布之外,还有一则消息。北汽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北汽集团与华为将在2024年推出一款全新HI模式的汽车。这款新车将是基于现有阿尔法S 先行版的基础上,搭载了华为最新的智能驾驶系统和智能座舱系统。并表示北汽是第一家采用华为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的车企,这两个模式之间不会发生冲突。这个消息对于汽车行业和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虽说此前极狐汽车与华为联合推出了“极狐阿尔法 S HI 版”车型并推出了改款“极狐阿尔法 S 先行版”,但北汽在问界与智界这场夺嫡之争中几乎全程隐身。作为最早与华为合作的车企,北汽的收获并不大,甚至合作车型的销量也非常低迷。如今北汽与华为将在2024年推出一款HI模式新车型。
这也表明北汽也将成为唯一一家与华为有两种合作模式的车企,然而对于这个消息,也存在一些质疑和担忧。一些人认为,华为的HI模式和智选车模式可能会与北汽现有的汽车制造业务产生冲突。此外,华为的技术和系统是否能够与北汽的车辆平台完美融合,也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对于市场而言,希望这次深入合作有更进一步的进展。
阿维塔12
大定破1.5万 华为乐了
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有三种合作模式,增量部件及解决方案供应商、HI 模式以及智选车业务升级而来的鸿蒙智行。目前在 HI 模型下的车企只有
长安
阿维塔
。去年11月,华为、长安汽车与宁德时代共同推出品牌阿维塔,后续上市的阿维塔11和阿维塔12两款车型上市,均搭载华为智能汽车全套解决方案。
以全新上市的阿维塔12为例,其搭载基于HarmonyOS 4开发的鸿蒙座舱以及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HUAWEI ADS 2.0,配合3颗隐藏式激光雷达,智驾能力突出。根据目前官方公布的数据,上市6天,阿维塔12大定订单突破1.5万台,可谓势能强劲,也证明了华为技术以及长安此前的Hi模式合作方式的成功。
总结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跨界合作成为汽车行业的一种趋势。华为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也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总体来说,江淮汽车与华为的合作有着很大的潜力,合作将推动汽车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满足用户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更高需求和期望。相信大众还是非常期待看到他们合作的首款车型会是什么样子。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Car路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作为国内的科技巨头,华为在受到到美国的打压之后,日子其实过得并不好。不过手机不够,汽车来凑,如今华为进军汽车市场,同样也是振奋人心的。
不过,华为并不是真的“造车”,而是参与到造车的供应链中。近日,华为官方就正式发布《关于华为不造车的声明》。声明中表示:迄今为止,华为并未投资任何车企,未来也不会投资任何车企,更不会控股、参股任何车企。
看来,华为铁定了“不造车”,其目标是让华为的技术搭载在更多的车上。其实,搭载着华为技术的车型也陆续登场,到底是搞噱头还是真实力呢?下面,疆哥跟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1.赛力斯SF5
指导价:21.68-24.68万
毫无疑问,赛力斯是靠着华为的光环迅速走红的。赛力斯是小康股份成立的一个新能源车企,而
赛力斯SF5
,并不是华为推出的全新车型。该车系列早在2019年就上市了,是赛力斯的首款量产车型。
而今年推出的新款车型,在原有车型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最主要的变化是搭载了华为的技术。
所谓华为技术上车,主要集中在动力和车机上。
赛力斯SF5
是一款增程式的电动车,新车沿用了老款车型的1.5T发动机,而动力方面主要的变动是,换上了华为的电驱系统。华为的这套DriveONE三合一电驱系统,虽然功率较之旧款下降了,但是在加速性能上,它反而更快了。
至于车机系统,则是直接换装了HUAWEI HiCar全场景智能互联系统,使得华为的移动应用生态可以复制到车机上
。
而华为和赛力斯之间的关系,华为也正式声明了,仅限于给
赛力斯SF5
提供电动部件和HiCar座舱部件,属于供应商的关系。另外,华为目前存在手机大幅度减少的问题,所以为了增加营业额,支持部分零售店销售
赛力斯SF5
这款车,进而达到增加营业额,获得收益的目的。
据悉,赛力斯华为智选 SF5 两天销量突破 3000 台,一周订单突破 6000 台卓越成绩。近日,赛力斯官方宣布,赛力斯华为智选 SF5 将于 5 月 29 正式开启交付。
2.极狐阿尔法S
指导价:25.19-42.99 万
在去年,北汽开始发力高端消费市场,推出了高端品牌ARCFOX(极狐)。而极狐阿尔法S,则是
北汽新能源
联合华为,推出的定位高端的轿车。
其中,普通版车型售价为25.19-34.49万元,而联合华为开发的HI版车型,预售价格为38.89万-42.99万。这款极狐阿尔法S有三大亮点:鸿蒙智能座舱、车载激光雷达、高阶智能自动驾驶方案。
其中鸿蒙OS智能互联系统可实现所有设备协同,目前已经支持多达23个华为生态应用。除了车载系统使用华为HI方案外,阿尔法S更是搭载了华为提供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
特斯拉
都舍不得用的激光雷达,在阿尔法S Hi上还有3个之多。靠着这3颗激光雷达、华为ADS自动驾驶全栈方案以及其它感知设备,阿尔法S可以实现360°全方位覆盖。更为重要的是,阿尔法S Hi的自动驾驶实力,在国内复杂的道路上也经过了实战验证。从实际效果看来,
特斯拉
引以为傲的自动驾驶,在华为面前,完全就是弟弟。
不过,根据中汽协公布了最新的4月销量数据,北汽和华为合作的北汽极狐阿尔法S,销量并不理想,4月份仅销售6台!不知道新车尚未交付,还是消费者根本就不感冒呢?
3.阿维塔科技 E11
发布时间:年内
众所周知,长安也是华为进军汽车市场的重要战略伙伴。而近日,长安控股子公司——长安
蔚来
,正式改名为阿维塔科技,将与
长安汽车
、华为、宁德时代携手共创智能电动网联汽车平台(CHN),未来5年将基于CHN架构推出5款车型。
其中,代号为E11的车型是基于新一代智能电动平台CHN生产,定位为中型SUV,将搭载华为HI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目前E11的设计样车已经下线,正在进行整车的调试,该车有望在年内亮相。
据
长安汽车
称,这款产品不但在造型设计上非常有竞争力,同时,还拥有高阶智能驾驶、AI智能座舱等智能化体验,并在安全、品质等各方面拥有非常大的竞争优势。
据悉,长安去年已经成功试制了碳纤维-铝合金混合结构车身,该车身材料结构类似
宝马i3
,兼顾了安全性及轻量化,这些技术将应用在E11上。更多的消息,疆哥将密切关注和跟踪。
碳-铝结构
逸动EV
车身试制成功
虽然
赛力斯SF5
上市最早,但疆哥觉得这个只能算是华为的一次试水,也很难激起大的浪花。而进军汽车行业,华为选择了北汽、长安和广汽三家车企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支持它们打造各自的子品牌,并通过自己在ICT领域的专业度共同探索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这才是重头戏。
据悉,作为华为智能车BU CEO余承东,已在内部定下明年销售 30 万台的目标。如今,北汽和长安的新车信息相继曝光,但尚无广汽新车的消息。要知道,长安和广汽都特别擅长造型设计,而且在汽车产品定义、底盘调节、NVH性能等传统技术上,都有较为深厚的积累。所以华为要成势,还是得指望后续的新车。对此,你又怎么看呢?欢迎关注“车域无疆”,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域无疆,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华为和江淮合作的汽车叫什么华为和江淮合作的汽车叫做“思皓EX10”。背景信息:华为和江淮汽车是中国两家在各自领域都非常有影响力的企业。华为是全球领先的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而江淮汽车是中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商之一。近年来,随着智能化、电动化趋势的发展,两家企业决定在汽车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新时代的智能化电动汽车。合作内容与成果:华为与江淮的合作主要集中在电动汽车技术、智能
华为携手首批18家车企成立“5G汽车生态圈”4月24日,华为联合一汽红旗、一汽奔腾、一汽解放、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广汽新能源、比亚迪、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东风小康、东风乘用车、北汽新能源、江淮汽车、宇通客车、奇瑞控股、金康赛力斯、南京依维柯、T3出行等首批18家车企正式发布成立“5G汽车生态圈”,加速5G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商用进程,共同打造消费者感知的5G汽车。自2019年4月发
了解华为汽车官网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和汽车行业逐渐融合,华为作为移动通信领域的知名企业,也开始涉足汽车行业。华为汽车官网是华为在汽车领域的重要窗口,对于想了解华为智能汽车的用户来说,访问官网是第一步。首先,华为汽车官网的界面非常简洁明了,主色调以白色、黑色为主,整个页面布局合理,便于用户浏览。其次,官网的语言使用流畅自然,不会让人看起来感到不适。精美的图片和专业丰富的文字描述,给
概念车很受欢迎,这是为何?私家车的展示能力越来越强。这不仅是因为外部世界的影响,汽车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私家车经过长时间的考验后,开始强劲反弹。与长安汽车一样,不仅在总销售量上傲视群雄,在品牌向上也取得了公认的成果,这是长安汽车在北京车展上推出的新概念车引人注目的主要原因。长安汽车的良好表现也与品牌的自下而上观念密不可分。作为品牌向上概念的拥护者,长安汽车的反弹过程确实很特别。以设计开放、
华为汽车为何以失败告终华为汽车为何以失败告终华为造车到底造还是不造?华为智能汽车方案总裁余承东曾说出过“只帮车企造好车”。这个意思是不是不会自己造车。华为宣布了和大众的合作,将一起造车,有消息称大众将以数十亿欧元收购华为的自动驾驶团队,当然对此中国大众和华为都没有做出回应。华为联合小康汽车集团的新品牌AITO推出新车问界M5(下文简称M5)。合作的首发车款塞力斯SF
华为5年内不造车,真的是不想吗?不久前,华为创始人、董事长任正非署名发出汽车业务决策公告,再次重申“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更巧的是,在华为的年报会上,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提到,“有些部门和合作伙伴在滥用华为品牌。在任总发布的最新文件里,华为明确要求,严禁华为品牌出现在汽车品牌前面,或作为汽车品牌。”这不禁让我们想到问界车型的改名事件,华为嘴上说不造车,“身体”倒是
华为或入股长安蔚来,要开始造车了?长安蔚来再博眼球,华为或有意对其参股。近日,有消息称,华为有意参股新能源汽车公司长安蔚来,但不一定是华为出资,可能会通过旗下的基金进行投资。“只有”长安的长安蔚来据资料显示,2018年7月10日,长安汽车同蔚来达成合作,成立长安蔚来。董事长由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担任,副董事长由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李伟担任,CEO由来自长安的杨
特斯拉的对手并不是理想、蔚来,而是“口口声声”不造车的华为此前,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特斯拉最大竞争对手很可能来自中国公司。随后很多人分析,可能是蔚来、理想、小鹏、比亚迪等,而这里面让大众最为认可的可能就是比亚迪汽车。毕竟比亚迪不管是从新能源汽车的设想到实现新能源汽车量产,都是走在国内汽车前沿的,但是看了销量才知道,比亚迪可能都不是马斯克口中的竞争对手。但是从
2023-09-13 19:16:16
2023-08-25 14:09:50
2023-11-20 16:34:52
2023-09-28 07:29:29
2023-08-19 12:48:04
2023-08-27 10: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