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4 00:33:21 | 找车网
【有车后话题】作为汽车编辑,生活中难免会有朋友过来问买车的问题。当他们说他们的购车预算不足15万元时,我会毫不犹豫地优先考虑我们的国产车型。说实话,今天我身边还是有很多朋友对国产车有些抵触,不确定我们国产车的竞争力在哪里。今天就和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会推荐我们15万元以下价格区间的国产车。
有更多可用的型号
即使很多自主品牌高喊“品牌向上”的口号,想要发展成高端车型,15万元以下的中低端车型依然是自主品牌的主战场。他们在这个细分市场的“实力”不亚于合资品牌。打开汽车网站的选车页面,你会发现15万元以下的国产车有近500辆,合资品牌的车型只有100多种。
从车型大小来看,已经可以买国产中型SUV或者预算15万元的中型轿车,五座、六座、七座。当然,这个价格区间的国产紧凑型SUV、小型SUV、紧凑型车、紧凑型轿车比比皆是,你可以从中选择。另一方面,合资品牌15万元以下的合资中型车屈指可数。如果要选择合资中型SUV,恐怕要等打折了。
从动力系统来看,国产车型的选择面也很大。无论是自吸发动机还是涡轮增压发动机,都可以选择。1.0T、1.3T、1.5T甚至是“大排量”的2.0T发动机,在这个价格区间内,你可以看到有动力就需要动力,也需要节油。如果不喜欢纯燃油车,可以体验电驱动带来的驾驶乐趣。不到15万元就能买到秦EV、AionS等大厂商技术成熟的纯电动汽车,还有零跑T03、哪吒U等新动力车型供消费者选择。
因为15万元以下的国产车型选择实在太多了,我们的汽车编辑可以根据大家的实际用车场景进行精准推荐,找到更能满足大家需求的车型。
配置优势更加明显
丰富的配置一直是我们国产车型的优势之一,主要体现在15万元以下的车型上。当合资车还在推广自己的中控大屏时,我们国产车已经可以在这个价位的车型上配备全液晶仪表和中控大屏的双屏组合,部分车型还配备了HUD抬头显示,实现三屏互联的效果。很多国产汽车系统在功能上也超越了合资车型,庞大的软件资源让汽车系统的实用性堪比自家的智能手机。
此外,座椅通风、座椅按摩、电动尾门、三区空调节、360度全景影像、L2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高价值配置,在很多15万元以下的国产车中都可以看到,但在这个价位的合资车中就有点难见了。但是国产车和合资车在配置上的差距会随着预算的增加而逐渐缩小。到了20多万的车型,无论是合资还是国产,配置都可以应有尽有。国产车的优势突然降低,推荐值也会降低。
套期保值率几乎没有差异
一些经历过卖车过程的精明消费者,在选车时会关注车辆的保值率。毫无疑问,保值率是国产车的一个小缺点。根据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发布的2021年5月汽车维修率报告。国产车第三年的平均保值率为57.73%,与保值率在60%以上的日系、德系、韩系车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如果你买的是销量高、量大的国产车,差距其实并没有那么大。找车网
(数据来自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
以哈弗·H6为例。从各大汽车网站的保存率数据来看,其第五年的保存率约为52%。同样畅销的长安CS75,第五年保存率在52%左右。再看合资阵营,本田宾智在同价位是58%。丰田Ralink的第五年套期保值率为56%。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最畅销的国产车在保值率上还是可以保证的,不会太落后于合资车。
对于15万元以下的车型,由于新车价格不高,即使3年保养率有10%的差距,最终售价也会差1万元左右。我觉得这不会太影响消费者买车的意愿,推荐给朋友也不会有太大的顾虑。但如果是价格已经达到20万甚至30万的高端国产车,我真的不敢谈保值率。
摘要
总的来说,我之所以敢向朋友推荐国产车,是因为我在工作中不断感受到这几年国产车的进步。有些新车的产品力甚至可以超过同价位的合资车型。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的国产车继续向更高端的车型发展,创造更多的好车。当我们向朋友推荐车型时,并不局限于15万元的水平。
国产车很好看。如果您同意【/s2/
以上内容由“我们去SUV”上传发布,查看原文。
百万购车补贴
要点概述:
发动机的进化
为何需要变速箱
对应品牌与车辆
辇车、马车和汽车同时出现在一个场景中,感觉一定会非常的怪异吧。
现在就有这样的场景。
汽车的发动机经过多次升级与进化,最初使用的是体积硕大的外燃机,同步出现的还有电动机,之后使用的是体积小巧的内燃机,现在二次应用电动机;内燃机是现在燃油车的唯一选项,但是也要区分为自然吸气和涡轮增压。自然吸气发动机依靠活塞往复运转产生的负压力吸入空气,吸入到气缸内的空气是常压标准,空气中的氧含量和呼吸的标准相同。内燃式转化机械能的方式是通过燃油燃烧,燃油在内燃机里是无法充分燃烧的,即便是在热车状态之下。
所以内燃机的正常运转实际浪费了很多能量,于是就有了涡轮增压技术的应用。
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基础是自然吸气发动机,说白了就是在其基础之上增加一套由排气驱动的“压气机”;发动机运行的每分钟都要排出几百升的尾气,在狭小的排气歧管里则会产生高压气流。压气机的涡轮一端连接排气歧管,通过高压气流让涡轮叶片转速达到每分钟几万转到十几万转;另一端连接进气道,涡轮叶片转速和排气端的转速相同。
在进气道多出一个超高转速的涡轮,这样就能增加吸气,让被动的负压进气变成主动的“抽气”。
抽入空气之后还能通过高转涡轮将空气压缩变小,假设发动机排量是2.0L(升);自然吸气发动机单缸吸入的空气最多是0.5升,其对应的氧含量就是0.5升空气里20.94%的氧气;涡轮增压2.0T单缸吸入的空气量也是0.5升,但却是经过压缩的空气,压缩是把空气中分子间隙压小,在固定空间里就会把0.5升之外的、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等分子压到这0.5升的空间里,空气的密度变大了。
空气被压缩之后会出现“氧含量”的增加,燃油的燃烧做功就是燃油与氧气的还原反应;等量的汽油与更多的氧气反应,得到的热能就会更多,也就是说涡轮增压技术是在耗油量不变的前提下,榨出燃油里更多的能量,提高的是发动机的扭矩,扭矩增大则功率和马力会同步提升。
反之,在需要的功率不变的前提下,大扭矩只需要低转速就能实现相同的功率。
因为功率=转速×扭矩÷常数。
所以涡轮增压技术其实是一种节油技术,只是同时实现了性能的提升而已,所有柴油动力的客车和卡车都用涡轮增压柴油机,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发动机为何需要变速箱呢?
因为内燃式发动机依靠燃烧做功,过程中会产生高温、高压和磨损,以及巨大的噪音;所以内燃机不适合长时间高转速运行;于是就需要用变速箱来实现对转速的控制,低速挡放大扭矩、高速挡放大车速,转速能维持在一个偏低的范围内。
不过变速箱也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为基础的是手动挡(MT),自动挡分为AT/DCT/AMT,这四种变速箱都用齿轮换挡,使用寿命足够长;CVT用锥形轮推动钢带实现换挡,使用寿命最短,但是制造成本也比较低。
电动机与内燃机相比,没有磨损、高温和噪音的顾虑,因其结构与原理都很简单,依靠磁场推动转子运转的过程没有磨损,定子和转子是不接触的;而且这种转化机械能的方式损耗很低,效率可以是内燃机的两到三倍。所以电动机高转速运转也能有效控制能耗,于是电动机就不需要变速箱了。
所以电驱动系统最简单也最可靠,同时有安静、使用寿命长、爆发力强和转速高的优点。
综上所述,涡轮增压发动机普及之后,自然吸气发动机就没有什么价值可言了;电驱动技术普及之后,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燃油车也是望尘莫及;但现在的充电基础设施的密度还不够大,所以燃油车依旧有存在的必要性,现状是普通代步车以燃油车为主,具备充电条件、选购中高端车的司机更多偏向电动汽车。
那么以15万预算内选择到什么车呢?
合资汽车比较另类,日系汽车里还有些使用自然吸气发动机配合无级变速器的选项,比如
丰田
和
日产
两个品牌就有不少这样的选项,
马自达
汽车虽然不用CVT但也是用自吸发动机,这就比较遗憾了。
德系和美系和合资汽车基本都用涡轮增压发动机,不过变速箱又比较特殊。大众汽车善于使用干式双离合变速器,其特点是换挡顿挫与异响问题突出,但是制造成本低;美系汽车以AT为主,不过也有使用CVT的车,比如
别克
的
威朗
和新
君越
1.5T版本。
自主品牌国产汽车往往更有诚意,现在15万级的车主要以电驱动车为主;长续航纯电动车有前驱的
埃安
AION Y PLUS,价格不足15万就有续航超600公里的选项;起步超过500公里续航、中大型尺寸、后驱的轿车可以参考
零跑C01
,性价比已经超过同级燃油车;插电混动汽车有增程混动的
深蓝SL03
,纯电模式也有200公里续航,也是后驱轿跑车;SUV车型有四驱的中型SUV枭龙MAX,也是插电混动汽车,起步续航100公里,其次还有后驱中型轿跑SUV零跑C11增程版,起步续航185公里。
这三类车放在一起就像是辇车、马车和汽车的区别,当然现在仍旧需要马车,不过在预算达到该标准线之后,选择电动或混动汽车才算追得上潮流。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天和MCN发布,欢迎转赞评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天和汽车科学岛,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如果要简短的来概括,买国产车划算,买合资车靠谱,就是这么简单的两句话,也非常贴切两个车型种类的特点,同价位的国产车相较于合资车型来说,的确是一个划算超值的选项。以畅销车型CS75 PLUS、领克01或者是WEY VV6等产品为例,在这个价位的国产车,是品牌的主力产品,品牌发展的侧重点,空间颜值,内饰用料、配置丰富程度和质感和人机交互系统不说完爆合资车,在驾乘体验和用车感受上是有明显的优势,能够带来越级别的用车感受,至少相当于合资20-25万级别。

虽然国产车整体性价比表现更高,但是要承认的是和合资车型相比,国产车还是缺乏技术积累,三大件水平是相对落后的,不过在这些层面国产车也正在努力的追赶,发动机目前来看差距不大,奇瑞热效率高达37.1%的E4T15B系列,或者是长安的蓝鲸发动机,都能跻身先进水准。而短板和缺陷主要体现在变速箱和底盘层面,尤其是变速箱,双离合变速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产车的稳定可靠性表现,不过现如今像是CS75 PLUS等车型都开始采用爱信原装进口的6AT/8AT变速箱,稳定可靠性更出色,不输给合资车型。

底盘方面,国产车和合资车之间也有一定的差距,不过国产自主品牌也有应对的招数,比如比亚迪就通过奔驰的底盘调教师和团队来弥补这一短板,领克和星越等车型则是采用沃尔沃等合资品牌的同款架构和平台,底盘操控性能和驾乘质感都有明显的提升。

显而易见,同价位的前提下,买国产车是非常划算超值的选择。但是选择合资,则是一个相对靠谱的选择,靠谱主要体现在省心,经过市场充分检测,三大件稳定可靠,用车成本和维修养护成本更低,在油耗方面除了新能源车型,传统燃油国产车和合资车型的确是有一定的差距,影响后期用车成本。而且再品牌附加值和保值率方面,合资车型相对更稳定一些,尤其是比起一些刚上市不久的国产新兴SUV,显然合资车型在这方面更出色。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选择合资也就意味着,要接受合资车在颜值和内饰空间用料上的不足,想要行驶质感和出色的驾乘体验,并且接受在口碑和附加值层面的不足,稳定可靠性的差距,国产SUV也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合资车好还是国产车好现在国产车更好。国产车的优点:1、价格实惠;2、配置高,性价比高。合资车的优点:1、经久耐用;2、油耗控制,更胜一筹。1、如果你为了改善生活,买车用来代步用,准备3-5年内换车的。那么,别犹豫买台国产车吧;2、如果你为了市区代步,希望开个8年,10年的,那么你可以考虑买台合资车。买国产车可以支持国货,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另一方面,虽然国产车和
国产车和合资车差距有多大?国产车和合资车差距挺大的。第一点,差距比较大的一个地方就在变速箱上,其实发动机和底盘这些年国产车通过努力还是解决了很多问题,尤其是一些正向研发的企业,像奇瑞的正向研发,在发动机和底盘方面还做得不错了。但是在自动变速箱这块,我们跟合资车,尤其一线合资车中间的差距还是挺大。第二点,在金属材料以及防腐蚀方面,国产车跟合资车其实目前还是存在一些
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差距到底多大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在同级别同等价格的车型中,国产车的配置相对要高于合资车的配置,还有就是国产车的用料方面比起合资车来说也是比较优越的。从前国产车并不具备优势,我国汽车行业是从1956年才开始正式开始的,其造车技术对比德国、日本等其他国家来说是比较年轻的,所以一开始国产车无论是配置、质量稳定性或是用料都不如合资车好。但现在国产车迅速发展,已经达到了一
15万合资车和国产车有很大区别,发动机驱动技术有很大差异要点概述:发动机的进化为何需要变速箱对应品牌与车辆辇车、马车和汽车同时出现在一个场景中,感觉一定会非常的怪异吧。现在就有这样的场景。汽车的发动机经过多次升级与进化,最初使用的是体积硕大的外燃机,同步出现的还有电动机,之后使用的是体积小巧的内燃机,现在二次应用电动机;内燃机是现在燃油车的唯一选项,
国产车那款隔音好汽车要是放在五六年前,可能大部分人的要求也不会那么苛刻,只求能遮风挡雨就行,早些年,qq的热销也足以说明这个现象。但是到了如今这个时代,汽车产品的价格整体下滑,加上产品的多样性,也相应的“惯”出了一批挑剔的消费者,总是不满足当前的配置与设计,总想着花少钱买好东西,车企们也是把成品一再缩减去尽量满足越来越挑剔的用户。不过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也算是诞生了几款具有代表性的精品轿车。
15万合资车和国产车有很大区别,发动机驱动技术有很大差异要点概述:发动机的进化为何需要变速箱对应品牌与车辆辇车、马车和汽车同时出现在一个场景中,感觉一定会非常的怪异吧。现在就有这样的场景。汽车的发动机经过多次升级与进化,最初使用的是体积硕大的外燃机,同步出现的还有电动机,之后使用的是体积小巧的内燃机,现在二次应用电动机;内燃机是现在燃油车的唯一选项,
国产车的三大件何时才能赶上合资车?本人就在在汽车厂工作,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吧。1、首先说明一下什么叫汽车三大件,其实就是汽车最关键的三大部件,发动机,变速器,底盘。2、国产汽车的三大件到底处于什么水平呢?还是把发动机,变速器,底盘分别来说吧。3、先说发动机,可以说是汽车的心脏,心脏好不好,决定了汽车的动力性能。虽然我们国家汽车产业起步晚,但是由于世界汽车内燃机技术已经很是成熟
15万合资车和国产车有很大区别,发动机驱动技术有很大差异要点概述:发动机的进化为何需要变速箱对应品牌与车辆辇车、马车和汽车同时出现在一个场景中,感觉一定会非常的怪异吧。现在就有这样的场景。汽车的发动机经过多次升级与进化,最初使用的是体积硕大的外燃机,同步出现的还有电动机,之后使用的是体积小巧的内燃机,现在二次应用电动机;内燃机是现在燃油车的唯一选项,
2023-09-04 17:17:03
2023-07-23 08:11:55
2023-07-16 03:38:26
2023-08-04 07:28:14
2023-07-15 23:43:11
2023-07-10 01:3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