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0 21:12:49 | 找车网
苏菁犯了华为大忌,免去其职务,到战略预备队反省,已经算是比较好的结果了。
日前,华为发布的一封人事任免文件显示,免去苏菁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职务。苏菁将进入预备队接受训战和分配,这封任免文件是由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签批署名。
公告显示,公司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苏菁在参加外部活动谈及自动驾驶技术与安全时,针对特斯拉,发表了不当言论,苏菁已就其个人不当言论进行了深刻检讨,但鉴于其言论造成的不良影响,华为决定免去苏菁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职务。苏菁将去战略预备队接受训战和分配。有消息称,原华为消费者BG首席技术官卞红林将接任这一职务。
任正非一直强调要谨言慎行,当年华为二把手余承东曾多次扬言“三年超苹果,五年超三星”,结果就被任正非警告。而苏菁此次因为过激言论被处以免职的处罚,显然是撞到了枪口上,这也真正诠释了祸从口出的含义。
祸从口出
这篇免职公告,还要追溯到7月8日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
苏菁在访谈中表示:“特斯拉这几年下来,它的事故率还是挺高的,而且是从杀第一个人到最近杀的人,它的事故类型非常像”。他进一步阐述说:“这个地方我用‘杀人’这个词,大家听起来可能是严重的。但大家想一想,机器进入人类 社会 和人类共生的时候机器是一定会造成事故率的,讲难听点就是‘杀人’,只是说我们要把它的事故概率降到尽量低。从概率上来说,这就是一件有可能发生的事”。
同时针对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所提到的“L5级别的自动驾驶”,苏菁表示:“L5 级别的自动驾驶永远不可能达到,这主要是因为 L5 级别自动驾驶的定义,即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全天候覆盖应对所有场景,没有一位人类司机能做到,因此机器更无法做到。”
而当时特斯拉就因为自动驾驶的问题处于风口浪尖之上,此番言论一出,便引起轩然大波,多家媒体甚至以“杀人”一词描绘特斯拉。
纵观苏菁履历,其是一个标准的“工科男”,曾任华为终端公司首席架构师,后出任华为智能驾驶产品部负责人。尤其是他率领团队打造的自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ADS,并搭载在北汽极狐阿尔法S上亮相而声名鹊起。
不过因多次发表饱受争议的言论也注定了他的悲剧。除了此次‘杀人’事件,苏菁还表述过车和计算机的关系。他表示,传统车厂看法首先我的基座是车,现在有些计算机的单点,那么我是把车作为一个基础,试图把计算机嵌进去,这是传统车厂的看法。我们的看法不一样,基础是计算机,车是计算机控制的外设,一个大计算机了事,把车挂上去。这是本质看法不一样,会导致所有事情看法都不一样。
将华为计算机的重要性鼓吹到了一定的高度,也致使部分车企对华为产生了更大的顾虑。上汽董事长陈虹在某次股东大会上就表示:“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这就好比又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
殃及华为自动驾驶与合作伙伴
前不久小米集团清河大学副校长王嵋在公共场合表示:“我们小米认为未来的天下,得屌丝者得天下,一定是年轻人的天下。”此言一出即引起轩然大波,由于严重影响了小米的企业形象,王嵋也主动请辞,而苏菁此次情况也颇有些相似。
如果说仅是针对特斯拉‘杀人’的言论,苏菁还“罪不至死”,但其将攻击范围进一步延展到自动驾驶,就实实在在地殃及到了一众研究自动驾驶行业的企业,包括自家华为。
上文提到,苏菁关于‘杀人’的评论中有这么一句话“从概率上来说,(杀人)这就是一件有可能发生的事。”苏菁还表示:“如果我们的自动驾驶变得更高级,普通用户对于新 科技 产品会有一个倾向性,一开始他们会完全不信任,一旦试过觉得很好后就会非常非常信任,这其实就是出事故的开始”。而他也认为在未来的一百年内,机器的智商都不会超过人类,而L5级(即完全自动驾驶)在这辈子也很难实现。
诚然,苏菁当时发表的是自己对自动驾驶的理解,是对自动驾驶的考量。有华为内部人士对媒体表示:“苏菁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言论,本意不是指责特斯拉,而是希望人们对技术要有敬畏之心。”
但苏菁的“大实话”,却可解读为,自动驾驶在未来30-50年里永远也不会实现,而在这几十年里,‘杀人’事故不可避免。这番话也致使华为站到了宣传自动驾驶更安全企业的对立面,其中就包括自身做自动驾驶的华为及合作车企,可谓树敌颇多。
对于这个结果,并非是正在开拓 汽车 市场的华为所能承受的。
自从被美国政府制裁,导致缺芯等情况的发生,华为手机业务濒临危机的边缘,而如何解决手机业务的亏空,华为则将目标瞄向了智能 汽车 业务。2019年5月,华为成立智能 汽车 事业部,其定位是帮助车企造好车。
据不完全统计,华为已经与北汽、广汽等超过8家主流车企达成合作关系,而这些合作车企中大部分均有涉及到自动驾驶。其中4 月,华为联手北汽新能源推出了搭载华为Hi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的极狐阿尔法 S,也标志着华为自动驾驶量产成果的落地。而上述言论,则恰巧影响到自家辛苦研发的自动驾驶以及以智能驾驶为卖点的合作车企。
而且华为其自身在造车领域还未稳定根基,帮车企造好车的口号也处于风口浪尖之上,前段时间,华为又再次重申不造车,就是为了能够打消合作伙伴的顾虑。
因此华为在此次回应中提到,尊重产业界每一个参与者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努力与贡献,也希望与产业界共同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从这句话也可看出,华为并不想在自动驾驶领域树敌,以致被联合抵抗。
而如今华为方面,对于这样的言论已经愈发克制。近日的2021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 2021)上,华为智能车云服务CTO喻杰表示,如果将L3级以上定位为高阶自动驾驶,则还需要一段时间,因为目前在技术层面和法律层面都存在难点。显然与苏菁激烈的言论有了很大的反差。
近些年,科技公司造车的先例不在少数,特斯拉、蔚来、小鹏均来自科技公司或者创始团队成员有科技公司背景,苹果公司在汽车领域也是布局已久。于是人们会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中国科技公司代表之一——华为。 找车网
日前,一则关于华为造车的消息称:“华为汽车已经造出来了,明年底上市,12月或明年一季度发布。这款车与长安汽车合作打造,设计师是原保时捷总设计师,定位为跨界类SUV,定价为20-40万元,自动驾驶可达到L4级别。” 受此消息影响,长安汽车涨停,德赛西威跌停,中科创达跌7.64%。
很快,华为心声社区发布由任正非签发的《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核心内容之一是“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
《决议》中表示,“华为不造车,但我们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这两年来,尽管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但我们要清楚,打造ICT基础设施才是华为公司肩负的历史使命,越是在艰苦时期,越不能动摇。”
▍“中国的博世”
相比于汽车主机厂的光鲜亮丽,汽车供应链中的公司往往是藏在背后的那一位。与前端主机厂稍有差异,后市场几乎都是全凭实力吃饭,也许他们技术储备足够优秀,行业占比摇摇领先,整体实力不逊任何一个主机厂,但他们依旧是那个默默无闻的人。
问题来了,华为为什么不造整车?
一方面,纾困。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华为而言,原先的三大支撑业务运营商业务、企业业务和消费者业务已经较成熟,在提升这三大业务增量的同时,华为也在不断寻找新的业务机会。汽车领域无疑是一个恰好的选择。
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国人皆知,华为在原有业务上的发展遇到了阻力,于是华为近些年加快了在汽车领域的布局,尤其是去年和今年发展神速。
更重要的,汽车前景广阔,华为不能“为了一滴水,而放弃一片海洋”。
中信证券曾在一份研究报告中预测,华为汽车电子销售额有望在未来十来年的时间内达到500亿美元量级,而这也给予任正非在汽车业务上再进一步的信心。
华为之所以这两年会再三强调不造车,是为了给合作伙伴和各界人士吃下“定心丸”,明确其作为整车企业合作伙伴的角色,从而更好地与整车企业合作。
实际上,任正非很早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对于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定位,任正非2019年5月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外面网传我们造车,我们不会做的。因为我们的车联网基本上是世界最主要车企的供应商,将来以车载计算、车载电子为主。我们与别人合作,一起实现了无人驾驶,人家送我们一台车,车上印了华为标记,不等于华为要造车。这只是传说,我们不会随便换轨道的。”
“我们是有边界的,华为永远不会造汽车”。这句话自从被任正非在华为内部的会议上说出后,很快就成为了华为众多高层对外的“统一口径”。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曾透露,对于华为是否造车,其内部也存有分歧。“是直接造华为品牌的车,还是为广大车企提供部件和解决方案,这样的战略决策并不好做,直到这两年华为才真正厘清该业务的发展路径,”徐直军说。
此后,华为对于车企的定位就越发清晰,徐直军表示:华为把车企当成客户,聚焦产品和解决方案。华为加入汽车产业,是让传统汽车智能化的过程中走得更快,整合度更高。
专业人士看来,华为入局汽车领域对国内智能汽车生态整体利好,有望将原来掌握在国际巨头谷歌、英伟达、Velodyne等手中的智能汽车关键要素国产化,同时带动产业链上游硬件企业、产业链软件合作企业的稳健发展,并有可能比肩博世在供应链中的地位。
▍华为的汽车路
尽管多次直言不造整车,但华为在汽车技术领域的布局未有一丝懈怠。
华为涉足汽车领域的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那一年,华为以车联网为切口进入汽车领域,发展至今华为已经把汽车智能解决方案作为主要发展战略,并将触角延伸至未来汽车产业的核心领域,如硬件模组、芯片、软件、自动驾驶、5G通讯等。
2013年,华为推出首个车载模块ME909T,旨在帮助车企实现车辆的网络连接服务。此后三年,华为先后与东风汽车、长安汽车、大众汽车在车联网方面达成合作,并与奥迪、宝马、爱立信、诺基亚、高通等企业组建“5G汽车联盟”。
2018年,华为将与其他企业合作的触角延伸至自动驾驶领域。当年10月,华为发布支持L4级别自动驾驶计算能力的MDC600自动驾驶计算平台。去年1月,华为又发布了全球首个支持V2X(车与外界信息交换)及自动驾驶的车载多模5G芯片巴龙5000。
2019年5月,任正非签发华为组织变动文件,批准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并将业务方向划定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智能车云五大板块,这也标志着华为正式进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市场。
10月,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华为主要从五个方面帮助车企造好车。一是最传统的智能网联,致力于把车与云、车与车、车与物、车与周边连起来;第二是智能驾驶;第三是智能座舱;第四是智能电动;第五是提供一系列帮助车企研发创新及支持出行服务的云服务。
今年10月30日,在华为Mate40系列发布会上,华为首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具体来看,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1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和5大智能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以及激光雷达、AR-HUD等全套的智能化部件。
从2013年至今,华为从车联网、通信、以及自动驾驶三个方向出发所一步步推进完善,产品形态包括硬件模组、芯片、软件、解决方案等,相继在车联网、自动驾驶和 5G 通讯等汽车智能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准备。
可谓从硬件到软件到一体化解决方案,从平台到核心系统、核心技术的掌握、以及其最擅长的通信 5G 全部均有涉猎。
目前,华为与整车企业的合作方式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整车企业与华为进行深度合作,第二种是整车企业基于华为的各类平台进行开发,第三种是整车企业向华为购买部分零部件。专业人士认为,与华为深度合作的整车企业及部分零部件公司有望深度受益。
“特斯拉现在能做的,我们都能做到。”徐直军近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可见,属于华为的新赛道才刚刚铺就,未来汽车市场想象空间巨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如果世界500强也有热搜榜,那么苹果应该能成为话题制造机,毕竟一年到头爆炸性的新闻层出不穷、连绵不断。而这一次把苹果送上热搜的是——“Apple Car”。
日前有报道称,苹果计划在明年 9 月发布首款 Apple Car,比原先规划至少提前了两年时间。据悉Apple Car 原型车已经在美国加州上路测试,和大、贸联等大厂因为 Apple Car 备货需求,已经全面爆单。
无独有偶,另一家 科技 企业——中国搜索引擎巨头也要亲自下场造车了,有知情人士表示,百度正在考虑自行制造电动 汽车 ,并已就可能性与几家 汽车 制造商进行了初步会谈,受此消息影响,百度股价近日接连大涨,市值已达750亿美金。
此外还有报道称“小米即将发布和比亚迪联合出品的‘年轻人的第一辆 汽车 ’——青悦S1,售价为84999元”……
这些新闻的背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现随着 科技 产品的不断发展, 汽车 和手机的智能系统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处。或许正如苹果CEO库克“ 电动 汽车 也同手机一样是电子产品,只不过体积更大。”
作为中国最具 科技 实力的龙头企业,华为正越来越频繁地登上 汽车 新闻,特别是再联系到日前鸿蒙2.0的推出,一个巨大的阳谋似乎正要浮现在我们眼前。
鸿蒙,不只是为了取代安卓
日前,华为正式发布HarmonyOS 2.0 手机开发者 Beta 版本的消息,引发 科技 圈一片沸腾。
在手机行业中,系统份额被苹果与安卓两大系统所瓜分,在中国智能机市场,安卓的市场份额率达到了100%,拥有属于自己的国产操作系统一直是国人心中的梦,如今鸿蒙的推出似乎终于把这个梦圆上了。
但实际上,取代安卓从来都不是鸿蒙的目标,用华为官方的话来说,鸿蒙 OS 为万物互联而生,拥有更好体验,更多入口。
鸿蒙系统是华为迎接全场景体验时代的产物,区别于Android、iOS系统,可以应用在智能手表、智慧屏、车载设备、智能音箱等不同智能终端上。
车机作为华为8个物联网辅助入口之一,意味着鸿蒙系统未来有可能搭载在华为研发的车机系统上。
但华为的野心不止车机系统,此前任正非在华为内部讲话中表示:“对于ICT业务方面,车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是我们未来的三大突破点。”在他看来车联网可以成立商业组织,加大投入。面对智能 汽车 的联接、车载计算、自动驾驶等都是车联网的重要方向,要作为战略坚决投入,激光雷达等要聚焦在ICT核心技术相关的方向上。
随后,华为的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成立。这意味着,车联网成为华为未来扩张的核心业务之一。车机系统则是华为进军车联网,甚至 汽车 领域的一个切入点。
另一方面,纵观华为合作的 汽车 企业名单可见,大部分都为传统车企,而造车新势力们几乎与华为没有交集。
传统车企擅长硬件,也就是整车制造,他们缺乏软件相关技术、人员、开发、算法,软件于他们而言就是待开发的处女地。
国外的传统车企奔驰、宝马、大众等资金充裕,不惜投入几百亿打造研发智能 汽车 相关软件及系统。
但对于大部分国产厂商而言,它们没有雄厚的资金,缺乏足够的技术人员,但并不想放弃智能 汽车 这块越滚越大的“蛋糕”,因此传统车商一般都会和有雄厚技术实力的互联网大厂进行合作。
如早在2018年,长安 汽车 就找来了腾讯合作,共同出资组建了梧桐车联。作为腾讯生态车联网与 汽车 行业之间的连接器,梧桐车联成为腾讯在产业互联网布局中生态车联网战略的重要部署,通过为车企提供的是一个系统级别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 汽车 行业的数字化升级。
华为也采用了类似的策略,通过提供的芯片+操作系统+算法系统+传感器等一整套方案,来帮助传统车企实现从0到1的突破,降低了研发成本和缩短了新车的开发周期,成为他们加入智能 汽车 的一条捷径。
与此同时,这也打破了目前主流辅助驾驶被外资垄断的局面。特别是考虑到当前国际形势影响,国内企业把核心技术交托于国外企业,总是会迟疑一番或者直接选择可替代国内的企业,这也给了华为契机。
但美中不足的是,在蔚来、小鹏这样的造车新势力面前,华为的这一套并不吃香。原因是造车新势力的高估值,本身就是建立在“硬件制造+软件研发”上,一旦在软件自研方面落后,估值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它们与华为在业务上的交集注定不多。
即便是在造车新势力资金吃紧的时候,“全栈自研的发展路线”他们也从未有过动摇,特别是蔚来,去年股价最低仅为1.19美元,李斌也被骂为“贾跃亭第二”,度日如年。
幸好,在最惨的2019年9月,马化腾伸手拉了李斌一把,认购了蔚来发行的2亿美元可转债中的一半。有腾讯加持,蔚来开始走出低谷,稳步回升。而有了充裕的资金支持,小鹏和蔚来得以将更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研发中,如今小鹏 汽车 一直坚持着自动驾驶全栈自研的道路,而蔚来也进行了自动驾驶芯片的研发。
理想相对稍微落后,采用的是 Mobileye 已经打包好的视觉算法,后续再进行感知、规划、决策以及控制的全套研发。其余大部分企业已经选择了英伟达或者Mobileye作为芯片供应商。
因此这种情况之下,华为并不像安卓,能成为所有厂商的必选方案。由此,华为走谷歌的模式,成为 汽车 产业的Tier1供应商,广交朋友,最为稳妥。
不难预料,从手机到 汽车 ,假以时日,鸿蒙系统将是两个生态的连接点。
华为造车只是时间问题?
或许是为了不被打脸,这次华为的公告严谨了很多,起码加上了时间的限制。毕竟好多年前,任正非也曾在内部会议上,怒斥道“华为公司不做手机这个事,已早有定论,谁又在胡说八道!谁再胡说,谁下岗!”
人类善于忘记,互联网却是有记忆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华为手机做到国内手机排名靠前,智慧屏电视也开始销售。
如今华为言辞凿凿“不造车”,无非是时机还不够成熟。回顾华为的年报中不难发现其必须造车的秘密。
华为2019年的年报显示,华为消费者业务营收4673亿元,运营商业务营收2967亿元,企业业务营收897亿元。这里的一个明显信号就是,如今华为营收主要靠的是手机等产品,而非通讯设备业务,要是没有手机业务,绝对不可能有今天的华为。
而随着美国制裁的步步紧逼,华为手机的海外业务几乎丧失殆尽,根据IDC的最新报告,今年第三季度华为出货仅5190万台,同比下降22%,手机业务天花板已经显现。
放眼全球,能和手机市场在规模和潜力上可以相提并论的也只有 汽车 市场,如果 汽车 行业的未来是无人驾驶,那么电动车更像是一场产业革命,特斯拉引领的智能电动 汽车 浪潮不仅让其自身站上全球车企市值之巅,也让国内的新造车新势力市值飞速蹿升 。
而在技术上,华为也有足够的底气。对于华为造车的能力,前段时间在圈内广泛流传的那份华为自动驾驶专家会谈纪要里有一句话总结更为精确:这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全栈供应商,同时具备芯片、操作系统、感知硬件、决策融合算法的能力,跳过硬件集成直接和整车企业合作。
总结下,除了底盘、四个轮子、外壳和座椅,剩下的都是华为拥有的技术。智能化的关键部分,华为都有了。因此从逻辑上来讲,华为造车是必然的,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至于为何不是现在?从外部来讲,今年华为经历了多轮业务风暴,稳住阵脚,理顺业务才是关键,而且华为与国内一众整车厂商,包括北汽、广汽、上汽、比亚迪、宝骏、东风等车企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此时贸然造车,势必要经受舆论争议,也会引发行业合作车企的剧烈反弹。
从内部来看,华为没有整车制造技术,智能 汽车 的解决方案还不成熟,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不是华为最好的造车时机。
不过,华为也在寻找“最合适自己”的造车模式。北汽与华为已经共同建立了1873戴维森创新实验室,以创新实验室作为平台,将华为的5G技术,以及这几年在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方面所集成的未来用于智能网联的无人驾驶技术,集成到北汽的新品牌ARCFOX上。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合作并非局限于 汽车 映射方案HiCar和5G模组的小部件合作,更是集成华为智能网联的整套技术。
今年10月30日,华为将这一合作模式系统化,发布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HI,希望以全栈的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与车企深度合作。
据说,未来采用华为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的车辆,车上将贴上HI的LOGO。这也意味着,与华为HI的合作中,车企已经趋近于“代工”。
日前,长安 汽车 也宣布,将与华为和宁德时代联合创建全新 汽车 品牌。
虽然华为不直接造车,但在这些深度合作的项目中,可以积累完整的整车技术经验,在此基础上可以形成一条进可攻、退可守的商业路线。
在华为心声社区,多位员工表示,“智能 汽车 时代产业会越来越倾向于集中,厂商数量会减少,寡头垄断应该是一个趋势,成为核心器件供应商的会不会是一个伪命题”、“就像苹果一样,后面新能源车都在构建自己核心开发和技术能力,或者是自动驾驶,或者是三电管理。”
小鹏 汽车 CEO何小鹏也曾公开表示“像苹果这样的软硬件一体可控模式,在智能 汽车 企业里面会出现越来越多。”
因此,在未来华为不会满足于只做一个核心器件供应商,等3年期限一过,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会看到华为会复制当年的智能手机路径,切入整车市场。
如今的华为也正像士兵比利·林恩一样,备受憧憬、却迷茫、困惑,在不同的声音裹挟下寻找方向,这场属于华为的“中场战事”未来又将如何演绎,不妨让我们拭目以待。
以上就是华为内部讲话曝光:一年干翻特斯拉 华为造车:一场美妙的“谎言”?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找车网。标致508刹车片多久更换?标致508刹车片4至6万公里更换,汽车刹车片从类型上分为:1、用于盘式制动器的刹车片;2、用于鼓式制动器的刹车片。标致508的长宽高分别4870mm、1855mm、1455mm,轴距是2848mm,最高车速是每小时220千米,行李箱容积是513L。标致508搭载的是6挡手自一体变速箱,最大功率是125千瓦,最大功率转速是每分钟5500转,驱动方式是前置前驱。百万
特斯拉降价对中国新能源车企有什么影响?国产新能源汽车全面溃败的原因:特斯拉降价带来的巨大冲击、国家补贴政策退出带来的资金链危机、始终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等。一、特斯拉降价在中国市场,即使是国内新能源车企的“带头大哥”比亚迪,此前连续4个月销量超过20万台,然而在1月份销量仍然出现下滑现象。其他的国内新能源车企日子更加难捱。理想、蔚来、小鹏、问界(华为)的销量全部腰斩或大幅下滑。
周五有话说丨黑特斯拉为什么让我们这么快乐?最近一段时间,特斯拉又火了大家都知道吧?首先是一段特斯拉Model 3在AEB测试中撞飞假人的视频在网络上被疯狂传播;之后又因内部员工禁止说“韭菜”一词登上热搜榜;再然后就是因内部系统瘫痪,全球性网络中断,导致特斯拉市值短短一天时间就蒸发了40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84亿元)引发关注。这三条消息每一条都足够爆炸,接下来笔者就挨个分享给大家。
华泰特拉卡变速箱分几种类型华泰特拉卡变速箱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手动变速箱:这种变速箱需要驾驶员通过换挡杆来手动控制换挡,通常有5挡或6挡。2.自动变速箱:这种变速箱可以自动控制换挡,无需驾驶员手动操作,通常有4挡或5挡。3.手自一体变速箱:这种变速箱结合了手动变速箱和自动变速箱的功能,驾驶员可以通过换挡杆手动控制换挡,也可以选择自动模式。4.双离合变速箱:这种变
跪求《特斯拉(2020)》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在线观看,伊桑·霍克主演的《特斯拉(2020)》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链接:提取码:kysq《特斯拉Tesla》导演:米歇尔·阿米瑞亚德编剧:米歇尔·阿米瑞亚德主演:伊桑·霍克、伊芙·休森、凯尔·麦克拉克伦类型:剧情、传记制片国家/地区:美国语言:英语上映日期:2020-01-27(
曝华为智选车与奇瑞等敲定合作:打造高端智能品牌,项目代号E0XIT之家6月27日消息,36氪6月14日报道称,华为智选车已经在行业里大范围铺开,其在金康新能源之外,已经相继与奇瑞汽车、江淮汽车,以及极狐汽车等敲定智选车业务合作。华为方面则回应称:目前没有可披露的信息。据第一电动网,华为智选车已基本敲定与奇瑞的合作,双方计划打造一个高端智能品牌,该项目代号为E0X,定位高于星途,首款纯电
特斯拉Megafactory工厂曝光将生产Megapack巨型储能电池易车讯日前,特斯拉Megafactory工厂被曝光。据悉,该工厂位于美国加州这家工厂将用于生产巨型储能电池——Megapack。该工厂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莱思罗普市,距离费利蒙仅1小时车程,费利蒙也是特斯拉在美国的主要电动汽车制造工厂所在地。这家Megafactory巨型工厂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
特斯拉的委屈,谁能懂?凭本事降价,中国车企不答应!知嘹汽车/陈壹前两天,特斯拉跟上汽、长安、广汽、一汽、比亚迪、理想、奇瑞、长城等车企共同签署了一份《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声明“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说白了,就是“大家不能再降价卖车了”。有网友调侃“这分明是国内车企针对特斯拉的道德绑架,只要特斯拉不能再降价卖车,国内车
2023-09-21 20:05:41
2023-08-04 07:28:14
2023-07-17 23:00:37
2023-09-08 11:11:51
2023-09-13 05:37:18
2023-09-12 16: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