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7 06:07:01 | 找车网
继逾3万辆北汽新能源 汽车 召回事件后,孚能 科技 再次身陷长城 汽车 1.6万辆欧拉IQ 汽车 召回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欧拉官网2019年一篇报道中提到,“在安全层面,欧拉品牌动力电池拥有多重断电保护装置,结合自研的先进BMS电池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对电池状态实时监控,并且有效调节。”
问题究竟出在谁的身上?
7月18日晚间,针对长城欧拉的召回,孚能 科技 发布相关公告,概括来说就是:近期召回的长城欧拉iQ中电池是我们家生产的,但市场监管局说了,问题出在电池管理系统(BMS)上。
长城官方对此解释是“部分动力电池的一致性与BMS软件控制策略存在匹配差异。长期连续频繁快充后,电池性能下降,极端情况下可能发生动力电池热失控,存在安全隐患。”
根据欧拉 汽车 官网在2019年11月6日的报道指出,“蜂巢能源技术中心成为了欧拉品牌动力电池核心技术的提供者、硬支撑。”“欧拉品牌动力电池……结合自研的先进BMS电池管理系统。”以此推测,欧拉的BMS提供商可能为蜂巢能源。
据了解,蜂巢能源从2012 年开始孵化,原来是长城 汽车 下面的一个动力电池项目,2016年成立了事业部,2018 年蜂巢能源正式成立。
欧拉自燃频现
近期,长城 汽车 生产的欧拉新能源车被曝发生多起自燃事件,甚至导致部分充电站相继采取限制、禁止欧拉车主充电的情况。
据可查资料,欧拉自燃的情况时有发生,所幸均未报告人员伤亡案例。
早在2019年欧拉就被曝出自燃的情况,此时距离欧拉上市不到1年的时间。此外,欧拉自燃的案例集中发生在6月份-10月份,换句话说,气温过高是引发自燃的原因之一。有分析师则指出,欧拉iQ的电池组采用风冷散热设计,而非散热效果更好的液冷,存在较大自燃隐患。
2019年8月13日,一段长城欧拉R1疑似发生自燃的视频在网上疯传。
2020年6月22日,一辆欧拉iQ在保定市瑞兴路国家电网充电站自燃冒烟。
2020年10月14日,社交平台曝光了欧拉黑猫(原欧拉R1)在杭州金沙湖自燃事故视频。 找车网
曾计划在2023年销售量突破百万
欧拉是长城 汽车 在2018年推出的纯电动 汽车 品牌,同年8月31日,欧拉首款车型iQ上市。随后,长城陆续推出欧拉黑猫、欧拉白猫、欧拉好猫等车型。
有媒体指出,欧拉的外观和精致内饰受到不少女性消费者喜爱。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欧拉的销量达到52547辆,同比大增456.9%,已接近去年全年5.5万辆的水平。
仅提供召回车辆模组
7月18日晚,孚能 科技 发布公告回应称,公司仅供应召回车辆所搭载的模组,BMS非本公司产品及供应。
此前,网传召回车辆或搭载宁德时代电池,从而导致上周五宁德时代股价大幅下挫。宁德时代相关负责人表示,宁德时代与多家车企有广泛合作,但本次召回车辆没有搭载宁德时代的电池。
孚能 科技 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对此召回事件高度重视,本着与客户长期友好合作的原则,将积极配合协助客户相关召回工作,维护广大车主的权益。
据投资者透露,7月18日晚间,孚能 科技 就客户召回 汽车 事项组织了电话交流会。被问及召回车辆电池更换模组是否由孚能 科技 免费提供时,孚能 科技 相关负责人表示:“长城把电池包召回来,里面有需要换的东西。我们只要把备件模组换过去,没什么费用。”
对于本次事件的影响,孚能 科技 在公告中表示,本次召回,预计不会对公司本年度业绩产生影响。公司目前与该客户各项目均合作顺利,该事项亦未对公司与其他客户的合作产生影响。
BMS供应商下落成谜
市场监管总局信息显示,欧拉IQ 汽车 召回原因主要是车辆搭载的BMS软件控制策略与动力电池存在匹配差异。长期连续频繁快充后导致电池性能下降,极端情况下可能引发动力电池热失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对于本次召回事件中欧拉IQ 汽车 BMS软件控制策略提供商,孚能 科技 相关负责人在电话会上向投资者表示,既不是孚能 科技 ,也不是长城 汽车 的BMS。
欧拉官网2019年一则《见证长城欧拉电池技术“黑 科技 ”,百家媒体探访蜂巢能源技术中心》的报道中提到“在安全层面,欧拉品牌动力电池拥有多重断电保护装置,结合自研的先进BMS电池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对电池状态实时监控,并且有效调节”。
蜂巢能源官网信息显示,蜂巢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长城动力电池事业部,2018年2月独立为蜂巢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
曾承担高额召回费用
孚能 科技 并非第一次卷入 汽车 召回事件,并曾为此付出过高额召回费用。
3月23日,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消息,北汽新能源 汽车 常州有限公司、北京 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北汽(广州) 汽车 有限公司决定自2021年3月24日起,召回2016年11月1日至2018年12月21日生产的EX360和EU400纯电动 汽车 ,共计31963辆。
召回公告显示,本次召回范围内车辆,由于部分车辆动力电池系统的一致性差异,在高温环境下长期连续频繁快充,可能导致个别单体电池电芯性能劣化,极端情况下引发偶发失效,引起动力电池起火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3月31日,孚能 科技 在《关于回复上海证券交易所客户召回 汽车 等事项的问询函的公告》中表示,北汽新能源 汽车 常州有限公司、北京 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及北汽(广州) 汽车 有限公司主动召回EX360、EU400两款纯电动车辆所装载的电池系统(产品)为公司负责组装集成的电池系统,上述两款电池系统仅供于北汽使用,且该电池系统所涉及的车型均已在召回范围内。
3月23日,孚能 科技 在《关于客户召回 汽车 事项的风险提示公告》中表示,根据公司与北汽集团此前约定,孚能 科技 将承担本次召回所涉及的费用,预计为3000万至5000万元之间,该费用由公司前期计提的质保金承担。
新能源起火事件对品牌损伤严重,也开始倒逼车企重视电池安全问题。
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正在突飞猛进,但频繁曝出的质量问题也更具指向型。
近日 捷豹 就因更换电池模组,顺势召回近6,400辆I-Pace车型一事引发热议,其原因是有可能存在过热,这无疑会增加了车辆火灾的风险,因此捷豹选择召回该车型。
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提供的召回数据,在捷豹召回I-Pace车型之前,已有8起火灾事件被确定与捷豹I-Pace车型问题有关,虽然目前尚未有事故或人员伤亡的报告,但捷豹还是选择了保守处理,召回就是万无一失的做法。
无独有偶,在捷豹召回新闻之前,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日前,华晨 宝马 汽车有限公司、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要求,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了召回计划。
召回生产日期从2022年5月3日至2023年4月12日的部分国产i3电动汽车,共计42辆;生产日期从2021年9月22日至2023年3月2日的部分国产iX3电动汽车,共计47辆;以及部分进口i4电动汽车、部分进口i7电动汽车等等。
而宝马此次将其下电动汽车如数召回的原因也是因“高压电池监控电子设备(CSC)的电缆桥接器未被正确锁止到位,极端情况下,CSC 无法有效监控高压电池。”
今年一月初,极星也召回2019年9月10日至2021年1月28日期间生产的部分2020-2021年款国产 Polestar 1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共计26辆。
召回原因是范围内部分车辆因动力电池模组电芯可能存在内短路,当动力电池处于高能量状态时可能出现电池模组过热,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动力电池热失控,存在安全隐患。
当新能源市场开始迎来井喷时,高压电池似乎成为了马路上的又一大“安全隐患”。
目前在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几乎都使用高压电池(300V以上),而家用的200V充电是属于低压范围;新能源汽车电池电压平台所在的300V以上的高压,即B级电压,这就在设计动力电池电路时需要同时满足防止上电瞬间电冲击、绝缘电阻监测、高压回路互锁监测、短路及过流保护等功能要求。
在查询网端的资料显示,“目前不少新能源车型在初使设计时会借用传统燃油汽车底盘,致使动力电池受到整车尺寸及安装位置的影响,在车上可用空间很有限,导致动力电池包内无法放下各类接触器及熔断器。”
虽然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类似于捷豹和宝马过于依赖过去燃油车的设计,成为了导致电池安全故障的“元凶”,但在一定程度上无疑也造成了某种安全隐患。
早前 特斯拉 就因OTA升级缺陷被召回,虽然并不涉及电池问题,但无论是电动汽车的结构问题还是技术、智能化等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别是电池安全问题,至今是多数消费者在选购新能源车型时最为关注的选项。
如今在抖音上随便输入“电动汽车自燃,起火”等关键词就会弹跳出去全国各地有关电动汽车自燃起火的视频,网友们还无奈的抱怨到,“天气越来越热,电动汽车又到了自燃的高危时节……”
在去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金华久曾对媒体表示,新能源汽车起火概率要高于燃油车且有数据支持。
“在2021年度,接近800万辆的‘纯电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计算,着火概率约为0.03%+,传统燃油车年火灾事故率为0.01%-0.02%。新能源汽车比燃油车更易自燃,且自燃概率是油车的2.53倍。”
而根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发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接报新能源汽车火灾640起,同比上升32%,即平均每天发生7起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特别是伴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和保有量的增加,因电池故障引发的安全事故也大幅增加。
业内专家指出,在全球电动化转型提速的背景下,电动汽车主流企业的产品上市节奏越来越快,倒逼车企压缩产品开发周期,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隐患问题。但是,如果不重视车辆安全性问题,一旦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故,赔付额巨大。
新能源起火事件对品牌损伤严重,也开始倒逼车企重视电池安全问题。
前不久吉利推出了神盾电池系统,意在通过各类保护力到达电池安全。不仅是吉利,还有 埃安 、 比亚迪 都在试图通过自己的途径告诉消费者,“我们的电池包很安全,不会轻易发生燃烧”。
车企们的谨慎也由于目前动力电池成本已占据整车成本的40%-60%,并且仍在持续增加,因此大规模召回维修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成本。
“电池的成本高,属于昂贵的零部件,对于有问题的电池,一般是换掉,没法修修补补,所以,因电池问题召回新能源汽车的代价很大。”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墨柯指出。
例如此前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由于高压电池组存在着火风险,扩大召回 雪佛兰 Bolt电动汽车的范围,公司因此损失10亿美元; 北汽新能源 汽车常州有限公司、 北京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北汽(广州)汽车有限公司因动力电池存在安全隐患召回EX360和EU400纯电动汽车共计31963辆。供应商孚能科技承担3000—5000万元的召回费用。
不过目前车企对锂电池性能还谈不上完全掌握,所以不能100%提前预判实际应用中会遇到的问题。并且,电动汽车也不是完全成熟的产品,尽管厂家都会力争事前完善安全设计与测试,但的确无法做到100%不出问题。
作为新能源赛道的“心脏”,随着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逐步提升,电池装机规模增势显著,未来还将持续爆发式增长。
在2022年,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超过1100.0GWh,其中中国锂电池市场规模750.0GWh,占全球比重近七成,已连续六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市场。
特斯拉将搭载比亚迪电池;宝马、 奔驰 、 奥迪 、 大众 等电动车也均搭载宁德时代电池;欣旺达也和 雷诺 、 日产 达成合作关系;不仅如此,前不久(5月18日),宝马集团宣布将于2026年起在沈阳投产纯电动宝马新世代车型,与之配套的还有第六代动力电池厂。
所以在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之下,车企们更应该加强电池进厂检验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比如对车辆的性能以及零部件的技术要求、降本需求进行综合平衡,如果一味的单纯追求某项高性能以及低价格,都会破坏电池的综合能力,使得电池供应链存在潜在的更大风险。
对于目前新能源市场出现的包括电池隐患等问题,国家监管部门也放出了大刀阔斧的整改信号。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开始严格新能源汽车事故主动报告制度,加大缺陷调查力度,开展新能源汽车运行安全风险预测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制修订《电动汽车安全要求》等相关标准规范。同时,还就消费者反映的包括电池起火等问题共同约谈了部分新能源车企。
我们相信,随着监管部门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监管力度正进一步加强,整个汽车行业对车企的安全要求也将愈发严格。毕竟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为消费者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才是硬道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Businesscars,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新能源车再添一起自燃事故。汽车民生网在此提醒广大新能源车车主,目前气温高,是新能源车发生自燃的高峰期,因此在充电时,一定要按规程操作,切勿长时间不拨插头,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事故发生。
图为爆炸现场 图片源自视频截图
汽车民生网从国内社交平台处获悉,8月20日,一起新能源车自燃故事在网络上开始流传。之后有人在社交平台发布信息称,福建三明市一辆北汽新能源EX360电动车在充电站发生冒烟情况,停放在周围的车辆,被闻讯赶来的车主及时驾离现场。
来自网络视频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汽车民生网通过视频发现,一辆最后驶离现场的车辆,还没有开出多远,这时消防人员在远处用水枪对准该车进行降温,可能是突然受冷,现场发生了激烈的爆炸,视频中明显可以看到有物体向周围飞出,充电站的车棚也被飞动的物体击穿。在消防人员的努力下,现场的明火被及时扑灭。
来自网络视频截图
据了解,事发后涉事车辆的车门、后备箱盖等零部件散落一地,车辆严重损毁。由于周围车辆撤出现场较为及时,现场消防人员在车辆爆炸时距离较远,才没有造成进一步的危害。
来自网络视频截图
目前,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据时代财经报道,涉事的北汽新能源EX360,属于纯电动SUV,其搭载的动力电池属于三元锂电池。报道称,据一曾对北汽新能源EX360进行拆解的媒体报道,该车动力电池供应商包括但或不限于孚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电池组能量为48.1kWh。据上述媒体拆解的结果,发现北汽新能源EX360的电池包不具有冷却管路,冷却方式为自然风冷。该散热方式于成本较高且目前较为主流的液冷散热相比,散热效率偏低。
北汽新能源回应自燃事件:专项组正调查此事
针对福建三明市一辆北汽新能源EX360发生自燃并爆炸的事故,8月21日,国内媒体贝壳财经采访了北汽新能源相关人员,北汽新能源方面表示,“我们第一时间关注到了事件,并安排工作人员赶往事故现场。从获取的信息来看,不排除车辆上存在易燃易爆品的情况,公司专项组目前正配合车主和消防部门调查了解此次事故原因。公司会对事故进行进一步详细勘察与分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以上就是找车网为大家带来的1.6万辆新能源车召回,涉事各方紧急回应来了(纯电汽车召回频发,问题集中指向动力电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丰田汽车是在中国制造的吗丰田汽车目前有在中国制造的。丰田汽车公司(ToyotaMotorCorporation),简称丰田(TOYOTA),是一家总部设在日本爱知县丰田市和东京都文京区的日本汽车制造公司,属于三井财阀。丰田是目前全世界排名第一的汽车生产公司,2012年共售973万辆车,2013年度预计生产1010万辆汽车,是第一个达到年产量千万台以上的车厂。而丰田亦是雷克萨斯、斯巴鲁
宝马召回部分车型6月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显示,因车辆可能会在行驶中出现动力中断,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自2023年6月2日起召回部分“国产i3、国产iX3、进口i4、进口i7、进口iX”等车型。一、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召回生产日期从2022年5月3日至2023年4月12日的部分国产i3电动汽车,共计42台;生产日期从2021年9月22日至202
将近38万辆车型被召回,野马也在其中,福特11月召回车辆盘点11月份已经悄悄过去了,各大厂商在推出新车的同时,也有很多厂商在努力召回有问题的车辆。今天我们来聊一下福特在11月份都召回了那些车型呢?1.翼虎插电混动版(海外)这款车型的召回原因主要是因为该车型的动力电池存在安全隐患,该车型的动力电池在生产过程中混入了杂质,因此在驾驶员将驾驶模式切换到运动、雪地、沙地或者使用充电枪充
大众甲壳虫汽车被召回因全景天窗玻璃破裂大众汽车发布了甲壳虫2.0T,1.4T,1.2T车型,2013-2015年款的大众汽车全部被召回,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汽车不合格?召回范围:2013-2015年款甲壳虫2.0T,1.4T,1.2T车型(生产日期为2013年6月13日至2014年7月1日)。据该公司统计,在中国大陆地区涉及1516辆。召回原因:大众
丰田车主注意:丰田将召回320万辆问题车,涉及亚洲龙等热销车型大事件,丰田要召回了,直接一次性召回320万辆,涉及丰田旗下的多款车型,不乏畅销的热火车型,此次召回有亚洲龙、凯美瑞、花冠、汉兰达、红杉、雷克萨斯多款车型,不说别的,凯美瑞、汉兰达、雷克萨斯这都是全球畅销的车型品牌,没想到却要召回,这是什么鬼?丰田作为全球最具代表的车企,享誉全球闻名世界,其最具代表的就是质量管控,在全球各大
本田crv召回后,本田思域发动机配件有没有更换下午好,东风本田crv思域(已经停售)冠道1.5t发动机大部分有机油无缘无故增高的现象,并且里面有汽油味,超过机油尺上线1㎝就可以到ssss免费更换机油,目前没有给退换车辆的打算,只是延长质保期限,本田官方在2月12号在北京召开媒体交流会提出机油增多是附着在气缸壁的燃油通过油环进入曲轴箱了,通常情况下混入的机油会随着发动机升温而挥发并且重新二次燃
本田CRV为何紧急召回?5月16日,东风本田发出CR-V召回公告,召回2018款CR-V1.5T车型共计130455辆。召回方式为软硬件升级更换,并对召回车辆的发动机主要部件立下终身包修的承诺,以此解决“机油门”风波。据官方表述,CR-V1.5T车型存在机油液面升高问题的原因在于:在发动机未达到工作温度时,附着在汽缸壁的雾化汽油窜入曲轴箱机油中,此时通过PCV循环的机油蒸发量小于汽油窜
同样是机油增多而召回,为什么长安赢得了好评,本田却被骂?同样是机油增多而召回,为什么长安赢得了好评,本田却被骂?态度决定一切!如果你只是发现了这个问题,请使用这个解决方案!与其召开媒体见面会表现出很多原则性的东西,不如多多益善,这很正常。楼主的反应并不像现在这样激烈。而现在的机油尺召回计划将是一个终身的笑话。超乎想象!改动说明书更是脑残!如果改变车辆参数,只需要向车主说明,并发送添加和更改
2023-09-13 19:16:16
2023-08-15 15:50:42
2023-08-25 14:09:50
2023-08-27 10:50:30
2023-08-30 11:19:28
2023-10-03 19: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