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评测 > 正文

cheshi 新能源、汽车出口、中国品牌 车市上半年增长密码竟是它

2023-10-15 17:35:52 | 找车网

大家平时对汽车评测都十分关注,今天为大家整理了cheshi 新能源、汽车出口、中国品牌 车市上半年增长密码竟是它,下面就随找车网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cheshi 新能源、汽车出口、中国品牌 车市上半年增长密码竟是它

新能源、汽车出口、中国品牌 车市上半年增长密码竟是它

7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23年6月及上半年的汽车行业产销情况。总的来看,一季度,整体车市处于负增长状态;4月以来,在同期低基数影响及多重利好因素的共同推动下,汽车市场持续好转,产销量延续增长态势,上半年累计实现较高增长。作为车市亮点的新能源汽车、汽车出口和中国品牌继续延续良好发展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市场占有率达28.3%;汽车出口增长迅速,上半年已突破200万辆,对市场整体增长贡献显著;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稳定在50%以上。

多重利好因素的共同推动,车市上半年实现较高增长

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6.1万辆和262.2万辆,环比分别增长9.8%和10.1%,同比分别增长2.5%和4.8%。1-6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24.8万辆和1323.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3%和9.8%,由于去年6月受燃油车购置税减半等政策拉动产销呈现高增长,1-6月累计产销增速较1-5月回落1.8和1.3个百分点。

6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21.9万辆和226.8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0.4%和10.6%,产量同比微降0.9%、销量同比增长2.1%。1-6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128.1万辆和112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1%和8.8%。

从上半年乘用车市场表现来看,国家和各地相继出台的促销政策、车企的季末冲量带动、新能源汽车销量和出口的持续增长,共同推动了上半年乘用车市场的产销双增长。

6月,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轿车和SUV产销呈不同程度增长,MPV和交叉型乘用车产量增长、销量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MPV和SUV产销呈不同程度增长,轿车产销小幅下降,交叉型乘用车产量微增、销量下降。1-6月,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除交叉型乘用车销量呈下降外,其余三大类车型销量均呈不同程度增长。

6月,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41.4万辆,环比增长14.6%,同比增长5.2%。国产中国品牌推出的高端车型加入,进一步推动高端汽车市场的发展。1-6月,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203.3万辆,同比增长19.7%。

1-6月,传统能源乘用车中,C级和D级车同比均呈正增长,B级及以下车型同比呈不同程度下降。目前销量仍主要集中在A级,累计销量433.6万辆,同比下降3.8%。1-6月,8-10万及25万以上价格区间的车型同比呈现正增长,其中50万以上涨幅最大,为20.6%。目前销量仍主要集中在10-15万,累计销量261.4万辆,同比下降3.3%。

新能源市场仍处在快速增长阶段,比亚迪、广汽等势头不减

6月,新能源汽车继续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当月产销分别达到78.4万辆和80.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9.9%和12.5%,同比分别增长32.8%和35.2%,市场占有率达到30.7%。与上月相比,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呈不同程度增长,燃料电池汽车产量下降、销量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三大类汽车产销均呈增长。

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市场占有率达到28.3%。与上年同期相比,三大类汽车产销均呈不同程度增长。

1-6月,新能源乘用车,随着新能源汽车车型品种的丰富,新车型的大量上市,车型价格下探等因素影响,A00级车同比明显下降,其他各级别销量同比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D级车由于同期低基数影响涨幅最大,达17.5倍。目前,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仍主要集中在A级,累计销量140.5万辆,同比增长63%。1-6月,新能源乘用车中,10万以上同比呈现正增长,其中35-40万价格区间涨幅最大,10万及以下价格区间车型同比下降;销量主要集中的15-20万价格区间,累计销量111.8万辆,同比增长81%。

1-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318.3万辆,同比增长58.8%,占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的85%,高于上年同期7.9个百分点。上半年,整个新能源市场依旧处在快速增长阶段。随着新能源车型的上市及产品性能的提升,行业竞争加剧,销量分化现象更为明显,车企表现加速分化。 比亚迪 销量继续在高基数上维持高增速,1-6月累计销量超过120万辆,同比增长95.9%;理想和广汽同比增速均超过一倍。

汽车出口延续高速增长,上汽出口量达总出口量22.7%

6月,汽车企业出口38.2万辆,环比下降1.7%,同比增长53.2%。其中,乘用车本月出口31.2万辆,环比下降4.1%,同比增长57.7%;新能源汽车出口7.8万辆,环比下降28.4%,同比增长1.7倍。1-6月,汽车企业出口214万辆,同比增长75.7%。其中,乘用车出口178万辆,同比增长88.4%;新能源汽车出口53.4万辆,同比增长1.6倍。

6月,在整车出口的前十位企业中,上汽出口量达8.7万辆,同比增长15.1%,占总出口量的22.7%。1-6月,整车出口前十企业中,从增速上来看,比亚迪出口8.1万辆,同比增长10.6倍; 奇瑞 出口39.4万辆,同比增长1.7倍; 长城 出口12.4万辆,同比增长97.3%。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5月,汽车出口43.8万辆,环比增长3.2%,同比增长92.8%。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5.4万辆,环比增长18.4%,同比增长1倍。1-5月,汽车出口193.3万辆,同比增长79.8%。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67.3万辆,同比增长1.2倍。汽车出口量前十的国家中,俄罗斯、墨西哥和比利时出口量位居前三,市场表现较强。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前三大国家为比利时、英国和泰国。

上半年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超53%,比亚迪、北汽、奇瑞、吉利增速明显

6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20.5万辆,环比增长9.7%,同比增长21.2%,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3.1%,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8.4个百分点。在主要外国品牌中,与上月相比,法系品牌销量明显下降,其他四大主要品牌销量呈不同程度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除韩系品牌销量呈两位数增长外,其他四大主要品牌销量均呈不同程度下降。

1-6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98.6万辆,同比增长22.4%,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3.1%,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5.9个百分点。在主要外国品牌中,与上年同期相比,日系销量呈两位数下降,法系销量小幅下降,其他三大主要品牌销量呈不同程度增长。

6月,中国品牌轿车、SUV和MPV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6.6%、57.4%和60.4%,与上月相比,中国品牌SUV市场占有率微增,中国品牌轿车和MPV市场占有率小幅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中国品牌轿车、SUV和MPV市场占有率均呈不同程度增长。1-6月,中国品牌轿车、SUV和MPV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4.7%、59%和59.5%,与上年同期相比,中国品牌轿车、SUV和MPV市场占有率均呈小幅增长。

1-6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1104.3万辆,同比增长6.8%,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3.4%,低于上年同期2.4个百分点。在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中,与上年同期相比,比亚迪、北汽、奇瑞、吉利销量增速明显,呈两位数增长; 一汽 、长安和广汽销量同比小幅增长,长城销量同比微增,其他企业呈不同程度下降。

汽车渝评

中汽协表示,展望下半年,宏观经济的温和回暖逐渐向汽车市场传导,新能源汽车和汽车出口的良好表现有效拉动了市场增长,且伴随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汽车市场消费潜力将被进一步释放,有助于推动行业全年实现稳定增长;但当前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一些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消费需求依然不足,行业运行仍面临较大压力,企业经营仍有诸多挑战。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白话,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cheshi 新能源、汽车出口、中国品牌 车市上半年增长密码竟是它

7月车市:蔚来强势回归,特斯拉零售遭“腰斩”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7月往往被认为是销售淡季,高温、台风以及居高不下的成品油价都给乘用车(尤其是燃油车)销售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有人说7月的沉寂是“金九银十”前的蓄力,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即是乘用车能源革命的转折期,作为乘用车销量主要贡献者的燃油车自然会拉低市场的同比水平。

零售环比连涨被打破,销售规模依然可观 找车网

刚刚过去的7月,国内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为177.5万辆,同比下降2.3%,同比降幅相交6月有0.3%的缩窄。值得一提的是,7月零售总量环比也出现了6.3%的下降,这结束了零售环比连涨的态势,成为了2023年单月零售量的首次环比下跌。

虽然连涨势头被阶段性终结,但总体来说7月零售量依然交出了一份可观的答卷。放眼1-7月,7月的零售总量依然仅次于6月,考虑到从2月开始的销量环比五连涨,6月在今年的销量顶点不可被忽略,因此7月销售规模说白了还是今年的“次高”。

一方面,国家刺激消费复苏,指引汽车消费的政策频繁出台,例如工信部、商务部发起的新能源车下乡活动,推出的“百城联动”汽车节以及“千县万镇”消费季都成为了市场的催化剂,也成为了7月销量的根本保障。

另一方面,厂家年中冲量的刺激政策以及部分国六A车型的促销清仓也为7月的市场注入了活力。

“同涨”还是少数,“同跌”才是主旋律

7月厂商(前十)零售销量显示,销量同比下跌的厂商数与同比上涨的厂商数依然呈现“七三开”的状态,能跑赢大盘、逆势而上的主机厂还是少数。和6月一样,7月零售同比上涨的厂商同样是 比亚迪 、吉利和 长安 。

和6月相比,7月乘用车零售销量厂商排名变化并不大,确切地说排名前十的厂商基本还是延续了6月的名单。除了 特斯拉 跌出“前十”,而 奇瑞 挤进了“前十”,其余选手仍然稳坐钓鱼台。

排名前五的厂商7月零售量均在10万辆以上,排名依次还是比亚迪、 一汽 - 大众 、吉利、长安和上汽大众。相比6月,7月仅仅是长安和吉利完成了位置互换。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吉利、长安的同比增幅正在收窄。比亚迪从6月74.4%的同比增幅降低到了45.2%的同比增幅,吉利和长安也均变成了10%以内的同比增幅。

而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虽然都是同比下跌,但一汽-大众跌幅明显收窄,缩窄了14个百分点;相反,上汽大众跌幅继续扩大,增加了2.6个百分点。

在市占份额方面,比亚迪、吉利、长安继续提升,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反之。

7月零售排名六到十名的分别是上汽通用、广汽 丰田 、长城汽车、奇瑞汽车、一汽丰田。和“前五”不同的是,六到十名的厂商间销量差距并没有前五那般悬殊,彼此间的角逐相对更激烈一些。就好比排名第一的比亚迪7月零售量比排名第五的上汽大众的两倍还多,销量相差13万辆;而排名第六的上汽通用与排名第十的一汽丰田销量差仅有2万辆。

从第六到第十的厂家零售销量普遍呈现同比下降的态势,其中广汽丰田、长城汽车同比降幅扩大,而上汽通用和一汽丰田同比降幅收窄。

在市占份额方面,六到十名厂商基本保持在3%-5%的区间内。

新势力: 蔚来 “回归”,特斯拉“环跌”超50%

在造车新势力阵营中,7月的零售量变数较大,至少比传统厂商的座次要变得多。 理想汽车 继续保持30000+的零售表现,7月理想狂卖34134辆新车,同比上涨227.5%,涨幅相比6月扩大了77%,环比涨幅也接近5%。

理想凭借7月的高能表现跃居同期新势力零售排名榜首,而特斯拉则从6月的新势力第一跌落至7月的第二,同比增幅虽有271.4%,但环比下降了58%。虽然环比销量波动明显,但对于仅有两款主销车型的特斯拉来说,月销能保持在3万辆以上,实力依然不容小觑。

蔚来7月零售销量超2万辆,实现了同比和环比销量的双双翻倍,排名新势力7月零售销量榜单的第三位。蔚来能重新夺回新势力“前三”并不稀奇,首先蔚来目前产品矩阵应该是同批次进入新能源赛道厂商中最多元和丰富的,在售车型已经达到了8款。另外,最早期的产品ES8和ES6都已完成换代,当前除EC6外,其余7款车型均应用上了全新的外形设计语言。

此外,蔚来全系实现了3万元的“官降”,这对于销量提升起到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7月ES6单车就销量过万,而ET5旅行版的问世使得ET5系列成为了蔚来当下第二强劲的“增长标签”,ET5和ET5旅行的零售销量和也达到了7000辆。

排名第四和第五的新势力厂商分别为零跑、 极氪 。零跑的强势表现已维持数月,而极氪凭借极氪001、极氪X的畅销以及极氪009的硬核也算在新势力阵营占据着十分稳定的席位。

小鹏 零售量也在1万辆以上,排名第六;而哪吒相对前几个月的表现,在7月略显疲软,销量不足1万辆。

总结:总体来看,7月是“相对淡季”,但在以往的“7月”中,2023年7月又是“绝对旺季”。7月让人们见惯了燃油车销量的持续猥琐,当也让人看到了新能源和新势力的时代性崛起。尽管像 上海 这样的城市出现了“商用电桩的电价上涨”、“2024年新能源车牌需花钱‘买断’”等看似对电车非利好的反向驱动力,但依然没有影响新能源普及的大势,或许未来新能源将成为乘用车市场的主力军,或许就将在不就的“未来”。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百一购车班,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cheshi 新能源、汽车出口、中国品牌 车市上半年增长密码竟是它

上市车企近半数财报“告急”!中国车市还要"卷"多久?

重庆本该是一个大家聚在一起吃火锅、游长江的好地方,但在不久前,这里聚集的中国汽车业上市公司的数位掌门人,却无心品尝山城的美味。

“卷不动了,想换一份安稳的工作。”一位上市车企的员工告诉笔者,最近跳槽回到了家乡,那里没一线、新一线城市这么卷,让人心累。

当然,也有车企销售公司负责人公开表示,很享受这种“卷的过程”,剩者为王。

进入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让人感到前所未有的“卷”——特斯拉在上海率先挥动降价的翅膀,比亚迪等中国本土车企开始跟进,最后,所有企业,包括合资汽车公司都遭受了冲击。

这不禁把12年前欧债危机引发进口车大降价并最终导致价格战的一幕,再度呈现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眼前。

只不过,这次价格战发生在后疫情时代,中国刚刚结束了三年抗“疫”,亟待经济复苏。不论是整车企业、经销商集团,还是零部件供应企业,过去一年的财务表现,都难言乐观。

《汽车K线》 统计,近半数汽车业上市公司财报“告急”。过去中国规模最大的两大汽车集团, 上汽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2022年营收和净利润都出现“双降”。今年一季度,上汽集团财报显示,其营收和净利润再度双双大幅下滑;广汽集团同期净利润也几乎腰斩……

一众造车新势力,更是走到了生死线边缘。

「图片来源于东风集团股份年度报告」

疯狂内卷的行业和市场,何时才能恢复正常健康发展?

6月上旬,以“在变革的时代,塑造行业未来”为主题的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在山城举行。

此次论坛,时隔多年,汇聚了多位业内领军人物和车企高管,面对汽车行业价格战、口水战等问题,大家终于能一吐苦水。这在过去20多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实属罕见。

1 “内卷”加剧

在刚过去的5月,中国汽车行业无论是整体销量,还是新能源板块,或海外市场,都是一片“欣欣向荣”,同比增速达两位数以上。

据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简称“乘联会”)数据显示,5月乘用车产销达201.1万辆和205.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2%和26.4%。高速增长的数字背后,是一片看似繁荣的汽车市场。但是在新能源浪潮下,电动化、智能化使得车企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

从乘联会5月狭义乘用车的厂商排名来看,批发销量前五名由高到低依次为比亚迪、一汽-大众、奇瑞、长安、吉利。

在比亚迪的带领下,自主品牌占据了五强的四个席位。而前10名中,曾经的一汽丰田、东风日产纷纷跌出前十,车企的整体销量排名每个月都在刷新,也直接影响着其背后母公司的表现。

结合 《汽车K线》 统计在册的上市公司财报数据来看,乘用车方面,14家上市公司的2023一季度财报显示,净利润同比有6家为负增长,其中5家降幅达到两位数,长城汽车净利润同比降幅更是达到89.34%。

2022年,除恒大汽车未披露年报外,另外18家乘用车上市企业,盈利和亏损的各占半数。其中,海马汽车同比降幅高达1509.77%,理想汽车为525.97%。

由此可见,从乘用车上市公司的净利润来看,从去年到今年一季度,并未全面回暖。新能源大部分企业在赔钱,价格战蚕食利润水平,需求不足仍是当下突出问题。

《汽车K线》 统计的新势力阵营中,曾经的“蔚小理”在不断更新的榜单中已经在近期稳定为“理哪零”,理想汽车5月交付量直破2.8万辆,小鹏、蔚来汽车掉队已有些时日,亏损情况更让投资者不忍直视。

传统车企新能源品牌增速虽然明显,广汽埃安5月销量突破4万辆大关,可盈利问题依然摆在眼前。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直言:“现在价格战打来打去,想‘找死’的企业就早点降价。”他指出,“市场需要从国家层面规范行业竞争,避免地方保护性的无序价格竞争,切实稳定汽车市场和价格预期,为汽车行业建设真正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夯实基础。”

一番话下来,曾庆洪继“车企在给宁德时代打工”之后,又一次“出圈”。但这次不是打工的问题,而是企业生死的问题。

2 未来车企只剩5家?

如前文提及,2023年的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在比拼产品力与技术的同时,也出现了其他竞争元素。比如湖北3月开启降价潮,再比如在公平竞争之外的行业乱象。面对这些问题,车企高管们也在这次论坛中直言不讳地提出了倡议与期待。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在论坛上坦言:最近行业不是特别有序,甚至也不是特别文明。奇瑞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老实人,但是如今行业中有一些企业在“乱讲”,这样不好。奇瑞还是会继续坚持“理工男”的精神,把技术做好,把汽车做好,把客户服务好。

“中国自主品牌要想崛起,还要规范自己的行为,要文明竞争,真正的竞争是工程师之间的对决、技术的对决,而不是在这之外的东西”,尹同跃强调。

同时,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也通过视频呼吁,中国所有汽车公司都必须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相互尊重、相互监督,大力支持并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阳光下透明竞争,在法律框架内公平比赛。

李书福表示,全行业进入了产业链调整、生态圈重构的窗口期,一场残酷的淘汰赛已经开始。“中国汽车工业历经70年耕耘,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艰难过程,今天中国汽车工业正在面临从大到强的历史性考验,我们一定要齐心协力,依法合规,公平透明地展开竞争,把中国几代汽车人的智慧和心血发扬、传承下去。”

这几位大佬的话,不由得使人想到3月份由东风汽车开启的“降价潮”和不久之前长城举报比亚迪事件,相关数据似乎也在佐证以上这几位大佬呼吁的“文明竞争、技术对决”,因为最先发起价格战、降价潮的东风汽车集团,在降价潮后销量表现并不理想。今年1-5月,东风集团的累计新车销量为766,365辆,同比下降高达22.84%。

「图片来源于东风集团5月产销快报」

那么,汽车行业到底要卷到何时?也许2023只是一个开端!有人认为,就像打麻将,最后能留在牌桌的,一个手就能数过来。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未来三年内,中国市场或有70%的品牌面临“关停并转”。而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则罕见地附和着朱华荣的判断,未来中国市场可能只有五个主要车企留下来,像打麻将一样——“东西南北中”。

曾庆洪也认为,未来汽车行业将进行兼并重组。美国、日本、欧洲的主流车企,不少都是靠重组完成的。这一趋势在中国市场也同样存在。

论坛结束后不久的6月14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暨并购重组工作专题会。

会议明确下一步,中央企业要把握新定位、扛起新使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上市公司为平台开展并购重组,助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发挥作用提供坚实支撑。

或许,中国汽车市场终会像美国、欧洲、日本一样,逐步从百花齐放,走向统合。

一个行业有一个行业的残酷,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高光,但夯实好造车基本功、以领先的技术打造企业“护城河”,才是每个时代走到最后的企业中,不可或缺的根本。

内卷是把双刃剑,如何在回归理性竞争之后找到一条更好的发展之路,如何让自己“留在麻将桌上”,才是各家车企都该仔细考量的重要课题。

值得关注的是,最近有外资车企高管的发言和观点非常引人注意。就在中国汽车行业疯狂内卷的同时,起亚中国高层表示,外资车企作为全球性车企,以 起亚 为例,一季度赚20亿美元,手里有钱有技术,等到了合适的时候,还会再加码中国市场,抢夺份额。

《汽车K线》 看来,有如此盘算的,恐怕不仅仅只有现代起亚,德系、美系,以及还不错的日系汽车巨头,恐怕都有各自的想法和战略战术。“别人疯狂的时候,我冷静;别人冷静的时候我贪婪。”

眼看着长城汽车和比亚迪的“一场大战”,或许全球汽车玩家们,都在等着那个“靴子”落地。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K线,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给大家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汽车评测资讯,敬请关注找车网!
与“cheshi 新能源、汽车出口、中国品牌 车市上半年增长密码竟是它”相关推荐
新能源汽车销售 中国新能源销售10大品牌排行榜(12月份电动车销量排名中国)
新能源汽车销售 中国新能源销售10大品牌排行榜(12月份电动车销量排名中国)

中国新能源销售10大品牌排行榜(12月份电动车销量排名中国2021)1.第一名,比亚迪12月销量:92823辆在刚过去的12月份,比亚迪新能源车销售92823辆,同比增长236.4%,至此也让它再次成为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里的销量冠军,妥妥的“一马当先”选手。另外,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售593745辆,全年同比增长231.6%,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在2022年,比亚迪内部已经给

2023-10-15 07:23:04
上海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上海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上海新能源车上牌流程上海新能源汽车上牌主要分为:车牌选号-预约上牌-现场注册登记一、车牌选号1、可以直接在各车管所现场选号;2、可以在“上海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官网(网址:二、预约上牌自2021年6月1日起,个人名下车辆需由机动车所有人通过APP提出预约申请。单位名下车辆需由该单位互联网面签备案管理员通过APP提出预约申请(如单位尚未办理互联网面签备案,可携带营业

2023-10-04 03:27:23
北京新能源汽车目录 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有哪些
北京新能源汽车目录 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有哪些

北京消费者最喜爱的10款新能源车北京7万新能源车指标已经在5月26日公布配置结果,新能源车市又将迎来一波购车热潮。今年北京市家庭和个人申请新能源车指标的人数已达75万人,超去年申请人数10万人,新能源车牌越来越“难求”。对于有幸获得指标的消费者来说,买车自然不会随随便便,一定会经过精挑细选。那么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消费者买哪款车合适?根据终端销量数据,第一电动

2023-09-24 04:05:34
suv新车型新能源 购车款请准备好,这6款重磅合资新能源SUV将在下半年上市
suv新车型新能源 购车款请准备好,这6款重磅合资新能源SUV将在下半年上市

下半年新能源SUV前瞻:哈弗推硬派车型,宋L最爆款潜质?随着7月即将结束,国内车市下半年的竞争也进入了“白热化”状态。面对疯狂增长的新能源市场,无论是消费者还是车企都更青睐和重视新能源产品。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下半年热门的SUV市场就将迎来多款重磅新能源新车:五菱消费升级推五菱星云、“大号腾势N7”腾势N8来袭、哈弗又一硬派车型B26曝光、魏牌拿铁Hi4搭载长城最新

2023-10-01 05:34:03
长安新能源汽车 年中销量报告:长安汽车销量稳步上升,燃油和新能源齐头并进
长安新能源汽车 年中销量报告:长安汽车销量稳步上升,燃油和新能源齐头并进

年中销量报告:长安汽车销量稳步上升,燃油和新能源齐头并进近日,各大车企半年成绩出炉,在这半年车市跌宕起伏,多多少少困难也都挺过了。而长安作为一个燃油车、新能源车齐头并进的车企,在这三年来连续半年销量超过百万。长安集团整体销量有所增长长安汽车在今年1-6月销量为1215681辆,同比增长8%,在国内自主车企半年销量排行中排第三,仅次于第二名的比亚迪四万辆,而距离长安汽车上

2023-09-21 03:58:44
2023年燃油汽车价格走势如何 2023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总结
2023年燃油汽车价格走势如何 2023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总结

2023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总结“三十为一世,而道更。”这句话出自《吴山录下》,讲的是大约30年就可以作为一个周期(“世”),当这个周期结束之后,就自然而言的会切换路线。中国汽车产业历经近40年“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并且在2023年开始引领全球新能源车的发展潮流,开始进入到了“从有到强”的大变局时期。变局,意味着调整,调整就意味着洗牌

2023-09-17 15:39:10
电动suv新车型 宝马iX1领衔,下半年来袭的6款豪华品牌新能源SUV
电动suv新车型 宝马iX1领衔,下半年来袭的6款豪华品牌新能源SUV

重新定义大五座SUV,新摩卡DHT-PHEV登场当前国内汽车市场的智能化和电动化进程不断加快,各项新技术的落地让高端出行消费需求愈加旺盛,其中25万左右的高价值市场已经经过了多轮争夺,人们对于大五座车型的需求度也越来越高。到了2023年,长城加入到了“掀桌子”的大军,在前段时间推出价格诱人的哈弗枭龙家族之后,如今新摩卡DHT-PHEV也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新摩卡DHT-PH

2023-09-03 01:54:39
新能源小车 新能源汽车有哪些品牌
新能源小车 新能源汽车有哪些品牌

女士新能源小汽车有哪些女士新能源小汽车有哪些1、宏光MINIEV五菱宏光mini是一个小微型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已经连续霸占新能源销售榜龙头多月了;官方指导价:2.88-3.88万,说实话,价格低、定位准、续航够的五菱宏光MINIEV确实香,尽管存在没有快充系统等缺陷,但综合其它又是来看,五菱宏光MINIEV依旧是一辆极具诱惑力的车!2、欧拉白猫欧拉白猫是长城旗下的新能源汽车

2023-09-23 09: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