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7 15:39:10 | 找车网
“三十为一世,而道更。”这句话出自《吴山录下》,讲的是大约30年就可以作为一个周期(“世”),当这个周期结束之后,就自然而言的会切换路线。
中国汽车产业历经近40年“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并且在2023年开始引领全球新能源车的发展潮流,开始进入到了“从有到强”的大变局时期。
变局,意味着调整,调整就意味着洗牌。洗牌对有些车企意味着机会,对有些车企则意味着危机。
特别是在2023年上半年,“卷”成为了市场最主要的旋律——“内卷”、“外卷”、“花样卷”,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卷法”。
今天,就来回顾一下2023年上半年的中国乘用车市场。
01
“极度内卷”
2023年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产量1100.77万辆,同比增长7.5%;终端销量959.08万辆,同比增长4.7%;乘用车出口152.36万辆,同比增长87.6%。
数据来源:终端销量 作者整理制图
国内终端销量中,燃油车销量664.72万辆,同比下滑5.8%;新能源销量294.36万辆,同比增长40.4%;新能源渗透率为30.69%,比去年同期增长7.80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终端销量 作者整理制图
总体来看, 2023年的上半年乘用车产、销、出口三个方面均呈现增长态势,但是这样的成绩也是“极度内卷”之后的成果。
今年年初,当大家都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春节时,特斯拉首先给2023年的市场“当头一棒”,主力产品Model 3的价格下探到22.99万元,Model Y的价格下探到25.99万元,降幅在11%左右。
于是,一场“价格风暴”在中国乘用车市场上正式形成。
1、卷性价比
与特斯拉选择直接降价的策略不同,大部分自主品牌应对“价格风暴”的策略是比拼配置、比拼价值,比卷到极致的性价比。
比亚迪降价增配推出各类“冠军版”,零跑C11把一个B级尺寸的SUV卖到了15-20万元这个A级合资SUV的价格;中大型SUV智己LS7,更是只卖到30万起步的价格;B+级轿车的飞凡F7如果使用换电模式,价格更是低至15万元以下……
一下子市场所有的定价体系全部被打乱了,不仅仅合资品牌的燃油车开始跟随降价贴身肉搏,就连BBA的新能源车也扛不住了。i3和iX3的价格都比自家同级别燃油车便宜个4-5万元了。
最近,扛不住的轮到了蔚来和小鹏。蔚来第一次将自己的权益打包3万元,交由客户自主选择,并将不含权益的入门车价格下探到30万元以下。要知道30万元是很多人心中豪华品牌与非豪华品牌的一道价格分界线。
而小鹏也再也承受不起再来一次类似G9的上市结果了,这一次的G6诚意满满,精简SKU、降低智驾版本的入门价格、强化800V的宣传、强化城市“通勤模式”的传播……这一系列的组合拳让G6再一次收获了足够多的订单。现在剩下的就是看小鹏如何提升自己的产能了。
可以说,2023年的上半年就是——卷权益、卷配置、卷性价比。
可是有一个品牌似乎活在“五界之外”——理想汽车,虽然临近年中在终端有些许优惠,但总体上没有被这一轮的“内卷”所裹挟。
原因就在于其增程的动力形态,主要抢的是燃油车的客户。
2、卷动力形态
插混包含增程可以说是今年上半年最大的赢家,没有之一。
23年上半年的终端零售数据显示:新能源销量293.64万辆,同比增40.40%;其中,纯电销量200.59万辆,同比增长22.25%;插混销量93.77万辆,同比增长105.73%。
数据来源、制图:乘联会
插混的销量增幅已经连续4个季度超越纯电,成为推动整个市场增长的最核心动力源了。
这样的爆发性增长,几乎是在各个级别的细分市场同时出现。在轿车市场,插混的增速为78.11%,A级轿车的销冠就是比亚迪的秦Plus;在SUV市场,插混的增速为92.25%,A级和C级SUV的销冠都是插混车型;在MPV市场,插混的增速为927.9%,MPV市场的销冠从曾经“万年不变”的GL8变成了腾势D9 DM-i。
为了赶上插混这班高速增长的快车,众多的自主合资品牌开始发力,长安推出了全新的品牌深蓝(2款车型)、启源(4款车型)、吉利推出了全新的产品系列银河L7、长城则一口气推出了全新的枭龙Hi4、H6 PHEV、二代狗PHVE、蓝山柠檬混动和坦克Hi4-T,至少是10-12款插混车型。虽然由于产品推出时间和渠道布局的原因,在上半年各家的插混销量并没有太多的亮点,但是一个“百花齐发”的、插混替代燃油车的趋势已经初步形成。
理想的月销破3万也引发了众多新势力们向现实低头——开始跟进增程这条最快混动化的技术路线,先是零跑和哪吒,接着又传出极氪、阿维塔将会推出增程版本的消息。
在2023年插混变成了整个新能源市场最热的赛道。不过, 从上半年插混绝对增量的角度来看,比亚迪、理想和腾势三个品牌拿走了插混市场全部增量的81%,成为最大的赢家。 预计,下半年,在插混赛道还将是这三家的天下。
而2024年,将会是自主品牌插混全面替代燃油车的“元年”。
02
“卷到全球”
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共311.1万辆,再创历史新高,让中国超越了德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的出口107万辆,超越日本(95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
中国乘用车也开始从国内市场“卷到全球”市场。
1、海外销量:
2023年中国乘用车的出口152.36万辆,同比增长87.6%成为中国进出口市场表现最为亮眼的产品品类之一。
在今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出口结构中,呈现自主品牌和新能源出口双双快速增长的局面。
数据来源:乘联会 作者整理制表
1-6月,自主品牌出口136.9万辆,同比增长105.56%,占到全部乘用车出口的87.09%,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个百分点。
上半年新能源出口48.19万辆,同比增长154.97%;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出口29.95辆,同比增长226.15%,占到整体出口的额19.05%,比去年同期增长7.7个百分点。
根据中汽协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出口主要流向俄罗斯、墨西哥、比利时以及澳大利亚、中亚等国家地区。一方面,传统燃油车出口俄罗斯、墨西哥、沙特的销量明显增加(特别是俄罗斯市场增幅明显);另外一方面随着中国新能源的快速发展,新能源车出口欧洲(特斯拉和上汽名爵)和东南亚(比亚迪、哪吒、五菱)的比例也在大幅增加。
在东南亚市场,来自中国的新能源车正在席卷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最主要汽车市场,还包括越南、菲律宾、新加坡和缅甸等东南亚新能源市场也都正在被中国品牌新能源车快速占领。 整个东南亚市场新能源车销量的75%都是来自中国的品牌。
以泰国市场为例,上半年最畅销的三个新能源品牌均来自中国,其中比亚迪销量11213辆,哪吒销量5955辆,名爵销量5097辆。这三个品牌在泰国新能源的市占率达到了70%。
数据来源: autolifethailand 作者整理制图
由于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在东南亚市场热销,该区域的新能源渗透率也在得到快速提升:2022年东南亚上述地区的新能源渗透率为0.3%,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渗透率迅速提升到4.4%。 预计到2023年底,新能源车在东南亚的渗透率将会突破6%。
在欧洲市场,名爵表现亮眼。 EU-EVs的数据显示,在欧洲主要的14个国家的新能源品牌销量中,名爵以31,631辆排名第四,仅次于特斯拉、大众、宝马、奥迪、奔驰的销量 ,甚至超越了 沃尔沃 、 斯柯达 、 标致 等欧洲本土品牌。
可以说,随着中国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壮大,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开始“从国内卷到海外”,以领先的产品力、极佳的性价比进军更为广阔的全球市场。
2、全球汽车供应链开始进入中国时刻
近日,《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发布了2023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上榜的企业共来自16个国家,日本企业上榜的数量依然遥遥领先,共有22家企业入围,与2022年入围数量相同;美国有18家企业上榜,较2022年减少3家;其次是德国,共有15家企业上榜;中国共有13家企业上榜,比去年增加3家——排名第四;韩国有11家企业上榜排名第五(其余国家的百强供应链数量大都在1-3个)。
上榜的中国企业有今年新增的3家企业宁德时代、均胜电子、宁波华翔电子和精诚工科 ,再加上去年上榜的9家中国企业延锋、 北京 海纳川、中信戴卡、德昌电机、敏实集团、诺博汽车、德赛西威、宁波拓普和安徽中鼎。
数据来源:Automotive New 作者整理制图
从最近几年中国企业上榜企业数量来看, 2017年还只有5家中国零部件企业入榜,到2023年已经有13家了,而这还没有计算全球第二大动力电池供应商弗迪电池。
当全球加速进入新能源时代,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来自新能源体系的供应链入榜,也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来自中国的企业入榜。
就在昨天,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CEO康林松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 “奔驰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作为其2025年下一代电动汽车战略计划的核心。”
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新能源生产和消费市场,产量和销量占到全球新能源的60%。今年的上海车展仿佛向全球打开了中国市场这个“神秘宝盒”, 三年期间那些让全球汽车从业者眼花缭乱的新品牌、新技术、新概念一下子扑面而来,直接打懵了来自欧洲传统汽车的高管们。
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国,宁德时代+比亚迪是全球第一和第二大动力电池供应商,他们在全球动力电池的市场份额超过52%。
在2023年,不仅仅特斯拉希望扩建上海工厂,Lucid、Fisker等海外的造车新势力也在寻求能够在中国落地生产基地,或进入中国市场的可能性。
随着全球的品牌、资金、研发以及供应链都在开始逐渐向中国转移——
全球新能源汽车开始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动汽车观察家,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随着时间逐渐进入4月中旬,2023年 上海 国际车展也即将拉开帷幕,尽管还未正式开幕,但是从各方面的消息来看,在本届上海国际车展上,有几个车展的历史之最。
首先,本届上海车展是有史以来新能源车型最多的一届,其次,本届上海车展也是纯燃油车型(新车)最少的一届,从这一点上来看,明显能看出中国汽车市场的转型趋势。那么,今天汽湃君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几款即将在上海车展上亮相的热门燃油车,近期有购车意愿的消费者,可以开始关注了。 找车网
长安 福特 锐界 L
亮点:性价比极为突出
作为长安福特旗下的一款中型SUV,锐界这款车型的知名度已经无需多言,不过随着竞品车型的纷纷升级换代,在2023年的当下来看,锐界的竞争力已经不算强大了。于是,为了增强产品竞争力,长安福特也趁势推出了锐界的换代车型——锐界L。
目前,锐界L已经对外发布预售价,预售价区间为22.98-31.98万元,并且其将于本届上海车展正式上市并公布正式售价。尽管目前该车还未正式上市,但是从预售价上来看,锐界L的性价比可谓是极高的。
锐界L此次采用了长安福特家族中最新的家族式设计风格,相比老款车型的设计风格,新车明显更加年轻化,同时也更具科技感,更加符合年轻消费者的审美标准。除此之外,锐界L在内饰上也采用了与全新 蒙迪欧 等车型相同的设计,不但设计出色,科技配置也极高。
动力方面,锐界L此次一共提供2.0T燃油+2.0T混动两种动力系统,其中,2.0T燃油版车型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85kW,最大扭矩为378N·m,传动系统匹配8AT变速箱;2.0T混动版系统最大功率为202kW,系统最大扭矩为405N·m,传动系统匹配E-CVT变速箱。
全新 宝马X1
亮点:内外全面焕新
近年来, 宝马 在国内汽车市场中更新迭代的速度明显增快,旗下产品除了X1、X2之外,其余车型均换装全新家族式设计。而就在本届上海国际车展上,全新宝马X1也即将与国内消费者见面,而此次的全新X1,也将是燃油版的绝唱。
首先新车在设计上采用了宝马家族中最新的设计风格,相比现款车型,外观明显更加精致且高级。除了外观设计之外,全新X1的内饰设计也有着极大的提升,双联屏+全新设计的方向盘+拨片式换挡机构与全新 宝马3系 如出一辙,整体科技感与品质感有着较大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全新宝马X1底盘代号为U12,长宽高分别为4616/1845/1641mm,车身轴距则达到了2802mm,整体尺寸进一步变大,直逼更高一个级别的 宝马X3 。
动力方面,全新宝马X1未来会提供sDrive20Li、sDrive25Li和xDrive25Li三个版本,sDrive20Li车型搭载了一台1.5T三缸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15kW,sDrive25Li和xDrive25Li车型搭载了一台2.0T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50kW,并且在后期也将会同步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车型。
广汽 本田 十一代 雅阁
亮点:新增插电式混合动力
作为在国内极为畅销的一款B级车,广汽本田雅阁在国内汽车市场中有着优异的市场口碑,尽管消费者认可度较高,但随着竞品车型的升级迭代,目前十代雅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也有了明显的降低。为了重新占领B级车市场份额,增强产品竞争力,于是,全新十一代雅阁来了。
实际上,十代雅阁在设计上是比较年轻化的,整体运动感很强,与此前雅阁端庄的设计有着较大的区别。而在十一代雅阁上,设计又明显更加成熟,并且有几分美系车的风格,相比起老款车型,十一代雅阁的设计明显会有着更加广泛的受众群体。内饰部分,十一代雅阁也采用了本田家族最新的设计语言,相比现款车型会更具科技感。
动力方面,十一代雅阁燃油版车型将依旧搭载1.5T高功率发动机,最大马力192Ps,峰值扭矩260N·m,发动机增强了直喷系统和三元催化器来改善排放,还换装了刚性更强的曲轴和油底壳降低噪音,且CVT变速箱也提升了性能。除此之外,此次十一代雅阁还带来了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搭载2.0L自然吸气发动机,发动机最大功率148Ps,电机最大功率184Ps,最大扭矩335N·m,传动系统匹配E-CVT变速箱,纯电续航可达到82KM。
奔驰 全新一代GLC
亮点:提供7座车型
作为奔驰旗下的一款中型SUV,GLC自2016年正式上市以来,凭借着豪华的内饰设计与出色的产品质量,无论是销量还是市场口碑,都是极为出色的。但随着 奥迪Q5L 与宝马X3的纷纷换代,已经在市场中销售了7年的GLC,也在今年正式迎来了换代车型。
目前,全新一代GLC已经正式开启预售,新车全系共推出8款配置车型,预售价为43-54万元。新车外观、内饰均采用了奔驰家族最新的设计语言,同时还将提供5座与7座两种空间布局。与奥迪Q5L以及宝马X3相比,全新设计后的 奔驰GLC 明显更加符合当下年轻消费者的审美,整体也更具科技感。
尺寸方面,全新一代奔驰GLC的长宽高分别为4826/1890/1714mm,轴距达到了2977mm,相比现款车型在长度和高度上分别增加了62mm和72mm,轴距增加4mm,宽度降低8mm。除此之外,新车在座椅布局上,还将同时提供5座与7座布局。
动力方面,全新一代GLC全系均搭载2.0T+48V(ISG)轻混动力系统,发动机依旧分为高低功率两种调校,最大功率分别为204Ps和258Ps,峰值扭矩分别为320N·m和400N·m,传动系统则全系匹配9AT变速箱。
写在最后:
在本届上海车展上,这四款全新燃油车型都是十分值得期待的,而随着电气化大时代的到来,燃油车也即将走进生命末期,对于对燃油车还有期待的消费者而言,这几款车型都值得考虑。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湃,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通过目前形式来看,2023年的燃油车销量将会有所下降。
2022年全年销量为2299.49万辆,同比增长9.2%。其中,高端车销量为881.47万辆,同比增长16.3%,中端车销量为1121.72万辆,同比增长4.2%,低端车销量为296.29万辆,同比增长9.2%。
2022年,汽车消费能力、消费水平双大涨,市场存在进一步反弹的可能性。但2023年燃油车减税政策终止+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场,反弹的不确定性在增加。
销量走势
2022年乘用车产销量继续上涨,是建立在购置税减半征收政策刺激的基础上,并且四季度10~11月连续两个月销量环比下降,政策终止的12月份市场虽然出现翘尾行情,但当月销量依然低于上年同期水平,意味着政策刺激力度减弱,车市继续增长面临较大阻力。
近五年,中国品牌市场份额变化与乘用车大盘走势一致。在乘用车产销量下降的2018~2020年,中国品牌份额从41.6%降至37.6%。2021年乘用车大盘反弹,中国品牌份额大幅上涨至44.5%。
以上就是找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3年燃油汽车价格走势如何 2023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2023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总结“三十为一世,而道更。”这句话出自《吴山录下》,讲的是大约30年就可以作为一个周期(“世”),当这个周期结束之后,就自然而言的会切换路线。中国汽车产业历经近40年“从无到有”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并且在2023年开始引领全球新能源车的发展潮流,开始进入到了“从有到强”的大变局时期。变局,意味着调整,调整就意味着洗牌
2023年4月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豪华品牌溢价下滑易车讯日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和精真估联合发布了《2023年4月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通过保值率研究旨在反映该品牌的产品力、认知度、美誉度等综合实力,对未来开展回购、置换、租赁、金融、新车定价参考等相关业务提供重要数据参考,从而降低业务风险,提升经营效率。通过保值率数据来关注过去市场环境、行业动向、企业发展和保值率之间的
6月汽车销量出炉!带你细看Top10(4-1)兄弟们,6月的汽车销量出来了,我从品牌的角度给大家分析一波,今天是第三期(最后一期),内容比较多,不过还是挺有看点的,大家慢慢看,欢迎爱车的小伙伴跟我一起聊车!前十名分别是比亚迪、一汽大众、长安汽车、吉利汽车、上汽大众、广汽丰田、上汽通用、特斯拉中国、一汽丰田、长城汽车,其中合资占了6个位置,我们的自主品牌占了4
23年新能源车会降价吗23年新能源车不会降价。新能源车不会降价的原因:1、电动汽车使用的是电池,车的成本在电池上面,电池的成本居高不下,原材料的价格上涨,电池的成本不下降,车的价格也无法下降了。2、电动汽车正在处于不断发展的时期,市场一片大好形势,在这个时候不会降价。3、新能源车依赖芯片的计算与通信,芯片需求大,产能下降,会涨价。23年下半年燃油车会降价吗会。根据燃油车市场
燃油车还会涨价吗?这个概率基本为零,即使有涨,也不可能报复性,最多在现在的基础上略微小幅增长,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当一台汽车一旦降到某一个价格被人们所接受,那么如果再涨价,大概率会没有人再去买这台车,这也是本次各大车企大幅降价的噱头很足,但整体车型有限的原因(主要是销售较差的车型),剩下的车型虽然也降价但降价幅度都不大,毕竟车企也要考虑可持续性问题,一味的降价促销无异于
2023年汽车会大幅涨价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2023的车既不会降价也不会涨价,保持与2021年类似的市场环境。各类汽车芯片中微控制单元缺货最为严重,微控制单元广泛应用于ADAS、车身、底盘、信息娱乐、动力系统中。尽管时间来到2023年,这个问题依旧会显著存在。据了解,传统汽车平均每辆车需要70颗以上的微控制单元芯片,智能汽车单车用量比传统汽车使用量至少多一倍以上,足见微控制单元芯片
未来几年汽车价格走势未来几年汽车价格会下降。整体从国内的销售大环境来说,汽车的销售数量逐步的偏向于沉稳,因为从事的是二手车的行业,现在新车的优惠越来越大,二手车的销售数量也越来越多,预测以后绘导致一些比较平衡的局面。未来汽车的价格每一年的新款卡拉罗标配基本不会降价,老款的会慢慢降价。卡罗拉作为全球第一款量产混动车型,可以说也是全球销量最好的轿车车型之一,从上市到现在,累计已
网传4月份汽车优惠会收紧价格要回涨,事实会是这样的吗?进入三月底,掐指一算,距离东风汽车等车企的巨额补贴期限(3月31日)仅剩2天不足,很多人都在盲猜:进入4月份之后这些车企是否会重新涨价?怕啥来啥,这事还真有苗头了。最近网上有传言说日产、宝马、奥迪、奔驰等已经发出通知,4月份起将全面减产,进入全面涨价。但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涨价指的应该是回收优惠力度,由之前的大
2023-09-07 01:32:56
2023-09-01 06:29:42
2023-09-05 04:27:58
2023-08-30 01:44:23
2023-08-28 12:26:20
2023-07-18 03: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