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9 11:48:23 | 找车网
1、长安CS35是长安汽车自主研发的第一款SUV,整体造型运动、干练,时尚又具有科技感; 找车网
2、领先的动力技术和日本爱信Ss—II全新一代手自一体变速器,令CS35具有良好的操控性;
3、全套美国天合TRW刹车系统兼容ABS,EBD,采用四轮碟刹也令CS35具有卓越的安全性能,超越同级车的丰富实用配置更令CS35驾乘更加舒适便利。
百万购车补贴
上半年定调,下半年才会有冲刺。自7月份以来,许多企业品牌公布了年中业绩。根据长安汽车公布的数据,今年1-6月,集团累计销量突破120万辆,同比增长44.5%。但乘联会公布的整体市场情况显示同比增长28.9%,因此长安汽车的表现远超大盘。
同比增长并不稀奇,长安汽车的44.5%尤为重要。
说实话,车企今年1-6月实现同比增长并不难。众所周知,去年春节期间,疫情在国内迅速蔓延,所有车企的生产和销售都受到了影响。去年2-3月很多工厂停工或半休眠,消费者的出行活动受到很大限制。用“哀鸿遍野”来形容车市一点也不为过——虽然后来5-6月份汽车销量大幅回升,但2020年上半年整体市场数据处于历史低位。
那为什么我觉得长安汽车44.5%的同比增长特别显著?
回顾去年的相关报道,我们发现,得益于当地强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和政企高效紧密的合作,重庆工业企业已于3月初全面复工复产,长安汽车于2月18日复产,保持了长安CS75PLUS、欧尚X7等热销车的供应节奏,完全没有推迟逸动PLUS3月上市。不仅自主系列动力强劲,长安福特在去年上半年也拉动了一定的销量增长。
因此,长安汽车的“战争流行病”成就和新产品优势将在2020年上半年的销量中体现出来。这也说明,长安汽车2021年的同比增长并不是低水平的扭亏为盈,而是逆势稳步前进,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可持续性。
美女总分是长安中期成绩的最大亮点,但不是唯一亮点。接下来,让我们具体看看哪些型号对增长做出了贡献。
系列独立扛大旗,PLUS系列量价优,“引力”向上。
与其他三大国有车企主要依靠合资车型不同,长安汽车在自用板块一直处于领先地位。1-6月,长安120万辆销量中,长安中国品牌汽车占比80%,达到965618辆,同比增长53.5%。在竞争最激烈的乘用车领域,长安突破65万辆,实现同比增长68.3%。在这里,我们来说说它的几款畅销车型。
今年1-6月,长安CS75系列销售17.4万辆,同比增长近59%。CS75PLUS于2019年成都车展上市。这辆车已经上市两年了。自去年以来,无论竞争对手如何上下,它都一直名列最畅销SUV的前三名。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同级别SUV享受3000元优惠,一年后终端让利2万元成为常态,而CS75PLUS至今保持着相对坚挺的终端价格。好的销量和好的价格会进一步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后期也会提高CS75PLUS的保值率,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SUV市场为国产车预留了一席之地,轿车市场却举步维艰。在国产阵营中,长安逸动PLUS是不可多得的主流选项。以前逸动是空之间好看性价比高的家用代步车;但自从时尚的逸动PLUS搭载了蓝鲸1.4T发动机后,逸动将桶底的动力短板变成了强项,成功获得了更多年轻人的认可。今年1-6月,长安逸动系列累计销量达9.9万辆,同比增长56.4%。
逸动系列和CS75PLUS是长安乘用车梯队中的明星车型,瞄准8-12万市场。10-15万以上呢?再来说说长安UNI系列。今年上半年,UNI系列的UNI-T和UNI-K两款车共交出了63756份成绩单。全新的车型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已经不错了。
UNI系列独特新潮的外观打破了大众刻板的审美。在此基础上,它们强劲的动力、优质的做工、丰富的科技配置,让很多年轻消费者无法拒绝。从去年开始,长安汽车加大了UNI系列专卖店的投入,产品在线上的曝光度大大增强。所有的措施都促进了销售的增长。之前走访市场时了解到,UNI-K销量的43%左右是合资SUV改装的,能从合资车型那里抢蛋糕,充分证明了消费者对这款车价值的肯定。
先有实力,再有爆发力。长安汽车体系的灵魂是研发。
上述明星模特均来自“蓝鲸家族”。数据显示,搭载蓝鲸NE系列发动机的车型在1-6月贡献了55万辆,几乎占到长安120万辆总销量的一半。众所周知,蓝鲸动力平台是长安汽车历时四年研发的技术成果。现在很多主力车型在动力操控、燃油经济性、稳定性等方面都通过了市场考验,所以能保持热销,充分说明长安汽车值得坚持“过度研发”的导向。
基于蓝鲸动力平台的UNI系列是长安汽车创新的成果。在这里,我不想笼统地评价“长安做到了高端”。UNI系列的成功是长安团队精耕细作的结果。在产品层面,UNI系列更新颖的外观豪华配置/质感智能黑科技不仅顺应了年轻化趋势,也重新定义了国内高端的新门槛。这就需要产品力和市场力的紧密配合。不仅R&D团队要深挖用户需求,顶级团队也要有前瞻性。
可以感觉到,在PLUS系列创新成功后,长安的系统能力得到了深度锤炼,投资R&D的决心更加坚定,对市场的洞察和反应更加敏锐,产品定价和定位更加务实——这应该是坚持“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的必然结果。
目前,在智能网联的趋势下,汽车领域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基于R&D的系统能力是汽车企业一切发展的基础。R&D基础越深厚,主动权越大,销售增长的后劲越足,应对变化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
其实这几年长安汽车在智能化上的投入和蓝鲸动力平台一样多。这些成绩不仅仅局限于我们在车型上看到的交互功能,更是长安汽车向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的重要布局,决定了企业未来5-10年的竞争力。
结尾:几经高低,长安汽车积累的体系韧劲,不仅会影响以上爆款系列,还会拉动所有品类。今年1-6月,长安欧尚销量12.6万辆,同比增长72%;长安新能源也实现了321.4%的同比增长。在商业领域,长安凯诚上半年突破10万辆大关,实现33.6%的同比增长。长安汽车的合资品牌福特和马自达也分别实现了24.2%和7.7%的同比增长——长安汽车目前呈现出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而不是靠蛮力在单一赛道上赛车。
如今,依靠人口红利和政策红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安汽车这样耐得住寂寞,前期建体系的车企,才能在今天完成平衡木上的舞蹈。
百万购车补贴
长安怎么样上半年定调,下半年才会有冲刺。自7月份以来,许多企业品牌公布了年中业绩。根据长安汽车公布的数据,今年1-6月,集团累计销量突破120万辆,同比增长44.5%。但乘联会公布的整体市场情况显示同比增长28.9%,因此长安汽车的表现远超大盘。同比增长并不稀奇,长安汽车的44.5%尤为重要。说实话,车企今年1-6月实现同比增长并不难。众所周知,去年春节期间,疫情在国内迅速蔓延
长安汽车怎么样,值不值得购买?是不是真的军工品质?军工品质是什么意思?关于长安汽车的“军工品质”问题存在一些争议,作为消费者似乎认为军工产品一定是高品质产品,那么有军工品质的汽车一定有高皮质;然而曾经标榜军工品质的品牌有很多,像是长丰猎豹、北汽越野、东风风神、秦川汽车等,这些车辆的品质如何呢?似乎都因为品质过低而成为冷门品牌,军工品质的汽车为什么会这样……军工品质汽车的特点
长安汽车到底怎么样?很长的一段时间,消费者都对长安汽车比较关注。一方面是对销量感到震惊,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大家购车需求的增加。其实大家如果去过长安汽车4S店的话,大家会发现目前长安汽车的高销量是有原因的。除了因为产品力本身足够出色之外,品牌影响力和销售人员的出色表现,也都让消费者更加认可长安汽车。其实买车的理由有千千万,买长安汽车的理由也有不少。但是每个人的理由都不同,而今天说的这三位
长安怎么样上半年定调,下半年才会有冲刺。自7月份以来,许多企业品牌公布了年中业绩。根据长安汽车公布的数据,今年1-6月,集团累计销量突破120万辆,同比增长44.5%。但乘联会公布的整体市场情况显示同比增长28.9%,因此长安汽车的表现远超大盘。同比增长并不稀奇,长安汽车的44.5%尤为重要。说实话,车企今年1-6月实现同比增长并不难。众所周知,去年春节期间,疫情在国内迅速蔓延
长安客车怎么样长安客车是中国汽车领域一个非常著名的品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长安汽车在国内汽车大厂中发展得非常快,受到国内消费者的广泛认可。长安客车的质量可靠、配置优质,坐拥众多的消费群体,深受大家的喜爱。1.长安客车的质量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长安客车实行“以人为本”的质量理念,着重提高质量,以达到质量稳定可靠、服务满意的目的。其中,长安客车的质量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在汽车
长安汽车CS55价格是?介于CS35和CS75之间的CS55是长安进一步抢占细分市场的车型价格区间为8.49-13.39万元,目前没有优惠。外观方面,CS55的外观硬朗大气,原创度很高,但却缺少了一定的家族气息,新款取消了“CHANGAN”Logo而换用了传统的品牌标识,并且进气格栅也使用了时下流行的点阵式设计,少了点儿霸气,但增添了不少精致感。车身尺寸和轮圈轮胎没有发生任何变
汽车和长安比怎么样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内自主汽车品牌正在崛起,如吉利汽车、比亚迪汽车、奇瑞汽车、长安汽车等等。越来越多的新鲜血液被注入汽车工业。虽然会给汽车企业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但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想买一辆国产车体验一下,但是优秀的国产车品牌太多了,所以选择了一个合适的品牌很久。在所有国产品牌中,很多人都是吉利的粉丝,因为吉利汽车销量不错,整体质量也不错。还有
长安汽车怎么样质量好不好长安汽车挺好的。1、在产的微车有长安星光系类(如长安之星4500等)、长安金牛星、长安之星S460、长安之星、长安之星2、欧诺等;2、还在长安客车的系列公交客运客车;长安汽车是中国汽车行业首家“国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智能柔性焊接生产线、智能柔性高速冲压生产线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专项。以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为基础,以平台化、轻量化、精益
2023-09-07 01:32:56
2023-09-01 06:29:42
2023-09-05 04:27:58
2023-08-30 01:44:23
2023-08-28 12:26:20
2023-07-18 03: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