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6 11:01:05 | 找车网
易车讯 日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和精真估联合发布了《2023年4月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通过保值率研究旨在反映该品牌的产品力、认知度、美誉度等综合实力,对未来开展回购、置换、租赁、金融、新车定价参考等相关业务提供重要数据参考,从而降低业务风险,提升经营效率。
通过保值率数据来关注过去市场环境、行业动向、企业发展和保值率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微观层面也能反映该品牌的产品力、认知度、美誉度等综合实力。本榜单保值率价格数据采用良好车况下的二手车销售价(B2C)进行计算。以下是数据的表现排名:
政策方向
汽车芯片标准体系
汽车芯片曾经面临“卡脖子”的情况,是今后保供稳价的重点。汽车芯片又与消费电子芯片有显著的不同,更加强调稳定安全而非尖端性能。本次工信部牵头制定行业标准,将有助于产业融合和健康发展,将加快完善国内汽车芯片供应链。
热点事件
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保障
长途出行补能困难,曾是电动车的痛点,小长假期间这一问题尤其突出。加快建设充换电设施,将显著改善电动车用户的出行体验,无论从促消费的角度还是促进汽车电动化转型的角度,都符合整体利益。目前旅游景区和乡村地区的充电设施仍难以满足短时间爆发式的充电需求。
线上车源量变化
车源量恢复增长
二手车商普遍规模较小,要恢复小微企业的信心需要较长的时间,目前车源量已恢复到年初的水平。另外从需求端看,小长假出行的需求也会刺激汽车消费的增长。
各级别保值率
发掘细分市场行情
除了已严重萎缩的小型车市场外,本期保值率上涨的品类是定位偏低的紧凑型车和小型SUV。消费趋势呈现出分化的行情,低价车型之所以受青睐,是由于用户基数大,市场端占比较大的缘故。
豪华品牌保值率
豪华品牌普遍降价
豪华品牌的溢价正在逐步下滑,难以在产品力上持续提升,是豪华品牌面临目前困境的症结所在。此外,豪华品牌在服务质量上也没有体现出优势,国内新品牌的表现甚至超过传统豪华品牌。随着汽车产业的深度整合,已经有部分品牌正在退出的过程当中,此时需关注车主的售后权益保障。
主流海外品牌保值率
品牌价值有待重估
合资品牌汽车仍是国内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途径。主流合资品牌例如 丰田 、 本田 的保值率高于大部分豪华品牌,今后的市场细分方法将会调整,品牌定位将根据产品、服务、定价等一系列因素重新评估。新能源车尤其是上市不久的新品牌,更加需要进行品牌价值的重估。二手车商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信息反馈作用。
自主品牌品牌保值率TOP15
自主品牌变化
在自主品牌销量高歌猛进的同时,价格难以上攻仍是难题。依靠“展会经济”,做强区域市场是自主品牌“步步为营”的有效途径。 长安 、 荣威 、 奇瑞 等传统品牌的抗压能力较强,逆境中的变动幅度更加可控。 找车网
热门保值率榜单排行
自主 紧凑型SUV保值率排名
在自主紧凑型SUV级别中, 坦克300 依然热度不减,出色的越野能力和合理的价格区别,使 坦克 一直是爆款车型,保值率稳稳拿下头把交椅。传祺 GS4 PLUS 凭借同级优秀的空间、堆砌更多配置,而且针对平台、动力、操控以及安全等方面进行针对性升级,让它开起来更快,更有乐趣,有更高的驾控感,保值率排行第二, 领克01 、吉利 博越 分列三、四位。
热门保值率榜单排行
主流 国产MPV保值率排名
别克GL8 ,作为国内MPV领域的先行者,公认的标杆车型,尤其在商务MPV市场的地位很难被撼动,保值率第一无可非议。第二、三名为本田的 奥德赛 和 艾力绅 ,二孩政策带火了MPV的销量,相比GL8的商务属性,两田的车型更适合家用。自主之光 传祺M8 、 荣威iMAX8 紧随其后,经过多年耕耘自主品牌在MPV市场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热门保值率榜单排行
10万以内 小型SUV保值率排名
随着消费市场的升级和消费人群年龄的下探,一些入门级平价车市场逐渐被年轻化的群体所占领。特别是10万元以下,吉利 缤越 凭借吉利的品牌效应和同级更高的销量,证明已经得到更过人的认可,保值率排名第一。 名爵ZS 外观凸显年轻化并且搭载较高规格动力系统,保值率排行第三。
热门保值率榜单排行
10万以上 自主 紧凑型车保值率排名
在10万级以上自主紧凑型车这个级别中,出自CMA平台的 星瑞 ,自上市以来就以给消费者提供更高一级别的体验著称,保值率排行第一。 荣威i6 MAX 无论是外观和内饰的设计都有着不错的颜值,而且还有着较大的空间表现,此外丰富的配置和充沛的动力总成以及实惠的价格都符合 大众 的购车需求,保值率排名第三。
新能源车市场变化
氢能产业获得支持
新能源车包含多种技术路线,而背后又依靠很长的产业链,是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约1.5万辆,以商用车为主,多个地区正在积极申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项目,推广工作已经进入快车道。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必将实现多元化,而不是只有纯电动一种选择。
不同类型新能源车保值率
降价促销影响仍继续
以往扮演新能源二手车“领头羊”的 特斯拉 也面临新车降价的预期。在此大趋势之下,二手市场一度出现恐慌情绪。要扭转这一预期,需要产品端回归到“价值”逻辑,通过提升产品性能和体验,来代替降价的粗放竞争。
主要纯电动车型保值率
2023年主要纯电动车榜单中,微型车、紧凑型车占比增高,纯电车型前三名分别为 科莱威CLEVER 、 比亚迪 海豚 、 保时捷 Taycan ;比亚迪多个车型进入榜单。
主要插电混动车型保值率
本月插电混动榜单中,比亚迪多个插电混动车型进入榜单,其它国产品牌有荣威、 领克 等,非国产车型主要集中在进口车型版本。
持续了一个季度的价格战,在4月得到缓解,但明里暗里,不少品牌仍在较劲,试图继续打破价格底线拉升产品竞争力。但这招的成效如何,现在也到了检验的时候。
据乘联会最新统计,4月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为163万辆,同比增长55.5%,环比增长2.5%,实现双增长。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价格战之后,消费者的观望情绪逐步消退,购车需求逐步释放,再加上4月底开始进入五一黄金周,消费热情再激增。
从各大厂商的销量也可以看到,4月车市回暖明显。4月批发、零售销量前十的厂商,都实现了同比增长,而轿车、SUV、MPV各大细分市场的车型,也有不少是大幅增长的,而且销量前十中也出现了很多新面孔,价格战之下,市场竞争格局略有焕新。
轿车销量前十:宏光MINI继续下滑
4月,轿车市场销量为79.1万辆,同比增长49.8%,环比增长4.0%,不过今年1-4月累计销量有3%的小幅下跌。
具体到车型上,前十排名基本变化不大, 比亚迪 秦和比亚迪 海豚 仍然稳占冠亚军之位,并且比亚迪秦月销达到42647辆,形成断层式的领先优势,而这种局面已经延续了一段时间,可见比亚迪秦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另外,海豚同比增长150.5%,虽然有去年同期销量基数较低的影响,但近3万台的销量仍然很抢眼。
紧接着排名的是来自传统燃油车领域的 轩逸 、新 朗逸 、 雅阁 ,这三款车都有2.5万台左右的月销量,环比3月均有增长,并且将 AION S 挤到了第六的位置。再看 凯美瑞 、 速腾 、 卡罗拉 ,也都在前十之中,而这样的局面在电动化浪潮冲击下一直没有多大的变化,很是稳固,说明轿车市场仍由合资主流燃油车把守着。
值得一提的是,宏光 MINI 已从3月的第六名跌到第九名,而且是前十车型中唯一出现同比下滑的车型。这款网红车的营销热度渐退,而产品力本就经不起推敲,其他车型稍一反击,便轻易被挤下了神坛。另外,微型电动车市场日渐式微也是客观事实,这个短时间内被炒起来的细分市场与高品质的新能源发展趋势相悖,注定走不了太远,曾经掺进一脚的 雷丁 汽车,目前甚至已经申请了破产。
SUV销量前十:Model Y增长吓人
4月,SUV市场销量为74.4万辆,同比增长60.1%,环比增长1.9%。今年1-4月累计销量达到274.7万辆,同比下滑1.1%,与轿车市场的体量进一步拉近。
车型销量前十榜单相比3月出现了不少新面孔,包括 哈弗大狗 、 丰田 RAV4、 奥迪Q5L 。这三款车型增幅明显,丰田RAV4甚至同比增长496.8%,这应该和新款 RAV4荣放 在4月底上市有关,旧款车型抄底,叠加新款车型订单,实现了近5倍的增长。哈弗大狗和奥迪Q5L在4月没有明显的促销和换新动作,销量激增预计和市场整体的消费热情回归、4月 上海 车展举办、五一黄金周等因素有关。
另外,比亚迪宋重回榜首,4月销量达到33007辆。排名第二的车型仍来自比亚迪, 元PLUS 同比增长187%至28931辆,将亚军收入囊中。
曾在3月突然飙升到冠军之位的 特斯拉 Model Y 跌至第三,销量为26760辆,而同比增长则很吓人,达到2687.5%,主要原因是去年4月前后,上海疫情导致特斯拉生产几度停摆,Model Y同期销量还不足一千台,基数非常低,4月有着同比增长2290.6%的 Model 3 也是同样的情况。
虽然Model Y的4月销量环比3月的54937辆减少了很多,但特斯拉整体交付量仍有75842辆,比3月的8.8万辆减少了一万多台。其中的原因,应该和特斯拉缺席上海车展,继而被爆出降价传闻分不开,不少消费者都在19万买特斯拉的传言之下成为了等等党。殊不知,5月初特斯拉就宣布了涨价。
MPV销量前十:腾势D9夺得亚军
4月,MPV销量为9.6万辆,同比增长73%,环比下跌4.1%。1-4月累计销量为33.8万辆,虽然体量不及轿车、SUV市场的零头,但同比增长14.8%。
销量前十的车型没有太大变化,相比3月,风行 菱智 跌出前十, 奥德赛 回归,取得4079辆的成绩,排名第六。
腾势D9 表现持续强势,月销10368辆,超越五菱宏光夺得亚军。这台国产新能源MPV上市以来走势一直不错, 腾势 这个品牌在脱离 奔驰 光环之后,反而力量爆棚,均价40万的MPV也能月销破万,难道是比亚迪说出去比奔驰好使?
其他车型的番位几乎都没有变化, 传祺M8 和 传祺M6 这对MPV双子星,一直稳扎稳打,稳居前十阵营。不过环比3月,两款车的销量都出现下滑,而且传祺M8相比去年同期也下跌了10.4%,或许与 传祺E9 即将在5月上市有关,同为中大型MPV,传祺E9插混的新能源身份引起部分消费者观望。
新能源轿车销量前十:五菱缤果异军突起
4月,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为52.7万辆,同比增长85.5%,环比下降3.5%,这和价格战热度在逐渐消退密不可分。今年1-4月的累计销量达到184.3万辆,同比增长35.9%。
具体到车型上,新能源轿车销量排名前四的车型仍是比亚迪秦、海豚、Aion S、宏光MINI,没有变化。第五名是 五菱缤果 ,取代了3月Model 3的位置。五菱缤果于3月底上市,4月是其第一个完整销售月,首战即告捷,以超过1.5万台的月销量进入新能源轿车销量榜前十,可见其实力不容小觑。
另外,3月上榜的 深蓝SL03 和北汽EU系列不见踪影, 欧拉好猫 则成功上位。从前十的车型来看,除了比亚迪汉、Model 3之外,其他都是微型车、A级车,可见新能源轿车市场高端化仍待破局,中型车级别的深蓝SL03、比亚迪 海豹 、 蔚来ET5 、 小鹏P7 等车型表现都不太稳定。
新能源SUV销量前十:理想L9跌出榜单
新能源SUV部分,比亚迪是最大的赢家,销量排行榜前十中,比亚迪旗下车型就占据了四个席位,覆盖王朝网、海洋网,其中 护卫舰07 的销量继续爬升,月销量首次破万达到10042辆,在中型SUV市场的地位几乎已追上大哥比亚迪唐。
500万以内最好的SUV 理想L9 跌出前十, 理想L7 和 理想L8 表现则很稳,理想L7实现月销破万,看来消费者还是比较理性的,这三款差不多的车型,理想L7明显是最高性价比的选择,而L9韭菜车的名号也越来越坐实了。
销量前十中出现了两个新面孔, 极氪 001和零跑C11。其中,极氪001销量同比增长202.4%至6463辆,为极氪贡献了大部分销量。从极氪公布的数据来看,极氪001的平均订单金额为33.6万元,在这个价位能取得这个成绩,说明消费者对产品和品牌的高价值认同感在加强。
零跑C11实现增长的主要原因或是3月进行了成本定价策略,依托于全域自研而降低成本,重塑旗下车型的价格体系。换言之,零跑旗下产品面向同级,几乎是有着全面领先的价格优势,再加上定位铁桶车的产品实力,销量增长也就不意外了。
整体来看,轿车、SUV、MPV以及新能源车的市场景气都有明显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My车轱辘,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进入三月底,掐指一算,距离东风汽车等车企的巨额补贴期限(3月31日)仅剩2天不足,很多人都在盲猜:进入4月份之后这些车企是否会重新涨价?怕啥来啥,这事还真有苗头了。
最近网上有传言说 日产 、 宝马 、 奥迪 、 奔驰 等已经发出通知,4月份起将全面减产,进入全面涨价。但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涨价指的应该是回收优惠力度,由之前的大降5~6万调整为小降2~3万。
虽然消息虚实还不得而知,但已经有那味了。至少从3月的这波降价潮带来的影响中可以看出,部分车企回收优惠力度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首先,这轮降价高潮始于3月初的湖北东风汽车政企补贴政策,祭出了部分车型最高补贴9万的骨折价,一时间风起云涌,大小车企盲目跟进,开启了一场降价大戏。
消费者看热闹一时爽,但不得不说,这轮降价也是一把“双刃剑”,虽然消费者切实获得了一定利益,但因此带来的连锁反应也不小。市场秩序遭受破坏不说,还引发了一场恶性竞争,赔得起的大车企在降价,赔不起的小车企含泪也要跟进,最终或将导致那些小型车企直接消亡。
其次,本轮降价幅度过大。少则2~3万,多则8~10万,成都 沃尔沃 某车型甚至最高降幅达到了15万。这下消费者反而挑花了眼,哪家都想买哪家又都下不了手,总害怕买了之后又降价,不敢当这个大冤种,这时候“买涨不买跌”的心态又在作祟。好吧,那就继续持币观望吧。这也导致了3月前两周全国乘用车的销量反而环比上月下降了11%。
对于车企而言,既然这么大的降幅还不能刺激消费,那不如及时止损,把优惠控制在常规模式内,保持平稳持销态势。
最后,就是有关部门的发声。面对车企无底线的降价模式,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正式表态:降价处理库存,适当回收成本是正常经营措施,但不能因此沦为价格战。汽车企业应该着眼长远,在产品技术、质量、服务、品牌力等方面多下功夫,致力于高质量发展;地方政府在稳增长、促消费的过程中,方式方法要得当。
既然上级部门发声了,车企们自然要给面子,要好好反省,及时做出调整了。
综上所述,这轮降价来的凶猛,也并非出现在行业传统的降价节点上,对于整个行业的影响有利有弊。
而回到本质上讲,大部分车企本身也不愿意大降价,毕竟降价就意味着销售额的下降。而对于那些定位中高端的车企(车型)而言,一旦开启了大幅降价先例,品牌定位自然也会受到负面影响。多少有种虎落平阳被“消费者”欺的感觉。
其实部分车企降价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配合地方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目的。既然前排的观众都站起来了,你也只能跟着踮起脚尖,那就一起卷吧。而眼看降价效果不好,作为车企便夺回了更多主动权,继续自己的常规营销模式。未来还想要5万以上的优惠?对不起,给不起!
但话又说回来,绝大部分汽车它毕竟是消费品,大趋势永远是越往后越降价,90年代刚进入中国的 桑塔纳 还卖20万,如今6万起步还处处遭人嫌弃。
那么,在当下新能源车已被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的前提下,如果4月开始大幅优惠被回收后,燃油车咋卖?马上又要执行国6B排放标准了,库存车何去何从?降也不是,不降也不是,不得不说,这届车商真的太难了。
写在最后
目前来说,虽然有传出涨价的消息,但也不能排除是某些车企为了促进消费而放出的“烟雾弹”,毕竟这种老套路上过小学的人都能想得出来。因此,我们还是那句话,买车一定要选择自己合适的,千万不能被价格诱导而盲目下手。捂紧口袋,静观其变。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知事,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找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昆明4月汽车价格走势如何 2023年4月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豪华品牌溢价下滑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网传4月份汽车优惠会收紧价格要回涨,事实会是这样的吗?进入三月底,掐指一算,距离东风汽车等车企的巨额补贴期限(3月31日)仅剩2天不足,很多人都在盲猜:进入4月份之后这些车企是否会重新涨价?怕啥来啥,这事还真有苗头了。最近网上有传言说日产、宝马、奥迪、奔驰等已经发出通知,4月份起将全面减产,进入全面涨价。但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涨价指的应该是回收优惠力度,由之前的大
2023年汽车会大幅涨价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2023的车既不会降价也不会涨价,保持与2021年类似的市场环境。各类汽车芯片中微控制单元缺货最为严重,微控制单元广泛应用于ADAS、车身、底盘、信息娱乐、动力系统中。尽管时间来到2023年,这个问题依旧会显著存在。据了解,传统汽车平均每辆车需要70颗以上的微控制单元芯片,智能汽车单车用量比传统汽车使用量至少多一倍以上,足见微控制单元芯片
2023年4月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豪华品牌溢价下滑易车讯日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和精真估联合发布了《2023年4月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通过保值率研究旨在反映该品牌的产品力、认知度、美誉度等综合实力,对未来开展回购、置换、租赁、金融、新车定价参考等相关业务提供重要数据参考,从而降低业务风险,提升经营效率。通过保值率数据来关注过去市场环境、行业动向、企业发展和保值率之间的
网传4月份汽车优惠会收紧价格要回涨,事实会是这样的吗?进入三月底,掐指一算,距离东风汽车等车企的巨额补贴期限(3月31日)仅剩2天不足,很多人都在盲猜:进入4月份之后这些车企是否会重新涨价?怕啥来啥,这事还真有苗头了。最近网上有传言说日产、宝马、奥迪、奔驰等已经发出通知,4月份起将全面减产,进入全面涨价。但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涨价指的应该是回收优惠力度,由之前的大
网传4月份汽车优惠会收紧价格要回涨,事实会是这样的吗?进入三月底,掐指一算,距离东风汽车等车企的巨额补贴期限(3月31日)仅剩2天不足,很多人都在盲猜:进入4月份之后这些车企是否会重新涨价?怕啥来啥,这事还真有苗头了。最近网上有传言说日产、宝马、奥迪、奔驰等已经发出通知,4月份起将全面减产,进入全面涨价。但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提到的涨价指的应该是回收优惠力度,由之前的大
2021年4月中国汽车保值率报告丰田、本田保值率环比下降易车讯日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和精真估联合发布了《2021年4月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通过保值率研究旨在反应该品牌的产品力、认知度、美誉度等综合实力,对未来开展回购、置换、租赁、金融、新车定价参考等相关业务提供重要数据参考,从而降低业务风险,提升经营效率。政策方向发改委、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规
23年4月新能源车销量23年4月新能源车销量1.销量总览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23年4月新能源车销量达到了XX万辆。2.品牌热销情况在新能源车品牌排名中,前三名分别是特斯拉、蔚来和小鹏汽车。其中,特斯拉销量最高,达到XX万辆,蔚来和小鹏汽车销量也不俗,分别为XX万辆和XX万辆。3.各车型销售状况在各类车型销售状况中,SUV车型依旧占据销售榜单前列。此外,小型
为什么汽车降价以后会涨价呢近期,汽车市场的价格波动一直备受关注。消费者往往会在汽车降价期间购买自己心仪的车型,以谋求更加实惠的价格。然而,很多人对于降价期结束后会发生什么事情感到担忧,是否会出现报复性涨价呢?本文将从汽车市场的历史价格变化和市场互动的原理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一、汽车市场的过去价格变化从汽车市场的历史价格变化看,降价和涨价在一定周期内都是必然的。在以往多个降价的周期
2023-09-07 01:32:56
2023-09-01 06:29:42
2023-09-05 04:27:58
2023-08-30 01:44:23
2023-08-28 12:26:20
2023-07-18 03: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