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30 18:51:34 | 找车网
“车险两不赔,这不赔,那不赔。”
“车险都是坑!”
说起车险,几乎是“骂声”一片。 找车网
但9月19日起,车险新规将正式实施!没有坑,都是实实在在的大利好!
一、保额12.2万,提高至20万
“有责”情况:责任限额从12.2万元提高至20万元
改革后,交强险责任限额大幅提升。
其中,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从11万元提高到18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从1万元提高到1.8万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维持0.2万元不变。
责任赔偿限额整整提高了7.8万元!
“无责”情况:责任限额从1.21万元提高至1.99万元
同时,无责任赔偿限额也按照相同比例进行调整。
其中,死亡伤残赔偿限额从1.1万元提高到1.8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从1000元提高到1800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维持100元不变。
无责任赔偿限额提高了7800元。
对于车主而言,意味着以后出险理赔可以获得更多赔偿金额。
二、车损险增加6个保险权益
1)盗抢险纳入车损险
原有的商业车险有5大主险,分别是:车损险、三者险、司机险、乘客险、盗抢险
车险改革后,盗抢险从主险中剔除,并入到车损险中。就是说,如果车辆被盗窃、抢劫、抢夺,不用单独购买盗抢险,就可以通过车损险获得理赔。
2)5种附加险不用再单独购买
按照车险规定,只有购买了主险,才能选择购买该主险对应的附加险。
在原有车险条款中,通常有11个险种是作为附加险存在的。
详情如下↓↓
以“涉水险”为例:
涉水险作为车损险的附加险,只有购买了车损险的前提下,才能购买。但是,车损险在涉水后,只赔偿除发动机外其它部分的损失,而只有购买了涉水险,才能单独赔偿发动机的损失。
听上去是不是有点坑?
车险改革后,这个坑终于可以填补上去了。
根据《指导意见》规定:
在基本不增加消费者保费支出的原则下,支持行业拓展商车险保障责任范围。引导行业将机动车示范产品的车损险主险条款在现有保险责任基础上,增加机动车全车盗抢、玻璃单独破碎、自燃、发动机涉水、不计免赔率、无法找到第三方特约等保险责任,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完善的车险保障服务。支持行业开发车轮单独损失险、医保外用药责任险等附加险产品。
也就是说,玻璃险、自燃险、涉水险、不计免赔率、无法找到第三方等保险责任,将直接纳入到车损险的保障范围内,无需再单独购买。
以后买了车损险,除了能获得车损险其本身的权益之外,还能同时享受盗抢险、玻璃险、自燃险、涉水险、不计免赔、无法找到第三方共6种附加险的权益。
简直是“一石七鸟”!
3)一年能省多少钱?
在理想状态下,若上述6种保险均划入车损险,大概能省下多少钱?
以下面保单例,车损险保额为20万左右:
盗抢险:504.47元
玻璃险:384.4元
涉水险:107.59元
不计免赔:641.42元
无法找到第三方:53.79元
自燃险预估:400元(车龄在2-6年的车辆,费率大约为0.20%,即20万*0.20%=400元)
那加起来一共是:2091.67元
一年能省下2000多,简直不要太美好!当然,这是在理想状态下······
4)车损险会涨价吗?
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来了:车损险增加那么多权益保障,价格会不会随之上涨呢?
《指导意见》是这样说的:
● 在基本不增加消费者保费支出的原则下;
● 本次改革有“三个基本”,即“价格基本上只降不升,保障基本上只增不减,服务基本上只优不差”。
仅从文件看来,保费应该不会出现大涨的情况。
但小易推测,车损险可能会上涨,毕竟一下子增加多了6个险种的权益。
预测可能出现几种情况:
1)之前只买车损险,不买附加险如盗抢险、自燃险、涉水险等6种险种的车主,费改之后,可能会涨价。但应该不会涨得太离谱;
2)之前不仅买车损险,还买上述6种附加险的车主,费改之后,保费总价可能会降低。
但具体定价要等保监会的通知。
同时,费改也鼓励保险行业开发车轮单独损失险、医保外用药责任险等附加险产品。
这个条款说得有点玄乎,主要看各个保险公司怎么个玩法了,比如是否会出现把汽车多个部件单独拎出来作为附加险(感觉又挖了一个坑)······
三、保费最多可以打5折
《指导意见》还明确:
在道路交通事故费率调整系数中引入区域浮动因子,浮动比率中的上限保持30%不变,下浮由原来最低的-30%扩大到-50%,提高对未发生赔付消费者的费率优惠幅度。
重点关注这句话,“下浮由原来最低的-30%扩大到-50%”。
也就是说,如果车主3年不出险,改革后的保费最多可以优惠50%,比原来的30%多优惠了20个百分点,相当于保费打了5折,相当划算!
四、地震灾害也可以赔了
在原有的车险条款中,地震及其次生灾害是无法获得赔偿的。这对处于我国地震带地区的车主而言,相当不公平。
车险改革后,对实践中容易引发理赔争议的免责条款进行了删除,如将“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等”剔除免责条款。即以后由于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等引起的车损,也可以理赔。
这就意味着,我国车险产品基本覆盖了地震、台风、洪水等主要巨灾风险。
除了上述几个改革重点,其他改革要点小易简单陈述下:
1、三者险最高额度增加至1000万。从原来的.5万-500万元档次,提升到10万-1000万元档次,实现千万级别。
2、下调附加费用率,上限由35%下调为25%,预期赔付率由65%提高到75%。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费用率下降将带来赔付率上升,进而减少保险公司支付高额手续费的经济动力,倒逼手续费支出下降,进一步缓解车险手续费竞争乱象。
即:附加费用率下调→赔付率上升→手续费降低
8月25日起,部分地区车险出单手续费正式下调,人保财险、太保财险、平安财险三家财险巨头下调幅度最大,部分地区最低上限已下调至15%。
小结
与现有条款相比,此次改革在保障车主权益方面,做出了很多颠覆性的改变。
可能有车主又要吐槽了,“说了那么多,还不是要我们多交钱”,你还真想错了。本次改革有“三个基本”,即“价格基本上只降不升,保障基本上只增不减,服务基本上只优不差”。所以大家不用太担心改革后保费会大涨的情况出现。
最后提醒一句:最近想买车险的车主可以缓一缓,到9月19日新规实施后再买也不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调整交强险责任限额和费率浮动系数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将于2020年9月19日正式实施。《公告》明确,2020年9月19日零时后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新、老交强险保单均按照新的责任限额执行。
《公告》分为三个部分:
死亡伤残、医疗费用赔偿限额均有较大提高
一是明确了交强险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8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8万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0.2万元。
被保险人无责任时,死亡伤残赔偿限额1.8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1800元,财产损失赔偿限额100元。
相比原来的责任限额,除财产损失赔偿限额维持不变外,死亡伤残赔偿限额和医疗费用赔偿限额均有较大提高。
全国各地区的费率浮动系数细分为5类
二是明确了全国各地区的费率浮动系数方案由原来的1类细分为5类,浮动比率中的上限保持30%不变,下浮由原来最低的-30%扩大到-50%,提高对未发生赔付消费者的费率优惠幅度。
通过引入5类费率浮动系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强险赔付率在各地之间差异较大的问题,提高了部分地区较低水平的交强险赔付率。
9月19日零时后均按新的责任限额执行
三是明确了2020年9月19日零时后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新、老交强险保单均按照新的责任限额执行。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指导各银保监局、财产保险公司和相关单位做好交强险各项工作,确保交强险的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公告》原文
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银保监会会同公安部、卫生健康委、农业农村部确定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下简称交强险)责任限额的调整方案,会同公安部确定了交强险费率浮动系数的调整方案,现将有关调整内容公告如下:
1?新交强险责任限额方案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被保险人在使用被保险机动车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致使受害人遭受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依法应当由被保险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每次事故责任限额为:
死亡伤残赔偿限额 18万元
医疗费用赔偿限额 1.8万元
财产损失赔偿限额 0.2万元
被保险人无责任时:
死亡伤残赔偿限额 1.8万元
医疗费用赔偿限额 1800元
财产损失赔偿限额 100元
2?新交强险费率浮动系数方案
(一)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费率浮动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第三条修改如下:
??内蒙古、海南、青海、西藏4个地区实行以下费率调整方案A:
??陕西、云南、广西3个地区实行以下费率调整方案B:
??甘肃、吉林、山西、黑龙江、新疆5个地区实行以下费率调整方案C:
??北京、天津、河北、宁夏4个地区实行以下费率调整方案D:
??江苏、浙江、安徽、上海、湖南、湖北、江西、辽宁、河南、福建、重庆、山东、广东、深圳、厦门、四川、贵州、大连、青岛、宁波20个地区实行以下费率调整方案E:
(二)将《暂行办法》第四条修改为:交强险最终保险费计算方法是:
交强险最终保险费=交强险基础保险费×(1+与道路交通事故相联系的浮动比率X,X取ABCDE方案其中之一对应的值)
(三)将《暂行办法》第七条修改为:
与道路交通事故相联系的浮动比率X为X1至X6其中之一,不累加。同时满足多个浮动因素的,按照向上浮动或者向下浮动比率的高者计算。
3?新方案实行时间
上述责任限额和费率浮动系数从2020年9月19日零时起实行。
截至2020年9月19日零时保险期间尚未结束的交强险保单项下的机动车在2020年9月19日零时后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按照新的责任限额执行;在2020年9月19日零时前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仍按原责任限额执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找车网(https://www.snzqc.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交强险改革前后对比的相关内容。
交强险是国家强制要求购买的车险,每个车主都需要购买,而在2020年,交强险进行了改革,与之前有了一定的区别。
交强险改革前后对比
1、 保障提升: 交强险改革后,将意外身故、伤残限额从11万提到18万;意外医疗限额从1万提到1.8万;死亡伤残限额从1.1万提到1.8万。交强险保障额度提高后,更加有助于被保险人的切身利益;
2、 价格下浮: 交强险的保费从950进行下调,最低下调了30%,像内蒙古、青海、海南、西藏地区下浮了50%等。
交强险断交有影响吗?
交强险的保险期都是1年,车主必须要在到期之前续保,若是车主忘记续保导致断交了,可能会产生以下的影响:
1、交强险断交后,车主也就无法再获得交强险的相关保障了;
2、交强险断交后,车主不能再驾驶未交交强险的机动车辆上路形式,因为有相关法律规定,机动车辆上路被查到未购买交强险的,会被处以最低保险费2倍费用的罚款;
3、交强险一旦断交,车主再购买交强险,其保费不能打折。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以上就是找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定了!9月19日起,车险改革正式实施! 交强险改革前后对比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找车网:www.snzqc.com2020年车险改革后交强险出险后保费涨多少?2020年9月3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决定车险综合改革从2020年9月19日开始实施。2020年9月4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发布《机动车商业保险示范条款(2020版)》等五个商业车险示范条款的通知。交强险责任限额调整如下:死亡伤残,改革前:11万元,改革后:18万元。医疗费用,改革前:1
交强险价格2020年,交强险价格至少需要交665元,最多要交1235元。交强险缴纳新规出来后,每年要交的费用算法也有了变化,新的算法具体为:1、上一个年度没有发生有职责的交通事故,则费用减少10%;2、上两个年度没有发生有职责的交通事故,则费用减少20%;3、上三个年度或以上没有发生有职责的交通事故,则费用减少30%;4、上一个年度发生有职责的交通事故但不
车险综合改革后交强险出险一次怎么办车险综合改革后交强险出险一次,会影响第二年保费优惠,若是不涉及人伤、死亡的重大责任事故,交强险保费保持原标准,不能享受折扣,若是涉及人伤、死亡的重大责任事故,来年保费会上涨,一般涨幅为10%-30%。据了解,交强险作为国家强制投保的险种,不同保险公司保费标准一致,出险或未出险保费浮动的比例也一样。通过以上关于车险综合改革后交强险出险一次怎么办内容介绍
车保险改革后车损险都包括哪些呢车险改革后车损险都包括哪些呢?车险改革后,车损险保障范围更广,在原有车辆损失险的基础上新增加了盗抢险、玻璃险、自燃险、无法找到第三方险、发动机涉水险、不计免赔险等保险责任。具体来说,只要你买了车损险,除了因为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车辆损失之外,车被盗被抢,赔;车窗玻璃不小心被砸,赔;夏天炎热高温,车辆自燃,赔;发动机进水怎么办,赔;路边停车被碰,肇事车辆
商业车险改革带来的改变有哪些1、交强险:交强险是交1年保1年的险种,同时国家强制需要交纳的,从之前最高身故和伤残赔付11万升级到了18万。另外交强险的保费也从下浮保持30%浮动比率,依据地区的不同下限从原来的最低-30%扩大至-50%。举个栗子,小王家住西藏,目前西藏采取的是交强险折扣浮动是50%。交强险本身需要交纳950元,如果车险改革之前,小王一直没有出险的话,是
泉州车险费改对交强险有影响吗暂无影响。交强险的费用具体交多少要根据去年的出险情况。一般交强险最终保险费计算方法是:交强险最终保险费=交强险基础保险费×(1+与道路交通事故相联系的浮动比率A)。具体A有以下情况:1.上一个年度未发生有责任道路交通事故-10%2.上两个年度未发生有责任道路交通事故-20%3.上三个及以上年度未发生有责任道路交通事故-30%4.上一
交强险期限是多长时间交强险的期限一般为一年。以下是一、交强险的期限设定交强险作为一种强制性的车辆保险,旨在为道路交通事故中的受害者提供及时的经济赔偿和医疗救助。其期限通常设定为一年,这样可以确保车主在车辆使用过程中,始终持有有效的保险保障。这种设定也符合大多数车辆的使用习惯和周期,便于车主进行保险管理。二、交强险的特点交强险的期限并非
国家对各地的公务用车改革有什么新要求对于不少公务员来说,“私车公用”成为一种现实,在“车改”的背景之下,政府每月都为公务员发放“车补”,以补贴“私车公用”的开支。昨日的三水区“两会”上,区人大代表刘德国提议,能否改变按行政级别核定“车补”数额的做法,根据岗位性质、用车频率确定“车补”指标,让“车补”真正成为一项补贴,而不是一种福利性津贴。具体实施上,可以先期选择某一个部门试点一年,之后再
2023-10-14 19:34:59
2023-10-20 18:10:53
2024-10-24 21:16:03
2024-10-27 12:51:11
2024-01-03 15:03:43
2024-01-13 23:4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