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3 17:02:17 | 找车网
滴滴D1,为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这款车不仅改变了产品定义,而且将出行服务平台和制造产业平台的矛盾抛了出来。未来,谁将成为主导?
2018年4月,滴滴在洪流联盟的愿景中,提到了“联合开发新一代为共享而设计的汽车,并推动大规模运营”。
2020年11月,滴滴发布了与比亚迪合作的首款定制网约车D1。
相隔937天,那支射出去的箭,终于转回来了。
滴滴与比亚迪,一个出行服务平台,一个制造产业平台,首次以联合开发的形式,酝酿出了D1这款车,对行业的触动其实非常大。
▎滴滴D1是一款怎样的车?
车长为4390mm,轴距为2800mm,轴距与车长的比例达到了63.8%,发挥了纯电平台的独特优势。
宽度为1850mm,高度为1650mm,在视觉上是“宽大的,而非瘦高”,这也属于电动车的典型形态。
舱内空间得以最大化地利用,而空间是网约车最核心的诉求。
滴滴是产品设计需求的提供方,因为他们有海量的数据,可以站在司机、乘客的场景需求上思考问题。所以,滴滴D1产品定义的专属性非常强,一切为了共享出行。
司机的座位是黑色座椅,耐脏,偏硬,有腰托和肘托,注重支撑性,缓解长时间驾驶的疲劳感。
乘客的座位是白色座椅,干净,偏软,为舒适取向,换取乘客的好心情和舒适体验。
在中央扶手处,专门为司机配备了可随身携带的公文包,便于存储一些物品,诸如文件、药品、纸巾。
针对后排乘客,在前排座椅背板上,有杯架、挂钩,以及USB接口,包括一块显示屏,内含影音娱乐功能,非常像航空座椅的设计,同时,腿部空间和头部空间又相当宽裕。
这款车的右后门是一扇侧滑门,不仅鼓励用户在后排落座,也鼓励用户通过右后门上下,而且非常方便,由司机来控制,享受到一定的尊贵感,也不至于仓促开门,与闯入的自动车、电瓶车相碰。
在车窗前,会有一盏“接驾灯”。当司机接单之后,乘客会收到一个匹配的接驾灯颜色。所以,当网约车驶来时,不必开着电话问司机是哪一辆车,也不必盯着车牌找车了,司机也不用滥用双闪灯了。这是非常典型的用户思维。
后排乘客座位是有加热功能的,最关键的是,乘客可以远程设定车内空调的温度、风量,以及打开后排座椅加热功能。这在冬天呼叫网约车,简直是非常暖心的一种设计。
当然,滴滴与比亚迪联合开发的这款车,其车机系统来自于滴滴,被称作DIIA系统。设计初衷是为了摆脱司机对手机支架的依赖。理论上,司机可以通过语音交互完成一些操作,而不必在屏幕上点按。
司机与乘客的“痛点需求”,滴滴意识到了。在已有量产车型无法解决的前提下,联合开发一款为共享出行专门设计的车型,可能是最合适的办法。
▎为什么是滴滴?
从安全问题的泥淖中,跋涉而来的滴滴,在今年做了2件事。
一是6月末,在上海举行了一场网约车自动驾驶的央视直播;二是11月末,发布这款定制网约车D1。
围绕着出行市场,滴滴的布局思路越来越清晰了。
滴滴有后装的桔视系统,可以采集驾驶场景信息,再利用算法筛选,将实际场景导入到仿真引擎中,进行自动驾驶的算法训练。
D1定制网约车的出现,桔视系统由后装变前装,滴滴可以更深度地参与一些场景应用。
举个例子,滴滴可以根据当前车辆的续航里程进行针对性派单,当车辆续航里程不足时,也可以为司机规划最佳的补能路线,并且实时监测车辆的健康程度,减少不必要的抛锚意外,也就变相提高了运营效率。
技术越发展,自动驾驶的普及成本将越来越低。滴滴有心在自动驾驶的领域上寻得一定的领先地位,无论是技术输出,还是技术合作,都将是新的赢利点和制高点,同时,自己有深度参与的“硬件”,替代与应用都将更加直接无阻。
简言之,滴滴D1为自动驾驶提供了下层建筑,往上的空中楼阁不至于没有根基。
站在今天,滴滴有一个新能源的承诺。预计十年间,推广1000万辆共享新能源车。按照这个节奏,每年有100万辆的替换缺口,滴滴D1是第一步,以后还会有更多的D系列车型加入。
滴滴主攻的出行业务,终究是服务行业。滴滴D1真正想要推广开来,满足司机和乘客的双重需求,也就成为了产品定义的初心。
这里主要有三个原则:
1、优化体验,在第一部分提到的场景化设计,皆是这一出发点。
2、确保安全,桔视系统内外皆有录像,产生纷争有据可依,各种驾驶辅助系统,减轻驾驶压力。
3、搭建新的商业模式,这里非常富有想象空间。滴滴D1可能以租赁形式进行运营,并且尝试按里程付费的模式。再往深了想,里程付费可能有梯度执行的方式,引入更多的奖励机制。
车辆仍然是重资产,但这份重资产会被分散开来。司机不用背负车辆资产,每天开车就像上下班,赚取每公里的差价,而当车辆到达一定使用年限,或者完成一定的盈利预期,甚至可以进入回收再造的渠道中去。
毕竟,作为商业用车,电池最需要再更换,但其他零件则可以长期利用。滴滴可以勇敢地去尝试,当然,相关法规还需要再更新。
▎为什么是比亚迪?
在很多分析观点中,其实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力量,就是比亚迪。
在滴滴的联盟中,有很多主机厂,但最终愿意为滴滴定制车型,并且有能力造出量产产品的,目前只有比亚迪。
毫不夸张地说,比亚迪是最有供应商角色潜力的一家车企。这没有任何贬斥之意,反而说明了比亚迪技术能力的完备性和灵活性。
比亚迪的e平台,本就是开放式的。不仅可以自己造车,也可以灵活地为其他角色造车,包括滴滴,以及丰田。
在过去,汽车是纯粹的机械集合体,所以,“硬件整合者”非常重要,也就形成了以车企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车企会去打造一个品牌,在品牌之下,售卖商品。
但是,在未来,汽车的属性将从“硬件”转变为“硬件+软件+服务”。很显然,硬件不再是中心,而会退居为“平行供应商”的身份。
那么,谁将跳出来整合资源?可能是一如既往的汽车品牌们,他们代表了制造产业平台,也有可能是滴滴这样的出行服务平台,可以提出非常定制化的场景用车需求。
焦点争夺,明里暗里都将持续下去。
比亚迪看得其实很清楚。围绕着汽车无非有两大市场,私家车市场和网约车出行市场。
从目前看,私家车市场绝对占主导份额。但我们的眼光可以长远一点,当自动驾驶越来越可靠,成本越来越低,我们还需要那么多私家车吗?
不论多久,市场份额的天平,最终会倾向于网约车,准确来讲是共享车。我们一直在等待一种商业模式的落地,一辆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在送车主上班之后,转变为共享网约车,在公共道路上发挥最大的价值。
听起来美好,但有些天方夜谭,但我们所努力的,不正是那个高度智能化和高效率的社会吗?既然这块蛋糕如此鲜美,为什么不身先士卒呢?有实力提供定制化的硬件服务,一定要在意谁是主导吗?
▎写在最后
未来汽车产品的演进方向,是从联网到在线,最终实现赋能,通过数据的有效利用实现汽车能力的质变。基于这个判断,未来汽车行业会诞生出行产业平台公司,打通出行服务平台和制造产业平台。
前者连接海量用户,集聚生态合作伙伴,打通碎片化、孤岛式的出行需求;后者融合智能制造体系,完成规模化的私人订制,打通“设计-生产-服务”全链条。
出行服务平台和制造产业平台由谁来主导打通?取决于谁能充分开放,将海量用户与生态合作伙伴接入。从这个角度来讲,出行服务公司的机会相对较大,滴滴走在了前面,而传统整车厂即便困难重重,也在为此努力转型。
硬件服务,同样是未来汽车产品的关键一环,术业有专攻,作为制造产业平台的比亚迪看得其实很通透。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在汽车领域,跨界车型其实是一种挺常见的形式,但是服务运营与车辆联名跨界确实是比较罕见的情况。在11月17日滴滴开放日的活动上,滴滴就为大家带来了旗下首款与比亚迪深度定制的车型: 比亚迪D1。这款车可以说是确实亮点十足,不过目前仅支持滴滴平台注册的网约车司机进行租赁,在见到真车之前我们不妨先来一睹为快。
外观方面,比亚迪D1的造型非常简约,整个车头几乎没有过多的修饰,甚至连logo都没有,仅有BYD三个字母作为车标,不过如此简约的设计令该车视觉效果非常饱满,配合上两侧的L型进气口增强了几分科技感。至于贯穿式的LED日间行车灯辨识度极高,当然作为一辆运营车辆,比亚迪D1较为独特的地方在于挡风玻璃下方有独立的彩色LED灯模块,可用特定颜色用于与乘客手机联动,方便识别接驾。
车身侧面,与以往常见的网约车车型不同,比亚迪D1采用了紧凑型MPV的行驶,彻头彻尾都较短,将空间尽可能的让给驾驶舱,这也正是该车注重"由内而外"理念的体现,双色的车身设计非常亮眼,右后方设计了单侧自动电滑门,方便乘客上下车。尺寸方面长宽高:4390*1850*1650mm,轴距为:2800mm。至于尾部的设计也是和车头一样简约,贯穿式的尾灯提升了科技感。
内饰方面,除了常规车辆上见到的配置,定制版比亚迪D1最大的亮点在于深度定制的滴滴司机车载系统,司机无需通过手机即可用车载系统DIIA完成接单、导航、预约等功能,方向盘上甚至设有快捷键,其余的功能均可在10.1英寸的中控屏幕上完成操作,与此同时常用的功能键均为物理按键。同时车内集成了监控摄像头以及人脸识别功能,确保司机身份的准确性,至于一键报警这样的安全功能一样不少。
空间方面,正如之前提到这是一部注重内部的车,那么驾乘体验绝对是重中之重,首先是前排座椅为司机专门设置,不但有扶手和座椅及腰托电动调节,造型与坐垫均经过优化,避免长时间驾驶造成劳累。后排乘客除了可以享用右侧更为便捷的侧滑门,后排座椅还支持独立的空调出风口、USB & type-c充电口、迎宾灯以及更大的后排娱乐大屏甚至可以K歌,毫不夸张的说将司机和乘客的网约车领域推向了新的维度。
动力方面,本次比亚迪D1采用了型号为TZ180 xSA的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136匹马力,电池为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续航里程为418公里,其他细节暂未公布。
从滴滴的发布会看下来比亚迪并不是主角,更多的是成为滴滴扩大版图的合作商,比亚迪D1就像是一个代工厂商,核心的运营模式依旧是捏在滴滴手上。诚然,这种定制化网约车对于汽车厂商来说是一块巨大的蛋糕。但是对于滴滴来说,这种定制化的专营服务车辆,能够帮助它提高市场占有率吗?而且这种运营模式一旦成功,对于比亚迪秦、广汽埃安S、北汽EU5等原本主打网约车市场的普通家用车来说,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未来网约车将会发生多大的变化呢?我们拭目以待。
微信请关注:DIOScheping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找车网(https://www.snzqc.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比亚迪秦混动120km跑滴滴怎么样的相关内容。
比亚迪秦混动120km跑滴滴好。纯电续航120公里款,保持25%的soc情况下,纯电可以跑90公里左右,这时候的油耗是零,电耗基本上属于谷电价格,忽略不计,这时候一天的本钱基本上跑出来了,之后再用油跑就是纯利了,所以适合跑滴滴。秦采用了比亚迪的DMII双模混动系统,依旧采用并联模式,即系统可以以纯电动或汽油+电动模式进行驱动。 以上就是找车网为大家带来的比亚迪为滴滴定制网约车D1,车企真会变成出行平台代工厂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找车网:www.snzqc.com比亚迪油电混合汽车价格比亚迪秦是一款油电混合车型,其市场价位在18-21万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国家为这款车型提供了4万的补贴,而地方补贴则因地区不同在5-7万之间。目前,西安的地方补贴政策尚未明确,但购买时可以关注政策动态,选择政策出台后购买,这样可以降低购车成本。秦的油电混合动力系统有助于节省燃油费用,一年下来可节省可观的开支。除了秦,比亚迪还有更多混合动力车型可供选择。例
比亚迪秦油电混动的真实口碑比亚迪秦油电混动的真实口碑整体上是积极的。这款车型采用了先进的油电混动技术,结合了电动机和燃油发动机的优点,从而实现了更高的燃油经济性和更低的排放。在实际使用中,许多车主表示,比亚迪秦油电混动在市区行驶时能够充分利用电动机的扭矩,提供流畅且响应迅速的驾驶体验。同时,在长途行驶或高速公路上,燃油发动机能够无缝介入,为车辆提供持续的动力输出。除了动力性能外,比亚
奇瑞qq启动前有滴滴6个声音1、车门没有关好: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如果其中一个车门没有关好,汽车就会发出滴滴响的提示音,并且仪表盘会显示哪一侧的车门没有关好。2、胎压不足:汽车有电子元件对轮胎进行监测、如果某一个轮胎出现漏气,胎压不足的情况,就会传递信息到报警系统。3、水温过高:水温报警系统只显示水温,不显示水位,如果该系统报警说明发动机系统缺水。4、机油不足:机油存量过低会影响
电动车骑起来报警器会滴滴滴的响声是怎么解决?如果电动车设置了防盗功能后,只要触碰到就会开启警报声,我们可以通过遥控钥匙来进行关闭。电动车骑起来报警器会滴滴滴的响声的原因及解决办法:1、灵敏度太高报警器设置的灵敏度太高,可以设置灵敏度等级稍微低点,长按“铃铛”图标的按钮,可以听到响5声-4声-3声-2声-1声-5声循环的设置灵敏度,调的灵敏度低点。2、电脑车
电动车一直滴滴响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电动车一直滴滴响锁车后隔几小时警报器会响是由于车辆报警器检测不到前端传感器或前端传感器发出了报警信号,车辆报警器随之会发出报警。这个问题,普通车主很难辩别哪些是故障异响,哪些是合理异响。去修理厂检测异响的车辆,只有近20%的车真的出了问题。配备了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型,响声和自然吸区别;安装了发动机护板的车型,也可能会因为摩擦产生声响;一些车主接触不同的车
新能源汽车能跑滴滴吗1、跑滴滴跟车型没关系,只要在滴滴软件上能注册就可以,只是用新能源车跑,更经济实惠会得到更多的利润首先我们来看看新能源车到底适不适合跑滴滴,众所周知,纯电动车型最大的难题就是其续航里程和充电桩的问题,现在一般。2、新能源汽车可以跑滴滴新能源汽车跑滴滴的优点,利润高,电费和油费比起来可以说差距是非常大的,现在油价非常高,而如果使用新能源汽车来跑滴滴的话,在利润上面会增加
新能源汽车能跑滴滴吗?新能源汽车可以跑滴滴。新能源汽车跑滴滴的优点,利润高,电费和油费比起来可以说差距是非常大的,现在油价非常高,而如果使用新能源汽车来跑滴滴的话,在利润上面会增加一些。\r\n缺点也比较多,新能源汽车使用的是电池,电池每充一次电放一次电就会有损耗,用来跑滴滴损耗比私家车肯定要快一些,这是其中一个缺点。\r\n第二个缺点是不方便,燃油车用来跑滴滴没有油了只需要找个加油站用几分
有凯美瑞跑滴滴专车的吗?对于滴滴司机来说,是否有人使用凯美瑞跑专车是一个常见的关注点。尽管市场充斥着各种购车策略,但滴滴公司并不直接出售车辆给司机,他们主要通过服务费盈利,与司机的运营后续无关。因此,如果真的考虑购买,建议优先考虑专业的汽车销售渠道,如4S店或二手车市场。对于有意购买凯美瑞跑滴滴专车的司机,有几个关键点需要留意:首要的是,要详细了解凯美瑞的车辆
2024-10-24 21:16:03
2024-10-27 12:51:11
2023-10-14 19:34:59
2023-10-08 07:53:49
2024-01-03 15:03:43
2024-10-30 12: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