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找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坦克300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格17.58万起 自主“芯”动力 浅谈长城1.5T发动机,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坦克300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格17.58万起
之前在北京车展亮相后备受关注的 坦克300,在本届广州车展上正式开启预售,并公布了17.58万~21.38万的预售价格。包括探索者、挑战者、征服者三款车型。同时现场还请来了袁姗姗和张伟丽站台。
坦克300将从今日起在WEY 品牌app上独家预售,预售期坦克300将赠送多项特殊礼遇和服务,其中包括5年15万公里的整车质保,5年免费流量,10次基础保养,36期免息等。
坦克300来自长城的全球智能化专业越野平台,长宽高分别为4720/1930/1927mm,轴距为2750mm,拥有224mm的最小离地间隙、33°接近角、34°离去角和700mm原厂涉水深度。整车外形方正,引擎盖隆起筋线、外凸式前保险杠、大尺寸轮眉、尾门外挂式备胎无不显示出硬派越野的风格特征。
坦克300提供丰富的配置,包括智能、科技和越野三大类,其中智能科技类包含智能驾驶系统、智能网联系统、智能越野系统、防侧翻RMI、碰撞自动解锁、牵引力控制TCS、双区全自动空调、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车道保持、紧急车道保持、智能速度辅助和车道居中保持等,而越野配置包含有非承载越野底盘、三把锁、坦克转弯、蠕行模式和9种驾驶模式。
动力系统采用2.0T、3.0T两款GDIT发动机和中国首款纵置9AT变速器的组合,其中3.0T功率、扭矩分别达到了260kW和500N·m。可以说坦克300目前是长城WEY品牌旗下越野性能参数最强,可玩度最高的越野车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自主“芯”动力 浅谈长城1.5T发动机
1.5T技术解读 小排量加涡轮增压的动力理念逐渐被国人接受,因为它正好迎合了消费者对车辆动力和低油耗的需求。但相关发动机核心技术一直被国外公司牢牢控制,而作为国内小排量涡轮增压的先驱——大众集团,凭借其先入为主的优势,可以说赚了不少钱。但随着长城1.5T发动机的成功量产,可能会有效打破国外厂商的技术垄断,同时表明自主品牌在追赶世界先进技术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这次召开的长城1.5T发动机量产大会上,长城动力研究院的技术专家对这款发动机做了简单的介绍,所以我也将向大家展示一下我所听到的和看到的关于这款发动机的技术细节。最后我简单说一下这台搭载在伊藤C50上的1.5T发动机的动力性能。
●国内首款铝合金缸体小排量增压汽油机
【1.5T发动机技术参数左:低功率版右:高功率版】
长城1.5T发动机是在原有GW4G15 1.5L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基础上开发的,可以有效降低产品的研发成本。这次先推出相对保守的低功率版本,未来市场上还会有高功率版本,也将搭载在 哈弗H6 等动力需求较大的车型上。考虑到国内用油情况,这款1.5T发动机并不挑剔“菜”,只能使用93号汽油,同时其排放符合欧5标准。
零件的应力、载荷和变形分析
“轻量化设计”
长城1.5T发动机采用铝合金缸体和缸盖,加上一些轻量化设计,在重量上比大众铸铁缸体1.4T发动机更有优势。由于涡轮增压发动机具有更强的功率爆发和更大的扭矩,工程师需要对活塞、连杆、曲轴等一系列部件进行大量的应力、载荷和强度分析,并采用不同的材料和特殊的加工工艺来保证发动机良好的可靠性。
●提供5年15万公里发动机保修。许多知名供应商保证产品质量。
在长城1.5T发动机正式量产前,进行了各种可靠性测试,并对两款车型和四款整车进行了10万公里的道路测试。事实上,作为车辆的核心部件,发动机的稳定性和耐用性往往受到消费者的重视。长城为这台发动机提供了5年或15万公里的长质保期,可见厂家对他的“恶心大作”充满信心。
「1.5T发动机零件供应商」
对于发动机这种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业产品来说,“闭门造车”往往行不通。通过技术合作和备件采购,不仅可以大幅降低产品的R&D周期,对于自主品牌来说,也是尽快缩小与国外厂商差距的一种方式。这台1.5T发动机有多家知名企业提供相关零部件,提高了发动机的技术含量和产品稳定性。其中,控制这台发动机精确运行的中央系统ECU由博世公司提供。
“VVT装备的进气门可变正时技术”
“缸体上的喷油嘴可以有效降低活塞的热负荷,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
●进气较少的铝合金进气歧管是为了更好的散热效果。
长城1.5T发动机采用铝合金进气歧管,与目前塑料进气的主流趋势背道而驰。众所周知,塑料进气口可以明显减轻整机重量,而且塑料内壁可以做得更光滑,让进气口更顺畅。通过与技术专家沟通,他给出的答案是,为了进一步降低空气体涡轮增压后的温度,采用了铝合金材质的进气歧管,以获得空气体更好的散热效果。
1.5T体验+总结
●多项技术的应用保证了发动机的平稳运行和低噪音。
长城1.5T发动机的活塞裙上涂有石墨。石墨的特性可以降低活塞裙与缸体之间的摩擦系数,提高耐磨性,有效降低活塞的热负荷。椭圆形活塞销孔可以避免活塞销和活塞热变形后产生过大的局部载荷,最终保证活塞连杆组在高载荷下的工作可靠性。
对于汽油机来说,供油系统的噪声对整车安静性的影响不容忽视。长城1.5T发动机的油轨中应用了钛合金制成的脉冲减速器,缓冲油路中压力波动和脉动冲击产生的噪音。同时,工程师减轻了喷油器针阀的重量,这也有效降低了喷油器的噪音。
【1.5T大功率版功率/扭矩图】
最后,我们来看看这台1.5T发动机的功率/扭矩图。虽然是高功率版本的曲线图,但低功率版本除了峰值功率和扭矩略低外,发动机特性没有区别。可以看到发动机扭矩从2000rpm开始就达到了较高的扭矩输出,这也是大多数人习惯的换挡点。然而,发动机的燃料消耗率在2500转/分至3000转/分时达到最小水平,这对应于峰值扭矩输出。也就是说,为了达到最低的油耗率和更大的动力输出,最好将发动机保持在2500转/分的转速点附近,换挡时机也最好在2500转/分至3000转/分的范围内。
1.5t发动机的成功量产,有望降低搭载小排量增压发动机车辆的市场价格。
任何技术或产品处于垄断地位后,企业往往能获得巨额利润,就像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汽车产业,只能由没有核心技术的国外厂商主导一样。国产1.5T发动机的成功量产,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其他自主品牌加快自身小排量增压发动机的发展。为了应对来自市场的竞争,合资企业也会通过技术升级或者挤出一部分利润空来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力,所以无论消费者是否会购买核心技术相同的自主产品,消费者永远是最终的受益者。
●噪音控制好,中段加速容易。
最后说说我对这台1.5T发动机的实际感受。首先只有一台5速手动变速箱,先匹配1.5T发动机。和工程师沟通后得知,这款变速箱已经加强,以适应更高扭矩的发动机,长城也在加紧自动变速箱的匹配工作。
在1分钟左右的C50试乘体验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中段加速能力,尤其是在100公里/小时的速度下,动力输出依然轻松。出于安全考虑,我在120 km/h后没有体验到加速效果,开着引擎盖上车,只能隐约听到发动机运转的声音,座椅和方向盘也没有“颤抖”。但是随着车速的不断提高,耳朵里最大的噪音还是来自路面,不知道是不是和试验场专门铺的路面有关系。对于C50,我们未来会有更详细的试驾。同时,我们可能会通过拆解的方式带您进一步揭开长城1.5T发动机的面纱。
全文摘要:
这台1.5T发动机实际上并没有配备任何非常先进的技术。可见,这款发动机的稳定性应该是研发过程中的第一要务。毕竟要装在普通家用车上,没人希望它在满足动力和低油耗要求的同时失去稳定性。可以说不是最先进的,但足够实用。
在长达27个月的研发过程中,这款发动机遇到了无数技术难题。其实涡轮增压发动机并没有人们想象的在普通发动机上加装涡轮那么简单,因为涡轮会造成高爆震、高机械负荷和热负荷、缸盖变形大等一系列连锁问题。至于解决办法,国外厂商绝对不会轻易透露。对于自主品牌来说,需要投入大量的R&D资金,忍受孤独和失败。只有这种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的作风才能真正取得成效,从而打破国外厂商的技术垄断。
@2019
这些容易被忽略的汽车“黑科技”,真的太方便好用了!
找车网(https://www.snzqc.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这些容易被忽略的汽车“黑科技”,真的太方便好用了!的相关内容。
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更关注汽车的“参数”,油耗多少,百公里加速几秒,几个气囊,再或者深入一点的,换挡速率多少,ACC巡航范围多少。
这些都是我们能一眼看清楚的“参数”,其实有一些厂家已经开始跳脱出传统配置的范畴,它们的一些技术可能并没有在配置表上体现得非常明显,但却能极大地方便我们的生活。
今天就让功夫汽车带大家一起看一下。
1、比亚迪君,来自技术宅的“小任性”
比亚迪最近很火,比亚迪汉配备了全新的“刀片电池”,刹车距离世界第一,风阻系数世界前三,都赚足了眼球。
其实作为技术宅比亚迪鼓捣了不少新技术,比如在10万级的宋Pro上,就配备了一套全息透明影像系统。
全息透明影像,顾名思义,就是在传统360影像的基础上,更新增了一项车辆透明功能。
其实这项功能很多厂家都在做,比如路虎揽胜的“引擎盖透明”技术,但价格过于昂贵不说,车底观测范围也只局限于车头一侧。
比亚迪直接把这项技术“下放”到了10万级别,而且完成度更高。不仅能够实现“底盘全透明”,周边观测清晰度和广度,也比传统的360影像更出色。
车底路面一览无余,起动的时候观测车底就更方便了,在通过一些非铺装路面时,心里也更有底了。
随着智能手机越来越流行,“手机车钥匙”也变得越来越普遍,欧版奔驰e级、奥迪A6都配备了类似的功能。这些配置在方便“低头族”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困惑,手机快没电了,又没带钥匙,岂不是更麻烦。
比亚迪的“手机钥匙”脱离了传统的APP及蓝牙控制,选择基于NFC(近场通信)技术来打造“手机车钥匙”。用户只需拿着注册了“手机NFC车钥匙”的手机靠近感应区,车门就能立马秒解锁。即使手机在息屏、电量少甚至关机的状态下,“手机NFC车钥匙”依然可以工作。
这项技术是比亚迪和“老邻居”华为联手开发的,并一举把它“下放”到了8万级的秦Pro上。
2、技术日产,化繁为简的极致
“技术日产”最近这几年似乎比较沉寂,虽然销量上依然一如既往,但比起老对手丰田、本田的百花齐放,日产的新技术,似乎更加倾向于解决汽车最“基本”的问题。
比如日产鼓捣出了一套E-Power混动系统,就是简单的串联结构,和理想one的构造类似,却达到了和丰田THS、本田i-MMD相当的节油效果。混动车型NOTE更是直接成为日本本土的同级销量冠军。
再比如一向对涡轮不感冒的日产,推出了可变压缩比2.0T发动机,相比对手极为繁杂的系统,直接从发动机最基本的压缩比控制着手,性能和油耗都达到传统2.0T发动机的一线水平。
如果说这些都是在传统路径上优化,从而实现弯道超车,那么日产的e-Pedal技术则做得更加“过分”。
e-Pedal技术是日产推出的一种全新的驾驶模式,即油门、刹车一体化装置。
e-Pedal模式开启之后,驾驶人通过踩下油门踏板就是加速,抬起油门踏板就是减速,完全松开油门踏板就是刹车。对于习惯于用“黄金右脚”控制汽车的老司机来说,这个功能实在是太棒了,一个踏板就能把整个驾驶过程全盘掌握。
当然,对于最初各大媒体宣传的“女司机”福音来说,这项功能恐怕会令人失望,毕竟e-Pedal技术其实并不能解决错把油门当刹车的问题,情急之下猛踩e-Pedal踏板并不能直接刹停。
e-Pedal模式主要是用于电动车(目前在聆风上使用),主要是为了节省电量的消耗,并进一步简化驾驶人驾驶方式。
日产的这一系列“黑科技”,似乎都是从最基本的架构出发,让结构更简单,性能更出色,操作更容易。可惜的是,一系列新技术的引进速度实在是太慢,E-power技术和e-Pedal技术目前都还没有引进国内。
3、长城汽车,安全才是王道
自从推出WEY系列之后,长城似乎一头扎进“安全”投入中无法自拔了。
先是推出了同级别唯一的带自行车识别的AEB,这套主动紧急制动系统不仅可以识别行人和车辆,对于非机动车的识别也相当精准,直接将“鬼探头”消灭于无形。
随后在新款VV6上推出了驾驶监测系统,对于人脸疲劳、分心监测和情绪识别都能同步把控。也就是说,行车时出现疲劳、分心等现象,系统可以第一时间发出提示,并在必要时接管车辆,从而避免各类安全问题的发生。
最近长城又推出了全新的毫米波生命体征监测技术,并宣布会首搭在2021款VV6上。
在车辆熄火、车锁上锁之后,车辆内部的毫米波雷达会自动进入到循环监测状态,这套系统可在-40℃-85℃温度范围的极端环境下正常工作。如果监测到车内有微弱生命体征,车辆会在30秒内发出报警提示。
这个功能其实是针对于近年来屡次发生的儿童滞留事件,经常爆出有“粗心”的父母把孩子留在车上,结果夏天温度太高,车辆下电空调停止运行之后,造成悲剧的发生。
有了这项“黑科技”的加持,无疑是为车辆装上了双保险,可以更好地照顾到儿童的安全。
4、领克,将解锁玩出新花样
领克算是国产豪华品牌的代表,除了在性能方面做文章之外,在科技方面自然也不能落后。
光是一个解锁,就被它玩出了很多花样。比如最近推出的领克05,就配备了全彩HUD抬头显示功能,可以在前挡玻璃上显示路况信息,开车不用低头去看中控屏了。
新车还配备了指尖感应电动尾门,只需指尖轻触就可以轻松开启尾门,灵活度更高,用起来更加方便。
当然,最令人惊喜的无疑是新车搭载的智能座舱车规级指纹识别功能,这是也是同级别唯一的车载指纹方案。
驾驶人只需要完成指纹识别认证,车辆就会将座椅位置、后视镜角度、灯光、仪表、空调等设置载入本人习惯设定,车辆安全系统与车机系统也会同步完成设置。
车辆可存储几个用户的指纹,男女主人换着开的时候就不用重新调整设置了,用起来相当方便。
5、功夫拍案
于整个汽车大市场而言,这些车企无疑称得上是“叛逆者”。在一些写不进配置表的功能上“过度投入”,其实起到的宣传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但对我们普通用户而言,这些功能却可以大大方便我们的生活,让驾驶更便捷、更安全,让人车生活更加美好。
购车的时候可以多留意一下,也许有一个功能,绝大多数人觉得用处不大,但却特别适合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找车网以上就是找车网整理的坦克300正式开启预售,预售价格17.58万起 自主“芯”动力 浅谈长城1.5T发动机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找车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找车网:
www.snzqc.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