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30 22:12:01 | 找车网
五菱电动小车大卖,每辆利润只有88元,就这么低的利润,一般的模仿者不可能打败,五菱在中国国内都属于神车级别的,都有固定的客源,所以电动车也会大卖,主张的薄利多销,而模仿者是没有一定的客户,也没有必要抢占这块蛋糕。
一辆3000元的品牌电动车零售商大约赚100-300块钱。
买过电动车的小伙伴应该知道,有品牌车和杂牌车两种选择,品牌车是整车销售,有配套电池、售后保修服务比较好,但是价格高最低也要1500元起,高端的甚至能卖到8000多元。对于品牌车来说约55%的利润是归零件和装配厂家的,经销商点30%,剩下才是专卖店或零售商的。
一辆3000元的品牌电动车零售商顶多赚100-300块钱。加上如今的房屋租金和水电越来越昂贵,稍不留神就亏本了,而杂牌车可以把车架、电池、充电器都分别进货,再进行组装,用普通的车架和便宜的电池利润反而比品牌车要高出几成。
但商家很少有这么做的,毕竟购车的都是附近居民。电动车又是日常使用的效能工具,如果质量不好,三天两头出现问题,维修既影响车行的口碑,发生事故的话老板也得负责啊,众所周知,摩托车、电单车都叫“肉包铁”,虽然机动性强。
但据数据统计,在所有效能工具中电动车摩托车发生事故,乘客死亡率是最高的,看完的小伙伴应该明白了,各种因素影响电动车称得上是薄利多销的行业,如果你打算买辆电动车,可一定要注意安全性能,安全驾驶啦。
扩展资料:
选购注意事项
1、选品牌:注意选择知名度较高的品牌,质量及售后服务均有保障。
2、挑车型:不同的车型,其安全性及使用性能差别较大。建议选购简易、轻便型。
3、看外观:注意表面光洁、光泽度,注意焊接、油漆、电镀质量。
4、找感觉:进行试骑行,感觉一下车辆的起动、加速、行驶是否平稳,车辆的操纵是否舒适,检查刹车松紧度、车把灵活性、车轮活动性。
5、查手续:查生产许可证、使用说明书、合格证是否有效、齐全,核对随车配附件是否齐全。特别注意是否为当地核准上牌的车型。
6、看配置:相关重要部件,如电池、电机、充电器、控制器、轮胎、转刹把等是否为品牌产品。电机最好选无刷的。
找车网(https://www.snzqc.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三年亏400亿!比亚迪的利润都不够亏,蔚小理何时能赚钱?的相关内容。
2020年,
蔚来
一共交付4.37万辆,全年净亏损超53亿元;
2020年,
理想汽车
一共交付3.62万辆,全年净亏损1.52亿元;
2020年,
小鹏
汽车一共交付2.7万辆,全年净亏损48.9亿元;
……
2022年,蔚来一共交付了12.25万辆车,全年净亏损144.37亿元,创下了近三年的亏损最高纪录;
2022年,理想汽车一共交付了13.32万辆车,净亏损为20.3亿元,相较于2021年的亏损3.26亿元,亏损金额进一步扩大;
2022年,小鹏汽车一共交付12.07万辆。虽然全年财报仍未披露,但根据其去年前三季度已亏损了23.8亿元,加上的情况来看,全年净亏损将很大几率持续扩大。
车越卖越多,也越卖越亏。这似乎已成为造车新势力们自诞生以来一直挥之不去的“顽疾”。
功夫汽车算了一下,2020年到2022年这三年里,“蔚小理”的亏损金额共计已高达接近
400亿元。
不过,“蔚小理”三家亏了三年了的钱,通用汽车只需半年不到便能赚回来,而大众汽车则更快——只需一个季度。
这背后无疑是规模化的“魔力”所在,更是以“蔚小理”为代表的新造车势力们所必须跨过的“命门”。
尽管传统汽车巨头们一直被诟病电动化转型迟缓,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造车新势力,但它们出色的盈利能力却仍能吊打99%的造车新势力。
当然,剩下的1%你知道一定是
特斯拉
。
但如今的特斯拉在严格意义上来说,已不能算是一家创业公司,因为它已经成立了20年。而它在销量规模达到50万辆的时候,才开始扭亏为盈。
为此,相对于“蔚小理”这些成立还不到10年的新公司来说,挣扎在市场份额与盈利的红线上,或许仍是他们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题。而像比亚迪这种全面转型新能源后所达到的,将进一步加速淘汰的同时,也为汽车行业的盈利带来新思考。
(1)姜还是老的辣!蔚来一年亏掉一个比亚迪的利润,论盈利还得看找车网
2022年是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继续蓬勃发展的一年,也是各大造车新势力发力狂飙的一年。
不过,在漂亮的交付数字背后,却掩饰不了它们当下仍越卖越亏的事实。
好比最近已交出2022年财报的蔚来与理想,两家企业的财务状况均令人担忧。
理想汽车的全年业绩显示,2022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452.9亿元,同比增长67.7%;经营亏损为36.5亿元,亏损同比扩大259.3%;净亏损为20.3亿元,而2021年净亏损为3.22亿元,净亏损额度扩大530.43%。
蔚来汽车的情况则更为严峻。去年全年净亏损高达144.37亿元,创下了近三年的亏损最高纪录,基本可以说等同于亏掉了比亚迪去年一年赚的利润。
据
比亚迪
此前发布的2022年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2年度营业收入突破4200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0亿-170亿元,同比增长425.42%-458.26%;扣非后净利润为151亿-163亿元,同比增长1103.55%-1199.20%。
不过,即便是比亚迪,在
大众
、通用、
丰田
等这些跨国汽车巨头的面前,盈利能力也无法相比。
2022年在全球范围内一共售出约830万辆汽车的大众,销售额为2,790亿欧元,利润虽然略低于彭博社估计的230亿欧元,为225亿欧元,但仍然是目前全球最赚钱的汽车企业;
而通用汽车2022年的净利润为99亿美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145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时调整后的汽车业务现金流更是达到100亿美元。
丰田汽车就更不用说,虽然2022财年的净利润同比下跌了21%,但仍有180亿美元落袋,这基本也等同于约十个比亚迪的利润了……
由此可见,尽管传统汽车巨头们一直被诟病电动化进展落后,而且近两年原材料价格大涨、受供应链拖累等一连串负面影响也着实对他们的盈利水平造成一定冲击,但它们多年积累而拥有的丰厚转型资本,无疑将是决胜未来的底气所在。
设想一下,一年狂赚2000多亿人民币的大众汽车,如果让出一半利润来抢占市场,其盈利水平在目前的汽车行业中仍然是“顶流”般的存在,只是它的股东们与投资者并不会允许罢了。
毫无疑问,任何商业模式最终要实现的是“盈利”。若企业苦熬多年仍无法赚取足够利润,实现自身造血正向循环,那么等待它们的也只有被淘汰的命运。
(2)越卖越亏何时休?
如今,除了比亚迪与特斯拉之外,基本上每家新能源车企都在亏本卖车。但我们也不禁疑惑,持续巨亏之下,它们到底还能撑多久?
“依靠‘亏损’打造销量壁垒的模式已不再具备竞争力。新能源汽车产业亟需回归商业本质,实现健康的财务指标及可持续性发展。”虽然威马已变“危马”,但其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此前无疑一语道出了当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痛点”所在。
目前,“蔚小理”仍处于“烧钱”阶段,每年高额的研发投入、市场营销等管理费用,都令其成本高居不下。
以其中最有希望率先实现扭亏的理想汽车为例,其2022年研发费用为67.8亿元,费用占比15%,较2021年研发投入费用翻倍,同比增长106.3%。
同时,去年理想汽车的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为56.7亿元,也较2021年的34.9亿元也大幅增长了62.2%。
对此,理想表示主要是由于员工人数增加导致员工薪酬增加,以及与公司销售和服务网络扩张相关的租金费用增加。
事实上,李想也深谙公司销量要再上一个台阶,必须要“下沉”——即进军20万-30万元区间的市场。但这一前提必须是在目前30万-50万元的细分市场上霸占更多份额,拥有更强的规模效应后,才能考虑的事情。
当然,对于要达到多大的“规模”,李想并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字。不过根据前者特斯拉走过的路,我们或许能预见理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熬”。
众所周知,目前特斯拉与比亚迪实现盈利的方式主要是背靠高度自研的产业链优势,迅速实现规模化之后而获得;而对于其他造车新势力来说,到底产销要达到多少才能触及盈亏平衡,眼下似乎仍未有一个具体数字。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敢于喊出凭借电动车实现盈利的车企也不多。像通用是意欲凭借奥特能平台的快速铺开在2025年实现盈利;大众则是希望在2026年起获得丰厚回报;而放眼国内,也只有华为的余承东最近喊出,“2025年冲击100万辆并实现盈利”。
根据2022年国内新能源车企销量排名,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第一名比亚迪与其身后的车企有着巨大的“销量断层”。而这一现象背后,也将是新能源时代对车企盈利能力的全新考验。
拿在燃油车时代有着“利润之王”的
上汽集团
为例。即便它在2019年共计卖出了624万辆汽车,实现盈利256亿元,但这一数字如今看来也不再具有什么“惊喜度”。
毕竟去年狂销180多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其扣非净利润已经去到至少151亿元。若今年销量再翻一番,利润水平很有可能刷新上述由上汽集团创造的数字,成为国内最赚钱的上市车企。
这无疑是宣告了一个车企盈利新时代即将到来。
(3)功夫拍案
随着“蔚小理”三家财报陆续披露,可以看到“越卖越亏”仍或将是它们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主题。
虽说大多数人认为汽车行业的未来是属于像“蔚小理”这样的新造车企业,但在奉行“长期主义”的汽车行业中,拥有丰厚财力的传统汽车巨头,无疑更具备长跑胜出的实力和底气。
而且,从比亚迪真正依靠规模化实现盈利开始,相信汽车行业的本质很快就会开始回归。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功夫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4-03-15 02:55:34
2024-05-21 00:31:51
2024-03-23 10:41:41
2024-06-15 00:53:42
2024-06-17 18:15:37
2023-09-13 23: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