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8 19:06:48 | 找车网
●新能源汽车总体满意度表现如何?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和技术性能的提高,消费者总体对新能源汽车的满意度在逐年上升,不过纯电动车型的满意度总体比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要低,在产品满意度上的差距最大。
纯电动车型的综合满意度较2019年提升了1.5%,其中服务满意度提升2.2%,产品满意度提升1.2%;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综合满意度提升了1.9%,高于纯电动车型,尤其是服务满意度提升幅度达到了4%,而产品满意度仅提升0.9%个百分点。
此次调研设立了8个与产品满意度相关的具体性能指标,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安全性、舒适性、能耗、动力性、驾驶操控性、配置与品质、电池技术性能等方面均超越了纯电动车型,尤其是在能耗和驾驶操控性方面,插混车型的领先优势特别明显。
两类新能源汽车满意度差距最大的点,是能耗。纯电动汽车的能耗(百公里耗电量)满意度也是8项性能指标中得分最低的,意味着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的能量使用效率满意度最低。
●消费者对哪类车型的满意度最高?
总体上,车型级别越高,消费满意度也越高。
纯电动车型方面,中型SUV的产品满意度和服务满意度均最高,微型轿车的均最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方面,中型SUV的满意度最高,紧凑型SUV的最低,其中一款合资品牌热卖车型的表现在入选车型中排最后一位,是哪款车呢?这里先留个悬念。找车网
微型纯电动车在安全性、动力性和电池技术性能3个指标方面得分最低;中型和中大型纯电动SUV在舒适性、驾驶操控性以及外观内饰方面均有优异的表现。
其中,中大型SUV在驾驶操控性的得分是所有纯电动车型中最高的,不过,市面上国产纯电动中大型SUV只有蔚来ES8一款车,今年蔚来市场表现“翻盘”,与产品性能和服务品质不无关系,尤其是服务,很多纯电动车比不了。
比较意外的是中型轿车,在舒适性、驾驶操控性和外观内饰三个方面得分最低,而在安全性、配置与品质方面得分最高。这里面,也是只有一款车型,那就是特斯拉Model 3。
外观内饰是消费者对特斯拉Model 3槽点最多的指标,满意度最低,舒适性也差强人意。
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方面,紧凑型SUV有4项性能指标得分最低,是低分项最多的车型,这四个指标分别是能耗、驾驶操控性、外观内饰和电池技术性能。插电式混合动力中型SUV则在安全性、舒适性、动力性、驾驶操控性、外观内饰、配置与品质、电池技术性能这7个指标上都获得了最高分,唯一输掉的是能耗。
中型SUV参与调研的车型有两款:途观L新能源(参数|询价)和唐新能源,这两款车的具体差异在哪里,后续的车型排行解读将会进一步为您呈现,此处也留一个悬念。
那么,8项产品相关的性能指标里,消费者关注度最高的是什么?各类车型最令人满意和不满意的都是什么呢?
●消费者眼里的新能源汽车足够安全吗?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安全性和与安全性紧密相关的电池技术性能,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最为关注的指标,纯电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皆是如此,而这两项指标在纯电动车型上的关注度更高,相对而言,“外貌党”在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关注最为式弱。
以纯电动汽车为例,微型轿车的安全性消费满意度最低。出于成本控制考虑,不少微型电动车的被动安全配置被“简配”甚至“减配”了,比如副驾驶安全气囊,在不少微型电动车上就不是标配项。小型纯电动SUV的安全性满意度也较低,这两类车型的安全性满意度指数都低于纯电动汽车的平均值。
车型级别越高,消费者对安全性的满意度也越高,两者整体呈正相关。中型纯电动轿车的安全满意度遥遥领先,前面说过,此次调研只涉及了一款中型轿车,特斯拉Model 3。可见,特斯拉Model 3虽然外观内饰被吐槽较多,但安全性还是得到较高认可的。
具体到各项与安全性相关的指标,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的刹车制动性相对最为满意,而对安全配置丰富性的满意度最低。
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配置没有太多特殊性,主动刹车、全景摄像头和膝部气囊,是用户需求度较高的安全性配置。其实,目前包括燃油车型在内,膝部安全气囊的配置度并不高,大多数车型依然只配备了主、副驾驶安全气囊和侧气囊。
说到安全,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最重要的安全部件,也是引发电动汽车安全事故最多的因素,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是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动力电池方面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是什么?
毋庸置疑,动力电池是纯电动汽车安全性的“七寸”所在,主要涉及电池材料、电池热管理和电池保护配置。
调查结果显示,电池技术性能方面,消费者对剩余里程显示准确性、电池寿命质量稳定性的满意度较高;满意度较低的指标是车辆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长,其中充电时长的满意度指数最低,要PK燃油车的动力补充便利性,纯电动汽车太难了。
从消费者反馈看,纯电动汽车在低电量时显示的剩余里程并无太多“虚报”,消费者能够根据反馈及时充电。但是,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中表现亦不同,冬天是纯电动汽车比较难熬的季节,相应地,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在冬季的剩余里程显示准确性最不满意,快速掉电真是让人猝不及防。
“夏天光着膀子开着窗、冬天穿着棉裤戴手套”,这句戏谑可能并不是纯恶搞。开空调,对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缩水”影响明显,也是消费者最不满意的地方。
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开空调后的续航表现抱怨最多。如果冬天开空调,对于纯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伤害”,简直是雪上加霜。此次调研中,有北京威马EX5车主抱怨说:“冬天开空调后的续航下降很快,标称续航400km,冬天开空调续航实际上只有240km左右。”
没电了,那就得赶紧充电。但是,充电也是消费者的另一个隐痛。低温充电时长、高温充电速率是消费者最不满意的两点。根据反馈,消费者理想的慢充时长不超过6小时、快充时长不超过50分钟,这差不多就是能接受的极限时长了。
——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
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本文核心数据:
产销规模、竞争格局、渗透率
定义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集合。
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行业发展历程
“八五”期间,政府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
行业政策背景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事件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
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
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
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
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
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亦较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其中不乏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等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亦较多,有亚星客车(600213.SH)等上市企业,安徽省有蔚来-SW(09866.HK)、江淮汽车(600418.SH)、安凯客车(000868.SZ)、汉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
2、企业竞争格局
依据乘联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第一位的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58.4万辆;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实现零售销量43.11万辆;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中国,实现零售销量32.07万辆,其他企业排名如下: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
2、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接近800万辆
2020年10月,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其中明确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0%左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前瞻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进行预测,到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02万辆,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或达到783万辆。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最近几天,有一款新能源车的测评霸占了不少汽车垂直类门户网站的头条,它就是理想ONE。
和绝大多数新能源车采用纯电力驱动不同,这台车除了有纯电动车所拥有的电机、电池、电控系统外,还额外增加了一台1.2T涡轮增压三缸汽油发动机,而且汽油机和车轮之间并没有直接动力传输。换句话说,在电力充足的时候,理想ONE和特斯拉Model X一样就是一台普通的纯电动SUV,而一旦遇到无法充电或行驶里程超过车辆纯电续航里程的情况,就会依靠这台1.2T发动机给电池充电,进而为电机提供动力驱动车辆前进。
理论上,理想ONE这台车有很多优点。例如相比普通的纯电动车,既能用油也能用电的属性可以彻底解决续航焦虑的问题;标称容量40.5kWh(实际可用容量为33.2kWh)的锂离子电池组可以为车辆提供理论180km的纯电续航里程;在电池电量充足的情况下,电机与发动机通力协作可以将这台重量达2.27吨的大块头在6.5秒的时间内推向100km/h的速度。当然,还有相比汽油发动机更为线性的输出、更智能便捷的操作等等。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当试驾车出来,各大媒体抢先实测一番后才发现,这车好像和我们想象的有些不太一样。理想ONE的实测综合油耗竟然高达10L/100km,这还是一辆送新能源车牌并且以环保为潜在卖点的汽车吗?
或许你会认为,并不是每个人每天都有如此长距离的行车需求,在纯电动工况下,理想ONE的每公里行车成本其实比燃油车低很多。没错,这里引申出一个曾经在混动车领域非常著名的论点——省油不省钱。讲得再具体一点就是,我买混动多花的钱可能依靠混动系统省油一辈子都回不了本。
那么今天咱们就从省油省钱的角度来看看,目前市场上主推的各种新能源车型到底能不能入手。
油电混动(HEV)
推荐指数:★★★
国内最早引入油电混动(HEV)系统的品牌应该是丰田,记得2005款丰田普锐斯车型就曾将早期的Hybrid技术带给中国消费者。
可是小众车型普锐斯只是起到一个试水的作用,真正让中国消费者认识混动的还是2010款的丰田凯美瑞。虽然这一代凯美瑞在中国取得巨大成功,但混动版车型却并没有卖出去多少,原因很简单,定价出了问题。一辆搭载2.4L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凯美瑞官方定价22万出头,结合优惠实际成交价在18万多,而一辆混动凯美瑞顶配版的定价则为36.48万元。受制于产能以及终端没什么优惠,买一辆混动凯美瑞价格抵两辆2.4L版本凯美瑞,更别提更便宜的2.0L车型了。
直到十代雅阁锐·混动发布,并将入门价格定在19.98万元,混动车才算真正有了一线生机。但仔细计算一番,其实也不是很划算,雅阁燃油版最低配车型为16.98万元,和混动版相差3万,那么需要多少年才能把这3万元省回来呢?
计算公式如下:
9L/100km(燃油版综合油耗)-6L/100km(混动版综合油耗)=3L/100km
6.3元/L(92号汽油价格)×3L/100km=18.9元/100km(每100公里节约油费)
30000元(差价)÷18.9元/100km×100=158730km
结果出来了,要开近16万公里才能将为混动系统多花的钱省回来。如今普通家用车一年行驶里程也就1万公里出头,16万公里很多车报废都不一定能达到,何况高速、国道、省道等畅通路况下两者油耗差距还没这么大。那么从经济角度来看,油电混动(HEV)省油但不省钱。
插电式混动(PHEV)
推荐指数:★
说起PHEV大家其实并不陌生,自主品牌比亚迪早在数年前就已经推出了这种车型。从原理上来说,理想ONE的大部分结构都和PHEV极其相似,只是少了发动机与车轮之间的直接耦合驱动,因此理想ONE被定义为增程式电动车。那么PHEV这种车型又值不值得购买呢?
以比亚迪唐为例,燃油版2.0T最低配车型定价为12.99万元,而唐DM 2.0T四驱最低配车型为22.99万元,两者相差10万元。按照目前92号汽油每升6.3元的价格,10万元可以买15873L汽油。结合网友10L/100km的综合油耗,10万元能让燃油版唐跑15.8万公里,几乎是一辆车一生的行驶里程。
假设唐DM整个寿命周期都使用电力,根据车友数据在家充电每公里的电力成本大约在1毛钱左右,所以16万公里的电费约为1.6万元。然而这种理想状态显然不太可能实现,但凡使用燃油,那么唐DM的用车成本便会直线飙升,会使得和唐燃油版开支持平的点随着时间继续向后推移。
很难理解?没关系,用一个最简单的比喻你就懂了。第一台车,12.99万元但是包终身油费,第二台车,22.99万元但是可以用电和汽油,你会选谁?答案应该很清楚了吧!
纯电动(EV)
推荐指数:★★
说起纯电动车,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特斯拉。其实在国内还有很多生产纯电动车的品牌,例如北汽新能源、比亚迪、蔚来、上汽、吉利等等。然而不论特斯拉还是蔚来,它们的大致结构都一样,就是将电能储存在电池中,通过电控系统输出驱动电机进而驱动车辆前进。只充电,不加油就是这种车最大的特点。
由于国内电价相比欧洲等地区便宜很多,因此纯电动车在中国的使用成本非常低,基本每公里连1毛钱都不到。一辆纯电动车的整个使用周期都花不了2万元电费,看起来好像很划算。
但不要忘了,由于目前汽车动力电池的成本高企,这种拥有更大电池容量的车型售价非常昂贵。以上汽荣威RX5车型为例,纯电动ERX5的起售价格为27.18万元,比PHEV车型贵了10万元,比燃油版车型更是贵了17.3万元,这笔钱差不多可以让燃油版的RX5跑30万公里了。而像蔚来ES8这样的纯电动车,售价更是奔着40、50万的区间去了,性价比很低。
不止价格问题,目前最常用的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低温稳定性、安全性等都存在不小的进步空间。关注新闻的你应该清楚,因汽车电池引起的起火爆炸、续航缩水等问题层出不穷,因此目前纯电动车并没有达到产品绝对成熟稳定的阶段,对不喜欢“吃螃蟹”的用户来说一定要慎重。
写在最后
回到开头关于理想ONE的讨论,尽管这车在长途行驶状态下油耗并不低,但依然有适合它的用户群体,只不过非常小众而已。例如在上海、深圳、广州等限牌城市,如果拥有一个可以安装充电桩的独立车位,并且日常出行距离在120km以内,这样就能保持一个较低的使用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
不过从上述三种新能源模式的分析来看,即便极为成熟的油电混动(HEV)车型也仅仅是实现了动力输出质感的提升,经济角度来看并不划算,就更别提PHEV和EV了。所以如果你只想买辆车上下班代步,并且预算还不是很充裕,建议还是选择传统燃油车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本文核心数据:产销规模、竞争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本文核心数据:产销规模、竞争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本文核心数据:产销规模、竞争
北汽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紧缺问题的加剧,汽车行业不断地探索新的能源替代方案。在这种背景下,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清洁、节能的交通工具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北汽新能源电动汽车作为国内电动汽车制造的领先品牌,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目前,北汽新能源已经开发出一系列适应不同用户需求的车型。其中,EU5是北汽新能源的旗舰产品之一。该车采用了比亚迪提供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现状与未来趋势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现状与未来趋势1、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打破纪录2022年电动车销量超过1000万辆,呈指数级增长。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新能源电动汽车销量达230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约25%。预计2023年全球销量同比增长35%,达到1400万辆,占汽车市场整体份额将增至18%。绝大多数电动汽车销售集中在中国、欧洲和美国三大市场。其中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本文核心数据:产销规模、竞争
试驾吉利博瑞ePro:“独步全球”的P2.5插混真实战力几何10月下旬的武汉已是深秋,早上冻得想穿秋裤,中午又干热得让人想吃冰淇淋,而1700km之外的三亚,则停留着30度湿热的夏季气候,刚下飞机就一顿脱衣服,办理好入住手续,东西一扔,人往床上一躺,鼻子一闻,酒店的被窝也是梅雨的气息,据说这个潮湿可以让平胸的妹子不敢戴海绵的胸罩,今日一见,果然很符合南国的印象。三亚当天刚好是台风过境
新能源电动汽车省钱吗?比燃油车强吗?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究竟哪个更省钱?咱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换电池价格:最让电动汽车车主肉疼的可能就是换电池,看到价格,有很多旁观者更是直言还不如买新车。目前新能源汽车所搭载的锂电池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三元锂电池,另外一种是则是磷酸铁锂电池,三元电池寿命基本在5-8年或1000次循环,磷酸铁锂电池寿命基本在8-9年或2000次左右。自费换电的
2024-05-21 00:31:51
2024-03-15 02:55:34
2024-05-16 20:43:59
2024-03-23 10:41:41
2023-09-13 23:20:34
2024-05-11 02:5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