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车资讯 > 正文

新能源电动车转型 未来电动汽车将占六成销量 大众汽车品牌新能源转型加速

2024-06-05 05:11:16 | 找车网

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新能源电动车转型 未来电动汽车将占六成销量 大众汽车品牌新能源转型加速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新能源电动车转型 未来电动汽车将占六成销量 大众汽车品牌新能源转型加速

未来电动汽车将占六成销量 大众汽车品牌新能源转型加速

易车原创

在电动化的今天,大众汽车品牌作为传统车企,在转型电动化的道路上,虽然有着“巨轮难掉头”的困扰,但步伐却清晰笃定,在ID.4、ID.3、ID.6等纯电车型相继推出后,终于推出了基于MEB平台的ID.7,一台“VW”旗下的三厢纯电轿车,还标配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并搭载多项智能技术,可以见得,大众ID.家族的对中国市场的关注,以及努力加速转型的新探索。

在2023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Stefan Mecha)先生,也莅临进博会现场,并接受了媒体采访。

数据显示,2023年截止10月,大众汽车的市场表现,在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的协力下,虽然整个燃油车市场有所收缩,但燃油车市场的份额依旧有所增加,其中ID.家族的10月销量超过了2万辆,最为亮眼的是ID.3。而更让人期待的是,如今大众和小鹏汽车开展了合作,更进一步推进“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布局。

而作为

大众

汽车的基石,燃油车仍会在中国市场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对于未来的判,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Stefan Mecha)先生表示,预计至2030年,中国市场中或将约75%会是新能源车型,大众汽车也正在积极调整和转型,到2030年每10辆新售的大众车型中,将约有6辆是

纯电动

汽车。未来,我们也会对这一比例进行优化和调整。

对于大众与小鹏汽车的合作,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Stefan Mecha)先生表示:电动化时代的大趋势,大众汽车品牌向电动化、智能化与自动驾驶的脚步一直很笃定,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巨大潜力和能量,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需要补强之处。在中国每家车企、每个对汽车感兴趣的人都在谈论自动驾驶。大众和小鹏汽车,当下正处于合作的第一阶段,会共同研发并在2026年向市场推出两款新车。

此外,大众汽车品牌让研发“在中国,为中国”,不仅将在电动出行领域全面发力,CARIAD软件公司逐步调整布局,中国的软件专家人数在持续增加,通过加强本土研发实力,以更好加快在华数字化发展,并且携手中科创达等本土伙伴,在智能互联与信息娱乐领域打造中国市场专属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打造中国市场专属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而对于全新到来的ID.7 VIZZION,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Stefan Mecha)先生表示:今年,中国整个新能源市场的占比是40%。作为ID.家族全新纯电旗舰轿车,ID.7 在中国市场将配备最新的全旅程智能辅助驾驶系统Travel Assist 3.0,以及标配AR HUD智能导视,提供中国市场更好用的大众电动化汽车。

从ID.产品阵容看,基于MEB平台开发的电动车型,包括ID.3、两款ID.4、两款ID.6和未来将推出的两款ID.7,大众各车型则定位于不同的细分市场。未来,与小鹏共同开发的产品会定位于纯电B级车市场,以此争取到更多的细分市场。而作为本土化的新成果,ID.7 VIZZION的人机交互界面,使用了源于在中国开发的系统,其他ID.车型有所不同,它有着优秀的语音识别能力以及符合中国用户习惯的导航系统。

2022年大众汽车品牌的全球纯电动汽车交付量大约为33万辆,同比增长了23.6%,使其成为欧洲销量最高的纯电动车品牌。当中,品牌旗下纯电动家族ID.车型表现突出:ID.4销量17万辆、ID.3销量7.7万辆、ID.5销量2.3万辆、ID.6销量3.7万辆。

对此,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Stefan Mecha)先生也表示了,ID.家族的

SUV

车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未来要在中国市场投放的两款ID.7,要为大众汽车品牌在中国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展示大众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的最新成果。目前,大众汽车虽极大程度上依赖全球研发,但随着中国出行生态的逐渐完备,对于本土研发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中国,为中国”未来或将会成为大众汽车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作为全球市场中,电动化规模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市场早已不是单纯的市场需求,而已然成为大众品牌电动化、数字转型的蓝本。未来,待MEB+平台的推出,或进一步扩宽大众汽车在新能源电动领域的产品优势,更短的补能时间,大众汽车品牌的纯电车型可以走更远的“路”。

【以下为采访实录】

Q1:和小鹏的合作有什么可透露的进展?之前CARIAD透露出裁员的消息,小鹏提供的技术和CARIAD的业务有什么差异?在和中国创业公司合作时有什么特别的观察和体验?

孟侠:我们有两件事需要区分开来。首先,CARIAD面向全球,是我们未来软件的根据地,其CEO Peter Bosch正在领导公司架构的重新构建。最近我们也刚刚宣布了即将采取的措施,这些是在CARIAD全球层面即将采取的措施。CARIAD中国正好呈现相反的局面。CARIAD初始规模并不大,而现在我们的业务增长速度非常快。所以,今年我们的目标是扩展其在华的团队规模,从而确保“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在软件开发领域得到贯彻。

回答一下有关

小鹏

的问题。我们现在正处于合作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双方会共同研发并在2026年向市场推出两款新车。我们当下非常重视按时完成这两款车型的研发和交付,为大众汽车开拓新的用户群体。同时,我们也为CARIAD制定了相应的规划,而且这些计划不与我们和小鹏的合作有任何冲突。我们仍是同步并行的状态。

Q2:现在的市场竞争比较复杂和激烈。这样的市场环境对我们后续要推出的ID.NEXT和ID.7 VIZZION有没有影响?会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定价策略和市场推广策略?

孟侠:我们一定会做通盘考虑。中国市场参与者众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保持紧迫感,不断地利用优势,发挥长处,抢占市场先机。我们需要把精力和重点放在未来市场可能会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上。总体来说,中国的汽车市场注重长期主义。我们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某个目标。

在过去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大众汽车和中国结成了深厚的友谊,推出了许多中国市场所需的产品,成为了中国消费者心目中安全、可靠、优质的代表。虽然市场中有很多参与者,但长久积累的品牌形象对消费者决策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目前,市场中有着不同的技术路径,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我们当然希望能够在这一领域中取得优势,比如,即将上市的ID.7 VIZZION采用了全新的人机交互设计,搭载15英寸显示屏,同时还标配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AR HUD)等一系列高科技配置,营造出惬意的车内氛围,满足中国用户的需求。此外,价格也是很重要的方面,我们会为这款车型制定一个很有竞争力的价格。而且,大众汽车不会只追求走量而放弃品质。

Q3:确实,市场不是一天拿下的。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到40%。大众汽车作为传统车企,现在也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未来的中国汽车市场中,新能源车和传统燃油车大概会是什么样的比例?大众汽车如何协调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车?

孟侠:我们的观点是,必须从消费者的角度看问题。在我们品牌的身体内“有两颗心脏”同时跳动,一颗是德国心脏,因为我们是个德国公司,所以希望带来更多德国技术;另一颗是中国心脏,我们希望助力中国达成“双碳”目标,打造环保和“碳中和”的电动车型。

在中国,现在仍然有许多用户青睐我们的燃油车,他们有着多样的需求。作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企业,我们倾听每位用户的需求,做到“油电并重”,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提升燃油车的能效和科技水平。而且,我们不会忘记智能网联汽车的开发和推广。

例如

途观L

帕萨特

等车型都是在我们未来燃油车升级计划当中非常重要的车型。我们让这些车型变得更高效、更加数字化,满足用户的需要。中国幅员辽阔,市场广袤,不仅有广州、成都、

上海

北京

这些一二线的大城市,还有很多其他的城市,这些城市有不同的用户群体和市场需求,因此燃油车仍会在中国市场存在相当长的时间。今年,整个新能源市场的占比是40%,明年显然会高于40%,至2025年可能会达到50%,售出1000万辆新能源车。

大众汽车对于未来的判断是:预计至2030年,市场中约75%会是新能源车型。基于这一判断,我们正在积极调整和转型,大众汽车至2030年每10辆新售车型中将约有6辆是

纯电动

汽车。这一计划背后的原因是我们既会升级燃油车型,也会加大对于电动智能网联汽车的投入。未来,我们也会对这一比例进行优化和调整。

Q4:大众汽车是否针对中国新能源市场制定了新的战略规划?比如插混和增程式车型?

孟侠:我们的战略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战略的重点在于指引未来航程,稳固包括雇员、利益相关者等各方联系,协助品牌和消费者沟通。话虽如此,身处快速发展的市场当中,我们必须能够看到变化每天都在发生,这就意味着品牌必须非常灵敏,能够快速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并随之做出调整。我们正在快速响应市场变化,以便于充分适应中国的出行生态。

但如果缺乏坚实的战略基础,变化会让人困惑。因此,我们也明确了核心要素:

第一,基于ACCELERATE战略,大众汽车面向中国市场制定了具体措施,包括出色的产品阵容——无论是即将上市的

ID.7 VIZZION

,还是大众安徽明年即将推出的新车型,抑或是我们和小鹏共同开发的两款新产品,以及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助力我们设计和开发的更适合中国的产品等。

第二,我们坚持“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并不断将之付诸实践。我们正在中国开展很多研发的工作,包括CARIAD等都是该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第三,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我们与多方合作伙伴共同在中国取得了成功,我们相信在中国携手共进非常必要。比如我们和地平线合作,CARIAD也和中科创达进行了合作,而且我们也与国轩高科开展电池技术的合作,还有和小鹏的合作。这些都为我们在未来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应对在中国的短期变化,也能够清晰地引导我们的长远发展。

Q5:CARIAD和手机厂商VIVO开启了深入合作,请具体说明一下双方合作的内容?我们能够在何时见到应用VIVO技术的大众汽车车型?

孟侠:CARIAD对我们非常重要,是我们的全球软件根据地。Peter Bosch先生自就任以来就反复强调CARIAD未来的发展对于品牌的重要性。在CARIAD中国团队的领导下,我们能够加强本土研发实力。目前,大众汽车仍极大程度上依赖全球研发,但随着中国出行生态的逐渐完备,对于本土研发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进一步彰显了CARIAD的重要性。

如果看一下ID.7 VIZZION的人机交互界面,就能发现它与我们的其他ID.车型的不同。这是我们在中国开发的系统。它有着优秀的语音识别能力以及符合中国用户习惯的导航系统。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在中国建立本土软件研发团队,也解释了我们为什么和中科创达以及VIVO展开合作。

几天前,我去了中科创达,看到了他们的研发成果,我们和CARIAD都受益于此。这里也展示了一些CARIAD针对中国市场的研发成果,比如,在车里可以玩游戏。对于全球其他市场来说,这可能不是很有吸引力,但中国消费者希望车里能有这样的交互。VIVO作为智能手机制造商,我们希望借助其技术让我们可以研发更多的人机交互功能。我们已规划了多个和VIVO共同开发的项目,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

大众汽车相信,战略合作能够为在华业务发展带来助力。我们的业务范围非常广泛,构成非常多元,不可能什么都由自己来做。中国有很多有能力的公司,我们需要相互合作,实现共赢。

新能源电动车转型 未来电动汽车将占六成销量 大众汽车品牌新能源转型加速

三款电动车亮相 起亚提速中国市场转型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567.4万辆,同比增长90.0%,成为车市中最亮眼的板块。而在2022年,除了消费者熟知的造车新势力和自主品牌之外,合资车企也开始加速向电动化转型,以

大众

丰田

等为代表的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多款电动化新产品,也有部分产品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口碑。

韩系车也早早在电动车赛道布局,2020年

起亚

发布了“Plan S”中长期战略,计划在2026年推出11款电动汽车。2021年的

上海

国际车展上,EV6进行了首秀,这是起亚E-GMP平台首款专用电动车。随后在当年的广州国际车展上,

东风

悦达起亚发布了发布了E-GMP平台第二款专用电动车EV9预览图,时任总经理柳昌升表示:“明年起,起亚计划每年推出1款专用电动汽车,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但随着东风的退出人事的变动股权的更改,2022年的悦达起亚,计划跟不上变化,原本的豪言壮语淹没在了日常挣扎中。EV6尽管在全球市场上表先出众,在北美市场、欧洲市场及澳大利亚市场获得好评,但迟迟没有在中国市场登陆,而中国市场上全年不到10万辆的总销量,也让车企前景蒙上了一层迷雾。

当中国电动车赛道越来越拥挤的时候,回过神的起亚终于意识到他们再不拿出干货来,也许就永远没有出手的机会。3月20日,起亚中国新能源战略发布会于上海开幕,到场的高层有起亚全球CEO宋虎声,江苏悦达起亚董事长张乃文,江苏悦达起亚总经理金京铉,从这个阵容来看​,起亚这次是动真格的了。

在发布会上,宋虎声重申了起亚扎根中国市场,还强调到“确保中国市场的成功是起亚全球战略的核心要素”。

如何保证中国市场的成功?对于起亚来说,产品是第一位的,没有产品所有的一切无疑是水中花镜中月。在此次发布会上,起亚不仅发布了中国市场的EV中长期战略蓝图,还带来了EV5概念车、EV9概念车以及EV6 GT。

在本次发布会上,起亚中国表示,基于纯电动平台打造的全新

起亚EV6

,将会通过进口的方式引入国内销售。对于这款车,熟悉起亚的消费者并不陌生,如同前文所说,两年前就曾在上海车展亮相。​EV6是一款主打驾控的SUV车型,在外形设计方面,相当动感。EV6 GT版本,搭载双电机系统,最大综合功率为585马力,最高综合扭矩为740N·m。官方透露,零百时间仅需3.5秒,极速达到了260km/小时。

EV5概念车迎来了全球首秀,从现场实车来看,EV5采用了更高的车身以及平直的车顶线条,整车基于全新的“Opposites United(对立统一)”设计理念打造。全新数字化虎啸式前脸,以及隐藏式星图灯,将起亚电动化产品的未来感、科技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内饰方面采用贯穿式一体连屏、可旋转的座椅设计,材质上选用了生物聚氨酯等十种环保材料。官方透露,EV5拥有700公里以上的超长续航,将是起亚首款在中国首发的全球车型,预计将于今年11月份正式在国内上市。

而当年亮相概念图的EV9,此次也​带来了概念版实车。从定位看,这是一台中大型SUV。从目前获得的消息显示,

起亚EV9

概念版的车长将会超过5米,轴距超过3.1米。EV9概念版车内空间采用了2+2+2座椅布局。得益于较长的车身,即便是第三排座椅,乘坐空间也不会特别局促。

智能化方面,EV9概念车拥有大尺寸HUD抬头显示,首次搭载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系统HDP,并将实现L3级自动驾驶。动力方面,量产之后的起亚EV9,将会提供单电机和双电机版本。同时,在续航方面,将会提供多种容量的电池版本,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官方透露,EV9量产车将于2024年在国内上市。

除了三款车型之外,起亚的新能源汽车战略也透露了在中国市场的计划:1、开启向电动化品牌全面转型,计划到2027年推出6款EV车型,到2030年实现EV车型年销量18万辆、销量占比40%的目标;2、计划到2030年实现EV销量160万辆目标,力争在中国市场成长为电动车领域的头部品牌;3、加大电动化技术研发投入,通过中国前瞻数字研发中心,持续研发出更多满足中国用户需求的电动车产品​;4、计划在2024年推出L3级自动驾驶技术,逐步扩大无人驾驶及高阶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和普及。

为了提振销量,除了新产品外,渠道网络也亟需重新布局​。在本次发布会上,起亚宣布将对全国经销商门店进行SI 2.0升级,同时在一二线大城市的核心商圈建立和运营起亚City Store。同时上线全新品牌APP,覆盖购车、用车、保养等功能。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市漫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新能源电动车转型 未来电动汽车将占六成销量 大众汽车品牌新能源转型加速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

——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

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本文核心数据:

产销规模、竞争格局、渗透率

定义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集合。

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行业发展历程

“八五”期间,政府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

行业政策背景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国务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事件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

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

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

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

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

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亦较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其中不乏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等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亦较多,有亚星客车(600213.SH)等上市企业,安徽省有蔚来-SW(09866.HK)、江淮汽车(600418.SH)、安凯客车(000868.SZ)、汉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

2、企业竞争格局

依据乘联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第一位的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58.4万辆;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实现零售销量43.11万辆;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中国,实现零售销量32.07万辆,其他企业排名如下: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

2、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接近800万辆找车网

2020年10月,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其中明确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20%左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5年我国汽车销量将达到3000万辆。前瞻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进行预测,到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402万辆,到2027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或达到783万辆。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以上就是找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找车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新能源电动车转型 未来电动汽车将占六成销量 大众汽车品牌新能源转型加速”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