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车资讯 > 正文

上汽将于2024量产368wh/kg半固态电池(逆袭、反超特斯拉!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2024-05-08 19:25:57 | 找车网

今天找车网小编整理了上汽将于2024量产368wh/kg半固态电池(逆袭、反超特斯拉!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上汽将于2024量产368wh/kg半固态电池(逆袭、反超特斯拉!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上汽将于2024量产368wh/kg半固态电池

相比液态电池,我们(固态电池)未来最大的优势其实是成本优势。

” 清陶能源总经理李峥向《电动汽车观察家》表示。

8月22日,上汽集团与其投资入股的清陶能源宣布,二者联合开发的第一代固态电池已完成装车试验,单体能量密度达368Wh/kg,测试车辆最大续航里程达到1083公里,充电10分钟续航增加400公里,将于2024年在智己品牌的新车上实现量产。

更重要的是,该368Wh/kg的半固态电池成本与目前三元锂电池成本相当。目前,三元锂电池的成本约为0.86元/Wh。《电动汽车观察家》了解到的信息是终端市场或已卷到了0.6-0.65元/Wh。

而在清陶德计划中,下一代固态电池产品成本将比同等规格的磷酸铁锂或三元电池低10%-30%;2027年问世的第三代产品,将再降本40%。

如此具有颠覆性。清陶会是下一个“宁王”吗?

01

2024年,量产<420Wh/kg的半固态电池

从量产角度来看,368Wh/kg的能量密度已经相当惊人。

目前,高镍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极限在300Wh/kg左右。从系统层来看,搭载于极氪009实现1000公里续航的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的能量密度为255Wh/kg。为实现千公里续航,极氪009的带电量为140kWh。

李峥表示,

智己于2024年量产的千公里续航车型带电量约为130kWh左右,将配合800V的高压平台,重量相较同规格的液态电池系统降低了十几公斤。找车网

将在2024年搭载于智己新车的清陶固态电池

这还不是极限。

已在SOP状态的清陶第一代半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为<420Wh/kg。在材料上,清陶选择用氧化物和聚合物作为第一代固态电解质使用,同时仍采用少量液体浸润的方式解决界面阻抗的问题。目前液体含量为5-15%。第一代半固态电池与锂离子液态电池在安全性、循环寿命、性价比等指标上保持一致。

李峥表示,

按照当前电池的材料体系,第一代固态电池可以支撑的最高能量密度是420Wh/kg,“再高的一些材料选择就会产生不满足客户使用(例如性价比等)的状态。”

此外,固态电池固有的安全性也将推动电动车的安全竞争再上一个台阶。

上汽清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林表示,第一代魔方电池在系统层面实现零爆炸、零燃烧;因由固态电池的出现,

第二代魔方电池可以做到电芯级的零爆炸、零燃烧。

如何实现电芯级的安全?

李峥表示,一方面在于魔方电池在整车系统层实现了良好的隔热和热传导路径规划实现;另一方面,尽管固态电池确实可以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很大能量,但并不会轻易引燃下面的电池。因为固态电池材料阻燃性能较高,电池耐受温度高。

02

2027年,成本下降40%

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只是清陶的开局之作。

按照计划,

清陶将在2024年SOP能量密度为400-500Wh/kg的第二代固态电池,含液量小于5%;2027年SOP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第三代全固态电池;

清陶能源三代固态电池产品技术

在生产工艺上,三代电池相比目前主流的液态电池产线,将分别有30%、60%和70%的改变;

清陶能源掌握的核心技术

在核心技术上,在全陶瓷电解质、金属锂改性图层、界面浸润融合等底层技术外,清陶还同时具备了大规模量产的关键技术能力。包括:

干压片成型电极片、固态电解质量产涂覆、吨级量产无机固态电解质、正极材料表面均匀包覆、陶瓷补锂、软包电芯大模组集成、方形电芯CTP成组技术等;

从成本上,在第一代半固态电池追平液态电池后,后两代电池在规划的基础上,成本相较第一代产品将分别降低20%和40%。

即以目前三元锂电池0.86元/Wh计算,则2027年的清陶全固态电池成本将为0.52元/Wh,达到目前行业内卷到极限的磷酸铁锂电池的价位。

在清陶看来,

固态电池的成本优势首先是基于材料导致的,而随着产业完善和规模化,价格仍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李峥表示,清陶一代电池选择了氧化物+聚合物的技术路径,第二代固态电池选择了氧化物+卤化物+聚合物的路径,利用不同的材料之间的物理性能让电池更致密、阻抗更小。“从半固态到全固态也是工业逐步迭代升级,界面越来越完美的过程,改善无止境。”

03

打造下一个“宁王”

如此之高的能量密度,和颇具想象力的成本下探空间,使固态电池“看上去”具备成为锂电池“颠覆者”的潜力,清陶或许能成为下一个“宁王”❓

但事实上,道阻且长。规模化、技术和产业成熟度,是固态电池从概念走向市场必须要迈过的“坎”。目前看来,上汽将扮演着固态电池产业化的重要推手。

2025年,智己、飞凡、荣威、MG将推出多款搭载新一代固态电池(或为清陶第二代固态电池)的量产车型,全年销量预计将突破“十万辆级规模”。

在采访现场,上汽官方特别提示是“十万辆级”,而不是“十万辆”。

清陶固态电池产线

按照上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至2025年新能源销量将达350万辆,其中自主品牌占比70%,即245万辆。

这为固态电池的规模化和上汽未来的产品力提供了非常充裕的想象空间,但新技术的应用,当然也对上汽产品定义和销售服务体系带来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另一方面,“尝鲜者”完成固态电池的初期市场教育后,“大佬”是否能够进场摘桃子。

在李峥看来,清陶首先是一个材料公司,同时是一个工厂,

“我们本身就有很强的生产制造能力,这当中积累的Know How,和从零出发没有固有技术成本,是我们的优势。”

目前,清陶已经完成了固态电池、新材料、自动化装备、电池回收利用四大板块,13家子公司,具备电池研发、设备生产、材料生产、电池生产回收能力,已投产1.7GWh的固态电池产能,至2025年的计划在建产能为35GWh。

同时,清陶通过与上汽成立合资公司,正在快速积累从电芯到整车系统级的量产经验。

例如固态电池体系大多采用软包形态,但在量产论证过程中,清陶和上汽发现软包电池装车时存在焊接、可靠性、稳定性和系统集成销量等问题。因此联合开发了方壳电池,将材料界面致密化的问题在成包前解决。

显然,固态电池对液态电池的“颠覆”不是朝夕之功,也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

王林在表示,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低成本是固态电池的天然优势,也是用户需求所在。“只要产业成熟到一定程度,一定能达到这样(高安全、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的效果,所以我们对固态电池非常有信心,认为一定能够在未来成为能源系统的首选。”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动汽车观察家,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上汽将于2024量产368wh/kg半固态电池(逆袭、反超特斯拉!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逆袭、反超特斯拉!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8月9日,进军新能源汽车20年后,

比亚迪

终于官宣,第500万辆汽车下线。

“比亚迪要做一道证明题,比亚迪可以,新能源可以,中国汽车可以。”王传福带着哭腔说出了这句话,没错,在新能源这条路上,比亚迪受到的质疑太多了。

(图源:比亚迪)

当初,没人相信新能源汽车能成功,没人相信比亚迪能成功。

回首往事,比亚迪苦尽甘来

2003年,比亚迪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巧合的是,这一年

特斯拉

也宣布成立。当初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后,股价连跌三天,从18港元一路跌至12港元,可见投资者完全不看好新能源汽车。

如今,比亚迪已是中国市值最高的车企,放眼全球也仅次于

丰田

和特斯拉。

(图源:比亚迪)

2008年,宣布造车五年后,比亚迪推出了首款新能源汽车——F3DM。

遗憾的是,当时根本没人看好新能源汽车,比亚迪销量止步不前,汽车业务一直在亏损。但王传福不愿意放弃,那个时候比亚迪几乎年年都要拿出超过利润的钱用于研发技术,部分年费研发投入甚至是利润的数倍。

十几年来,比亚迪汽车业务累计研发投入超过千亿元人民币。

面对亏损,比亚迪的回应只有两个字“坚持”。

黎明之前的2017年~2019年,比亚迪经历了利润三连跌。正如王传福所言,那时的比亚迪产品不被认可、技术不被认可、服务不被认可。

(图源:电车通摄制)

当时国内鲜有消费者支持新能源汽车,更何况是国产新能源汽车。当初不知多少网友消极发言称,哪怕海外车企停止发展五年,国内汽车厂商也追不上,整体汽车设计能力落后太多了。

2021年,度过“至暗时刻”的比亚迪,终于迎来了曙光。

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93745,位列全球第二。这个成绩,已经坚持了新能源汽车18年的比亚迪实至名归!

随后,比亚迪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官宣于2022年3月停产燃油车。

其实比亚迪敢做出这个决定,主要是因为DM-i技术的诞生,将插混车型的成本拉到了友商燃油车同一水准。

(图源:比亚迪)

再加上当时车企普遍更注重纯电动车,将插混、增程式汽车视为过渡技术,比亚迪DM-i车型几乎可以说没有对手。

结果就是,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高达186万辆,位列全球第一,并且与第二名特斯拉足足有55万辆差距。

从F3DM下线,到2021年5月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比亚迪耗时13年。2022年11月,耗时仅一年半,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如今,短短九个月时间,比亚迪第500万辆汽车就下线了。

不过,发布会上比亚迪并没有提到这些信息,比亚迪提到的是,中国第1辆新能源汽车量产到第1000万辆,耗时14年,而第1000万辆到第2000万辆,则耗时1年零5个月。

这场发布会,可能是国内汽车行业21世纪格局最大的发布会,比亚迪没有过分强调自己额辉煌,而是将其归结于“这是比亚迪造车的故事,也是中国品牌造车的缩影”。

(图源:比亚迪)

往大了说,国产工业的崛起何尝不是如此?

“中国汽车必将诞生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王传福这话是对过去国产汽车数十年发展最好的总结,也是对未来最准确的预测。

展望未来,比亚迪要杀向合资车企腹地

辉煌只属于过去,比亚迪应当把握未来。

第500万辆下线的车型,比亚迪没有给大火的“汉”,没有给力捧的“

海豹

”,也没有给定位最高端的

仰望U8

、U9,而是给了

腾势N7

(图源:比亚迪)

腾势

品牌的产品中,N7目前的定位都是最低的,比亚迪将第500万辆下线车型给腾势N7,估计是为了明确自己的态度,接下来要杀向合资车企的腹地。

长期以来,国产车都被冠以“质量差”“操控感差”“底盘不好”等词汇,即便国产新能源汽车崛起,依然有许多人认为国产车不配卖到高价。

如今,能冲击到BBA等老牌豪车的国产车企,理想算一个,7月销量超过两万辆的

蔚来

算一个。比亚迪的汉、唐虽然销量不低,已然有资格与BBA相比,但均价还是有些偏低。

腾势是比亚迪寄予厚望的子品牌,不同于难以走量的百万级豪车仰望与主打小众越野车方程豹,它的价格区间与主流豪车相符,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图源:比亚迪)

今年,腾势汽车锋芒渐露,7月总销量为11146辆,均价42万元。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崛起,国产车的质量正逐渐得到全球消费者的认可。2022年,国内汽车市场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已达49.9%,今年超过50%已是板上钉钉。

不仅如此,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更不用说,妥妥的世界第一,全球超过一半的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生产,在中国销售。

(图源:比亚迪)

比亚迪以王朝、海洋两大系列为基础,不断向高端市场发展。子品牌

仰望

方程豹

诞生时间不长,就已经拥有了极高的知名度。

比亚迪寄予厚望的腾势,也展现出了不错的竞争力。

比亚迪能够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主要因素自然在于长期坚持技术研发,做到了电机、电池、电控全能造。整个汽车所有零部件,除了车玻璃之类的一些零件,其他比亚迪都可以自己生产。甚至当初芯片荒之时,比亚迪还有余力支援友商芯片。

懂得这个道理的国内车企不止有比亚迪,蔚来、理想、

小鹏

等头部造车新势力,

长安

长城

、吉利等老牌巨头,都致力于技术自研。这些车企推出的汽车架构、混动技术等,甚至被海外车企青睐,以至于最近一段时间不少海外车企曝出与国内车企合作的消息,例如小鹏与

大众

,智己与

奥迪

,还有早已与比亚迪达成合作的丰田。

有自己的技术,才有在汽车行业生存下去的根本。

过去国内车企只能依靠性价比与合资车企周旋,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汽车行业形势翻转,需要用性价比抢市场的会是合资车企。

封面图源:比亚迪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车通,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上汽将于2024量产368wh/kg半固态电池(逆袭、反超特斯拉!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三款电动车亮相 起亚提速中国市场转型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567.4万辆,同比增长90.0%,成为车市中最亮眼的板块。而在2022年,除了消费者熟知的造车新势力和自主品牌之外,合资车企也开始加速向电动化转型,以

大众

丰田

等为代表的合资车企,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多款电动化新产品,也有部分产品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口碑。

韩系车也早早在电动车赛道布局,2020年

起亚

发布了“Plan S”中长期战略,计划在2026年推出11款电动汽车。2021年的

上海

国际车展上,EV6进行了首秀,这是起亚E-GMP平台首款专用电动车。随后在当年的广州国际车展上,

东风

悦达起亚发布了发布了E-GMP平台第二款专用电动车EV9预览图,时任总经理柳昌升表示:“明年起,起亚计划每年推出1款专用电动汽车,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但随着东风的退出人事的变动股权的更改,2022年的悦达起亚,计划跟不上变化,原本的豪言壮语淹没在了日常挣扎中。EV6尽管在全球市场上表先出众,在北美市场、欧洲市场及澳大利亚市场获得好评,但迟迟没有在中国市场登陆,而中国市场上全年不到10万辆的总销量,也让车企前景蒙上了一层迷雾。

当中国电动车赛道越来越拥挤的时候,回过神的起亚终于意识到他们再不拿出干货来,也许就永远没有出手的机会。3月20日,起亚中国新能源战略发布会于上海开幕,到场的高层有起亚全球CEO宋虎声,江苏悦达起亚董事长张乃文,江苏悦达起亚总经理金京铉,从这个阵容来看​,起亚这次是动真格的了。

在发布会上,宋虎声重申了起亚扎根中国市场,还强调到“确保中国市场的成功是起亚全球战略的核心要素”。

如何保证中国市场的成功?对于起亚来说,产品是第一位的,没有产品所有的一切无疑是水中花镜中月。在此次发布会上,起亚不仅发布了中国市场的EV中长期战略蓝图,还带来了EV5概念车、EV9概念车以及EV6 GT。

在本次发布会上,起亚中国表示,基于纯电动平台打造的全新

起亚EV6

,将会通过进口的方式引入国内销售。对于这款车,熟悉起亚的消费者并不陌生,如同前文所说,两年前就曾在上海车展亮相。​EV6是一款主打驾控的SUV车型,在外形设计方面,相当动感。EV6 GT版本,搭载双电机系统,最大综合功率为585马力,最高综合扭矩为740N·m。官方透露,零百时间仅需3.5秒,极速达到了260km/小时。

EV5概念车迎来了全球首秀,从现场实车来看,EV5采用了更高的车身以及平直的车顶线条,整车基于全新的“Opposites United(对立统一)”设计理念打造。全新数字化虎啸式前脸,以及隐藏式星图灯,将起亚电动化产品的未来感、科技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内饰方面采用贯穿式一体连屏、可旋转的座椅设计,材质上选用了生物聚氨酯等十种环保材料。官方透露,EV5拥有700公里以上的超长续航,将是起亚首款在中国首发的全球车型,预计将于今年11月份正式在国内上市。

而当年亮相概念图的EV9,此次也​带来了概念版实车。从定位看,这是一台中大型SUV。从目前获得的消息显示,

起亚EV9

概念版的车长将会超过5米,轴距超过3.1米。EV9概念版车内空间采用了2+2+2座椅布局。得益于较长的车身,即便是第三排座椅,乘坐空间也不会特别局促。

智能化方面,EV9概念车拥有大尺寸HUD抬头显示,首次搭载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系统HDP,并将实现L3级自动驾驶。动力方面,量产之后的起亚EV9,将会提供单电机和双电机版本。同时,在续航方面,将会提供多种容量的电池版本,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官方透露,EV9量产车将于2024年在国内上市。

除了三款车型之外,起亚的新能源汽车战略也透露了在中国市场的计划:1、开启向电动化品牌全面转型,计划到2027年推出6款EV车型,到2030年实现EV车型年销量18万辆、销量占比40%的目标;2、计划到2030年实现EV销量160万辆目标,力争在中国市场成长为电动车领域的头部品牌;3、加大电动化技术研发投入,通过中国前瞻数字研发中心,持续研发出更多满足中国用户需求的电动车产品​;4、计划在2024年推出L3级自动驾驶技术,逐步扩大无人驾驶及高阶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和普及。

为了提振销量,除了新产品外,渠道网络也亟需重新布局​。在本次发布会上,起亚宣布将对全国经销商门店进行SI 2.0升级,同时在一二线大城市的核心商圈建立和运营起亚City Store。同时上线全新品牌APP,覆盖购车、用车、保养等功能。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市漫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找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上汽将于2024量产368wh/kg半固态电池(逆袭、反超特斯拉!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上汽将于2024量产368wh/kg半固态电池(逆袭、反超特斯拉!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