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31 21:00:12 | 找车网
不知不觉间,2023年已经走过了一半的时间,中国西部地区一年一度最为重要的汽车盛会——重庆车展也于6月9日如期拉开帷幕。
重庆车展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重庆始终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的重镇,而重庆能够在中国汽车工业的版图中能够有这样的地位,
长安
汽车的贡献更是不容忽视。
此次重庆车展,作为东道主,长安汽车自然也带来庞大的参展阵容,展示了企业在近年来取得突破,特别是新在能源汽车、智能化领域的技术实力和成果。这当中,与长安汽车产品家族一同亮相的
VIIA
概念车,以及原力技术带来的原力超集电驱、原力智能增程、高比能半固态电池、数智科技体验舱等,更是成为了本届重庆车展中备受关注的焦点。
庞大产品阵容,All in用户出行生活
长安汽车展台,
深蓝S7
、
深蓝SL03
、UNI-V 智电iDD、UNI-K 智电iDD、Z6 iDD、第二代CS55PLUS、
逸达
、第三代CS75PLUS等近20款产品悉数亮相,囊括了燃油、插混、增程、纯电、氢电等多种动力形式,纵贯主流
大众
、年轻化、高端等多种布局。
几乎覆盖了用户所有生活场景和出行需求的产品阵营,自然也引爆了消费者的参观热情,更重要的是,在这里,用户除了可以近距离的来了解自己中意的产品,还能享受到长安汽车专门为购车用户准备的“618”惊喜好礼!无论是有着中国品牌SUV标杆形象的第二代CS75PLUS,还是经典的
逸动
PLUS,极具人气的逸达,抑或是UNI家族的新近上市第二代UNI-T、2023款UNI-V等产品,都带来了非常具有诚意的多重好礼和现金优惠。
市场持续增长,新能源迎来爆发
长安汽车展台人头窜动的场景,也真实的映射出了如今长安汽车市场表现!
相关数据显示,长安汽车进入2023年以来,前五个月累计销量已达98.99辆,同比增长7.8%,更难能可贵的是,随着产品结构和产品力的不断优化提升,5月份已经有包括CS75PLUS、逸动PLUS、UNI-V、Lumin在内的四款实现了月销过万,其中,CS75PLUS在5月份取得了超2万辆的销售成绩。
得益于香格里拉计划的持续推进,今年长安汽车在新能源市场也迎来了爆发,在相继推出UNI-V智电iDD、深蓝S7等新车后,产品线更加丰富,市场竞争力也获得了显著提升,5月份长安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9288辆,同比增长113.4%,其中,深蓝SL03交付7021辆,
阿维塔11
更是凭借大定2366台,拿下了30万以上高端纯电SUV市场第一。
“海纳百川”计划落地,海外经销商组团亲临
在不断巩固国内汽车市场领军者地位的同时,近年来,长安汽车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也愈发惹眼,以至于成为了很多海外汽车经销商心中理想的合作伙伴,此次重庆车展期间,就有来自海外的汽车经销商,组团来到现场与长安汽车接触洽谈海外业务。
事实上,得益于在技术和产品两端的快速且高质量的发展,长安汽车在海外市场竞争中的表现,已经愈发游刃有余起来。2022年,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海外销量169773辆,同比增长48.83%,在沙特、智利等10个国家销量排名中国品牌前列。
进入2023年后,长安汽车出口数字依旧保持着稳健的增长,1-4月自主品牌车型累计出口销量就已经突破7.5万辆,同比上涨16.7%。在国内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内卷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立足于海外市场竞争,无疑将成为长安汽车发展的新引擎。
也正是基于这样战略考量,在今年
上海
车展上,长安汽车发布了“海纳百川”计划,计划提出,到2030年,长安汽车将投资100亿美元,推出不少于60款全球产品,实现海外市场年销量逾120万辆,并明确了,将通过着力于加快产品和产能布局,强化品牌建设布局,加强营销服务布局,加快完善市场布局,以及加强组织、人才布局来推动“海纳百川”计划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
需要强调的是,长安汽车的“海纳百川”计划的这种“出海”形式,不只是简单让产品走出去,更多是让长安汽车品牌走出去,提升品牌价值,增强品牌差异化的竞争能力,从而提升整个企业的实力,而这也是长安汽车想要成为世界一流汽车品牌的必由之路。
全速向智能低碳出行的科技公司转型
当然,成为世界一流车企,并不是长安汽车随着“海纳百川”计划的实施而提出的。无论是一直以来在国内市场中的强势表现,还是如今在海外市场中的亮眼成绩,乃至于“海纳百川”计划所展现的雄心勃勃,根本上都是源自长安汽车技术自信。
早在2017年,长安汽车就发起了“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此后,围绕新能源的“香格里拉”计划,智能化的“北斗天枢”计划,以及代表高度未来主义的“纵横万象”设计理念……接踵而至,目标只有一个:全力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从市场反馈来看,目前,长安汽车已经在新能源、智能化方面取得了突破,具备足够的市场规模、技术储备、体系实力和品牌影响力。
比如,长安汽车2022年底发布的氢燃料电池系统、智电iDD、长安原力三大新能源动力系统,越来越多的获得应用,就拿深蓝SL03来说,这款产品就囊括了纯电版、增程版、氢燃料电池版三种动力型式。同时,按照长安汽车规划,智电iDD插电混合动力系统将会在包括现有的燃油车,以及未来所有车型实现应用。
此外,面对“引领中国品牌汽车走向高端”这一目标,长安汽车也拿出了
阿维塔
这一高端智能电动汽车全球品牌。首款产品阿维塔11在30-40万元新能源市场中颇具竞争力。按计划,第二款车型阿维塔E12也将在今年上市,到2025年前,将推出4款全新产品。
近年来,长安汽车在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指引下,正向着科技企业蜕变,在成功打造出智电iDD、原力电动、诸葛智能等新能源、智能化核心技术后,品牌和产品可谓焕然一新,进而使得长安汽车在2023年,得以实现新能源的全面爆发,而所有这些都预示着,长安汽车正在向着国际一流车企加速迈进。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猫叔说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中国车企究竟该如何引领乃至决胜下半场,9月4日,在2023
长安
汽车科技生态大会现场,长安汽车认为拥抱智能化,数智将成为实现美好跃迁的“杀手锏”。
在此次大会上,长安全新概念车——启源CD701也正式亮相,新车基于SDA架构打造,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实现从
SUV
到皮卡的形态切换,展现了长安在“数智新汽车”时代的思考。
长安SDA架构,赋能“新汽车”
如果说未来汽车核心竞争是在智能化领域,那么智能竞争核心就是软件层面。本届长安科技大会现场,全新亮相的
长安启源
CD701原型车,它既是基于长安汽车SDA软件驱动架构打造的首个“新汽车”项目,同时也是长安汽车全力推进“软件定义汽车”的具体实践方案。
所谓SDA,本意就是“Super DNA”,相较于我们传统认知的MQB、TNGA或是CMA架构,SDA更多将体现在智能化领域,它将为未来“数智新汽车”提供“超强大脑”和“灵魂”。
它拥有传统机械架构不曾具备的“硬件可插拔、场景可编排、生态可随需、系统自进化”等核心优势,并将整车功能模块定义升级为平台化分层架构,L1为机械层、L2为能源层、L3为电子电气架构层、L4则操作系统层、L5应用软件层、L6则为云端大数据层。
正如长安汽车总裁王俊所言,“将平台化思维植入架构开发,可全力推进‘软件定义汽车’的具体实践方案,从而实现SDA架构的三大目标,即集中化的电子电气架构、服务化的软件架构、以及打造标准化与抽象化的硬件架构。”
对于消费者而言,全新的SDA架构在概念上或许还过于生涩难懂,但是在启源CD701身上,我们也许也看到未来新汽车的模型。
它不仅拥有足够新奇、炫酷、与众不同的外观设计,重点体现在功能上,它拥有多维可变的车身,10余类的拓展接口,以及超过1000项的定制化生态服务,我们自己就能成为汽车的设计师:比如通过空间组合,并结合情景智能,变化拓展,或成为大床房、会议室,亦或是观景台、会客厅……
可以预测的是,SDA架构将赋予未来新汽车更多可能。
为什么是长安?
从最早实施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到智能化时代打造“北斗天枢”,再到全球化“海纳百川”计划,长安自开启第三次创业以来已经布局长安启源、
深蓝汽车
、
阿维塔
三大智能电动品牌,形成满足不同消费需求的新发展格局,全力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如今又走在前列推出了SDA架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长安在技术研发领域的厚积薄发,舍得下本。
一直以来,长安汽车始终坚持每年研发投入占比不低于销售收入5%的红线原则,预计今年研发投入将达到160亿元,占销售收入达到6.5%。目前长安已先后成立16个技术、产品研发中心,17家科技公司,打造1.7万人技术研发团队,掌握智能低碳核心技术600余项。
今年1-8月,长安汽车新增申请专利4420件,平均每天18件,累计申请专利2.3万余件,智能化领域专利公开量达到行业第一位,始终坚持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目前,除了智能化领域新发布的SDA架构外,在核心三电层面,长安不仅打造了iBC数字电池管家,应用
磷酸铁锂电池
,“七合一”超集电驱和“七合一”智能整车域控制器同样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据长安汽车透露,到2030年长安汽车将累计投入2000亿元,新增1万余人的科技创新团队,实现集团销售500万辆,其中长安品牌400万辆,新能源销售占比60%以上,海外销售占比30%,成为“数智新汽车”时代的引领者。
到2025年,长安将面向全球推出20余款重磅产品,其中长安启源10款、深蓝汽车6款、阿维塔4款,今年内
长安启源A07
、A05、A06和Q05,
阿维塔12
将上市交付。随着SDA架构的发布,更多新车的上市,相信接下来在更激烈、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长安汽车底气会更足。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天涯,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如果说,2023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业最为耀眼的成绩是什么?“出口”应该位列前茅。
继今年一季度,我国以107万辆的汽车出口总量首超日本,位列全球汽车出口国第一名后,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根据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显示,
在过去的1-6月间,我国汽车累计出口234万辆,同比增长77.1%;出口总金额更是高达3,207.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暴增123.5%
。
作为参考,2014年至2016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量不过240万辆,而2014年至2017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金额甚至不足3073亿元人民币。
而就
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今年将有望突破400万辆,并且随着更多中国车企走向海外,到2030年我国乘用车出口销量将超过800万辆
,其中,欧洲市场将在中国自主品牌输出和部分海外车企新能源产能转移的共同作用下,成为最大出口接收区域。
与其内卷,不如“走出去”
自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国产解放牌卡车下线结束了中国不能造车的历史,发展至今,中国汽车工业迎来70年华诞,我国更已连续14年成为全球第一汽车产销国,连续8年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第一。
毫无疑问,中国早已成为不容忽视的汽车大国,且伴随电气化、智能化的高速发展,在部分技术领域更已行至世界前列。
但不可否认的是,或因整体经济仍在缓慢复苏,抑或去年促销政策、补贴政策退坡提前透支消费需求,以及终端市场飞速发展背后基础设施、产业链跟不上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有别于过去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翻倍式增速,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市增速正在放缓。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24.8万辆和1323.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3%和9.8%,不过,由于去年6月受燃油车购置税减半等政策拉动产销呈现高增长,今年1-6月累计产销增速较前5个月回落1.8和1.3个百分点。
其中
新能源汽车半年累计产销完成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市场占有率达到28.3%
而要知道的是,无论是盖世汽车研究院还是各大协会机构、券商此前对于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约在900万辆上下,全年渗透率逼近40%,这意味着
若想要实现这一预期,下半年产销量或需突破500万辆规模,月均超80万辆。
在这一背景下,“卷”成了中国汽车产业上下主旋律。从最初的卷续航,到如今卷智能配置、卷快充速度,再到近期,由
特斯拉
开启的新能源降价狂潮,
比亚迪
以冠军版杀入10万元紧凑级车市,传导到产业端,便是需要以更低的售价,更快速地交付出更大空间、更长续航、更高科技的优质产品。
正如诸多汽车行业大佬在与盖世汽车沟通时输出的共同观点“只要能够在中国打赢市场,那么拿到全球市场上都不成问题”,越来越多行业巨头将目光向外转移,在他们看来,
与其内耗,不如“走出去”,走向更广阔的海外汽车市场。
海关总署标法中心TBT研究部副主任刘建华亦强调道,成为汽车强国,势必要走出国门,在世界市场拥有一席之地。
走,去欧洲!
事实上,去欧洲并非中国车企第一次尝试。
早在2005年-2007年间,
陆风
汽车、华晨汽车先后登陆欧洲,试图以低价打开这个密布
奔驰
、
宝马
、
大众
、
雪铁龙
、
标致
等传统汽车巨头的市场,却不承想两者极差的E-NCAP碰撞试验报告成绩,让“粗制滥造”成为欧洲对于中国汽车的刻板印象。
直至此后多年,中国汽车品牌出海总聚焦东南亚、南美洲、非洲或是俄罗斯、墨西哥等市场,即便是近年来借新能源汽车逐渐走高的欧洲市场,若细细拆分其组成,仍聚焦在华生产的特斯拉、
沃尔沃
以及宝马等外资品牌,自主品牌占比较小。
就国际能源署( IEA)数据显示,
2022年在欧洲销售的电动汽车有16%是从中国进口,但其中中国本土品牌汽车仅占四成
,而特斯拉中国在这一年共出口了30万辆电动汽车,相当于其产量的四成以上,且多数销往欧洲市场。
但若梳理我国车企近年来出海路线,去欧洲,正成为主流趋势。
“
从‘请进来’,到‘走出去’,在欧洲建厂,是上汽人过去几十年的梦想。
”日前,
上汽集团
总裁助理、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上汽国际总经理余德在其海外业务沟通会上如是说。
在他的分析中,借助
名爵
,上汽在欧洲销量日益增多,欧洲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接受程度最高的市场之一,建厂的时机正成熟。
叠加欧盟于今年4月通过的《2035年欧洲新售燃油轿车和小货车零排放协议》,意味着欧盟将是第一个实现汽车完全电动化的地区。同时,欧洲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补贴力度分化,各国还通过减少车辆注册税、道路税等税收,以及为电动汽车使用提供更广泛的便利等路权优惠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
在此背景下,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认为,到2030年,欧洲每5辆汽车中就有3辆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达到60%,远超全球26%的渗透率。
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广阔,发展潜力大,但与之对应的却是当地汽车制造业电气化转型的严重滞后,为抓住这一市场蓝海,不只是上汽,包括但不限于比亚迪、
长安
、
长城
、
东风
岚图以及
蔚来
、
小鹏
等新能源车企纷纷瞄准欧洲市场。
长安汽车“海纳百川”海外战略规划,将进入欧洲市场视为其2024年重要方向;图片来源:长安汽车
仅以长安汽车为例,其于今年
上海
车展上官宣“海纳百川”海外战略规划,其中强调将于2024年正式登陆欧洲市场,并用2-3年的时间,完成欧洲主要市场的进入和布局。未来,长安汽车在欧洲市场销量将突破30万辆。
而基于近年来中国制造不断升级,品质持续提升,价格也逐渐走高,开始向中高端产品细分市场迈进。2019年新能源汽车平均出口价格为5,000美元,2022年则增加到2.2万美元。
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对欧洲出口均价更是达到3万美元/台,高于新能源汽车整体出口均价,其中对西班牙和挪威的出口均价最高,为3.9万美元/台。
“
极氪001在欧洲售价比国内贵了将近58%,极氪X更是贵了88%
。”
极氪
智能科技副总裁赵昱辉向盖世汽车透露。
得益于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加速出口欧洲,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对欧洲汽车出口量占中国整车出口总量的比重从2018年的5.7%升至39.1%。
面向2030年,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认为,我国出口欧洲市场汽车有望提升至264万辆,年复合增长率22%。
不只是整车,产业链集体走进去
“
中国风暴正笼罩欧洲电动汽车行业
。”这是
雷诺
汽车董事长Jean-Dominique Senard对于今时今日中国电动车出口欧洲市场带来的最直观感受。
这是对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夸赞,但同时更是对欧洲汽车产业的警示。
早在去年5月的一次演讲中,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表示,欧盟不应该允许中国扼杀其重要产业之一。“我们不能在电动汽车市场上重复我们在光伏领域所犯的错误,在这一领域,我们对中国工业产生了依赖,并让中国制造商繁荣起来。”
随后在近一年随中国自主品牌在欧洲市场的多点开花,由“首席贸易执法官”Denis Redonnet领导的欧盟委员会贸易保护部门于今年6月开启讨论是否启动对于中国电动汽车倾销调查,如有必要,或将针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额外的关税或实施限制。
当被问及调查时,欧盟内部市场专员Thierry Breton直言,“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数量迅速增加已成为欧盟行业面临的问题。”
就在一个月前,法国率先关闭非欧洲制造的纯电动汽车购车补贴,如无意外,接下来将有更多国家跟进这一政策,从一定程度上来看,这无疑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带来阻力。
很显然,尽管前景广阔、目标清晰,中国车企的全球化之路依然挑战重重。
除政策约束外,海外供应保障不足、内部基础能力欠缺、当地市场资源有限、品牌优势尚未建立、产品技术“水土不服”等都是企业当前的共同痛点,制约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
对此,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海外运营总监张彬向盖世汽车强调,“
车企出海,不是简单将销售公司带出去,更要将生产基地、全生态以及全产业链带出去。
”
他进一步指出,全球化竞争不是单一企业的竞争,而是需要面向全球海外生态布局,参与全价值链竞争,将高端技术同步布局市场,快速扩大市场的影响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就全球汽车品牌。
概览过去数年,从电动汽车三大件之一的动力电池产业集体卷向欧洲,根据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至此已有超575GWh海外规划产能。
单以比亚迪为例,继匈牙利纯电动大巴卡车工厂之后,其于7月再度明确将在匈牙利建造一座全新的电池组装厂,预计此次投资将超过2亿元人民币。同时,根据比亚迪欧洲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舒酉星(Michael Shu)透露,比亚迪正在物色其第一座欧洲乘用车工厂,且最快将于2025年正式投产。
未来不排除基于自身业务拓展情况和市场需求,比亚迪进一步拓展核心零部件工厂海外布局的可能性。
BYD ATTO 3、唐、汉首入西班牙市场;图片来源:比亚迪
回望过去数十年,全球百年汽车工业的历次全球化窗口期均与中国无缘,但伴随全球范围内的能源转型达成共识,中国汽车产业借电气化、智能化实现弯道超车,一跃从技术跟随者成为行业引领者,更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同时,是部分传统自主车企在产品设计理念创新、核心技术自主研发、零部件生产、配套建设以及品牌运营等方面的能力大幅提升,推动我国本土汽车出海从整车、零部件的出口进入到汽车生产全价值链出海。
而带着“反攻”欧洲的野心,多数中国车企在全球化过程中正逐渐摘掉“性价比”的帽子,树立起有认知度的全球性品牌,从而实现在海外拥有更高的品牌溢价与更强的盈利能力。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基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日渐壮大,以及我国经济、政策和金融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及对汽车产业的支撑,中国新能源汽车有望在此次全球化窗口期中占据制高点,迎来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黄金窗口期。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盖世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09-13 19:16:16
2023-09-28 07:29:29
2023-08-25 14:09:50
2023-08-19 12:48:04
2023-11-20 16:34:52
2023-08-27 10: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