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8 07:35:56 | 找车网
理想汽车11月销量是4646辆。
目前理想汽车旗下仅有理想ONE这一款车型,但是在造车新势力企业11月的销量表现上,理想仅次于蔚来,据理想官方信息显示,11月,是理想ONE正式量产的一周年,当月产能突破5000大关,同时11月新增订单量已经超过当月产量。
作为市面上唯一一款增程式动力车型,理想ONE的确是以结果,回应了一些观点中曾经对理想动力技术的质疑,之前有消息称,理想汽车将持续坚持增程式动力,未来几年的规划中,也并没有显示会生产纯电车型。
发展趋势
理想汽车未来将面对的市场对手,既包括纯电车型又包括混动车型,相较于其他造车新势力而言,市场压力较大,由于理想ONE搭载的是增程式动力,现阶段也经常会与部分中大型燃油SUV进行油耗对比,根据理想ONE公布的油耗数据数据显示,在和一些混动车型的对比上并不占优。
理想汽车计划将在2022年推出一款采用增程式动力的全尺寸SUV,除此之外,并没有查询到理想汽车其他的新车发布消息,相对于新品推出节奏上的"慢",理想汽车的渠道建设速度相对还是较快的。
五一小长假,在大家外出看人山人海的时候,车企们一点也没闲着,并相继公布了他们4月份的新能源销量情况。
其实月初第一天放出销量榜是新势力的一贯做法。但是随着新能源的转型迈向深水区。传统大厂们或独立或开创的新品牌们(我们称之为创二代),也逐步跟随新势力的脚步,相继在月初开始公布自己的销量情况,这可以看作是创二代们与新势力的较量。
从18家新造车4月销量的总体情况来看,月销突破1万辆的仅有
埃安
、理想、哪吒和
腾势
4家。月销超过5000辆的,仅有零跑、
极氪
、深蓝、
小鹏
和找车网
蔚来
5家,而接近一半的新造车企业,其销量在5000辆以下。
显然,经过一季度新能源市场的鏖战与强势竞争、降价与明争暗斗,4月份的新能源销量情况实际上出现了两极分化。比如埃安品牌已经连续两个月月销突破4万辆,这是创二代们在造车道路上又一里程碑式突破。而极氪和深蓝4月份销量超过了小鹏和蔚来,也可以看到这是来自创二代们的反攻。
显然,随着新能源市场竞争进入深水区,新势力们在智能化和销售模式、客户服务上的创新,已经遇到了较大的瓶颈。而创二代们,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包括直销模式方面的追赶,已经无限逼近新势力品牌。
所以,无论是新势力还是创二代,新能源的赛道势必将逐步走向统一,未来的竞争也将迈向更残酷的境地。
李斌李想分道扬镳,新势力行路难
提到新势力造车,很多人可能会想到“蔚小理”,因为他们是造车新势力的显著代表。但是从4月份的销量来看,所谓的新势力领头者“蔚小理”已经分化瓦解,而变成了“理哪零”。
先来看一下理想,确实成为目前新势力造车中非常独特的存在。继3月份理想交付量超过2万辆之后,4月份理想的交付量再创新高,达到了25681辆,不仅刷新了
理想汽车
的交付记录,也刷新了新势力的交付记录。
理想的创纪录,离不开L7这台大五座SUV的迅速爆红。一台起售价不到32万元的5米大五座SUV,确实抢夺了不少传统合资和豪华品牌同价位产品的销量。而后续拉低配置的L7 Air、L8 Air,也在4月份稳固了交付,推动理想汽车的新车交付量在4月份达到了一个高峰,出现了516.3%的同比增长。
特别是理想汽车前4个月的累计销量已经达到了7.8万辆,比排名第二的哪吒高出一倍。这种势头和品牌的持续塑造,还将为理想汽车带来更可观的关注度和销量的增长。
其实行业一直在探讨理想汽车到底成功在哪?其实更多是在消费者洞察力方面的胜利。比如理想打破了以尺寸和空间定义车型价格的模式,转而以配置和功能去定义细分市场。特别是业界都在嘲笑的冰箱、彩电、大沙发,其实对于追求舒适和体验的中国消费者来说,这就是刚需,这就是实打实的客户需求所在。
不过理想汽车的这种势头和销量,是否还能持续,比如增长3-4万辆/月?或许并不见得,一方面是创二代们在借鉴理想的道路上,已经不断追赶而来。而理想汽车所在的30~50万元的细分市场容量是有限的。包括理想汽车,接下来要进军的纯电动市场,竞争压力比目前的增程市场更大。所以对于理想的未来而言,也并非一帆风顺。
排名新势力销量第二的
哪吒汽车
,已经实现了连续三个月的月销破万。4月交付1.1万辆,同比增长26%。其中,
哪吒V
车系交付4727辆,
哪吒U
车系交付3821辆,
哪吒S
交付2237辆,
哪吒GT
交付295辆。
可以看到哪吒的销量依然集中在V系列和U系列上面,这两个中低端系列售价相对较低,对一家新势力品牌的品牌力的推动其实并不友好。后来哪吒主推S系列,主打品牌向上,也将主要目标放在了增程市场。不过目前的交付依然卡在了2000多辆,关于这款车的爆款打造,还需要得到进一步推进。
上海
车展期间,哪吒旗下首款纯电跑车哪吒GT上市,定位为“新一代GT科技电跑”,售价为17.88万元起。对于这款车型外界争议大,比如说跑车市场本来体量都非常小,没有量的支撑,对哪吒来说并不划算。但是也有人认为现在年轻化时代,电动跑车比传统跑车更有优势,包括性价比方面,能够满足更多年轻消费者对跑车造型和颜值的追求,有望打开一个蓝海市场。但就个人而言,跑车市场蛋糕确实相对较小,除非哪吒能通吃,最终还得看市场反馈。
其实零跑和哪吒的形势和格局相当,主打性价比和经济性的T03之前一直是其重要的销量支撑。但是随着C11和C01产品的推出,零跑正在逐步改变这种现状。零跑3月交付新车8726辆,今年以来环比一直在增长,其中C系列车型占比超83%,这意味着,零跑正在逐渐扭转对微型车的依赖,产品结构有了较大的改善。
特别是在今年年初,零跑遭遇销量暴跌,于是在3月份开启全系大降价,同时也推出了零跑C11的增程版车型,售价直接拉到了15万元的区间,以极致的性价比和越级的配置、空间等产品力优势,打入传统A级车这个最大的细分领域,如今已经成效初显,回归到万辆水平是零跑接下来要攻克的目标。
接下来是新势力排名第4的小鹏,4月交付量7079辆,与3月交付量持平。对小鹏来说,目前并没有脱离危险。去年下半年小鹏陷入危机,随后启动大变革,但这种内部的震荡对于一家体系力尚不稳固的企业来说,是非常致命的,这也是为什么
小鹏G9
销量表现不好的重要原因。
其实小鹏G9的产品力并不差,激光雷达、800V等最新的技术都在这个款产品上,放在新势力中也是佼佼者,但是2、3月份小鹏G9连续不过千辆,对体系信心带去了重创,再加上销量支柱P7i,在换代后市场表现并不及预期,根本问题或许就出在了内部体系化运作和营销上。
在小鹏汽车CEO何小鹏看来,小鹏目前已经触底,即将迎来转折点。在上海车展上亮相的G6,该车定位在20万~30万元之间,将补强小鹏汽车在SUV市场的竞争力,更将成为小鹏今年的救命稻草。
原本排名新势力第一的蔚来,4月销量只有6658辆,从2月份和3月份的万辆开始跌落下来,李斌自嘲的“蔚一万”也没有保住,成为新势力销量下滑幅度最大的一家,还创下过去一年以来的月交付量新低。
产品换代是蔚来销量不及外界预期的主要原因。这些年蔚来一直靠“866”车型活着,ET7上市后,蔚来开始推动旗下车型向第二代技术平台切换。蔚来方面表示,公司正全力进行EC7、2023款ET7、全新ES6、全新ES8等新车型的上市交付等工作,5月份蔚来将有5款车型可用于交付。
新产品发布之前消费者观望的态势,以及不久前ES7车主“维权”的风波,叠加新旧产品切换,这对蔚来来说是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黑暗的4月。但对于蔚来之前提到的ET5超越
宝马3系
,整体销量超过
雷克萨斯
,就目前来看前者可能是艰难的,而后者也怪雷克萨斯自己不争气啊。
原本该紧随其后的问界,4月份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公布销量,但根据周度上限数据可以预测,问界4月的销量估计为4000辆左右,销量增长遇到瓶颈了。之前问界欲借用华为品牌作为营销推动力,但后来被华为高层紧急叫停。
虽然上海车展期间,
问界M5
发布了智能版车型,也透露了今年下半年将上市
问界M9
车型。但目前问界与华为的切割,也给问界在接下来的营销推动中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
总体来看,新势力发展至今,有的品牌已经找到了发展的思路与诀窍,有的还在摸爬滚打,不断试错。但是市场的竞争汹涌而至,特别是传统车企开始大肆反攻,留给那些还在迷茫的新势力们的机会并不多了。
赛道汇合,创二代们开始夺回话语权
很长一段时间,新势力在汽车行业里面的声量都是非常大的,似乎他们已经抢夺了市场的话语权和新能源的定义权。但其实从这两年的情况来看,虽然新势力的势头、声望叫嚣得相对厉害,但是从总体的市场体量和势头来看,新势力还是有明显的短板,比如除了理想,都在1万辆左右的区间徘徊,对于一个需要具备规模化效应的产业来说,月销1万辆,是远远没有脱离危险区的。
而新势力的压力,其实不仅在他本身内部的体系化建设,还包括产品落地和市场挖掘,对于这方面,传统企业在追赶而来的道路,上并不会为新势力们留下任何情面,从目前几家创二代的销量走势来看,传统企业在新能源赛道上夺回话语权的愿望愈加强烈。
首先是广汽埃安,从2月份突破了3万辆,到3月份突破了4万辆,4月份广汽埃安仍在4万辆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前4个月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了12万辆。广汽埃安也是目前销量仅次于
特斯拉
和
比亚迪
,排在第三位的新能源车企。
如果说3万辆或者4万辆是一个品牌在新能源细分市场的里程碑,那么广汽埃安通过这几年的厚积,已经看到其在新能源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爆发。特别是三月份,广汽埃安S在轿车市场以新能源的名义拿下前三,足以看到其在大众化轿车市场里的领先优势。
上海车展期间,广汽埃安旗下高端品牌昊铂(Hyper)新车
Hyper GT
开启预售,预售价21.99-33.99万元,定位为中大型轿车,这是广汽埃安品牌向上的重要车型。而这款车今年下半年是否能为广汽埃安提供更多的销量支撑,也决定着往前它是否还能往上再进一步,是否能够让“保50万辆、冲60万辆”目标的顺利实现。
虽然腾势在创二代车企销量中排名第二,但是在高端的细分市场销量破万的创二代品牌中,腾势也是唯一一个,4月腾势销量达到10526辆,连续两个月销量破万。
腾势虽然目前在售主要车型只有均价40万元以上的MPV车型
腾势D9
,但这款车型连续位居“35万元以上新能源豪华MPV销量第一”,由此可见腾势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就市场竞争而言,腾势D9主要还是以更经济型的运营成本,抢夺了
别克GL8
在商务出行市场的蛋糕,同时也进一步抢夺了过去合资SUV消费升级的细分人群,以及原本要入手
本田
混动
奥德赛
和
艾力绅
的细分人群。
上海车展期间,腾势SUV新车型N7开启盲订,腾势方面称,N7开启盲订的6小时订单就已突破5000辆。随着N7以及更多新产品的上市,腾势有望在下半年达到月销2万辆的成绩,是最有机会挑战理想汽车自主新能源高端品牌销量第一的传统车企“创二代”之一。
吉利旗下的高端品牌极氪汽车,市场表现同样不俗。4月交付8101辆,同比增长279%,连续3个月环比增长。虽然已经没有了像去年年底月交付上万的情况,但极氪在4月份达成了品牌累计交付10万辆,这也算得上一个非常里程碑的节点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公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随着国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逐步接受以及国家在政策以及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倾斜,新能源汽车展现出了强劲的势头。在刚刚过去的7月,已经有不少车企纷纷晒出了成绩单,其中比亚迪和理想依然以较大优势续领跑之势,不过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也拥有不俗表现,值得一说的是合资车企,在采用“低价策略”之后它们的号召力也是杠杠的。
01
理想汽车持续领跑新势力榜
理想
可以说是目前造车新势力的销量代表,
7月共计交付新车34134辆,同比增长227.5%,
并已连续两个月交付量突破三万辆大关。随着后期供应链以及工厂增产计划的实施,
理想汽车
CEO李想预计在第四季度将达到月销4万辆。
而
蔚来汽车
在全新车型ES6以及降价促销的双重作用下,
助推7月交付20462辆新车
,创下了月度交付量新高,同比增长103.6%,环比增长91.1%。
蔚来
全新ES6交付超10000辆,首次单车型月交付破万辆。
同样得益于新车的助攻,
小鹏汽车在7月实现了交付新车11008辆,
环比增长28%,连续六个月实现正增长。从7月中至7月底,
小鹏G6
车型累计交付超3900辆。
零跑汽车,7月则交付了14335辆,
其中C系列交付量超过12000辆,零跑C11就超9200辆,说明目前
零跑汽车
已经实现了车型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其在C端销量占主流。至于
哪吒汽车,7月则交付了10039辆,
截至2023年7月底,
哪吒汽车
累计交付320506辆。
02
埃安、腾势以及银河等品牌表现强势
比亚迪
每月的销量都成为了车圈焦点,这次也不例外。7月,
比亚迪累计销量达到了262161辆,
其中乘用车的销量为261105辆,相比2022年同期实现了高达61%的增长。作为比亚的高端品牌,
腾势凭借D9一款车型便在7月销售了11146辆,
并且连续5个月销量过万辆和连续7个月蝉联30万以上豪华MPV市场销量冠军。
广汽埃安7月则实现了45025辆的销量
,同比增加80%,这也是
埃安
连续5个月销量破4万辆。今年1-7月累计销量254361辆,同比增长103%。7月刚刚上市交付的高端智能轿跑
昊铂GT
则实现了2011辆的交付。
吉利汽车7月
的表现也很亮眼,乘用车
销量达到了138135辆,
同比增长约13%,连续6个月保持同环比双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41014辆,同比增长28%,环比增长6%,渗透率近30%。具体来看,
极氪7月交付12039辆,
创单月交付历史新高;
吉利银河L7在7月劲销10058辆,
上市第二个月便突破“万辆大关”,展现强劲实力;
smart交付4292辆
,环比增加逾12%。
长安汽车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95万辆
,同比增长62.8%。
长安
汽车1- 7月的新能源总销量为21.65万辆,同比增长87.8%。目前长安新能源汽车包含了深蓝、
阿维塔
、长安以及欧尚等品牌,其中
深蓝7月交付量为13172辆,阿维塔为1786辆。
此外,
长安启源
这一新能源品牌也将发布首款车型,未来也将助力长安新能源。
长城汽车在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8896辆
,同比增长163%,1-7月累计销售121965辆,同比增长64%。目前,
长城
旗下新能源序列产品主要分布
哈弗
、
欧拉
、
魏牌
及
坦克
这四个品牌,其中哈弗新能源7月销量为10105辆,欧拉新能源7月销量为10116辆,魏牌新能源7月销量为6652辆,坦克新能源7月销量为2023辆。
上汽集团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9.1万辆,环比增加约 9.5%。
其中,上汽乘用车销售了2.8万辆,同比增加29%;上汽通用五菱销售新能源车3.5万辆,纯电小车缤果销量为20064 辆,
宝骏
悦销量为5290辆。
03
合资品牌开启反击之路
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
新能源销量更是交出了不错的答卷,分别销量为
1.3万辆和1万辆
,首次双双破万,实属罕见,难道是合资车企要开始反击了?显然,这波上汽
大众
和上汽通用销量的暴增,归根结底还是在于价格。
7月初,上汽大众在全国范围内开启了
ID.3
的降价促销政策,直接将入门车型的
起售价拉低至12.59万元。
如此之大的优惠,让ID.3的订单量环比暴增689%,最高单日订单量达950辆,应证了那句“16万元的ID.3让人嫌弃,而12万元的ID.3是真香”,只要价格到位,什么车都可以畅销。
而上汽通用更是深谙价格诱惑,新进推出的两款纯电动车不仅重新定义了合资车企纯电动的定价体系,而且实现了电车比油车还便宜。这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
别克品牌纯电车型交付8692辆
,其中electra e5交付3722辆,electra e4交付1762辆。与此同时,
凯迪拉克
锐歌也在7月10日宣布全系价格下调6万元,再加上赠送礼包,综合优惠达到了7.8万元,相信随后的市场表现也会有所起色。
写在最后
看到各大新能源品牌暴涨的销售数据,让我们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前景感到欣慰,不过这也意味着传统燃油车市场将会持续萎缩,这也是未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在经过前两年的摸索与试探之后,合资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开启了全新“打法”,不论是低价策略,还是像大众入股小鹏这类新操作,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势必会更加激烈,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喜闻乐见的。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第一车堂,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09-13 19:16:16
2023-09-28 07:29:29
2023-08-25 14:09:50
2023-11-20 16:34:52
2023-08-19 12:48:04
2023-08-27 0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