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31 08:24:57 | 找车网
早年间,常常有人这样评论:想跟自带品牌光环,又有技术优势的合资对手抗衡,自主品牌要追赶的地方实在太多。但如今,有些优秀的自主品牌不仅拥有了出彩的设计,还在智能驾驶领域突围;更有甚者,还拿出了高性能、高热效率的发动机;甚至连严苛的中保研测试也能满分通关。在这当中,上市一年便有近20万销量的长安CS75PLUS成为了典型。它展现出来的数据和成绩,已经超越了不少需要加好几万才能买到的合资车型,但开起来的感觉是否还能如此呢?我们从试驾中见分晓。
凭什么在明星迭代战中脱颖而出?
在去年,自主紧凑型SUV市场进行了集中更新换代,各大厂商不约而同的将PLUS化作为了升级核心。吉利博越Pro,荣威RX5 MAX,长安CS75PLUS等车型轮番上阵,它们想要冲击更高的价格区间;那些想要购买更高端车型,但不愿意过多增加预算的用户也大有人在。可为何只有长安CS75PLUS,能够在迭代战中脱颖而出呢?
想要和消费者一拍即合,显然不是在命名中加个PLUS、Pro、MAX那么简单。而作为在迭代战中真正完成了换代的产品,长安CS75PLUS全新设计带来的优势,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它的外观造型,既在满足主流审美,锋利、极具进攻性的线条,又有着很强的个性;科技与质感兼具的内饰,也尽量在让大多数人觉得好看的同时,独具辨识度。而这正是一款PLUS车型必备的气场和档次感,在这个平均高颜值的时代,一套更具存在感和前瞻性的“明日设计”,才具备让更多人掏钱的资本。
与此同时,性能也是PLUS车型考核的重点。而长安CS75PLUS提供的2.0T+8AT动力组合,在自主紧凑型SUV级别当中非常少见,合资阵营中能够提供的也是极少数。且长安的2.0T蓝鲸发动机,不光有233马力,360牛·米,高热效率也带来了出色的油耗表现。而高规格加高性能的动力组合,既在刚买车时更具优势,这套“明日动力”也能在后续长期保持这种领先。找车网
不得不提的是,在汽车安全越来越受关注的当下,国内最为严苛的中保研测试让多款合资明星折戟;长安CS75PLUS却是在该项测试中获得安全满分。这样的成绩,让人们对于长安的品质,有了极大的信任。因为这个成绩不仅代表着安全本身,也意味着长安CS75PLUS在很多看不见的地方下足了功夫,是在用诚意打动市场。
再回到PLUS这个话题。随着对汽车越加深入的了解,人们对设计、硬件、安全也愈加挑剔;但同时也意识到,想要不过多的增加预算,只有中国品牌能够满足。而很多中国品牌虽然能够捕捉到这种消费趋势,并推出PLUS车型,但真正能够满足需求内核的却少之又少。优中选优的造型,领先乃至是越级的动力,亦或是顶尖的安全标准……PLUS车型需要在依然有限的成本内拿出更强的实力。在这么多车型当中,也只有长安CS75PLUS实现突围。
调校、科技亦是PLUS水准,合资不再是升级必选
对于前面提到的设计和动力,这些年其实出现过很多设计惊艳,动力参数也非常出彩的国产车型。可真正试驾过之后,你还是能够明显感觉到它们与合资之间的调校差距。但长安却是我很愿意去试驾的一个中国品牌,因为常年与福特、马自达、铃木这种极其在意操控的品牌合作,其功底很值得期待。
而如果先说答案的话,2021款CS75PLUS的调校功底,的确足以和主流的合资车型媲美。比如它的2.0T+8AT组合,选择的是一种非常平顺和线性的调校。采用不紧不慢的风格去驾驶,它的换挡时机、连贯性,油门与动力输出的契合度都让人挑不出毛病。跟途观L等双离合车型比较起来,它更加的柔和;相比奇骏、CR-V这些追求舒适性的前辈,2021款CS75PLUS又更加的灵活。
进入到激烈的驾驶状态之后,即使动力传输模式选择的是默认的标准模式,2021款CS75PLUS仍能提供充足的爆发力。这个时候,转向同样是默认的标准模式,便已经能够在中高速状态下提供一种沉稳的感觉;而整个底盘却非常的轻巧,其4700*1865*1710mm的A+级车身,在变道超车过程中依然很灵敏。加上同样收放自如的刹车系统,2021款CS75PLUS的动态感受跟合资对手比较起来,可以说是跨级比拼却能立于不败。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我这样特别的在意驾驶体验;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车上的一些科技配置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这恰恰也是2021款CS75PLUS的强项。比如进入到无趣的拥堵路况之后,它带有的IACC自适应巡航功能,可以一键开启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功能。这个状态下不仅加减速非常自然,对于车道线的识别也很精准。
而到了停车场之后,2021款CS75PLUS的另一个亮点——遥控代客泊车功能就能派上用场了。它可以实现完全自主化的无人驾驶泊车入位功能,这也是L3自动驾驶辅助当中的一项重要功能。开启之后,它会自动搜寻20米以内的车位,并准确的泊入。此外,它的车联网系统还加入了车载微信功能,让驾车过程中的社交变得更为方便。显然,从科技水准来看,2021款CS75PLUS就不仅是媲美,而是领先于合资对手了。
综合来看,长安CS75PLUS,以上市一年累计销量近20万的成绩,在紧凑型SUV市场的迭代战中脱颖而出,原因有很多。但最核心的在于,无论是看上去的颜值、参数、配置和价格,还是实打实驾驶体验、碰撞成绩……它告诉了消费者一个事实:用“越贵越好”的法则去买车已经过时;向中高端市场进发的长安CS75PLUS,用国产车的成本,实现了超越合资的硬实力!
总结:价格向上走还要不愁卖,是很多中国品牌梦寐以求的事情。但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只在设计、配置上下功夫,还得拥有真正取代合资车型的硬实力。而试驾过2021款长安CS75PLUS之后,它有的不仅是高颜值和智能化;平顺与爆发兼顾的动力;质感出色的底盘和转向,能跟合资优等生叫板的安全性,它抓准了PLUS概念的精髓。于是,既能满足消费升级的实力需求,价格又更具诚意的2021款长安CS75PLUS,成为了在逆势中脱颖而出的一员猛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国产与合资车对比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随着近些年国产车的进步,无论是整车的质量还是性能表现比以前都有了很大提高,再加上同价位的车型在配置和车身尺寸等方面有着较大优势,因此也出现了国产车水平已经达到合资甚至赶超的说法,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其实在这里可以反过来问一下,如果真是国产已经超越合资车,说出这个观点的人自己能相信吗?以前提到过国产车近些年在进步的同时合资车并不是原地踏步,一些技术上也是有所突破,而国产车由于之前基础较为落后,即使有了更大幅度的提高,同样还是处于落后的状态,并且不止是在一个方面,下面就来看看国产车具体还有哪些不足。
首先我是一名国产车的车主,我觉得跟合资车差距还是有很多地方,第一,国产车的人机工程设计不够人性化或者也可以说不好,坐姿很难调到一个很舒服的姿势,(大部分都是这样的),还有变速箱跟合资比也是显得比较笨,总是感觉差那么点意思,不够理解你的意图,底盘也是显得的有点生硬,油耗市区比合资高2个左右,高速的油耗差不多。总之,国产车在进步,那些说买国产三天两头进修理厂的都是键盘侠,我的和我兄弟一起买的3年了,没动过,就正常保养正常开。
国产汽车是否能与合资汽车抗衡?
对于两大阵营的车辆用户而言,解答这一问题都会不够理性,因为谁也不愿承认自己的车辆品质低;带有情绪的结论没有参考价值,那么就来参考最客观的数据吧。
车企研发专利数量是评价技术水平的核心,很多热销品牌是以优质的营销实现理想的销量,所以单纯参考销量并没有说服力。比如曾经专利机构同步的数据可能会另很多汽车用户大跌眼镜,大众汽车集团公户专利数量不足5000项,本田汽车不足7000项,而技术实际看不到什么亮点的丰田汽车却高达1.4万项,“技术去哪了”真的是个谜,那么国产汽车的水平如何呢?
现在国产车更好。
国产车的优点:1、价格实惠;2、配置高,性价比高。
合资车的优点:1、经久耐用;2、油耗控制,更胜一筹。
1、如果你为了改善生活,买车用来代步用,准备3-5年内换车的。那么,别犹豫买台国产车吧;2、如果你为了市区代步,希望开个8年,10年的,那么你可以考虑买台合资车。
买国产车可以支持国货,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另一方面,虽然国产车和合资车有一定差距,但差距也不是很大,对于性价比来说,国产车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
合资车的解释
合资车就是由中方与国外投资方共同成立的项目。中方出资的方式:出让土地厂房使用权、资金;国外投资方出品牌、技术、资金、人才等合资汽车就是上述情况合作情况下的产物。国外提供技术、人才、品牌等在国内组装,但核心技术还是由国外掌握。合资车品牌例如东风悦达起亚、上海大众等。
合资车贵还因为知识产权的问题。我国和外国汽车生产厂商建立的合作依存度很低,一般我国在学习外国汽车生产商更多的是组装技术、企业文化、内部管理等等,但是对于真正需要了解的汽车发动机、变速器的核心技术往往是国外进口,卖给我国的一般都是落后10年到20年的技术。
2023-09-21 20:05:41
2023-09-19 05:57:44
2023-09-01 06:29:42
2023-09-11 21:09:44
2023-10-03 18:29:29
2023-09-16 16: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