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6 01:52:26 | 找车网
我虽然也很爱国,也很看好我们的国产民族自主品牌,但是我不能骗你。
中国的 汽车 工业发展得比较晚,大约晚了60年左右吧,好像爷爷,爸爸,叔叔,哥哥都大学研究生毕业了,你刚出生你造的 汽车 就要超越人家,这个不现实。
但是国产车认真发展这么年了,比德国车比不了,比日本车比不了,比韩国车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而且现在国产车的配置,空间,动力,保值率,稳定性,都已经很接近合资车的品质了,但是你要说完全超越,我只能告诉你,任重而道远。
十五万以内的家用车,还是国产车更具有优势,无论是空间,还是电子配置。
但是如果你买车预算超越了20万,那我建议你还是多看看合资车,不是说国产车没有20万的,也不是说国产车20万的空间不好,就是B级车市场国产车差距还是蛮大的。
如果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麻烦点一下关注,不胜感谢!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中国的 汽车 工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经验需要累积。现在很多国产车看起来好像和合资车差不多,但是时间稍微一长,问题就出来了。特别是现在有些国产车,把人力物力花在一些其他地方。
我特别希望看到哪天有我们国家自行研制的波箱,发动机的车上路,哪怕这个车再不好,我都支持一辆。而不是现在的什么组装工厂,底盘是某某公司的,发动机是某某公司的,连外观都是某某公司的,技术还是人家几十年前的。真的是很无语,一个劲的去搞什么内饰,搞什么外观,唉。
望中国 汽车 工业加油
我认为同价位的国产车已经远超合资车,所以现在买国产品牌的是越来越多。我本人15年花了二十几万买了一台吉利博瑞V6的轿车,至今已6年半了,车况非常不错,除了正常的常规保养以外,从未有过一次修车的烦恼,至今车上的一些易损件都还是原车的,国产品牌的质量真的是非常给力,这是我个人的亲身体验。
不能那么说。不过基本上可以说已经旗鼓相当了!
盲目自大,就会摔得很惨[捂脸]
平民车而言我觉得已经实现了超越,找车网
中产以上的车还差的远。
电车也实现了超越。
中国还缺少土豪车和超跑车。
油 汽车 在努力向前超越~纯动 汽车 已先行世界前列,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车跑遍世界也指日可期。
国产车跟合资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变速箱和电脑芯片等领域受制于人。不过国产己经开始发力,相信在很快的时间里跟合资同台竞技。国产加油。
万一讲完全超越,起码有些地方比它强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实应该可以超越,就是品控上面和某些关键配置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不是做不到,还是管理上面问题,譬如异响,虽然合资也有,但大部分还是没有,所以完全超越还是有距离
一说车再提三大件就特马一笑话!现在生产的 汽车 无论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正常保养使用跑个二三十万公里都可以!所谓的质量是全车设计匹配如何;车身钢度和防腐蚀工艺及隔热降噪处理;车机系统整合等整车使用感!目前十万左右的代步车国产合资都半斤八两,某些合资可能还不如国产。二十以上就有区别了,但二十以上的国产车很少但正在突破!原因很简单无论技术和品牌都需要积累。花五十万买个吉利或长安您乐意不,不还是那个标吗!三大件!唉!常柴锡柴云内单缸机头八九十年代的纯国产发动机你来给我开坏一个看看你坏了它都在转(故障率范围内是允许的哪怕德国工业也有故障率)!变速箱自动的起步晚差了点手动的好像正在淘汰,基本用的全球技术买买买。底盘就更不提了匹配调校问题就看哪个品牌舍得花钱了!所以国产要赶上的是研发和品牌!至于质量,东西和装配工艺都一样的了您觉着会有多大差别!如果买,最笨的办法就是同级别车照着销量前十买!以上是一个90年代的汽修工的瞎扯淡!
连个油耗都将不下来,就不要提性能了。要知道国产现在还是以中低端车型为主,买这些车型的都是穷人,谁愿意要油耗高的。不要提车重安全,车重也不一定安全,国产不是不想把车做轻点省油,技术不行,一个紧凑型车重1.3吨,轮胎宽205,不这样高速没法跑,所以只能牺牲油耗,一些吹国产的还说大吹厂家良心厚道,你是真傻还是装傻,知不知道那是做不出来,技术缺陷。
首先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自主某些车型的质量是高于合资车的,只是整体水平还有差距。而且自主品牌的水平也参差不齐,自主一线品牌和二三线品牌的水平差距也非常大。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决定一个 汽车 的质量一般就分为几个大的板块:零部件质量、生产质量
这一部分主要取决于供应商的质量管控水平,目前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在供应商选择上都逐渐在重叠,自主品牌为了提示产品质量,也在不断的寻求更优秀的合作伙伴。但是基于成本因素,也确实会选择一些国产供应商。但是国产并不代表质量差。随着不断的积累,国产零部件供应商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供应商。大家都是在不断进步的。
这一部分主要取决于主机厂自身的水平,尤其是在焊接、涂装、总装三个车间特别能体现出水平差距。这一部分主要取决于工厂的设备水平以及工艺经验积累。像吉利、长安最近新建的制造工厂,他们的制造水平以及达到或者超越了合资水平。虽然我们硬件水平提升了,但“软件”水平却需要持续提升。自主品牌在经验积累和传递上做得确实不如合资,导致我们总是在犯同样的错误。
另一方面,自主品牌人才流失非常严重。在同一个公司工作10年以上的技术人员非常少。即便是工作10年以上的,很多人都从技术岗转入了管理岗。
非常感谢这位朋友的邀请,也欢迎爱车的小伙伴们关注百乐鱼,一起交流互动分享 汽车 话题,互动学习。
国产 汽车 的质量能不能赶上合资车呢,这个问题其实是比较大的,因为它关系到了整个国产 汽车 行业的发展,严谨一点儿说,有很多国产 汽车 的质量是超过了合资 汽车 的,比如说吉利,长城,长安,奇瑞,广汽这些 汽车 品牌,这些 汽车 品牌的质量是相当可靠了,装配也是国际一流的自动化装配化,和国际一线大品牌如丰田,本田,大众,福特相比,并不弱,也不处于下风。这里说的是质量方面。之所以要说 一点儿。因为实际 汽车 的使用,还有一个技术方面的体验,以及它的经济性,这个也是衡量 汽车 综合好坏的一个方面了。
国产 汽车 在核心技术方面,与合资 汽车 如丰田和大众还是有差距的,不过差距在一步步的缩小,比如发动机技术基本上已经赶上来了,但是变速箱和底盘技术,还是差一些,这就是分开来看。
所以说国产 汽车 的质量是没有问题的,现在想看到 汽车 在半路上抛锚真的是非常困难了,而现在 汽车 这么多了,为何半路抛锚的少了,很鲜见了呢,就是因为质量都很OK,那么结果也就很明显了,因为市场也说明了这一点儿。国产 汽车 综合技术略差表现出来的就是国产综合调校会差一些,油耗就会高一点儿,然后使用多年之后的一些异响控制也会差一些。当然也与国产 汽车 价格低,不乐意用料有一些关系。
不否认国产车这几年有进步,但主要体现在与行驶不太关联的外壳、内饰和配置上,而不是最重要的动力系统核心技术三大件,想想看这样的国产车质量会赶上合资车?痴人说梦吧。离开国内市场,试问哪个自主车企能生存?为什么会这样?就是质量达不到国标标准,在国内雇水军吹牛逼忽悠消费者,在国外行吗?
国产车和合资车最重要的差距还是制造工艺方面,其实 汽车 制造最花钱的就是技术工艺方面,这些不是人工能替代的,都需要各种更好的精密设备来改善,精密设备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花钱如流水,我相信合资车这方面要比国产车多不少。
研发就是RMB,但也是创造利润的途径,国产车能真正研发的企业真不多,也只有奇瑞、长城、长安研发比较厉害点,吉利都算不上,拿来主义比较像。
国产车也许还需要一个10年才能赶得上合资车,研发和创新太花时间,随随便便一个验证都要几个月或者一年。国产车路还很长,现在还只是处于技术不够,装备来凑的阶段,我只能说“加油,国产车企业”。
这话不能说绝对,只能说目前国产几个大品牌的高端车质量已经超越合资车中比较差的几个品牌的中低档车了。和纯进口车之间差距还是巨大的,特别是在三大件方面。当然现在国产车在配置的丰富性上基本上可以碾压同价位任何合资品牌了。反正一边学一边超,我对国产车有信心,我对民族品牌有信心。奇瑞、长安、长城、吉利、比亚迪、传祺、荣威、宝骏这几家还是很有未来的!
现在国产车技术虽然比不上合资车,但是国产车也很不错,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和改进,国产车进步多了。毕竟国产车起步晚,没有优势,毕竟有个过程,比如,奇瑞,吉利,哈佛,红旗,一起奔腾,广汽传祺,其实都很不错,经过这几年的改进,现在的国产车也不比合资车差。
你要看哪些方面的质量了, 目前来说国内造车水平的起点确实落后其他国家挺多年的,要想这么短时间就赶上人家实在是有点困难,但国产车的方向很好,价位不高的情况下有着合资车绝对没有的配置。 但就算如此在发动机等三大件方面还是稍微有一点不足。 就目前而言十万左右的车还真的是国产车更占优势,随着时间发展国产车能赶上合资车是没问题的。
中国品牌最大的不足是——它是中国品牌。对某些中国人来说,朝死里喷中国品牌是一种生活上的习惯、道德上的要求、程序上的正义、政治上的正确……
动不动就国产车漏油,傻的很
国产车口碑最好的车有吉利、长城、长安、奇瑞、比亚迪等等。
中国汽车行业起步较晚,因此一度落后于进口汽车、合资汽车等。但是,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尤其是电动汽车时代的到来,中国国产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甚至已经有了超越合资车、进口车的势头。
国产汽车是指中国人设计、开发和制造的汽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人自己的品牌汽车属于自己的品牌。从1931年,中国试制成功第一辆汽车,命名为民生牌75型汽车,开辟了中国自制汽车的先河。
汽车发展
国产车虽然现在品牌众多但是不出几年市场大洗牌之后剩下的车企也就那么几家,由于销量和技术实力的差距汽车企业阶梯化明显。在2020年的时候,吉利的销量都已经达到了132万位居榜首,排在肌力深厚的就是长安年销量都已经达到了97万,紧接着就是长城,年销量都已经达到了88万。
国内车企深谋远虑之销售之道,非及合资车之万一,车身工艺,技术专利亦不可同日而语。为企业者应以民为本广施仁义于人民,而不是在利益面前比权量力,度长絜大。中国本土汽车企业成也人民败也人民,望注重研发,广施仁义取之与民用之与民,人民应当对本土品牌多一点支持少一点诋毁才能在一个良好的大环境下健康发展。
2023-09-21 20:05:41
2023-09-19 05:57:44
2023-09-01 06:29:42
2023-09-11 21:09:44
2023-07-11 00:10:34
2023-10-03 18: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