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5 20:36:07 | 找车网
对于这个问题,可能困惑了很多打算购车的消费者,字面理解无非是要品牌还是性价比,然而细说来看远不止那么简单,诸如莎士比亚名言:“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显然,这是一个主观的命题。
既然主观,那就简单谈谈我的看法:国产和合资车目前仍有差距,只是这种差距一直在缩小。
多年之前,自主车型普遍在设计、用料、技术、做工、三大件等各方面被合资车型碾压,只能依靠低价生存,粗糙的做工以及相比合资车型较高的故障率一直让消费者留下阴影。如今自主厂商两极分化严重,很多自主车企厚积薄发,进步有目共睹;然而仍有少部分自主品牌仍处在停滞不前,或者说进步缓慢的阶段,市场的淘汰机制在加速,后者目前旗下车型基本都被边缘化,命悬一线。
既然国产品牌有了巨大进步,那这种进步在哪?
以我来看,这种进步更多的表现在静态部分,尤其是在设计、用料、智能化方面。直白点说:多年前的国产车看起来不怎么样,开起来更别说了。而如今的国产车,开起来先打个问题,至少看起来个个都挺高大上。
车企们通过重金聘请外籍设计师,全球建立设计院、启用年轻设计团队,确实让国产车普遍在设计上进步显著,这其中像比亚迪、传祺、荣威都是很好的例子。脑补一下原来的比亚迪什么样,现在的比亚迪什么样?大概应该就理解了。
以10-15万这个级别的自主和合资SUV举例,这是自主和合资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这个级别的自主SUV相比同价位的合资SUV在内饰档次感、用料方面更强,同价位情况下,配置也更好。
上图为某自主品牌车型内饰/下图为某合资车型内饰
特别强调在语音智能这块,自主车型明显走在了合资的前面。目前这个价位的自主车型基本普及了语音智能、车联网等一些互联网应用,而且在逐步的精进完善。合资车型还处在“小白”的状态,配有语音智能、互利网应用的车型相当少,即便有,功能相对也都比较单一。
只是在做工方面,自主车型和合资车型有一定差距,只是这种差距已经在慢慢缩小了。怎么能反映出这一点?举个简单例子,你看很多自主车型内饰设计的很漂亮,中控用料也毫不吝啬,各种皮质、木纹去装饰,但最终营造出来的豪华感一般般,没有达到预期的表现。看图片挺高大上,进入实车感受内饰就一般了,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做工。
既然自主车型相比合资来看优势这么大,为什么那么多人还选择合资?
往大了说就是品牌,合资车型无疑是拥有更好的品牌效应,潜移默化让绝大多数消费者觉得合资品牌似乎更靠谱,可靠性强,不会经常出毛病,三大件似乎也不会掉链子。
其实这有些误区,目前来看不管是合资还是自主品牌,核心三大件基本都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但不得不说,自主车型在三大件或者说动态部分确实是和合资车型差距最大的地方。
简单举个例子,一台同排量的自主和合资车型配备的发动机,后者普遍会有着更强的加速感受以及更低的油耗表现,这是一种差距所在,其二更多的差距表现在调校上。
在我来看,发动机和变速箱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好基友,单独拿一个出来说没什么太大意义。就发动机和变速箱的匹配,合资车企更有主导权,似乎同样的硬件条件下,他们能把动力调校的更为平顺、加速时变速箱反应更快。而这种调校会普遍反应在方向盘转向手感、底盘滤震等多个方面,我想这也是合资车企造车时间长所琢磨出来的经验之谈。
当然,以上所说的只是自主车型和合资车型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不同的车型也会有少数个例,不用钻牛角尖。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目前,我们国内国产车的技术,在发动机方面已经逐渐追上了国外的一些车企,只是在油耗控制方面还是稍微弱一些。
国产车的优点:1、价格实惠;2、配置高,性价比高。
合资车的优点:1、经久耐用;2、油耗控制,更胜一筹
1、如果你为了改善生活,买车用来代步用,准备3-5年内换车的。那么,别犹豫买台国产车吧;
2、如果你为了市区代步,希望开个8年,10年的,那么你可以考虑买台合资车。
国产
最近一两年的时间里明显体现出,同价位下
国产车找车网
用料厚道,
合资车
减配加价。
质量是要开几年才看得出来的。五年前的国产车质量真心不咋地,不过近几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制造国,任何东西都是谁造的多谁进步快的。
但是五年以内的国产车都没开到五年以上,到底质量好不好,没有几年看不出来。从用料方面来看质量肯定有很大的提升。
两三年前的国产车现在用的车主基本没什么大问题,更早的国产车那时技术、质量真心不行。两三年前的国产车也就用了两三年,两三年没问题也说明不了质量没问题。
但是合资车里这这些年重大质量问题事件真不少啊!大众断轴门、大众DSG事件门,丰田刹车事件门、福特断轴门。些都是合资车减配、使用劣质配件造成的。
国产车技术真心不如合资车,但是便宜的合资车人家也不会给你用多好的技术,所以同价位方面合资车也别提什么技术优势。现在可以肯定的说25万以内的国产车的技术不会比同价位的合资车差。25万以上的技术,国产车还没有量产的车型,有倒是有这样的技术,只是15万以上的国产车就已经很难卖了,25万以上就更不用想了,现在国产车要把最好的技术拿出来做辆车,哪怕40万的品质,售价只要超过25万以上就是做得再好也没人买单,低于25万肯定亏本谁都不愿意做。超过40万的合资车的技术,国产车真心达不到。超过25万的合资车的技术,量产的国产车都没几个型号能达到的。
不论国产车、合资车都是中国的工厂组装的,组装工艺需要自动化生产线,好的生产线拼装出来的汽车接缝小,整体性好,车与车各部分之间的差异小。前些年合资的生产线用的汽车装配的自动化机械领先国产的太多了。要引进一条生产线都是动辄上百亿,甚至上千亿的投入才行的,那是技术封锁加资金有限,
国产汽车
公司没能力没渠道建设这样的生产线,所以那时国产车的质量和合资车没法比。后来合资车不用交那么多关税,又没竞争对手,所以暴利获取利润好几年,国产汽车公司也开始有点钱了,但是利润还是国外品牌的高,虽然是卖掉一辆车一家赚一半,但是国外公司要求采购的配件都是他们控股或者进口配件产商的,这些配件都是高价销售给合资企业的,所以实际利润还是外国赚了大头,中国出钱出力只拿到小头。但是再怎么说也是赚到些钱了。为了摆脱被国外公司控制的局面,国产汽车公司现在都在积极的推出自己的品牌,造自己的汽车,目的都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打响自己的品牌。所以现在国产汽车都是拿着合资赚到的钱贴补自己品牌发展,几百亿投资个先进生产线,销量还不及合资的几十分之一,而且降价销售还不一定有人买。
汽车是个零部件很多,很复杂的工业产品,仅仅是一两项技术先进也说明不了汽车技术好、汽车质量好。国产车不足合资车就是造车历史短,积累经验少,每一家只是在某方面掌握某些技术,很多其他技术却还落后的许多。但是好在汽车配件里,只有发动机与底盘是被严格技术封锁的,其他配件,哪怕
变速箱
都能从汽车配件产商获得。
在国产车重点打出的车型上面,国产汽车公司在自己技术不行的方面都尽量采购质量好于同级别合资车的配件。
底盘、发动机也可以通过收购获得技术,只是大部分收购的都是老旧技术,但是也有个别情况是收购到性能好的老技术的。
从国产车这几年的发展,先进生产线建设、使用的配件档次的情况上来说,现在的国产车质量未必比合资车差,就算差也不会差太多。
但是具体质量怎样,没经过个七八年的考验谁都说不清。
但是七八年后汽车市场格局又是怎样,也很不好说。
2023-09-21 20:05:41
2023-09-01 06:29:42
2023-08-04 07:28:14
2023-09-02 06:27:20
2023-07-17 23:00:37
2023-10-03 18: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