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4 05:13:49 | 找车网
撰文 | 小魔
自从第一辆汽车问世以来,制造水陆两用车辆一直是发明家们的心愿。
这个想法虽然催生出了不少概念,然而第一款现实意义上得到大规模量产的两栖车,却是因为二战的爆发才出现的。
没错,它就是在美国制造,名为DUKW(或简称Duck)的六轮鸭式两栖车,因为DUKW可以为其他军用车辆无法到达的偏远沿海地区运输火炮、物资和士兵,可以说盟军在欧洲战场取得的优势多少都有它的一份功劳。
二战结束二十多年后,随着Amphicar 770的问世,两栖车这一概念才真正过渡到民用领域。
虽然这款车在陆地或水上都不会给人带来什么惊心动魄的体验,但它凭借着任何人都可以买到的两栖车辆的身份,收获了一大批人的喜爱。
在随后的几年里,许多公司都在试图用更好、更 现代 的技术来复制Amphicar 770的成功,但它们都没有像Gibbs Sports Amphibians(后来被称为Gibbs Amphibians)这样让人印象深刻。
该公司是由新西兰商人Alan Gibbs所创立,他本人可谓是一位水陆两栖车的重度痴迷者。
在2003年,该公司打造了水陆两栖跑车Aquada。
由于搭载了不少创新性技术,在公路和水面上Aquada分别可以跑出160km/h与48km/h的最高车速,是同类竞品中速度最快的水陆两栖车。但也因为高昂的价格以及认证问题,这款跑车被彻底断送了大规模生产,并成为热门车型的可能。
随着数百万美元付诸东流,你可能会认为Gibbs的创业之路就要到此为止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这家公司不仅顽强地存活了下来,甚至还集中精力创造出了水陆两栖的新奇迹——一种结合有全地形车(ATV)及水上摩托(PWC)越野能力的全新车型。
这款车被命名为Quadski,并在2012年正式推出上市。Gibbs用这台车证明一款尺寸更小、更实用的车型其实是可以承载Aquada上所有核心技术的。
Quadski的长宽尺寸分别为3259mm与1587mm,比一般的全地形车或水上摩托要稍大一些,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从陆地无缝过渡到水中。
该车的车体采用轻质复合材料制成,仅能容纳驾驶者一人乘坐,它的内里则隐藏着一个非常坚固的铝制车架,车辆的四个车轮都配备盘式制动器和ATV风格悬挂。
后者包括完全独立的螺旋弹簧、重型液压减振器和Gibbs专有的高速两栖(HSA)系统。HSA最初是为Aquada开发,驾驶者只需按一下按钮,就可以在不超过5秒的时间内收回或放下车轮,从陆地切换到水中(反之亦然)。
车辆的动力系统来自于一台从 宝马 K1300S运动摩托上“借来”的1.3升直列四缸发动机,能够制造最大129kW与140Nm的功率与扭矩输出。
发动机所匹配的传统系统也是宝马的6挡手动变速箱,并且Gibbs还为其配备了自主研发的自动离合器,方便驾驶者使用位于左侧把手上的开关换挡。虽然该变速箱没有全自动模式,但它可以在车辆减速时进行自动降挡。
由于宝马的这台发动机更为注重低速扭矩输出,它可以让Quadski无论在地面或是水中都跑出72km/h的最高速度。相比之前Aquada差异化极大的水陆最高车速,新车的表现似乎更为“平衡”。
之后在2015年,Gibbs还发布了一个更大型号的版本,称为Quadski XL。该车在机械结构方面与之前的Quadski完全相同,但它的整体尺寸更大,能供两人乘坐。这两个版本的车型一直制造到2016年,生产了一共大约1000台。
尽管我们不能否认Quadski是一款性能优良的两栖越野车,并且它确实取得了比Aquada更好的市场表现,但这款车上同样存在许多不足,令其无法成为真正的传奇。
首先,它最为致命的缺点仍然是价格太贵,单座版车型需要花费约4万美元,XL版的价格更是接近5万美元。这些钱以当时的物价来说,完全可以买到一台市面上性能最好的水上摩托和一台最好全地形车,之后还能剩下不少钱。
如果撇开价格问题不谈,它的传动系统也挺让人头疼。129kW的最大输出功率虽然在水中可以得到完全利用,但在陆地上这车的输出却被限制在60kW左右,比起Aquada的最高速度打了一半多的折扣,难免会让人感到不尽兴。
更糟糕的是,当它在路面行驶时,所有的动力都流向了后轮,这意味着一旦这个沉重的两栖动物跑到泥地或沙地里,除了在里面嘶吼挣扎它其实不太有脱困能力。
虽然后来Gibbs研发出了一个四驱版的原型车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不幸的是它从未以量产车的身份面世。
当然忽略这些缺点,Quadski仍是一款创新性和趣味性都极为出色的车辆,因为它的出现,水陆两栖技术也被成功推向了新的高度。甚至在该车推出十年后,它仍然是同类产品中第一个也是最成功的大规模量产车型。
至于下个十年是否会出现一款能突破Quadski成就的两栖车新星,只有等待市场给我们答案了。【iDailycar】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天天汽车V,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总部设在加拿大的制造商 Argo ,以打造全球最通用的全地形车而闻名。
随着这些地球上最坚固、能用于任何地形的车辆获得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ARGO近日决定趁热打铁再推出一款从造型到性能表现都更疯狂的全新车辆,以满足更极限的越野爱好者和商业多样化用途的需求。
鉴于这款新车配备了四条尺寸达到71英寸(约2367mm)的超大越野轮胎,差不多是一台家用SUV的全高,ARGO也为其取了一个非常形象的车名——Sasquatch XTX,也就是大脚怪。
Sasquatch XTX属于两栖极端地形车辆,在全地形系统与四个超级大脚的支持下,它可以轻松踏遍各种陆地甚至水域,而它座舱后方的全功能皮卡车斗更是让其成为了家族成员中实用性最强的工作车。
在之前的数十年里,ARGO公司一直在致力于打造各种4-8个轮子的全地形车和两栖船车。
从他们 发现 采用8个驱动轮和拥有较大运输空间的多功能两栖车AURORA与 Conquest 也有满足不了的用户需求后,这家公司开始把目光转向了尺寸更大的极端地形车辆,并推出了Centaur XT两栖车。
Centaur XT
也就是从这款车开始,ARGO发现了71英寸无内胎轮胎的妙处,并且它还为新车装上了坚固的壳体式车厢。
SHERP ATV
ARGO SHERP Pro
Centaur XT的造型可能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著名的俄罗斯网红车SHERP ATV,这是因为这款车本来就是那款网红车的进化版本。2021年,ARGO开始提供联合品牌的ARGO SHERP Pro和Pro XT,一年后它演变成了如今的Centaur XT。
其实Centaur XT本质上也是SHERP根据ARGO的规格要求制造,然后这些车被运往安大略省,再由ARGO添加自己的修改并完成车辆的最终组装。
如果面对之前的Centaur XT系列产品,ARGO的身份更像是一家车辆组装公司,那么随着Sasquatch XTX的推出,ARGO算是正式完成了设计与制造公司的进阶,没错这款新车不但是由ARGO自己设计,并且其也是完全在北美独立生产制造而来。
Sasquatch XTX在尺寸方面仍然延续了Centaur XT的身材体格,它的长宽高分别为3988mm/2570mm/2997mm,越野离地间隙也保持了Centaur XT的660mm,是两栖车辆中名副其实的大脚巨人。
ARGO XT328轮胎
新车与Centaur XT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搭载了一套全新的ARGO XT328轮胎,这种轮胎具有独特的胎面花纹,可提供更出色的水上推进力、侧坡抓地力以及越野时的极限牵引力。目前ARGO正在为自己的新轮胎申请专利,并且该轮胎已经通过了无数的极端地形测试。
有了新轮胎的支持,这个大家伙的全地形能力有了肉眼可见的新提升,如今车辆能够更轻松地攀爬上倾斜的陡坡,或在水中前行。
这台大脚怪的驱动力来自斗山1.8升三缸涡轮增压柴油机,传统则匹配了ARGO母公司ODG的HDT e-Steer自动变速箱。
这对搭档使用了该公司的即时扭矩驱动系统,来提供驾驶员在通过多变地形时所需要的大量低扭。线控动力转向系统则提供了熟悉的车轮控制和原地转弯模式,即外侧车轮向前驱动,而内侧车轮反向行驶,这样即便是Sasquatch XTX这种大块头也能轻松完成原地掉头。 找车网
由于Sasquatch XTX本身主打的就是全地形通过能力,在这套强大动力系统的支持下,车辆能够在35度的斜坡上爬上爬下,并可在30度的山坡上轻松穿行。当然,这个巨人在平坦陆地行驶会相对缓慢,它最快仅能跑到40km/h的车速,而在水中则为6km/h。
除了超强的通过性,Sasquatch XTX也有着超高的实用性表现,这点则要拜驾驶舱后面的全功能皮卡车斗所赐。根据官方介绍,该车斗可以携带多达1600L的材料和设备。
而且这个车斗还是专为运载重型设备而设计,它标配一个可移动的后挡板,折叠式攀爬梯,车斗地板则采用了密封性材料,并且设置有两个排水塞及绑扎装置。
车斗侧面提供一个尺寸为108L、带锁止机构的安全储物箱,可以用来存放各种贵重物品。车斗上方还贴心设置了一盏2800流明的LED照明灯,方便用户即便身处黑暗环境时也能迅速找到东西。
在载人能力方面,ARGO这次与驾驶室制造公司Custom Products合作推出了玻璃材质的四人驾驶室。鉴于该车的用户总是出没于各种极端恶劣环境,ARGO则为他们打造了一个集安全、安静、舒适、大视野于一体的高级座舱。
该座舱四周、包括车顶都包覆了大面积的玻璃面板,这些玻璃在有效过滤紫外线的同时也让车内乘员获得了独一无二的全景视野,而车顶设置的紧急透明舱门,能在发生意外时方便驾乘人员第一时间逃生。整个座舱内则配备了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的高档内饰与三点式安全带,保障乘员的舒适安全。
该车的中控台前是一个对驾驶员更为友好的方向盘,与SHERP ATV采用类似 坦克 的杠杆控制转向完全不同,而这也意味着大脚怪会像你的老旧越野车一样好驾驭。
中控台上则安置了一个12英寸的彩色触控屏,该屏幕配有白天&夜间查看模式,同时它还集成了包括实时车辆性能信息与倾角仪在内的多种实用功能。
其中包括ARGO地形控制(ATC)提供的一键式轮胎预设按钮,它可以自动调整轮胎的充气或放气,好让车辆根据泥地、雪地、水域等不同地形达到最佳性能。该车的其他配置还包括空调控制,带顶置扬声器的蓝牙音响以及180°后视摄像头等等。
遗憾的是,Sasquatch XTX并不能在公路行驶,如果你想买一辆开到大街上招摇过市,那是不太可能了;但用大脚怪将工作人员和装备拖到偏远的工作营地,亦或是驾驭着它在地球最深、最潮湿的荒野上撒花打滚,都是完全没问题的。
ARGO没有公布Sasquatch XTX的价格,你要是对它感兴趣,ARGO的人会很乐意根据你的配置需求给你发一些报价。不过考虑到这只大脚怪本身属于ARGO商用车系列的一部分,你要做好钱包大出血的心理准备。【iDailycar】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天天汽车V,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找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橘子洲水陆两栖车值得坐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橘子洲水陆两栖车值得坐吗橘子洲水陆两栖车是一种既能在陆地行驶,又能在水中泛舟的水陆两栖交通工具。这种交通工具融合了车的灵活性和船的适用性,可以在旅游景点、影视拍摄、水上救援和军事用途等领域提供便利。在橘子洲景区,水陆两栖车可以带领游客领略湘江的美丽风光,同时让游客体验到水陆畅行的独特感受。这种交通工具在旅游观光领域具有独特的新奇体验,可以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旅游选择。然而,是否值得坐橘
有没有《急先锋》里面的水陆两用汽车?有《急先锋》里面的水陆两用汽车。水陆两用车又名水陆两栖车、水陆两栖船、水陆两用船、水陆两用艇。它是结合了车与船的双重性能,既可像汽车一样在陆地上行驶穿梭,又可像船一样在水上泛水浮渡的特种车辆。由于其具备卓越的水陆通行性能,可从行进中渡江河湖海而不受桥或船的限制,因而在交通运输上具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主要优势:
陆风X6汽油两驱版2.0排量的怎么样X6汽油/两驱u发动机:三菱4G63S4M(16气门多点电喷汽油机)u排气量(ml):1988u最大功率(Kw/rpm):84/5500u最大扭矩(N*m/rpm):163/3500u排放标准:国Ⅳ+OBDu百公里油耗(L):8.5u最大爬坡度(%):50u最高车速(Km/h):≧140u最小转弯半径(m):5.8u
东风标致307两厢轮胎是什么型号舒适版东风标致307两厢轮胎型号是:195/65R15。195代表轮胎的台面宽度为195mm。65代表轮胎的扁平率为65%。R代表的是子午线轮胎。15代表的是轮胎的轮毂直径为15英寸。东风标致307的前脸外观酷似狮子威俊的面孔,尤其两个前大灯好像狮子的双眼炯炯放光,不怒自威,这是沿袭了标致车系共有的特征。扩展资料
09年标致207两厢能值得买吗值得买,标志207如果不是事故车,手续齐全,二手标致207可以启动。标致207简介东风标致属于欧洲车合资车。二手车注意事项不能买事故车,要做好修理准备,所以当车况好,价格合适的时候,可以选择起步,当汽车达到一定的公里数时,一些消耗的零部件就会达到更换的时间,但只要不是发动机损坏这样的大问题,也没关系。不过这款车型市面保有量不高所以保值率也不高,这也就意味着入手后
亚洲狮与卡罗拉哪个值得买你问对人了,上半年我买车时正好对这两款车型做过功课。一汽丰田亚洲狮和一汽丰田卡罗拉是同一汽车品牌下的两款车型,具备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以下是它们的一些比较供您参考:一、亚洲狮1.车型定位:亚洲狮是一款中型轿车,注重舒适性和豪华感,适合城市驾驶和商务用途。2.外观设计:亚洲狮拥有流畅、精致的外观设计,强调时尚和大气感。3.内部空间和
亚洲狮与卡罗拉哪个值得买你问对人了,上半年我买车时正好对这两款车型做过功课。一汽丰田亚洲狮和一汽丰田卡罗拉是同一汽车品牌下的两款车型,具备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以下是它们的一些比较供您参考:一、亚洲狮1.车型定位:亚洲狮是一款中型轿车,注重舒适性和豪华感,适合城市驾驶和商务用途。2.外观设计:亚洲狮拥有流畅、精致的外观设计,强调时尚和大气感。3.内部空间和
澳洲车主花两年时间打造的本田S2000跑车,每个细节都值得玩味!本田S2000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传奇的日本跑车之一,S2000向来以车身圆润中带有一丝可爱的外观轮廓和与之截然相反的出色驾驶感受而著称。而今天要介绍的这辆改装本田S2000出自一位澳洲车主。20世纪50年代末期,当时日本刚刚开始大力发展经济,而本田汽车制造商在那个年代主打的路线是一些价格亲民的廉价家用车。然而在不久之后的
2023-08-25 14:09:50
2023-09-10 09:28:30
2023-08-23 03:58:02
2023-09-09 12:17:36
2023-08-24 05:06:58
2023-08-20 21: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