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1 00:34:04 | 找车网
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动机动力充足,搭载的1.5T涡轮增压机子虽然账面数据不是很抢眼,但是实际表现出乎意料。坐满七个人,无论是市区、高速,无论是起步还算提速,都感觉非常轻松,当然发动机嘶吼声也比较明显,尤其是高速路加速很顺畅,没有拖沓的感觉;
手动挡换挡行程短、吸入感较强,实际操控手感不错;减震效果很好,满员状态下过减速带并没有感觉很硬很突兀的时候;空间宽敞,前两排座椅实用性很高;油耗表现出色。
缺点主要体现:
离合器踏板相当沉重,LED大灯远光效果很一般,虽然配备的LED大灯组样式绚丽时尚,但是远光照明度真的太一般般了;中控台异响,跑了这一趟无数次听到,可就是找不到哪里发出的;
第三排虽然可以座人,让孩子坐在后边,但是腿部空间比较局促,头部空间也不乐观;胎噪较大,虽然整车隔音做的不错,但是可以感受到胎噪是比较明显的;方向盘虚位有些框量,需要尽快适应。
易车原创 “ 海豹 DM-i与合资燃油车, 像是两个时代的产品在一个赛道竞争…… ”
在海豹DM-i上市发布会次日, 比亚迪 海洋网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张卓对易车如此说道。
的确,海豹DM-i起售价低至16.68万元,自带高配置、长续航。有人说,它掀起了传统燃油B级车最后的遮羞布,让合资品牌也不得不为之一震。
海豹DM-i又能否真的打破合资竞品根深蒂固的壁垒?海洋网内部对它有多少期许?
易车总编辑张利在海豹DM-i上市第一时间采访了比亚迪海洋网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张卓,就海洋网的今后新车的规划、海豹DM-i的定位、海洋网渠道建设等网友关心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对话。
视频正在加载中...
张卓说,从创立之初,海洋网精准聚焦年轻化、新能源化两大方向。
它既承接着DM-i超级混动平台和e平台3.0两大新技术,又开创“海洋美学”设计理念,为旗下产品赋予耳目一新的年轻颜值,逐渐成为比亚迪新的增长点。
笔者统计了海洋网2023年累计销量,数据果然不负众望,已达77万辆!
其中, 海鸥 、 宋PLUS 、 海豚 等多款车型凭借2-3万级别的月销量,一举成为现象级产品,并且分别在各自赛道成功围剿同级燃油车。
唯独中型市场有待比亚迪深挖,于是压力给到了海豹。
今年前8个月,海豹EV累计销量49960辆,成绩不俗,但与 凯美瑞 (139841辆)、 帕萨特 (112803辆)、 雅阁 (108376辆)等传统中型热门车还有着不小差距。
面对根深蒂固的壁垒,海豹该如何破局反超?
张卓分析,B级车是家庭用户的主力用车,而90后和00后正在成为汽车消费生力军,这些年轻家庭用户对汽车的新技术、新设计、新服务以及个性化有着巨大的需求。
率先推出的海豹EV以纯电运动轿跑之势入局,凭借CTB电池车身一体化、iTAC智能扭矩控制系统、后驱/四驱动力架构等创新技术,成功向年轻消费者树立起“新潮个性”、“高科技”的价值标签。
但对于缺乏充电条件的消费者而言,他们对纯电驱动的海豹EV还是有着一定顾虑。
于是海洋网交出了第二份答卷:海豹DM-i。
论动力,它提供“两套动力+两种续航”,NEDC纯电续航分别为121km和200km,亏电油耗最低可到3.9L/100km,满油满电综合续航最高可达1300公里。
论智能,它有着新一代DiLink系统、L2辅助驾驶、360°全景影像、15.6英寸的旋转大屏等加持。
从定价、产品、配置、口碑综合而言,海豹DM-i都在重塑B级车的价值标杆,将在B级车市场站稳脚跟。
在张卓眼里,海豹DM-i是产品的补充,更是需求的满足,是一款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用车场景和习惯的B级车。
海洋网对用户、行业的深度洞察不止局限于产品端,还在于销售服务端。
在销售端,海洋网坚持传统的4S店模式,张卓表示这将是海洋网长期存在的模式。
中国地缘辽阔,大概有1860个左右县城,400多个地级市,直营模式并不适合大规模上量,只适合部分汽车品牌。
覆盖上千的城市、县城等大范围的区域半径,意味着对成本、管理、效率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建店速度相对较慢,难以适应如今高速增长、高速变化的市场节奏,最终失去市场先机。
不过在传统4S模式的大基调下,海洋网并不排斥新潮流、新事物。
近年来,汽车从郊区走向城市中心,这些被称作“商超店”的汽车展厅,已经成为CBD、购物中心的标配。
顺应着这股趋势,海洋网也在不断开拓城展、商超店等触点,让汽车销售从“人找车”,走向“车找人”。
过去的4S店大多开设在郊区,交通不便,消费者在购车、售后环节都需耗费较高的时间成本,同时主机厂与消费者存在着明显的信息差。
相反,”商超店“让主机厂直达消费者,也能快速洞察消费者需求,用最新的技术、设计抢占好用户心智。所以,海洋网除了4S店之外,也在开创商超店、城市展厅等多个销售渠道。
另一侧的用户触点在新兴的乡镇市场。
目前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虽然已达到36%,超前完成了目标,但在三四线城市以及乡镇仍属于一片蓝海。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公开的数据显示,目前特大、大型城市增长疲软,中型、小型城市以及县乡的新能源销量呈逐步攀升态势。
尤其县乡增长空间最大,占有率已从2017年的6%增长至2023年7月的16%。
与此同时,国家层面也发布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充电桩将在三四线城市和乡镇逐步铺开,配套基础设施逐步得以完善,充电焦虑也将被慢慢缓解,为新能源汽车的下沉培育了一片沃土。
张卓透露,渠道和市场的下沉也是海洋网的主线任务,将加快开发县一级和乡镇市场。
“价格”成为今年车市的关键词。
自今年初以来,合资燃油车打响了“价格战”,试图挽回流失的市场份额,使得一场持续性的腥风血雨席卷车市。
当谈到这样的市场现状,张卓坦言:客户重叠意味着价格竞争,当合资燃油车降价3、4万元的时候,部分消费者的确有所触动,避免不了对海洋网产生影响。
但关键在于价格战并不可持续,合资品牌为了换取市场份额,必须牺牲毛利,当新能源渗透率达到40%、50%时,合资品牌的大规模降价显然并不能起太大作用。
而比亚迪则用新能源、新技术降维到燃油车的战场,与合资燃油车像来自两个时代的产品在一个赛道竞争。
张卓的言语间,都透露着一家新能源头部车企对竞争的开放、自信态度:
一方面,是直面竞争的残酷,张卓表示在这个新能源化持续渗透,且不可逆的趋势下,市场会有新的替代者出现,但它不可能一帆风顺,不能一夜之间替代传统品牌。未来,竞争者必须面临僵持不断、你来我往的替代过程。
但作为新能源车企中的大佬,比亚迪倡导行业走向良性竞争,反对踩踏友商,恶意攻击。正如不久前比亚迪第500万辆下线仪式上,比亚迪抛出了“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的slogan。
另一方面,是面对内卷的从容与自信。从DM-i、刀片电池、e平台3.0,再到云辇、易四方等技术,比亚迪组成了足够大的技术鱼池,来抵挡时代变革的洪流。
比亚迪深谙唯有用颠覆性的新技术、成本和价格优势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鲜花与掌声,从目前1-8月累计176万辆,持续碾压的销量便能证明这一切。
“ 海洋网今年过百万辆应该没有太大问题,按照单一车企计算,可能排名前四或前五 。”
对于海洋网的今年销量预期,张卓流露出满脸的自信。的确,海洋网有了海豹DM-i作为新的突破口,与原来口碑不俗的海豹EV形成双线合力,相信将加速实现百万辆级的年销体量。
当然,海洋网不只追求产品的销量数字,还有产品的广度与深度。张卓透露明年初海洋网还将推出一款两厢后驱的EV车型,可通俗理解为对标 大众 Polo 的电动化,以此覆盖不同细分人群,充分应对市场的竞争。 找车网
届时,海洋网以及比亚迪还将释放多大的品牌势能?值得我们期待。(作者:曾惠君/赵石林)
打开易车 App,搜索“真十万公里长测”,看最真实的车辆长测报告。
找车网(https://www.snzqc.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看比亚迪的想法变了?的相关内容。
众所周知,我买了一台 海豹 ,已经开了3个月,我 发现 一个 比亚迪 车主的日常,经常有被Q到,“比亚迪怎么样?”开始的时候我以为是和其他品牌一样,属于正常聊天话题,就好像“今天天气很好”一样普通,但后来我发现,事情有点复杂。其实,当人们在这么问一个比亚迪车主的时候,他们似乎是想确认一些东西。
什么东西呢?一些自己眼前已经看到的不容置疑的现象,和以往经验在脑子里形成的固有印象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需要确认一下。这种现象,是比亚迪发展历程中,进化太快所导致的,我想从我这个之前就没想过会买比亚迪的海豹车主视角来讲,或者更具象一些。
从什么时候开始,比亚迪变了?
有段时间,网络上流传着“以前没钱买比亚迪,现在没钱买比亚迪”的段子,它是什么时候火起来的?是DM-i超级混动系统发布,比亚迪订单火爆,叠加唐、汉、海豹长时间保持在20万+销量榜前列之后,这个段子就在车友中传开来了。说起来也就在这2-3年期间。
从数据层面,我们看到:2010年比亚迪乘用车单车均价5.9万元,2020年升至13.52万元,到了2022年这一数据升到了17.6万元,一举超过 大众 平均车价15.7万元。其中,海豹售价区间21.28-28.98万元,一入市即爆款,交付第3个月销量突破万台,持续热销。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对比亚迪的印象一直比较“理科男”。刚入行做汽车媒体的时候,我独立负责的第一个报道就是比亚迪F3DM低碳版双模电动车的上市,也算是一路见证比亚迪发展过来的。或者正因为我经常会有接触比亚迪的机会,知道他并不像坊间传闻的那样,反倒觉得比亚迪是一个从上到下都非常实实在在的企业,实在到连外观都不去做,结果出现了销量低谷。
然而就是经历了低谷,比亚迪还是没有改变新能源方向,反倒是10余年坚持在技术研发上大投入。量变引发质变,有了后来的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系统和e平台 3.0这些技术,正是凭这些技术,比亚迪迎来了近两年从产品竞争力、销量到品牌的蜕变。
20多万的比亚迪,很值
老实说,比亚迪在我的生活中,是日常工作要接触的很多品牌之一,虽然一直以来对比亚迪的印象没什么负面,但之前我没想过会买一台比亚迪。但后来,因为订了 smart 精灵被背刺,刚好就去看了海豹的实车,觉得挺好看,而且这台车可能又好开,又有长续航,好像可以试一下,我居然就下单了。
后来我回想,是什么给了我当场掏手机订车的信心?或许信心是会积攒起来的吧。这几年,我看着比亚迪一步一步逆袭,在2018年看到了龙颜发布,大大提升了比亚迪旗下车型的颜值,在2020年见证了刀片电池不起火实验,在2021年初试驾宋PLUS DM-i被这套新的混动系统惊艳,在2022年见证大货车压过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下的电池包毫发无损继续装车使用。正是这些,让我相信,海豹错不了。
事实上,开了3个月,我觉得海豹挺值的。“史上最好的比亚迪”可不是浪得虚名。首先颜值很扛打这点,日复一日的用车感受是最深的。有人说,如果你停了车还忍不住要多看一眼你的车,那么它就是好看的,海豹何止是我自己觉得好看呀,是身边人都会在看到这台车之后不经意说一句“海豹真好看”。
第二是好开,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为海豹带来更自然的坐姿,给良好的驾驶体验打下基础。40500N·m/°的车身扭转刚度,讲真日常开还是能感觉到底盘整体性更强,过弯车身稳定性更高的。同时海豹在悬架的调校上,是软硬兼得,韧劲加持的风格,在照顾到日常乘坐舒适性的同时,在弯中保留足够的支撑性,会给到驾驶者更足的信心。
第三是长续航,标700公里,实际在市区两次充电间隔可以在500公里以上,长途也能跑个近500公里,能够给日常用车带来更好的便利性,减少补电频率,长途出行也更省心。另外还有一个意外收获,海豹搭载的充电升压模块,使它相比市面上其他车型在标准电桩下,充电速度更快。
综合来说,海豹在20-30万价位,不管是行驶品质、乘坐舒适性、NVH表现,还是功能配置和操控感都做出很好的水准,作为车主我负责任地说:它很值!
手握“技术鱼池”,走遍天下都不怕
一路走来,比亚迪和其他的中国品牌好像有点不一样,如果说像吉利、 长城 、 长安 这样的头部中国品牌是在顺势而为,那比亚迪则是在造势前行。大家都晓得,从2010年起,比亚迪就坚持走新能源道路,中间也出过一些新款的燃油车,但大家笑称那是王老板为了赚钱造新能源车而做的。实际上比亚迪一直以来坚持走“正确的路”而非“简单的路”。
王老板有个“技术鱼池”说,“比亚迪拥有技术‘鱼池’,里面有各种各样的技术,市场需要时,我们就捞一条出来。”这个技术鱼池,就是比亚迪多达2.6万件的全球技术专利。比亚迪手上的新能源车技术专利数行业领先,比第二和第三名所持有专利数总和还要多。
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得足够长,我们就会看到汽车行业的发展,其实是一部技术发展史。在全球进入电动化大转型的当下,比亚迪手握“技术鱼池”,可以说是走遍天下都不怕。
事实上,比亚迪正在全面布局,将大展拳脚。2023年,比亚迪将推出10款新车以提速在国内市场的销量增长;推进两大高端品牌—— 仰望 和个性化品牌的落地;还将加快乘用车在海外市场的布局,正式进入日本、欧洲等全球主要汽车市场,拓展海外影响力。
写在最后:从一个局外观察者,到成为一个愿意为比亚迪证言的车主,其实是在不知不觉间,或者是自然而然地这么去做的。其实内在逻辑也很简单,作为中国人我们当然是希望中国品牌能够做得更好,立足本土,走向全球。一旦有哪个品牌符合这一期许,我们当然是自愿举双手支持。我也很庆幸,作为一个时代的见证者与参与者,看到了中国品牌的坚持、自信与成长,看着中国品牌从模仿做起,搭建体系,提升制造实力,站在由跟随转向引领的关键节点,奋力向前。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新车评,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找车网整理的比亚迪的车怎么样?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找车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找车网:www.snzqc.com2024-10-24 21:16:03
2024-10-27 12:51:11
2023-10-14 19:34:59
2023-10-08 07:53:49
2024-10-30 12:07:07
2024-01-03 15: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