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车资讯 > 正文

新能源电动车之争 纯电车和混动车的决裂,从抢充电桩开始?

2024-05-20 07:09:35 | 找车网

今天找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新能源电动车之争 纯电车和混动车的决裂,从抢充电桩开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新能源电动车之争 纯电车和混动车的决裂,从抢充电桩开始?

上氢能源汽车与电动车之争背后,谁将会是最大的赢家?

发展氢能汽车,是环保概念扭曲的结果。气体燃料不适合大规模应用。也无法大规模。看看天然气汽车就知道了。不要以为氢不排放碳。实际追踪生产氢的源头,排放碳更多。

在国内电动化的发展中,应是包括“非传统燃油车”(即存在弱混电池的车)、“混动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氢能源汽车实际上是“氢燃料电池”汽车,而不是像以甲烷气体为能量来源的加气汽车。

电动汽车是终结者,电动汽车不仅能在地球上跑,还能在月球上、火星上跑。它不需要氧气,而氢能汽车不行。自然界的光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可以方便地转化为电能,随着各种绿色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成熟和提高,未来的电能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电能的使用仍然是最最清洁环保的能源利用方式。在电能的储存研发上是不是可以把思路打开一些,可否像加油的方式一样给电瓶加电。比如在未来电动汽车充电的方式是倒进一种神秘的液体后,就完成了给电动车的充电。当然这只是一种设想。找车网

如果氢能源汽车发动机能用几十年不衰减,当然氢能源汽车好,如果像电动汽车一样,燃料电池寿命只有10年,那么还是电动车好,,如果传统汽车不限制使用和购买,最好还是传统汽车,因为传统汽车耐用,成本低。

我的感觉是家用车电能为主,大型商用车氢能为主。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五年内会出现能量密度大于300W/公斤的电池包,这样就会有充电一次饱6、7百公里的电动车,并且车重控制在2吨以内,家用车充电以在家、单位慢充为主,公共快充为辅。另外由于燃料电池价格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不会大幅下降,在车辆生命周期内要跑的多才可能回本,所以用在大型商用车上才有前途。

新能源电动车之争 纯电车和混动车的决裂,从抢充电桩开始?

新能源汽车电池之争升级 丰田加速

今天的汽车圈,电池成为了主角。

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表示,已与特斯拉正式签署了电池供应协议。

宁德时代在证券交易所文件中表示,该公司将向特斯拉供应锂离子动力电池产品,而特斯拉将根据自身需要,决定在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期间进行采购。

要知道,一直以来,日本松下是特斯拉的长期电池供应商。

那边消息刚出,这边又传来和松下有关的新消息。

丰田汽车公司宣布,丰田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于2019年1月22日就成立车载方形电池事业新公司,合资公司名为“泰星能源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据了解,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将面向所有的客户开发可供放心安全使用、品质与性能兼优、成本控制等方面富有竞争力的电池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合资公司不仅向丰田、还向所有的客户提供电池供给。

汽车进入新能源时代,电池成为汽车首选的动力来源设备,很多车企已认识到,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攀高,电池是重要的抓手。

2月3日消息,PSA集团将与法国电池制造商Saft(帅福得)公司联合建立两个汽车动力电池工厂。到2030年,两家工厂的电池年总产量为48GWh。

入局者多了,局面自然也就变化了。

一直以来,比亚迪占据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电池销量的霸主地位,但随着更多入局者的到来,霸主地位不保。

电池的销冠地位已被宁德时代取代,而连续4年蝉联冠军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也被特斯拉赶超。

扉旅汽车查阅相关数据了解到,比亚迪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2.95万辆,同比降低7.39%。特斯拉去年全球共交付新车36.75万辆,实现50%的同比增长,其中Model 3为其带来全年30万辆销量。

相比于比亚迪,同样是造车企业的丰田似乎走得更稳,跑得更快一些。

2019年6月,丰田重新修订了战略目标:5年之内卖550万辆电动化新能源车。

丰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决心可见一斑。

从混合动力、到纯电动,再到氢燃料电池,丰田一直在布局。

2019年7月17日,丰田汽车公司和宁德时代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稳定供给和发展进化领域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2019年9月26日,丰田分别与中国一汽、广汽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内容除了包括推出混合动力车、外插充电式混合动力车外,还将推出质优价廉的纯电动车、氢燃料电池车等车型。

丰田的新能量战略布局合作中,自然也不会少了该领域的先行者。

2019年11月,丰田与比亚迪成立纯电动车的研发公司签订合资协议,丰田与比亚迪各出资50%。新公司将开展纯电动车及该车辆所用平台、零件的设计、研发等相关业务。

扉旅汽车发现,与上述的合作相比,此次丰田与松下的合作更有意味,这个意味源于全固态电池。

在丰田和松下合资公司的业务范围中可以看到,包括了车载全固态电池的开发、制造和销售。

固态电池是使用固态电解液代替传统的液态电解液,其最大优势是充电速度快,电池能量密度高,而且可以显著降低因为电解液泄露造成的电芯过热和起火的风险。

但目前固态电池技术还并不成熟,还不能实现量产。

谁能解决痛点,谁就更有可能成功。

无疑,固态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技术,谁能率先掌握该项技术,实现量产,谁就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占有重要一席。

现在看来,丰田看准了这一点,也走在了前面。

提到新能源电池的新技术,不得不要再提一下老将比亚迪最近发布的刀片电池。

据了解,刀片电池属于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拥有300多项专利。刀片电池在体积比能量密度上比传统铁电池提升了50%,具有高安全、长寿命等特点,整车寿命可达百万公里以上。

不难看出,在新能源汽车电池这个赛道上,正在上演你争我夺激烈赛跑,这场电池之战才刚刚开始,看看谁能跑得最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能源电动车之争 纯电车和混动车的决裂,从抢充电桩开始?

纯电车和混动车的决裂,从抢充电桩开始?

事件的起因是广州

蔚来

车友在新疆自驾游途中,自家的充电站被其它品牌的混合动力车乱入,导致蔚来车主不能充电,该行为被曝光后引起了很大舆论。随后,蔚来副总裁沈斐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如果技术上可行,以后在异常忙碌的充电站场,要把烧油的车禁掉,优先保障纯电车辆充电”。

两件事加在一起,便产生了两边倒的言论。一方是支持蔚来的做法,认为此举是保障了蔚来车主的权益,既然混动车能烧油又没有里程焦虑,那就没必要在数量少又忙碌的充电站与纯电动车去抢充电桩。另一方认为蔚来禁止烧油的混动车在自家充电站充电是格局小了,无论是插电混动还是增程混动在馈电时的确有补能的需要,这样行驶质感会好很多。

双方各持一词,完全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如果跳过现象看本质,你会

发现

纯电动车和混动车抢充电桩这件事真没有表面那么简单。

纯电车和混动车“充电权”之争

因为城区充电网络密集再加上车主用车强度低,所以纯电车和混动车的“充电权”之争并不激烈。我们公司楼下有

小鹏

充电站,平时除了小鹏自家车充电以外,笔者也经常看到

特斯拉

极氪

、理想、

比亚迪

的车会去充电,各自品牌车主甚至会交流用车心得,远远没有到剑拔弩张的地步。

可是到了高速甚至是高原高速,当充电桩成为稀有物品,用车强度也越来越大时,纯电动车和混动车的充电矛盾就越来越深,尤其是像蔚来这类自家充电桩被混动车占用的情况下,车企优先让自家纯电车充电也是情理之中,毕竟混动车在高原和高速地区没电了还有油,而纯电动车没电那就啥都没了。所以说,在充电资源少的情况下,纯电动车“充电权”确实要大于混动车,更何况还是用自己品牌的充电桩给车充电,那就更挑不出毛病。

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车企没有用全力

新能源车的销量越来越高,充电桩的数量却没跟上来,尤其是在节假日和高原、高速地区,充电桩的数量根本不能满足新能源车的充电需求。截止到今年6月底,我国建成了各类充电桩有660万台,但我国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达到370多万辆,再算上往年的新能源车后,充电桩与新能源车的比例不对,加剧了纯电车和混动车的“充电权”之争。

另外,为了让用户的用车体验更好,目前只有主流的新势力品牌在花大价钱造充电站,譬如蔚来、小鹏、特斯拉。至于传统车企,像比亚迪、吉利、

长安

长城

,它们自己的充电站并没有大规模铺开。

新势力和传统车企两个完全不同的做法,其实也是出自各自利益考虑,新势力需要优秀的服务和产品附加值来打开销售渠道,吸引粉丝买车,这样才能越走越远。传统车企则认为大规模建充电站需要投入的资金太多,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回本,还不如靠社会上的充电资源。毕竟传统品牌影响力有了,不用担心粉丝不买车,还能省下大量人力物力,可谓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纯电动车和混动车抢充电桩这件事的底层逻辑是因为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的“充电权”之争,只是这次混动车的做法明显欠妥。(文/优视汽车 向前)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优视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找车网整理的新能源电动车之争 纯电车和混动车的决裂,从抢充电桩开始?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找车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新能源电动车之争 纯电车和混动车的决裂,从抢充电桩开始?”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