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2 16:37:21 | 找车网
2018年中国汽车行业产销量及发展前景分析 预测2019年市场销量将达2810万辆
2018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尘埃落定
2019年1月15日公开消息称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连续10年全球第一。国产品牌方面,上汽、吉利、长安位列前三。
据
前瞻产业研究院
发布的《
中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需求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为2780.92万辆和2808.06万辆,同比下降4.16%和2.76%。年均增速为-2.8%,低于中汽协年初预计水平。
从历年销量及增长率数据来看,我国汽车销量在2016年达到2803万辆以后,2017年、2018年增速持续回落,2018年是1990年以来销量首次呈现负增长情况。
2010-2018年中国汽车销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对于2018年整体市场的下滑原因,报告分析认为1.6升及以下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刺激”效应逐渐减弱、二手车销售波及新车市场、国六排放标准提前实施、三线以下城市对低端SUV的需求减弱、消费升级延续,低端市场下降都是影响车市的因素。
2018年我国汽车产业面临较大的压力,产销增速低于年初预计,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增速趋缓,增幅回落。,一方面由于购置税优惠政策全面退出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宏观经济增速回落以及消费信心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仍面临较大的压力。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仍处于普及期,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汽车产业已经迈入品牌向上,高质量发展的增长阶段。
在此背景下,我国乘用车市场销量下滑。报告数据显示,我国乘用车2018年产销2352.94万辆和2370.98万辆,同比下降5.15%和4.08%。
分车型来看,轿车、SUV、MPV销量均呈同比下滑态势,其中轿车销量为1152.78万辆,同比下降2.7%;此前作为车市主要拉动力的SUV增速进一步放缓,全年销量为999.47万辆,同比下滑2.52%;MPV下滑幅度最大,销量为173.46万辆,同比下降16.22%。
报告数据分析称,MPV市场下滑主要是受到SUV的冲击,三到六线城市的汽车消费转向自主品牌SUV以及选择中高端MPV的趋势越来越明显。MPV市场中,A0级全年累计下滑幅度最大,累计下滑30%,A级、B级MPV分别下滑11%和4%,C级MPV微增1%。
与乘用车市场形成对比的是,商用车市场销量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商用车产销427.98万辆和437.08万辆,同比增长1.69%和5.05%。
2018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快速增长
与传统燃油车相比,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快速增长,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125.62万辆,同比增长61.74%。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为98.37万辆,同比增长50.83%,插电混动车型销量为27.09万辆,同比增长117.98%。插电混动车因可以减缓续航里程以及动力性能的焦虑,加之补贴政策的变化,快速增长是正常的。
2013-2018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统计及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燃料电池汽车还不能被大规模推广
2018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为1527辆。,该销量主要来自于示范项目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相比纯电动汽车与插电混动车,确实有很大优势,但是从目前国内关于燃料电池的技术储备来看,燃料电池汽车还不能被大规模推广。
汽车出口同比较快增长
2018年,汽车出口104.1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6.8%,继续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增速比上年有所放缓。其中乘用车出口75.8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8.5%;商用车出口28.3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12.5%。除四季度外,汽车月度出口量均高于上年。
2019年中国汽车行业销量预测
预测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为2810万辆左右,与2018年基本持平。其中乘用车预计销售2370万辆左右,与2018年基本持平、商用车预计销售44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1%左右,2019年在平衡了车辆进出口以后,全年市场需求为2820万辆。新能源汽车预计销售160万辆,同比增长30%。
我国汽车市场已经从增量时代进入到存量时代,在这一背景下,今年中国品牌将会面临市场更加激烈的挑战,品牌之间比的将会是产品技术及综合实力。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占比为42.09%,比上年同期下降1.79%。
电动车排名:Taycan、Model X、Model S、Model 3、蔚来ES8、 蔚来ES6、 Polestar 1、 Polestar 2、 小鹏汽车P7、 小鹏汽车G3。
1、Taycan
Taycan是保时捷旗下的首款纯电动跑车,与Panamera一样都是四门跑车。Taycan一共有三个版本,分别是taycan 4s、taycan turbo以及taycan turbo s,基本上都传承了保时捷家族的DNA,不过在细节上加入了不少新的设计元素。Taycan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跑车,最大的区别肯定是动力,顶配百公里加速2.3s,综合工况续航里程465km,表现还可以。
2、Model X
特斯拉Model X是一款纯电中大型SUV,鸥翼门的设计是它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看起来确实充满着未来感。在动力表现上,Model X和高性能SUV能打个平手,3.4秒的加速能力很令人吃惊,同时在续航表现上,Model X高续航版本能有605公里的续航里程,已经足够使用了。
3、Model S
Model S问世已七年之久的造型虽然也经历过中期改款,但整体轮廓和流线依旧传承了本来的设计精髓,即便以今日的眼光来看也完全不过时。长续航版本的续航能力高达840公里,即使来个长途旅行也不用太过担心续航问题。驾驶辅助系统自动化程度很高,是电动车中的标杆车型。
4、Model 3
Model 3前脸的线条并不多,但有锋利的锐角也有柔和的曲线配合蝶翼造型的大灯,整体给人以灵动而犀利的感觉,但并不凶神恶煞。在国产后,低于30万的售价令它很有竞争力,高配668公里的续航能力完胜一众电动车,如果你能接受新能源车,Model 3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5、蔚来ES8
蔚来ES8是一款中大型纯电家用SUV,580公里的NEDC续航里程在这么多电动车里算是很高了,而且性能也非常强悍,百公里加速只要4.4秒。作为家用车,蔚来ES8主打豪华感和舒适性,与传统豪华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缺点,就是ES8的体积太大吨位太重,所以能耗偏高,所以有时候纯电车也不一定就是节能的。
文| 腾马丁博士找车网
车图腾出品,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中国,将成为经典汽车品牌——smart的第二故乡。在这里,裹挟在电动智能化的浪潮之下,smart将重新腾飞。
1月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吉利控股”)和梅赛德斯-奔驰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奔驰”)宣布:双方组建的smart品牌全球合资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smart Automobile Co., Ltd.)正式成立。
“吉利版”国产电动smart,终于要浮出水面了。
这一次,它将以什么方式搅动风云?
▌ smart:在中国,为全球
吉利smart的合作虽然不是新闻,但本次正式官宣还是透露了一些重点信息。
首先,关于钱:合资公司注册资金54亿元人民币,双方将各出资27亿元人民币,各持股50%,奔驰主要以smart品牌出资的形式获取相应股份;
其次,关于人:合资公司董事会将由6名成员组成,双方各委派3名,由吉利集团总裁助理、领克张家口工厂总经理、领克学院院长佟湘北出任smart合资公司全球CEO,负责统筹市场、销售、研发等smart品牌所有业务模块,向smart合资公司董事会汇报;
再是,关于分工:全新纯电动smart将由奔驰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吉利负责工程研发。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在此之前,戴姆勒将继续在法国汉巴赫工厂(生产smart EQ fortwo)和斯洛文尼亚新梅斯托工厂(生产smart EQ forfour)生产smart现有车型。
最后,一个尚未确定的问题,全新纯电动smart产地(工厂)在哪儿?
此前,长城-宝马合资公司“光束”已公布,电动MINI将于苏州市张家港市生产,基地拟于2020年开工,2022年建成。相比之下,吉利-戴姆勒的电动smart对产地的消息进行了模糊处理。
2019年5月,有消息称,内部代号“戴姆勒C项目”的电动smart国产项目,将落户成都市龙泉驿区。
一个支持的例证是,2019年8月29日,吉利集团旗下、沃尔沃纯电动品牌Polestar极星公布其成都生产基地正式投入运营,首款车型Polestar 1将在这里进行量产,出口全球市场。如果电动smart国产项目也落户在此,那么大规模的产业集群效应也将进一步优化企业制造成本。
另一个猜测是,由于目前吉利形成了BMA、CMA、SPA、PMA四大平台,其中PMA是全新一代电动汽车专属架构,因此全新电动smart很可能基于PMA电动车生产平台生产。
关于新的合资公司,一个不同的意义在于,吉利-戴姆勒的smart,并不是一个跨国车企和一个中国车企在中国境内设厂合资的传统模式,而是双方以50:50的合资形式,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升级——对于自主品牌来说,这是一次可喜的超越。
同时,合资公司智马达全球总部设在中国宁波杭州湾新区,在中国及德国分别设立营销中心。
▌迅速升温“吉戴合”
至此,戴姆勒在华已经拥有四个合作伙伴,分别是北汽集团(北京奔驰)、福汽集团(福建奔驰)、比亚迪(腾势汽车)和吉利汽车(smart)。但由于吉利smart将生产电动车型,所以并不违反“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车企”产业政策。
在外界眼中,戴姆勒与吉利的感情迅速升温,在2018年吉利汽车成为司戴姆勒的第一大股东后,双方的合作关系就开始不断深化,截至目前已合作了三个项目:
2018年10月,双方宣布在中国成立高端专车出行合资公司,目前该高端出行品牌“耀出行”已上线运行;
2019年3月,双方宣布组建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升级,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目前该合资公司已正式成立;
2019年9月,双方共同投资全球城市空中出行引领者Volocopter,持续探索并引领电动出行和数字化服务等领域的发展。
此外,日前德国《汽车周刊》报道,戴姆勒和沃尔沃计划合作开发燃油发动机,降低研发开支。有知情人士表示,沃尔沃和戴姆勒可能会在下阶段考虑创办合资公司,研发生产纯电力动力系统。虽然双方对此事拒绝评论,但“吉戴合”的亲密程度可见一斑。
针对本次最新的合作进展,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指出,smart品牌具有独特品牌魅力、核心价值和全球影响力,而吉利控股将把研发、制造、供应链等领域的优势及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注入合资公司,促进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挥协同效应,推动smart品牌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实现smart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商业成功。
在业内看来,吉利与戴姆勒的“联姻”也十分登对:2019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1361560辆,连续三年蝉联自主销量冠军。2020年,吉利汽车将销量目标定为141万辆。综合来看,吉利汽车旗下产品布局均衡,且高端化进程的代表领克、星越,纯电品牌几何均表现不俗,具备与戴姆勒联合打造全球车型的体系能力。
▌产品策略:微型or紧凑型?
“吉戴合”如火如荼,双方各取所需,吉利得到了戴姆勒光环下的smart品牌,戴姆勒则脱手了亏损不止的smart项目,以减轻自身日益加重的财务压力——美勒茨银行预计,smart品牌累计亏损达40亿欧元(约合303亿元人民币)。
那么,涅槃重生的电动smart,将如何参与竞争?
在官方公布的信息中,有一条关键内容,根据新车型开发规划,smart未来产品阵容将扩展到紧凑型细分市场。
应当指出,smart品牌的两大定位——一是电动化,二是微型化。其中,电动smart本就是戴姆勒集团电动化进程的一部分,将与奔驰EQ、腾势共同发力系能源市场;而微型化,可以说是在吉利的参与下发生改变——向紧凑级车型进军。
盘点近几年两个细分市场的变化,2017年微型纯电动车占比高达69%,2018年下降至49%,2019年上半年仅剩26%。相比之下,紧凑型纯电动车2017、2018和2019年上半年占比分别为23%、33%和54%,市场份额逐年增长,且已经远超微型车。
这不仅是消费升级的结果,更在于“技术性补贴”的结果:微型车所搭载的小容量电池拿不到任何补贴,微型电动车遭遇断崖式下滑。
2022年以后,“吉利版”电动smart将销往全球,包括中国市场。届时,哪一种车型,到底是微型电动车还是紧凑级电动车更受欢迎呢?
理想智造的“小而美”SEV项目宣告失败后,可以为国内市场的风向做一个反面佐证:至少短期内,微型电动车(尤其smart售价高昂,与紧凑级车型相当)不会出现规模增长。
但是,全球范围内,风向未必如此。
(大众ID.4续航里程分别可达330km、550km)
我们看见,对于刚刚成型的电动车,各系别车企在做着完全相反的选择:通用汽车、大众汽车以及自主品牌专注于开发包括SUV在内的大型长续航里程的车型,而日系车企则更偏好于更便宜、更小尺寸的电动车型。比如日前,丰田推出一款超小型电动车BEV,可容纳两个人,续航仅100公里。
无论如何,全新的“吉利版”smart都让外界充满想象,无论是其在全球市场的征战,还是与“长城版”MINI的对峙都值得期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3-08-27 10:50:30
2023-08-15 15:50:42
2023-10-16 13:40:48
2023-10-05 11:00:52
2023-10-02 09:37:07
2023-09-13 06:2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