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7 00:13:42 | 找车网
农历二月初二,在这个被人们寄予了希望的日子里,汽车圈发生了两件不大不小的事。吉利宣布全新车型icon上市,长安为UNI系列车型定名为“引力”。虽然这两件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品味一番,它们的内核其实都是一样的。
探索“未来汽车”
不管是吉利icon也好,长安UNI-T也罢,在车企前期的广宣之中,都透露出了浓厚的未来感,着重突出“探索”一词。从两者的命名也能看出,“icon”意味着向时代偶像致敬,对未来新一代汽车发起探索,也意味着打破当前“同质化”,引领未来;UNI-T的寓意则是与独立思想者同行,打破陈规,用想象力探索未来的汽车和汽车的未来,赋予汽车智慧与生命,成为更懂你的伙伴。
也就是说,从车企的角度来看,icon和UNI-T是“下一代产品”,它们代表的是各自对于“未来汽车”的理解。而当一辆“未来汽车”呈现在当下的时候,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差异化的设计。
在icon和UNI-T的身上,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时下流行的设计元素,比如分体式大灯、悬浮式车顶、双色车身、隐藏式门把手等,但在使用这些流行元素的时候,它们又都展现出了创新。
吉利icon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对于悬浮式车顶的处理。按照常理来讲,一辆采用大量矩形元素的SUV,C、D柱之间本应选择熏黑设计,窗线笔直的拉向车尾,但icon却将车身色块上移,打破了车身与车尾的连接。并且,在腰线的处理上也选择了同样的做法,封闭式腰线设计让车头与车尾之间形成了割裂。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区块分割的存在,吉利icon呈现出了当下车型所不具备的科技感。
长安UNI-T的精髓则在于前脸和姿态。关于前脸,第一眼看去你是否没有找到大灯的位置?没错,UNI-T真的把大灯给藏起来了。一方面,大面积并向外扩散的格栅牢牢的抓住了我们的视觉重心,让你无暇去观察其它设计元素;另一方面,大灯和两侧熏黑的饰板完美融合在一起,狭长的日行灯又格外犀利,进一步弱化了大灯的存在感,最终呈现出了一个极富冲击力的前脸造型。
关于姿态,UNI-T采用了类似于轿跑的设计方式,腰线流畅且圆润,车窗面积小且刚过C柱就往下倾斜收尾,呈现出了极强的力量感和一体感,整车的姿态就像是一只蓄势待发的猎豹。
总而言之,吉利icon和长安UNI-T两款车展现出了相当高的设计水平,在传达探索未来这一精神的同时,也做到自主和创新。这对于自主品牌来说是很关键一大步,也意味着自主品牌在走过了模仿、跟随的时代之后,正向着引领进发。
探索“品牌高端化”
中国消费者并不十分中意“猎奇”的产品,“中庸之道”根植在大多数消费者的骨子里,“内敛”要比“张扬”更受国内消费者青睐。这也是日系车、德系车节节攀升,而法系车逐渐没落的原因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吉利icon和长安UNI-T都是比较“张扬”的那类设计风格,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它们未来的市场表现。不过,这并不意味着icon和UNI-T的推出没有意义。
从吉利和长安当下的情况来看,它们主要的市场基盘集中在三四线城市,而这部分人群对于超前事物的接受度并不会很高,因此icon和UNI-T的目标客户群体并不是他们,而是对于新生事物接受度更高的一二线城市的年轻消费者。不过,这部分消费群体对于品牌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他们的消费能力相对也更强一些,更愿意选择合资品牌的同类型产品。也就是说,icon和UNI-T的产品特征与其目标消费群体产生了一定的错位,这是难点所在。
而这一难点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品牌力差距。所以,自主品牌想要跳脱出“性价比”的桎梏,冲破15万、20万的价格天花板,就必须用硬实力去和合资品牌刚正面。icon和UNI-T就是这样的产物,通过出色的造型设计去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再凭借多年来的技术积淀去打动消费者,从而改变消费者对于自主品牌的“歧视”,实现品牌高端化。
事实上,吉利和长安并非不了解产品和当前的市场基盘存在错位,而是真正认识到了这一情况,它们才会用一辆足以展现品牌实力的产品去“攻打”大城市,实现消费群体的拓展和品牌形象的提升。
在笔者看来,icon和UNI-T走量与否并不重要,它们“探索”的不只是“未来汽车”,还有自主品牌的高端化。即便这两款极为优秀的产品最终没有成为所谓的“爆款”,但在产品的推广过程中,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到自主品牌的进步。而当市场培育逐渐完成、市场认知逐渐形成的时候,icon的下一代车型,或者UNI车系的下一款产品,就将迎来真正的高光时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时光荏苒,光阴如梭, 转眼间00后都上大学了,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成了买车的主力军。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瞄准这片市场推出更加年轻化的车型,比如将要为大家带来的长安UNI-T。找车网
UNI-T是长安汽车全新序列“引力”的首款车型,在长安汽车的产品线中定位偏高端。原本打算在日内瓦车展推出的它可以说是自带流量,最近实在是火热到不行,那么它到底有哪些看家本领呢?快来跟我一起了解一下吧~
UNI-T外观使用了全新的设计语言。前脸造型非常吸粉,格栅采用了参数化设计,运用了多元函数的几何元素,别致独特又很超前,不同于传统燃油车的格栅造型甚至有些电动车的感觉。大灯嵌在格栅两侧,非常自然流畅。整个前脸造型很具有张力,可以说将概念车进行了高度还原,设计感满满。这种略偏夸张的设计语言也许能够吸引很多的前卫的年轻人,但对于喜欢简约低调风的小伙伴来说可能就不那么来电了。
车侧线条自然舒展,加上曲面车身设计显得很灵动,营造出了一种动感的姿态,即使是在静止不动的状态下也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光影的变幻。前后车门都采用了隐藏式门把手,提升了高级感和科技感。
我们试驾的这辆车使用了20吋刀锋轮辋,战斗力十足。尾部的V型扰流板型是UNI-T的专属造型,据说造型灵感源于航空动力学后掠翼设计。
受制于溜背造型设计,后备箱储物空间350升的表现在同级别中表现并不算优异,不过后排座椅完全放倒后容积可以扩大至1185升。
后备箱采用了双层的设计,下层下方还有一个个的小储物槽。可以很好地将物品进行分类。
内饰设计与外观的夸张不同,相对来说简洁明了了很多,整体而言比较耐看,也采用了全新的设计语言。平底方向盘造型彰显运动气息,下方UNI-T专属标志彰显了它的身份。双10.25英寸的液晶仪表盘和中控显示屏相连,这样的造型在市面上的很多车型上都有出现。
中控显示屏内置的车联智能系统让我眼前一亮。首先有很强大的多场景语音控制功能,导航、播放音乐、座椅加热、车窗升降等等都可以通过语音进行操控。最特别的是车载微信功能,虽然不如手机微信功能丰富,但是不用看手机只需要说话就能和朋友们进行交流还是比较方便的。
值得一提的AI智能方面的表现,比如晚上行车时屏幕会自动熄灭,注视1秒后会自动亮起。A柱的小探头可以通过驾驶员打哈欠和眨眼的频次进行疲劳指数的判定从而进行一系列的语音提示等等。
电子档杆也使用了全新的设计,极具科幻感。前排储物空间表现也可圈可点,档杆前面的面板可无线充电也可以置物。中控台下方也“掏“出了一片空间可以放小包。前门板、手套箱以及扶手箱等等储物空间都很宽敞。
一体式的运动座椅造型非常的动感,触感也比较不错,不过我觉得这个座椅的腿部承托性并不是那么的优异也许有可能是因为填充物不是那么柔软的原因。
后排腿部空间方面的表现令人惊喜,但受制于溜背SUV造型的设计,坐好之后头部空间就略显局促了一些。但是坐在后排整个视觉效果的感觉不错,因为全景大天幕的通透感非常好。后排座椅包裹感比较不错,肩部支撑的表现值得称赞。
UNI-T不仅外观内饰新,还使用了全新的蓝鲸动力和平台架构。搭载蓝鲸NE1.5T 高压直喷发动机最大功率180马力,峰值扭矩300牛·米。匹配全新蓝鲸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
在驾驶中低速的状态下几乎感觉不到抖动以及顿挫,而且升档也是比较积极的。没有非常明显的衔接不顺畅等等的表现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平顺的。我们这台车共有三种驾驶模式可以选择,分别是eco、normal以及sport。normal模式相对来说还是要佛系了一些。sport模式下踩油门会觉得有一点蹿,调得非常的灵敏。如果你是第一次开这台车的小伙伴的话,建议还是先从normal模式熟悉起吧。因为sport模式下积极的响应速度也许会让你一开始觉得有一些难以驾驭,还是需要点时间来适应一下的。
UNI-T使用的是1.5升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在低速的状态下几乎不会感觉到太过明显的涡轮迟滞,不过在高速再加速的时候它的提速反应就需要一段时间了。
UNI-T采用前麦弗逊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不同于偏运动风的动力调教悬架调教更偏向舒适代步的需求设定,悬架的支撑比较不错回弹也很快。
转弯时方向盘比较精准没有什么虚位,而且方向盘力度也有三档可调,无论你是软妹子还是女汉子都可以找到适合你的力度。在主动安全配置上UNI-T做的还是比较不错的,配备了大陆全新 3 代 ESC 车身稳定控制系统,自动紧急制动辅助系统,车道偏离预警和并线辅助等等。
通过和UNI-T的相处他颜值、动力、配置以及空间方面的表现都让我感到心动,尤其是它的颜值可以说是对当代主流年轻人的审美拿捏的相当到位。全新的设计语言全新的动力全新的平台架构也让我感受到了长安品牌的实力,马上5月20号它就要正式开始预售了,这台紧凑型跨界SUV你喜欢吗?
一年前,
长安
推出了一款以运动化为基调的长安UNI-V车型,“运动”在过往并不是长安造车的主流风格,但凭借多年造车经验的积累,UNI-V这款车在上市之后也是得到了大量用户的喜爱,上市后销量表现相当惊艳,在去年12月份的时候,UNI-V甚至卖出去了15850辆的亮眼销量。
但即便如此,在新能源车型的步步紧逼之下,销量喜人的UNI-V也不得不顺应电气化潮流,好在长安早早开始做了准备,在2017年的时候,长安汽车公布了品牌首个新能源战略,计划力争实现品牌全面电气化,经过这几年的研发与调校,长安汽车终于出交出了一套由蓝鲸1.5T混动专用发动机、六速电驱变速箱和动力电池组成的插电混动系统——智电iDD。
我这一次就是试驾了搭载智电iDD混动系统的长安UNI-V 智电iDD车型,先说个结论:这台车在继承了燃油版车型运动化风格特色的同时,也拥有了相当平顺的混动系统。这种将过往优秀造车经验与新兴插混系统结合在一起的车型,未来或许是
比亚迪
乃至其余新势力们要面临的一个不小麻烦。
长安UNI-V 智电iDD
车型级别:紧凑型轿车
指导价:14.49-15.99万
发动机最大马力:170匹
发动机最大扭矩:260牛·米
电动机最大马力:170匹
电动机最大扭矩:330牛·米
变速箱:6挡三离合电驱变速箱
NEDC纯电续航里程:113km
电池组能量:18.4kWh
馈电油耗:4.95L/100km
百公里加速成绩:6.5秒
实拍车型:2023款 智电iDD 1.5T 113km 智酷型(指导价15.99万元)
亮点全在智电iDD上
造型的部分,燃油版的UNI-V和插电板的UNI-V 智电iDD并没有什么区别,除了车尾字母标识和多出的充电口,无论外观还是内饰,两台车摆在一起几乎看不出差别,轿跑化的设计即便放在UNI-V 智电iDD身上,也是一样的动感。
重点还是要看这套智电iDD系统,从蓝鲸iDD到如今的智电iDD,最大的变化在于“智”,全新的AI智慧节能系统以及衡温智慧安全系统作为技术亮点,给这辆智电iDD一个非常优秀的体验。
AI智慧节能系统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长安智电iDD插混系统的大脑,其拥有多核并行运算架构、A-ECMS能量管理算法、全动力域OTA、动力属性自定义等多项自主研发技术。主要作用就是可以让车子可以根据不同路况、地形、车速等不同因素,自动实时调整能量控制策略,进而精准控制发动机和驱动电机的输出扭矩,使其达到动力和能耗之间的最优解。
至于衡温智慧安全系统,其实就是电池管理系统,针对电池系统开发出来的管理策略,主要就是为了保障用车安全,针对电池的防水性能、电池系统监测、电池温度控制以及多元热安全保护。按照官方的意思,这套电池管理系统可以做到电池在1米水深中浸泡30分钟仍保持正常工作、24小时全天候毫秒级监控电池、自动恒温保护确保电池稳定性以及大大降低电池热失控的风险。
但对驾驶感受来说,最关键的还在于混动系统在发动机和电动机输出切换之间的平顺性,三年前我们常用“有电一条龙,没电一条虫”来形容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其实就是因为当时车企无法解决让发动机时刻处于高效转速区间的问题,因此在车辆馈电时无法确保油耗和平顺性。但长安交出的智电iDD插混系统,其三离合集成技术的混动专用变速箱,解决了这个曾经困扰诸多车企的瓶颈问题。
智电iDD所走的路线与比亚迪的DM-i有明显区别,两种路线各有优势,可以简单理解为比亚迪DM-i在市区低速时油耗表现更好,而长安智电iDD在高速时的动力性能、NVH以及油耗表现更胜一筹。不过在实际日常驾驶当中,其实很难完全感受得出来两家车企不同技术路线带来的差异,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最直观的感受都是同样平顺、同样省油。
对比燃油版,插电之后优势更明显
尽管我当时试驾燃油版UNI-V时已经有了不错的印象,但由于UNI-V智电iDD那三离合六速电驱变速箱里面驱动/发电一体式电机的存在,让其动力的输出是有了更明显优势,不管是动力的响应速度还是换挡的动作,整体体验都要更优于燃油版车型,插电之后的UNI-V 智电iDD更像是一个完全体,在这台车上,几乎不存在任何动力上的迟滞。
得益于电机的加入,UNI-V的性能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表现,破百时间仅需6.5s,推背感自然是强有力的,且由于蓝鲸1.5T发动机的存在,UNI-V 智电iDD即便在高速上依然有着充沛的动力储备,开起来是一台会让人不断提升驾驶欲望的车子。
这种欲望或许也和方向盘的独特造型有关,相比半截式方向盘目前的争议,UNI-V 智电iDD的双D型方向盘至少更容易上手,独特的造型也更容易激发男人驯服它的心态,稍稍的不足在于,方向盘的转向手感我认为还是稍显家用了一点,与这么运动的造型有点不搭了。
总结
毫无疑问,长安UNI-V 智电iDD的对手绕不开比亚迪,本来我认为UNI-V 智电iDD凭借相同的省油性能,以及更出色的动力和更有趣的驾驶风格,让即便作为后来者的UNI-V 智电iDD仍然有一争高下的能力,哪知比亚迪不讲武德的大降价,当秦PLUS DM-i冠军版把价格杀到了9.98万元起售的时候,其实已经是以近乎屠杀的姿态攻向市场了。
在当前的降价潮的厮杀下,长安UNI-V 智电iDD也同样给出了1万元的补贴力度,产品力与价格接近的秦PLUS DM-i冠军版相当,但比亚迪的先发优势已经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足够高的护城墙,如何打破这一僵局是长安智电iDD系列车型需要考虑的,当然,这也是目前国内除比亚迪之外所有插电式混动汽车在苦恼的问题。
不管如何,今年插电式混合动力市场将会有一场足够惨烈的拼杀,再加上降价潮的席卷,今年有计划买车的朋友,倒是赶上了好年头。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快车报,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09-13 19:16:16
2023-08-25 14:09:50
2023-09-28 07:29:29
2023-11-20 16:34:52
2023-08-19 12:48:04
2023-08-27 0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