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1 22:20:48 | 找车网
启信宝数据显示,3月19日,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由叶青变更为夏珩(小鹏汽车联和创始人、总裁)。此外,福迪汽车由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100%控股,股东为小鹏汽车运营主体——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 图片来源:企业官方)
经济观察报报道,“肯定是为了生产资质,不过收购完之后应该还有些尾部工作需要处理,大概今年6月份能正式获取生产资质。”一位接近该收购案件的知情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据悉,该次收购总花费为1600万元。
公开信息显示,福迪汽车拥有10万辆整车产能,旗下拥有3款车型,但其2019年月销量却不足500辆,产能严重过剩。
这意味着,小鹏汽车仅以1600万元就获得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捡了个大大的便宜。而在此之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资质远不止这个价。
拜腾收购一汽华利:8.5亿
为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收购过气车企,是众多造车新势力常规的手段。2018年9月,一汽夏利发布公告,宣布把旗下全资子公司一汽华利以1元的代价出售给拜腾。不过这桩买卖并不便宜,拜腾拿到这个生产资质的代价是:还得承担一汽华利8.5462亿元的债务。
拜腾创始人戴雷(左一)
不过后来拜腾并没有把这部分资金付足。2019年6月,根据一汽夏利的公告,拜腾依然还有3.1亿欠付。迄今为止,没有消息显示拜腾已经把这笔钱支付完毕。也就是说,拜腾为了获得生产资质,至少花了5.44亿人民币。
而各种信息显示,拜腾汽车一度陷入资金十分紧张的境地。花5.44亿收购一个资质,对于一个新创而且融资存在困难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
理想收购力帆:6.5亿
2018年12月,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售全资子公司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100%的股权给给重庆新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收购价格为6.5亿元。而后者背后的主导者正是理想汽车的老板李想。
理想创始人李想
双方达成交易时,还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表示将加深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并同意在理想汽车融资方面达成合作,但至今双方合作没有更多消息传出。
也就是说,理想为了一个资质,倒腾了2年,花了6.5亿。好在理想目前并没有传出太多的资金问题。
博郡汽车:5.05亿
2019年11月,一汽夏利发布公告称,与博郡汽车成立合资公司,夏利以土地、厂房及负债作价5.05亿入股双方合资公司天津博郡。这意味着博郡汽车为了一个资质花了5.05亿。
不过,和拜腾汽车、理想汽车不同的是,博郡的合资方还提供了土地和厂房,以入股的形式加入。
特斯拉:0元
这里不得不提到特斯拉。迄今没有任何报道显示,特斯拉为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花了一大笔钱。也就是说,中国造车新势力在面对来自特斯拉的竞争时,光在生产资质这一点上就输了特斯拉一大截。
由此可见,对于有技术、有实力生产新能源汽车的造车新势力来说,生产资质这个门槛,颇有些拦路虎的意味。
资料显示,2016年5月-2017年5月,就有15家中国车企获得了免费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其中包括目前已经难以为继的长江汽车等等。而根据有关数据,拥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一共有约635家,随着竞争的加剧,其中不少企业必然会被淘汰,而他们所拥有的资质届时会流向市场,但其价值恐怕不会有几年前那么虚高了。
如今,随着小鹏汽车1600万元收获生产资质,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已经没有那么紧俏。而还不具备独立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如蔚来等业,相信未来能以更小的代价甚至不花钱而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关于这件事,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特斯拉保修政策如下:
特斯拉的保修政策是汽车的保护期限为4年或者80000公里,在质保期间内可以正常行驶的车辆条件下,特斯拉公司可以提供质量保证,有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体系。
特斯拉是世界上第1个采用锂电池的电动汽车公司,所生产的电动汽车产品销量布满世界各地,特斯拉汽车公司在电动汽车行业的技术位于前列。
世界第1款量产是电动敞篷跑车,就是由特斯拉汽车公司生产的,是第1款采用锂电池技术的电动车,在欧洲等地购买该款跑车车型享有政府补贴。特斯拉专门生产电动汽车,也是目前世界上比较高端的电动汽车品牌,特斯拉所推出的汽车都具有出色的性能表现,可以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可持续能源供应的出行方式。
特斯拉车标意义
2017年2月5日,据外媒(VentureBeat)报道,对汽车制造商而言,汽车标识和汽车本身同样重要。车标设计当然也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近些年声名鹊起的特斯拉的T型车标已广为人知,但事实证明这个简单的标志不仅是发明家特斯拉(Tesla)名字的首字母缩写,其背后还另有深意。
特斯拉CEO马斯克在其推特上解释,这个风格化的“T”实际上也是对公司产品的暗示,称T型标识代表着电动马达的横截面。
造车资质随着下图的小道消息再度成为国内各方关注的焦点。造车资质,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后来者进入汽车行业的机会,甚至给它们关上了大门。
对于拥有资质的车企来说,即便其产品毫无竞争力可言,无论是为其他车企代工,还是出售资质,都可以赚取一笔可观的费用。
之前李一男的
自游家NV
无疾而终,背后绕不开的还是资质问题。无论是将相关产品整体出售给
小鹏
,还是最终由
奇瑞
来代工,对于李一男来说,都不是最好的选择。
对于曾经打造出小牛电动车的李一男来说,他绝不会甘心在产品力上输给同为新势力的蔚小理,但
自游家找车网
未来的命运已经完全不掌握在自己手上。
鼓励竞争而非限制竞争
2022年,国内汽车出口首次超过300万台,让中国品牌汽车成为全球范围内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出口整车的好处不言而喻,GDP、税收和就业机会等,让汽车已经成为国内出口的新领军行业。
国内车企竞相出口的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1. 通过前期的先发优势,国内新能源汽车在产品力上处在全球前列。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新能源汽车都会是中国品牌汽车出口的明星产品。
2. 国内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因此,即便是欧美市场,其新能源汽车竞争也没有比国内市场大多少。在这种情况下,寻求出口海外市场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能够有这样的局面可喜可贺。而出现这种局面背后的原因,不仅是我们的政策更早地鼓励国内车企发力电动车,同时也是因为我们的市场上有一批新势力造车企业。
它们产生了显著的鲇鱼效应,激励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车企你追我赶,加速产品的迭代速度,争相推出解决用户痛点的产品。
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要持续保持这种优势,就要鼓励更多有竞争力的企业加入其中,进一步通过市场竞争,来淘汰落后的产能和不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保持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产能是否过剩要交给市场来判断
其实国家出台新能源汽车的资质准入制度,更多还是从管控产能过剩的角度出发。毕竟一旦产能过剩,造成产能空置,不仅会给企业自身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压力,同时也会浪费大量的资源,并有可能导致银行的呆账坏账。
如果考虑到之前不少地方政府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牵涉过深,如果有大量的产能涌入,会让地方政府背上沉重的负担。
市场经济,本身就需要有一定的过剩。只有过剩,才能鼓励各方的竞争。但产能也不能太过剩。而调节这个度的,其实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
当整个市场涌入大量的资本导致产能过剩时,市场就会敏锐地告诉投资者,如果没有胜过竞争对手的技术能力或者其他优势,那就应该考虑是否要进入市场。无论是投资人,还是资本,都不希望自己的资本投入打水漂。
当然,市场会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个时候政府要做的就是在不影响国家安全的情况下,及时公开相关的数据。用权威数据来供投资人参考,作为他们是否持续投入的参考和基础。
政府要做好裁判员的角色
全面放弃汽车资质的管控,并不意味着政府对于整个行业完全不作为。
政府需要具备一定的底线思维,对于车辆在安全性配置以及售后服务方面,可以提出更高的准入标准和要求。
但除此之外,政府就不应该对车企的运营作过多的干预。
合肥市政府通过下属国资委输血
蔚来
汽车,来获得可观回报的情况,并不会经常发生。如果其他地方政府纷纷效仿,一旦出现投资失败的情况,必然会对财政造成很大的负担。
对于民营资本,我们应该彻底放开对资质的管控。无论多少家民营资本希望造车,政府都不应该加以限制。
但是我们也要约束地方政府的支持:政府不能大包大揽,从土地、厂房、税费给出补贴,到通过政府平台进行投资成为大股东,甚至为相关企业担保从银行贷款。
在这方面,我们已经拥有了很多教训,不少新势力车企都将政府补贴作为自己收益的主要来源之一,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汽车销售的收入。
毫无疑问,造车是一个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这也就意味着,很多新势力造车的道路困难重重。
无论是如今红极一时的
特斯拉
,还是国内的蔚来,都曾一度游走在破产的边缘。而其他更多的新势力车企,可能在首辆车下线之前就难以为继了。
所以政府对于车企的支持,尤其对新势力的支持一定要非常谨慎。一旦相关投资失败,最终的苦果需要由所有人来承担。
但如果后期证明相关车企的确能给当地带来可观的GDP和税收贡献,以及大量就业机会,那政府就可以给予政策范围内的支持,帮助企业更好地发展。
从长远来看,取消管控造车资质是大概率事件。但这中间如果步伐迈得太快,且没有对地方政府进行很好地约束,全国各地就有可能纷纷新建工厂,这是政策制定者在放松资质审核尺度方面,暂时没有太大动作的主要原因之一。
只要对地方政府以及国有银行进行很好地约束,政府设置合理的边界上下限,汽车生产资质就和证券市场的注册制一样,很快到来。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经纬AUTOMATRIX,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09-13 19:16:16
2023-08-25 14:09:50
2023-11-20 16:34:52
2023-08-19 12:48:04
2023-09-28 07:29:29
2023-08-27 10: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