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4 14:03:30 | 找车网
2023年3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增长,成为中国汽车市场少有的亮点。根据乘联会的统计,3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21.9%,各个板块都有较快发展。
以新能源SUV市场为例,3月份
特斯拉
、
比亚迪
、理想等品牌都延续了强势表现,给消费者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优质选择,影响力也进一步提升。
比亚迪4款车进前10
3月份比亚迪销量超过20万辆,依旧是全球新能源销量冠军,各个领域齐头并进。3月新能源销量榜前10名中,比亚迪自己就占了4款。
比亚迪宋月销量为40114辆,虽然与巅峰期月销7万的水平没法比,但统治力依然很强。
王朝系列中另外两款SUV
元PLUS
和唐也有着不错的表现,前者月销量为27907辆,后者月销量则达到了11954辆。
海洋系列中的
护卫舰07
开始起势,月销量达到7702辆,与唐相比,它的年轻化特征更明显,前景还是不错的。
新势力分化严重
3月份造车新势力的总体表现出现了明显下跌,只有理想延续了强势表现,这在新能源SUV领域表现得很明显。
表现最抢眼的要数
理想汽车
,其中L7月销量为7702辆,L8月销量为6224辆,L9月销量为5831辆,帮助理想汽车坐稳了新势力领头羊的位置。
其余的新势力就比较一般了,其中零跑C11月销量为3154辆,
哪吒U
月销量为3056辆,都跌至月销量3000+的水平,前景并不乐观。
传统厂商发力
3月份传统汽车厂商继续在新能源领域发力,广汽、吉利、
宝马
都有着不错的表现。
广汽
埃安
AION Y
月销量为13267辆,是除了特斯拉和比亚迪之外唯一能够月销过万的车型。
除此之外,广汽旗下还有一个专注于出行市场的“
合创
”,3月份
合创Z03
销量为2499辆,主要来自于B端订单。
吉利汽车
的表现也比较稳健,与
奔驰
合作打造的smart #1销量为5911辆,
极氪
001月销量则达到了4517辆,都杀进了销量榜前15名。
宝马iX3
月销量为3864辆,是唯一进入榜单的豪华车型,但宝马还是需要尽快拿出真正的纯电车型。
特斯拉集中交付
3月份特斯拉
Model Y
月销量达到了54937辆,同比增长38.3%,一举夺走比亚迪宋家族的冠军宝座。
销量突破5万辆,但同比增长不足40%,因为去年同期这款车也有比较高的销量。特斯拉习惯在每季度的季度末对国内订单集中交付,因此才会有这样的反常表现。
结束语
3月份只有5款新能源SUV实现了月销过万,这与新能源轿车市场有明显区别。除去比亚迪、特斯拉、理想和广汽埃安,其它的牌子都不太稳,它们需要拿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二师兄玩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一转眼,今年6月份的销量数据也已经出炉了,我们也可以顺势来个总结,看看近半年间卖得最好的SUV都有哪些特点。
特斯拉-Model Y
1-6月累计销量:203,932台
自1月份
特斯拉
官方进行了大幅降价之后,
Model Y
车型就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情况,而与此同时,从Model Y的综合实力来看,动力、续航表现都不错,且自动驾驶辅助口碑不错,还可以享受特斯拉的超级充电桩。
比亚迪-宋PLUS DM-i
1-6月累计销量:146,455台
宋PLUS DM-i可谓15万级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标杆,性价比实在太高,同时如今还有一定幅度的优惠!并且,宋PLUS DM-i根本没有正儿八经的对手,如
深蓝S7
虽然更大,但品牌力和售后显然是比不过
比亚迪
的。
比亚迪-元PLUS
1-6月累计销量:141,077台
元PLUS
那时尚灵动的设计其实很合适女性车主,并在e平台3.0的基础上,提供了宽温域热泵空调、刀片电池、八合一电动力总成等先进配置,还有比亚迪的好口碑背书,难怪销量名列前茅。
长安汽车-长安CS75 PLUS
1-6月累计销量:115,891台
长安
CS75 PLUS的综合实力优秀,空间、配置、动力都表现不错,提供的选择丰富且性价比高,在燃油车领域中当之无愧属于佼佼者,但时代真的变了,如今已是新能源的天下。
埃安- AION Y
1-6月累计销量:92,009台
AION Y
的车内空间非常大,且足够灵活多变,同时标配14.6英寸中控多媒体大屏和ADiGO车载智能系统,还有6扬声器的Bongiovi品牌音响,只不过AION Y几乎无优惠,整体性价比并不算特别高。
长城汽车-哈弗H6
1-6月累计销量:90,136台
曾经SUV领域的销量王者,在新能源时代的表现的确有些力不从心。不过看在优惠幅度不错的份上,全面升级的第三代
哈弗H6
依旧是不错的选择,同时针对预算不高的消费者,
哈弗
H6也有国潮版可选。
比亚迪-宋Pro DM-i
1-6月累计销量:81,613台
宋Pro DM-i车型属于宋PLUS DM-i的个性补充,细节上侧重不同的消费者群体,但本质都是比亚迪出色的硬实力和好口碑,也是一款选了不会错的车型。
本田-本田CR-V
1-6月累计销量:78,053台
本田
CR-V是曾经的合资SUV标杆,整体实力相当出色,但如今时代变了,几乎只能靠大幅优惠来卖车,同时e:HEV车型和e:PHEV车型也因为定价过高饱受诟病,想必也只有终端降价这一条路。
丰田-RAV4荣放
1-6月累计销量:70,266台
RAV4荣放
同样也是合资SUV的标杆,以无短板的表现著称,却因为车型相对较老,优惠给得比最大竞争对手本田CR-V更早,且如今的优惠幅度同样很高。如果你对科技感和搭载的配置没有要求,选择RAV4荣放也不错。
丰田-锋兰达
1-6月累计销量:68,038台
锋兰达
的定位虽然是紧凑级SUV,但比起RAV4荣放却肯定是定位更低的,所幸,锋兰达的制造成本也不高,有了大优惠之后抢市场难度不大。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192黑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又到发榜日,这两天有不少知名统计机构(企业)或协会陆续发布了2023年2月的汽车销量排行榜,面对这些榜单终于忍不住的想提出一个问题。
到底该相信谁?
常用的三大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了三个完全不同的排名,其中具体到某些车辆的销量差异相当大;个别车辆的排名能悬殊十名以上,差的确实有些离谱。目前看来只有一个排名是没有争议的,那就是“汽车上险量排名”,因为目前只有一家公司对外销售统计数据。所以看汽车销量排名到底该相信哪家,这确实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也许乘联会的汽车销量排名是目前最有参考价值的,因为没有“明显错误”。
参考下图,这是2月轿车前15名。
比亚迪
秦排名轿车第一,可是在其他机构的榜单中,秦的排名是第二或第三;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乘联会是将比亚迪秦的多个系列合并到一起计算,而其他机构则是将秦PLUS DM-i(插电混动)、秦PLUS EV和秦EV三款车拆分来统计,也就是没有算作一辆车,这样的方式合理吗?
是否合理撇开不谈,为何双标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PLUS DM-i/EV&EV都属于秦系列,如果可以拆分排序的话,那绝大多数车辆的排名就都得变了。
比如
日产
轩逸
有经典款、新款燃油版、新款e-POWER(非插电增程),为何这台车没有拆分为三辆来进行排序?!
丰田
雷凌
有1.5升自吸燃油版,1.2T燃油版,1.8L E-CVT油混版,也没有拆分。
进入前十名的
凯美瑞
和
雅阁
也有这样的特点,但在非乘联会的榜单中只有比亚迪秦被进行了拆分;在十名之后也有被拆分的国产轿车,比如
红旗H5
,该车被分为经典款和新款,拆分之后排名很低,合并之后以8110辆的销量直接将排名从四五十名拉升到二十多名。
在SUV的榜单中,比亚迪宋也被多家机构进行了拆分,在乘联会的榜单中是合并计算的,某些机构似乎有些对于自主品牌的针对。
数据统计应当是一件很严谨的事情,对于所有汽车厂商所执行的规则应当是相同的,否则统计数据也就失去了公信力;曾经的乘联会统计数据也有类似的特点,但现在的统计方式变得科学严谨。而有意思的是乘联会还是由一系列合资汽车厂商成立的协会,会长单位还是上汽
大众
,然而这也没有影响排名;一定要找出一个排序不合理的榜单的话,那也只有2月高端轿车的排名了。
该榜单将比亚迪汉排除在外,但是其中竟然连
宝马3系
、
奔驰C级
、
奥迪A4L
都能出现,而汉的综合实力是可压制“BBA-5/6/E”的,所以销量也达到12265辆,应当是榜单中的第一名。
高端SUV的排名同样存在漏洞,前十名里竟然有大众
途昂
,这就很难理解了;甚至
奔驰GLB
之流也能够上榜,但是却没有比亚迪唐或
红旗HS5
等车,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决定车辆或品牌是否高端的因素到底是指导价、性能、配置、豪华程度、智能程度还是意识形态?
如果说奔驰GLB都能够资格定义为高端SUV的话,补位后的重新排名如下:
唐,12029辆
红旗
HS5,11320辆
宝马X3
,11317辆
奔驰GLC
,8808辆
奥迪Q5L
,8414辆
理想L8
,8192辆
理想L9
,7299辆
宝马X5
,7034辆
奔驰GLB,5954辆
沃尔沃XC60
,4973辆
这是乘联会的统计数据,如果按照其他机构的统计数据对这些车进行重新排名的话,排序还会发生变化。
唐-12029辆,红旗HS5-11320辆,这两台车的销量没有变化。
奔驰GLC,8808辆
宝马X3,8458辆
理想L8,8192辆
奥迪Q5L,7738辆找车网
理想L9,7229辆
宝马X5,7034辆
奔驰GLB,5954辆
沃尔沃XC60,4570辆
如果大众途昂或者奔驰GLB这种实际价格已经低很多的车也算高端车,第十名应当是
坦克
300-5156辆, 沃尔沃XC60这台前驱或横置四驱的SUV是上不了榜的。
所以一圈看起来似乎每个机构统计出的排名都有明显漏洞, 最后到底该新哪一个就只有自己判断了;可是不论是哪一个,似乎对于自主品牌都缺少了一些善意。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评论转发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天和汽车科学岛,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09-13 19:16:16
2023-08-25 14:09:50
2023-08-19 12:48:04
2023-08-27 14:00:28
2023-09-06 11:39:14
2023-09-03 19: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