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3 17:50:30 | 找车网
2019年新能源车产销同比双下滑!2020年会好吗?
车东西 | Bear
车东西1月13日消息,今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2019年全年汽车产业的发展情况。2019年全年,中国汽车产业生产汽车2572.1万辆,同比下降7.5%;销售汽车2576.9万辆,同比下降8.2%。
▲2019年国内汽车产销情况
2018年保持逆势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随着2019年补贴的大幅退坡,销量也出现了下滑。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24.2万辆,同比下降2.3%;销量为120.6万辆,同比下降4%。
这也是2013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首次出现下滑。
▲2013-2019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年销量情况
对于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展望,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认为:“新能源汽车市场2020年的销量,恐怕将维持在今年相近的水平,200万辆的销量目标较难达成。”
中汽协副秘书长师建华则指出:“2019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经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整个产业还有一段相当长的培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销量数字的表现很可能不那么重要,只要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力整体能够提升到和燃油车同等的水准,销量的爆发来得非常快。”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的供应链今年仍然呈现良性发展,2019年动力电池的产销量分别上升了21%、21.4%,装机量上升了9.2%。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马小利指出,动力电池产业仍然保持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今年新能源汽车单车动力电池装机量有一定幅度提升。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马小利
在充电桩方面,2019年国内公共充电桩与私人充电桩的数量之和已经超过120万台,较2018年年末增长50.8%,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基础设施产业正在快速发展。
本文对今日中汽协发布的2019年中国汽车产业关键数据、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情况以及充电桩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以下是干货内容:
2019年中国汽车产销双下滑 2020年或再下滑2%
据中汽协今日公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汽车产量为2572.1万辆,同比下滑7.5%;销量为2576.9万辆,同比下滑8.2%。
▲2019年12月与全年中国汽车销量
其中,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136万辆、2144万辆,同比分别下滑9.2%、9.6%;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为436万辆、432.4万辆,产量同比微增1.9%,销量微降1.1%。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2019年末,中国汽车产销下滑的趋势已经收窄。整个2019年,主要汽车企业的库存情况有所好转,库存数量从2019年初的115.4万辆,下降到2019年末的108.2万辆,减少6.6%。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124.2万辆,销量为120.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3%、4.0%。
▲2019年12月与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
新能源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109.1万辆、106万辆,同比微增2.0%、0.7%;新能源商用车产销分别为15万辆、14.6万辆,同比下滑25.1%、28.3%。
▲2019年12月与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
以能源类型划分,纯电动汽车生产完成102万辆,同比增长3.4%,销量为97.2万辆,同比下降1.2%;插电混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2万辆和23.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2.5%和14.5%;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3辆和2737辆,同比分别增长85.5%和79.2%。
从2013-2019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角度来看,2019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首次出现年销量下滑。
▲2013-2019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年销量情况
陈士华认为,2019年6月底,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度退坡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了较大冲击。这也从侧面反映,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尚未成熟,距离完全脱离补贴还有一段距离。
但中汽协副理事长师建华指出,接下来的补贴应该主要用于企业新能源产品的创新、产品力提升,而非用于创收。新能源汽车补贴应当更加精细化,切入企业需求,而非粗放式管理。
2019年中国车市五大关键点
除上述产销数据外,中汽协还放出了几大关键信息点:
1、商用车产销表现整体好于汽车产业总体情况,而乘用车产销量下滑幅度大于汽车产业总体情况。背后原因在于汽车产业的下行周期由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引起,这一点直接反映在消费者市场;而商用车市场有基建项目拖底,没有受到严重影响。
▲2019年中国商用车产销情况
2、皮卡市场销量同比下滑,降幅大于货车,国家今年放开部分地区皮卡限行的政策没有直接刺激皮卡市场增长,皮卡市场教育度仍不足。
3、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下滑,师建华认为,这一点是由于中国汽车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此前作为国内自主品牌主力的中小型汽车企业在调整期中受到较大影响,产业集中化趋势明显。在这样的环境下,自主品牌汽车的产销量均受到了一定影响。
▲2019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下滑
4、汽车出口数量同比下降,这一点同样受到汽车产业大环境下行的影响。同时,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在海外的布局还处于工厂建设与基础设施铺设时期,等到基础设施与生产线布置完毕,销售渠道进一步展开,我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出口量将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5、中国汽车产业景气指数刚刚从过冷区进入趋冷区,整个产业压力仍然较大,且先行指数呈下行态势,2020年,国内汽车市场可能会继续出现产销下滑的情况,下滑比例大致在2%左右。
师建华对中国汽车产业2019年的数据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我们整个产业、媒体界、社会在关注数据的同时,应当更加关注数据背后传递的真相。”
他指出:“中国汽车产业经历了28年的高速增长,现在正是放慢脚步总结成长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汽车产业集中化趋势日益明显,生产不出好的产品的企业理所应当被淘汰。产业的优胜劣汰,造成了一时的总产销量下滑,这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升级之后,中国汽车市场的需求将会迎来下一轮集中爆发。”
动力电池装车量上升9.2% 产业集中度水平提高
在中汽协今日举行的月度信息发布会上,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也发布了2019年全年动力电池产业的关键数据。
▲2019年12月与全年中国动力电池产量
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85.4GWh,同比累计增长21%;销量累计75.6GWh,同比增长21.4%;装车量62.2GWh,同比增长9.2%。
▲2019年12月与全年中国动力电池销量
其中,三元锂电池产销量分别为55.1GWh、53GWh,产量同比增长40.8%,销量占到总量的70%,装车量为40.5GWh,同比上升22.5%。
而磷酸铁锂电池产销量分别为27.7GWh、20.6GWh,产量同比下降1.2%,销量占到总量的27.2%,装车量为20.2GWh,同比累计下降9.0%。
▲2019年12月与全年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
可以看出,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是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主流的动力电池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从全年情况来看,三元锂电池的装车量远高于磷酸铁锂电池。但从2019年6月底,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度退坡之后,磷酸铁锂作为成本较低的动力电池产品,有了回暖的趋势。
尤其是12月,本月三元锂电池装车量4.79GWh,而磷酸铁锂电池的装机量为4.73GWh,几乎处于持平状态。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马小利指出,今年动力电池产业整体仍然呈良性发展的态势,不仅动力电池的装车总量有一定幅度的提升,产业的集中度水平也进一步提高。
2019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79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排名前三的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45.6GWh,市场份额达到73.4%。
排名前五的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为49.2GWh,市场份额达到79.1%;而排名前十的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达到54.7GWh,市场份额87.9%。
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的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力神、亿纬锂能、中航锂电、时代上汽、孚能科技、比克电池、欣旺达。
▲2019年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
发布会上,车东西就工信部废止《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外资动力电池企业入华是否会影响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提问。
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认为,动力电池市场的开放将会引入先进的日韩动力电池企业,搅活国内的动力电池市场,形成良性竞争。
同时他表示,客观来看,中国动力电池产业与日韩能够正面竞争。虽然在电芯能量密度、循环次数等核心指标上,中国动力电池企业仍有一定差距,但宁德时代推出的CTP电池包,比亚迪推出的刀片电池,都是在应用领域做出创新,提升了国产动力电池的产品力。
充电基础设施同比增长超50% 公共充电桩增长更快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另一大配套产业,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在2019年也迎来的快速发展。
截止至2019年12月底,国内新能源汽车基础充电设施总数达到121.9万台,增长41.1万台,同比增长50.8%。
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数量达到51.6万台,增长18.5万台,同比增长55.9%;私有充电设施数量达到70.3万台,增长22.6万台,同比增长47.4%。
▲2019年国内充电基础设施部署情况
在公共充电桩分布方面,广东省以6.3万个公共充电桩位列全国第一,江苏省公共充电桩数量为6.1万个,排名第二,北京、上海紧随其后,排名第三、第四。
▲2019年国内公共充电桩分布情况
公共充电站分布上,广东以5199座位列全国第一,上海市拥有4042座公共充电站,排名第二,江苏、北京分别以3663座充电站和3654座充电站,位列第三、第四。整体来看,充电桩与充电站的分布与全国新能源汽车消费热度城市相吻合。
▲2019年国内公共充电站分布情况
在充电桩运营商方面,特来电以14.8万台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位列第一,星星充电排名第二,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到12万台,国家电网、云快充、依威能源、上汽安悦、中国普天、深圳车电网、万马、云杉智慧公共充电桩部署数量排名第3-10名。
▲2019年国内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排名
在私人充电桩方面,主要是车企随车配建充电设施,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抽样统计,截止2019年底,联盟内成员整车企业抽样统计车辆103.6万辆,配有充电桩的新能源汽车数量为70.27万台;未配桩数量的新能源汽车数量为33.37万台。
除此之外,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还统计了各省份换电站的数量。目前,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仅统计了轰动新能源和蔚来两家的换电站数量,全国共计306座换电站,其中北京市126座、广东省63座、福建省17座,排名前三。
结语: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在今日发布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意见,统一指向了关键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在补贴期内度过了七年,但在去年6月底,补贴大幅退坡之后,仍然出现了销量的同比“六连降”,最终,2019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全年的总销量甚至低于2018年,出现了负增长。
师建华指出,在这一现象背后,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无法达到消费者需求,续航里程、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产品综合素质与燃油车有差距,这才导致2019年补贴退坡后,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下滑。
他认为,当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迫切需要进行转型升级。在短时间内,国家提供的补贴应该不会断,而企业需要利用这些补贴,真正提升产品力,让新能源汽车能够与燃油车正面竞争,从而刺激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增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在过去的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可以说是风起云涌。随着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高,汽车市场已成诸侯混战之势,自主、合资、豪华和新势力品牌越过各自的封地,蚕食争抢着市场份额,燃油车和新能源市场的边界也越发模糊,竞争也是愈发激烈。再加上随着国补取消,叠加经济预期让消费者对价格高度敏感,车企的盈利压力越来越大。特别对于新势力品牌来说,能够把亏损降到最低,就已经是胜利了,而
理想汽车
的2022年答卷可以说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日前,理想汽车发布财报显示,去年四季度营收176.5亿元,再度实现单季度盈利,净利润则达2.65亿元。由于四季度超预期营收表现,美股盘前理想汽车一度涨逾6%。不过,面对日益激烈的国内新能源车市竞争,从去年全年财报数据看,理想汽车研发、销售等费用涨幅均同比超六成,净亏损增幅也扩大至20.3亿元,较2021年的3.2亿元扩大逾6倍。
营收大增,毛利率下滑
去年12月,理想的交付量超过2万,创理想汽车和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历史新高。出色的销量也体现在了财报数据上,理想汽车在去年第四季度的扭亏为盈,结束了理想此前连续三个季度的亏损趋势,当然这也是国内造车新势力们梦寐以求的。另外,452.9亿元的全年营收也创下理想营收的历史最高纪录。
不过出色的营收成绩背后,却是毛利率的下滑。在毛利率方面,理想汽车2022年汽车毛利率为19.1%,而2021年为20.6%。理想方面表示,车辆毛利率下降主要是由于库存准备和与2022年
理想ONE
车型相关的采购承诺损失,部分抵消了
理想L9
系列从2022年第三季度开始交付的更高的车辆利润率。找车网
虽然相较自身略有下滑,不过这样的毛利率在新能源市场还是佼佼者般的存在了,比如
蔚来
2022年Q3单车毛利16.4%,
小鹏
2022年Q3单车毛利11.6%,而行业标杆
特斯拉
2022全年单车毛利是28.5%。
对于毛利率下滑,理想汽车首席财务官李铁表示,我们的毛利率是健康的,目前,大部分的销量来自于 L9、L8,这两款车型都在产量爬坡阶段。我们的供应链需要花一定的时间来完成产能爬坡,毛利率和降本情况下一季度才会公布。未来,考虑到每月材料交付的情况,我们 L 系列的产品整体的毛利率水平会在25%左右。
2021年,理想汽车仅有理想ONE一款车型,而在2022年内先后交付L9、L8两款车型,今年初又推出L7车型,连推三款新车无疑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金额。对此,理想汽车方面认为,理想汽车始终重视研发投入占收入比,坚持10%以上的研发投入用以支撑企业长期自研技术发展。
汽车行业分析师刘强表示,年销超10万辆后,理想汽车欲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继续完善产品布局成为当务之急,这也让其研发等资金投入只增不减。
从全年来看,2022全年研发费用为67.8亿元,全年费用占比15.0%,较2021年研发投入费用翻倍,同比增长106.3%。而在成本管理方面,理想汽车还是一如既往地“抠门”。理想汽车2022年第四季度的销售、一般及管理费用为16.3亿元,季度费用占比为9.2%,较2021年第四季度的11.3亿元增加44.8%,较2022年第三季度的15.1亿元增加8.1%。
在新品提速的同时,理想汽车也持续提升智能驾驶的研发速度。李想表示,理想汽车计划将导航辅助驾驶能力拓展到城市场景,预计在今年四季度理想AD Max将开放城市NOA的早鸟用户内测。此外,理想汽车计划到2030年在人工智能领域(软件2.0)构建完整的体系化能力。
崔东树认为,在高速公路辅助驾驶逐步普及、城市辅助驾驶加快落地情况下,市场竞争也从功能普及切换到交互和用户体验上,理想汽车“补课”智能化提升交付量最终走向盈利。
今年的任务就是抢市场
巨大的研发投入,带来了全新的产品矩阵与技术,这也让李想对理想汽车提出了新目标:2023年,理想汽车将挑战30万元到50万元价格区间全部豪华SUV市场20%的市场份额。
李想表示,2022年,理想汽车在30-50万SUV市场份额是9.5%,今年我们对于市场的预测大概会是在140万辆到150万辆之间。我们对自己的要求是市场份额翻倍。20-30万的市场对我们而言难度相对较大,我们需要有更强的规模效应以后,再进入到20-30万的价格区间。
李想此前在社交媒体表示:“没有L8 Air和L7 Air,2.5万辆/月交付保底,Air开始交付后,3万辆/月交付保底。”而在财报会后的电话会上,李想透露上述目标争取在今年第二季度达成。
理想汽车方面表示,目前
理想L7
的销量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爬坡。而关于第一季度的销量指引,其预计会包括几千辆的L7在其中,更多的交付主要还是集中在L8和L9上。虽然现在已经有了一些L7 Air车型的订单,但是试驾车还没有进店,很多消费者要等到试驾之后才会下单。
据悉,理想汽车在今年1月的交付量为15141辆,在L7系及非空悬版本的Air开启交付后,L789 三台车的交付量稳定在2万辆以上应该问题不大。同时面对供应链问题,理想汽车表示,随着产业成熟度逐步提升和上下游供给情况逐步改善,对今年零部件供应保持信心,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强供应战略感知与规划、风险管理及成本管理,以积极应对各自潜在的供应挑战与风险。
通过理想汽车2022年的财报来看,理想汽车凭借着20%的高毛利、爆款策略、高效的直营体系、极低的销管费用占比让理想财务上的盈利显得经典且顺理成章。
并且随着研发的不断投入,其带来的全新产品与技术在2023年也会进入收获期,其今年的交付量数据应该也会很好看。不过理想的这种“大单品”战略也有其局限性,最明显的就是其产品线的单一,随着市场内卷,先发的理想势必会面对许多竞争对手的挑战,未来能否让消费者保持持续的新鲜感与品牌黏性将是比实现盈利更为重要的事。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扯扒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TechWeb汽车】今年年初,受到新能源车国补退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低迷,除
比亚迪
销量增速实现正增长,其它车企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进入3月份后,价格战愈演愈烈,或许是受此影响,新能源车销量在3月份迎来回暖。据乘联会预测,3月新能源车零售销量在56万辆左右,环比增长27.5%,同比增长25.8%,渗透率约为35.2%。
4月头两天,多家新能源车企公布了3月份销量数据。其中比亚迪、广汽
埃安
都迎来了月度销量新高,而其他车企销量也基本实现了环比增长,但也有部分车企呈现了一定的颓势,让我们来具体看一下各家车企的表现如何。
比亚迪再提速,广汽埃安单月销量首破4万大关
比亚迪3月份销量再次提速,汽车销量207,080辆,同比增长97.4%;其中,乘用车销量206,089辆,同比增长97.5%,环比增长6.9%;乘用车出口13312辆。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比亚迪首次月销量突破20万辆大关,同时十分有希望超越南北
大众
成为真正国内销量冠军。此外,比亚迪3月DM混动车型销量103,419辆,EV纯电车型销量102,670辆,两者基本打平。
比亚迪王朝及海洋网3月合计销量195,691辆,同比增长87.6%。其中,比亚迪秦Plus DM-i 2023冠军版于2月初上市,9.98万元的起售价以“降价增配”的方式直击合资品牌A级车市场,根据3月最新的终端零售数据显示,秦家族的单月销量达到了40850辆,比
日产
轩逸
和
丰田
卡罗拉
加一起的销量还要更高。同时,比亚迪3月份还推出了汉EV冠军版和唐DM-i冠军版车型,同样以降价增配”的方式瞄准了B级车市场,上市当天就获得了8196张订单。
比亚迪旗下高端
腾势
品牌3月销量达到了10398辆,环比增长42.0%。仅凭一款车型,并且还是在相对小众的MPV市场,
腾势D9
的表现的确亮眼,平均车价41.5万元,目前已稳坐35万以上新能源豪华MPV销量冠军,同时D9也成为了首款月销破万的新能源豪华MPV车型。
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累计销售552,076辆,同比增长92.81%,截至目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高达390万辆。
粗略估算,比亚迪即将在4月中旬迎来第4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而11月中旬刚刚迎来第300万辆下线。比亚迪从第1辆到第100万辆,用时了13年;从100万到200万只用1年;从200万到300万仅用半年,而从第300万到400万仅用时5个月时间。
广汽埃安同样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3月销量达到了40,016辆,同比增长97%,环比增长33%,这也是埃安首次月销量突破4万辆。2023年1-3月,埃安累计销量80308辆。
目前广汽埃安在国内已成为仅次于比亚迪的存在,但冲击中高端依然没有取到非常理想的效果,3月
AION S
和Y两大中低端车系的销量占比达到了80%左右。
此外,埃安的高端车型进展也不是十分顺利。近日
广汽集团
发布公告称,旗下广汽埃安“AH8项目”由与华为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项目降级后合作模式由Huawei Inside模式“降级”成为零部件供应商模式。
据悉,AH8是广汽埃安的自主高端车型,也是其车型规划中重要的战略车型,承载埃安品牌向上使命,首款SUV车型计划2023年推出,目前不知计划是否要延后。
理想稳居新势力第一,小鹏销量逐渐回暖
在新势力品牌当中,理想已站稳一哥的位置,3月销量再次突破2万辆,达到20,823辆,同比增长88.7%。今年1-3月,理想累计交付52,584辆,同比2022年第一季度增长65.8%。
作为理想的首款五座SUV,
理想L7
在3月份开始交付,对于理想的销量起到了一定帮助。此外,理想L7 Air 和L8 Air 车型也将在4月份开启交付,我们可以期待一下理想4月份的销量,有机会再创新高。
蔚来
3月交付了10,378辆,同比小幅增长3.9%,其中高端智能电动SUV交付3,203辆,高端智能电动轿车交付7,175辆。蔚来虽然没有公布具体车型销量,但从上险量数据来看,
蔚来ET5
单月销量已经接近6000辆左右,表现还是十分不错的。
2023年第一季度,蔚来共交付新车31,041辆,同比增长20.5%;截至目前,蔚来新车已累计交付320,597辆。
根据官方透露的信息,蔚来今年将有3款新车会发布,而全新ES6将在
上海
车展上首次亮相。
小鹏
3月销量终于有了回暖的迹象,共交付7,002辆,环比增长 17%。其中P7车型总交付3030辆,环比增长32%。
小鹏P7i于3月10日上市,目前已在
北京
、广州、成都等多个城市开启交付。在G9市场表现不佳的环境下,P7i被小鹏寄予厚望,虽然3月份交付数量有限,但据最新消息P7i的订单情况还是非常不错的,4月份有望继续提升。
此外,在智能驾驶领域,小鹏又有了最新进展。小鹏在3月最后一天正式向
小鹏G9
及P7i Max版用户推送了XNGP第一阶段能力,在广州、深圳和上海开放城市NGP功能,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所有无高精地图的城市开放直行红绿灯识别起停、跨线绕行障碍能力。
根据小鹏的规划,今年下半年还将在无高精地图覆盖的城市开放自动变道、超车、左右转的能力,并预计在2024年,推出XNGP的终极形态:实现车位到车位的全场景辅助驾驶能力。
问界持续低迷,极氪表现未达预期
哪吒汽车
3月销量再度破万,共交付10,087辆。其中,
哪吒V
车系交付4793辆,
哪吒U
车系交付3088辆,
哪吒S
交付2206辆。今年第一季度,哪吒汽车累计交付26176辆。
值得一提的是,3月21日,3600台哪吒V在3月份从广州南沙港启动出海发运,运至泰国市场,并交付当地用户。据悉,此次汽车出海,是中国造车新势力中最大单批次出口。此外,哪吒旗下的首款双门四座纯电跑车正式定名为“
哪吒GT
”,将于今年上半年开始交付。
极氪
品牌3月销量6,663辆,同比增长271%,环比增长22%。好消息是,极氪009的销量终于上来了,根据上险量数据来看,极氪009的单月销量基本在2000辆左右,这对于一台平均订单金额在52.7万元的豪华MPV来说已经是非常出色了。
不过坏消息是,极氪001的销量进一步下滑,3月的销量仅在4000多辆左右,相比去年末出现了腰斩的情况。之前极氪靠一台001打天下,如今009销量有了上升的势头,但MPV市场空间毕竟有限,极氪要想想办法了。
零跑汽车
销量继续回升,3月共计交付新车6,172辆,环比提升93%。从订单结构来看,C平台系列新品订单占比在80%左右,C11车系单月锁单超过10000辆。
3月1日,零跑汽车举行了新品发布会,发布了全新C11增程和2023款C01、C11纯电、T03全系新品,售价则进一步降低,随着C11增程版的陆续交付,零跑的销量开始逐步复苏。根据零跑汽车的产品规划,未来所有车型都将同步推出增程和纯电版本。
3月最闹心的可能就要数问界了,销量再次徘徊在低位数,销量仅仅3,679辆,环比增长5%,但第一季度销量仅11659辆。
3月初,
AITO
汽车官方账号发布宣传海报写明“HUAWEI 问界”曾引发热议,很多门店都打上了相关标识。
然而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近日签发决策公告,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同时,公告中对华为标志在汽车设计上的露出提出了严格要求,强调不能使用华为/HUAWEI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而就在公告发出之后,全国所有门店都迅速撤下了华为的标志。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TechWeb,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09-13 19:16:16
2023-08-25 14:09:50
2023-08-19 12:48:04
2023-08-27 14:00:28
2023-09-06 11:39:14
2023-09-03 19: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