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评测 > 正文

亏损53亿的蔚来和亏损1.5亿的理想谁更有前途?(理想发布Q4及财报 全年营收270.1亿元)

2024-01-10 19:16:22 | 找车网

今天找车网小编整理了亏损53亿的蔚来和亏损1.5亿的理想谁更有前途?(理想发布Q4及财报 全年营收270.1亿元)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亏损53亿的蔚来和亏损1.5亿的理想谁更有前途?(理想发布Q4及财报 全年营收270.1亿元)

亏损53亿的蔚来和亏损1.5亿的理想谁更有前途?

继理想 汽车 发布2020年业绩报告之后,另外一家造车新势力蔚来也于3月2日发布了2020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经审计财务业绩报告。截止目前,仅理想和蔚来两家中国造车新势力公布了业绩,不妨将两家公司的业绩进行简单对比。

销量PK

从销量上来看,蔚来2020年Q1-Q4季度,交付量分别为3838辆、10331辆、12206辆、17353辆,合计交付43728辆,相比2019年同比增长113%;对理想 汽车 而言,2020年是其第一个完整交付的年度,各季度单季交付量分别为2896辆、6604辆、8660辆、14464辆,全年共计交付32624台。

从交付情况来看,两家企业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且环比在不断增长,业绩持续向好。从绝对数量来看,拥有3款车型的蔚来显然更占优势。理想的亮点在于仅仅凭借理想ONE一款产品就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稳住了阵脚,不得不对理想 汽车 精准狙击市场痛点的能力感到叹服。

不过,车型单一也是理想最大的危机所在,李想在财报会上提到:2022年起,理想每年将至少推出和交付 2 款车型,纯电车型将在 2023 年推出。这或许意味着整个2021年,理想没有新车型,依然需要靠理想ONE一款车型苦苦支撑。

相比之下,蔚来拥有新款ES8、ES6和刚刚推出的EC6三款车型,预计今年第一季度的总交付量将达到20000辆以上,全年交付量或超8万辆。按照目前的态势来看,蔚来将在两个月后抢先理想和小鹏,率先达成累计交付10万辆的小目标。随着ET7等后续产品的陆续上市,蔚来也很可能成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中最先实现年销10万目标的企业。找车网

另外一家造车新势力小鹏也将在今年推出自己的第二款纯电智能轿车,若理想2021年全年依然靠现款理想ONE强行支撑,不排除会有在三家头部新势力中掉队的可能。此外,将于今年第三季度正式上市交付的岚图首款车型FREE采用了与理想一样的增程式技术,这无疑将给理想的市场表现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财务PK

根据理想 汽车 公布的数据,理想全年实现总收入94.6亿元,全年毛利率16.4%,2020 年净亏损为1.517亿元,截至2020年底的现金储备达到近300亿元。

蔚来2020年的总营收约162.57亿元,其中,来自 汽车 销售的收入为151.82亿元;全年毛利为18.7亿元,较2019年-11.9亿元增长了30.7亿元,全年净亏损53亿元。公司毛利率提升至11.5%, 汽车 业务毛利率提升至12.7%。截至2020年12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限制性货币资金和短期投资共计425亿人民币(65亿美元)。

从中可以看出,蔚来虽营收明显高于理想,但理想 汽车 的成本管控更加出色。2020年四季度,理想实现了首次季度盈利,全年亏损1.5亿,距离盈亏平衡只有一步之遥。

但值得一提的是,理想四季度 汽车 销售毛利率环比Q3下滑2.7个百分点至17.1%,蔚来的 汽车 销售毛利率一直保持稳定上升态势,四季度环比上涨2.7个百分点至17.2%,反超理想。

蔚来CEO李斌将毛利率的增长归功于持续增长的交付量、坚挺的平均成交价、不断改善的物料成本和制造费效。对于毛利率的下降,理想在其公告中表述为:“车辆利润率下降主要是由于收到的供应商一次性返利较2020年第三季度减少。”

虽然在营收上与蔚来存在一定差距,但凭借对成本的出色控制,理想仍然有机会成为国内首家达到盈亏平衡的造车新势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资本市场,投资者对两家公司的业绩似乎都并不感到满意,理想业绩披露当天,股价下跌近10%,蔚来业绩公布当天股价下跌13%。截至目前,蔚来和理想的市值分别为679亿美元和214亿美元。

潜力PK

2020年的销量和财务数据体现的只是过去的表现,要决胜未来还得看发展潜力。

从研发投入来看,2020年理想整体研发投入11亿元,占销售额的11.6%。2021年理想的整体研发费用预计为30亿元以上,未来3年将逐步达到每年60亿元的规模。

蔚来2020年的研发投入为24.9亿元,是理想的2倍以上,占销售额的15.3%。2021年的研发投入预计将增加一倍,达到50亿人民币左右。

无论是从绝对值还是营收占比上,都能看出蔚来的研发投入更大。新的一年,两家企业的投入重点都将集中在自动驾驶等技术上,只不过蔚来由于采用换电体系,在三电、超充和换电技术上的投入要比采用增程式技术的理想高得多。

在产品方面,蔚来与理想的产品数目前是3:1,但按照理想的计划,从明年开始,每年将推出和交付2款车型,理想当前的策略是增程式和纯电车型同步开发,后续将有两种类型的产品供消费者选择,若真能实现这以目标,理想将逐渐减小产品矩阵上的劣势。

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但要在基础上取得市场上的成功还离不开销售和服务网络的建设。目前,蔚来已有23个蔚来中心和203个蔚来空间,覆盖中国121个城市,2021年,蔚来计划再增设20个蔚来中心和120个蔚来空间。

理想已有60家零售中心,覆盖47个城市,2021年的目标是门店数增加到200个,覆盖100 个城市,勉强追上蔚来当前的进度。

在产能方面,蔚来目前可以达到7500辆/月的全供应链产能,与江淮的合作项目已经启动了扩建工作,计划到今年年底实现单班15万,双班30万的年产能,为ET7和后续产品生产做好准备。

理想 汽车 常州工厂设计产能为20万辆/年,除了常州工厂外,理想还曾于2019年宣布在重庆两江新区投资110亿元建设年产40万辆整车的生产基地。目前,两家企业的产能布局均能满足各自的需求。

无论是蔚来还是理想,从当前的销量表现来看,都在新能源 汽车 市场取得了阶段性认可。在此基础上,如何控制好新品推出的节奏,在确保现金流不出问题的前提下,加大研发投入、加速产品上市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三家头部造车新势力中最“抠门”的理想若不能在新产品投入上“大手大脚”起来,势必会影响后续产品的推出,与蔚来的差距继续拉大也是有可能的。

此外,由于理想长期以来采用的是增程式技术,想要进军纯电领域,就不得不加大对纯电技术的投入。届时采用“两条腿走路”的理想一方面要在增程式技术上保持投入以抵抗岚图这样的新对手;另一方面要另起炉灶,开发纯电技术,布局补能网络,这无疑将大幅增加理想的成本支出。与聚焦纯电技术、换电体系的蔚来相比,理想在成本上的优势将越来越不明显。长远来看,亏损额是理想 汽车 30倍以上的蔚来后续的市场表现将更加稳定,业绩表现更值得被期待。

亏损53亿的蔚来和亏损1.5亿的理想谁更有前途?(理想发布Q4及财报 全年营收270.1亿元)

理想发布Q4及2021年财报 全年营收270.1亿元

易车讯

2月25日,理想公布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未经审计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业绩。理想第四季度实现营收106.2亿元,交付35221辆,季度营收首次突破百亿;2021年全年实现营收270.1亿元,交付90491辆。

截至第四季度末,公司现金储备达501.6亿元。2022年第一季度预计交付30000到32000辆。

亏损53亿的蔚来和亏损1.5亿的理想谁更有前途?(理想发布Q4及财报 全年营收270.1亿元)

没有BBA只有BLL!新能源三巨头浮现 3月销量霸榜?

日前新势力品牌纷纷交出3月成绩单,这当中应该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能够保持销量环比、同比双增长的品牌并不多,原来属于绝对头部阵营的蔚小理,也只有理想一家得以实现这般成绩。

将目光放眼到整个一季度里看,在全行业深受价格战的影响下,除去理想的表现不俗以外,主动开打价格战的

特斯拉

比亚迪

也都收获了不错的成绩,可以说如今汽车行业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已经得到了加强。

今年1月3日特斯拉公布了2022年产销数据,其中全年交付131.4万辆,同比增长40%的表现不及过去特斯拉要求每年增长50%的目标。

在此其中,2022年特斯拉Q4交付量为40.5万辆,仅较之Q3多出了6万辆左右,这般微弱的增长表现也进一步打击了华尔街资本家们的预期,于是在当天官方公布了产销数据以后,特斯拉股价下跌超12%,延续了2022年全年下跌的趋势。

不过仅过了几天,1月6日特斯拉率先在国内开启降价模式,最高降价达4.8万元,另外海外市场也紧跟中国区的做法,特斯拉由此开启了全球市场的降价攻势。

也就在这一天,特斯拉股价触及近2年以来新低后迅速反弹,并在1个月内反弹超1倍,不难看出华尔街笃信特斯拉能通过降价政策来收获到足够订单。

从今年一季度交付量来看,特斯拉再度创下了历史新高,全球交付达42.29万台,同比增加36%,环比去年Q4增加了4%,同时还高于市场预期的42.12万辆,可见此前华尔街的站队支持取得了一场漂亮的胜利。

值得一提的是,在特斯拉交付量创出历史新高之余,其生产量也达到了历史之最,如此迅速提高的量产能力,无疑也为后续可能的价格下探提供了条件支持。

那么基于一季度特斯拉不错的交付数据来看,接下来它还会降价吗?

如果要预先对特斯拉的表现给出一个判断,大概可以说是“事情没有想得这么糟,但趋势也没有看起来那么好”。

首先一季度的增长数据,是对此前外界给出特斯拉的过度悲观预期作出了一定的纠正,所以说事情没有想得这么糟。

但趋势也没有看起来那么好,理由一方面是基于环比去年Q4只增长了4%的成绩,这多少看起来还只是个弱复苏的表现。

再者,结合3月初特斯拉投资者日提到的储能计划、成本优化内容来看,至少今年廉价车项目仍非特斯拉的重头戏,那么在改款

Model 3

/Y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情况下,未来几个季度特斯拉的增长动能有多大,这点仍需要保持观望态度。

需要留意的是,此前马斯克对外表示,“如果今年我们(美国)陷入衰退,2023年将会是一场严重的衰退,在我看来将和 2009年相当,这意味着市场对任何非必需品的需求都会降低。”

他强调,“我们倾向于在不让公司面临风险的情况下,尽可能快地增长。在那种情况下,利润将会降到负值。”

不难看出,马斯克已摆出了先礼后兵的态度,未来继续降价依旧是可选项目之一。

在1月特斯拉主动开打价格战以后,2月比亚迪很快作出回应,其中新款秦PLUS DM-i一举打到10万元起售价以下,已然使其成为了同价位家轿的价格之锚。

有意思的是,在不久前比亚迪财报会上,王传福也给出了跟马斯克差不多的态度,他指出比亚迪在10万到20万这个区间里面有着明显的制空权、定价权。

因此他同样作出了先礼后兵的姿态,“我们也希望能够比较平稳一点,不要搞得大家都很难受,别人没活路,这样也不好。”

对于比亚迪来说,继续跟进价格战大概是个需要重点考虑的选项,这不仅是因为之后特斯拉有可能再次降价的关系,还在于比亚迪今年要实现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的目标。

在去年比亚迪首次以超180万辆销量成为国内乘用车销量冠军的基础上,比亚迪还希望在今年超越

一汽

-

大众

和上汽大众的销量总和,因此在更早时候,外界一度盛传比亚迪年度目标剑指400万辆。

不过大概是今年初市场景气度的快速下滑,王传福也因此收紧了预期,他提出“今年300万台是板上钉钉,争取翻倍增长到360万”。

考虑到去年南北大众合计卖出超310万辆,同时呈现出了下滑态势,那么只要比亚迪能完成300万辆的基本目标,它也有很大的把握能够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

在实现300万辆以上创举的路上,3月比亚迪销量同比增长97.4%至超20万辆,一季度累计卖出55万辆,对比去年同期也大增了超过9成。

虽然成绩依旧彪悍,但显然比亚迪的心情仍然相当焦急。

为此,比亚迪一手把持着众多全新车型的组合,另一手则坐拥“价格开火权”,两手已攥紧了拳头来准备出击。

以新车来看,今年比亚迪将推出

海鸥

腾势N7

、N8等车型,以及瞄准了高端市场的F品牌。

只是需要了解的是,今年比亚迪给

腾势

给出销量目标是15万辆,其中

腾势D9

基本占了一半订单,这也意味着腾势N7、N8不会通过大打价格牌来上量,同时F品牌亦有望采取同样做法。

可以预见,定位30万元以上市场的腾势、F品牌和

仰望

不会成为主要销量军,今年比亚迪冲击300万辆以上目标还是主要靠王朝、海洋系列产品。

而在此前媒体报道今年比亚迪预计将投产345万辆来看,比亚迪品牌多少还是容易承担一定的销售压力,因此相信价格牌仍会是关键的进击选项。

与之同时,结合去年比亚迪净利润同比增长445.86%至166.22亿元,首次实现年度净利润突破百亿关口,且超过了过去五年的净利润总和的强势表现来看——真把比亚迪逼急了,它还能使出不少的调价空间。

还好的是,3月比亚迪销量同比增长97.4%的表现基本达到其翻倍的目标,另外王传福预计,这波价格战对消费者预期冲击将会在4月底逐渐降低,5月车市将恢复到比较好的状态。

在比亚迪得以放松的同时,其它品牌大概也能喘口气了。

不久前李想曾说到,“今年压力肯定大。这个行业压力最大的一点是头部两个企业都能打价格战,这在其它行业里是根本看不到的。”

尽管如此,理想3月交付量再超2万辆,同比增长88.7%,同时一季度累计交付超5.26万辆,对比去年同期大增65.8%,这般表现放在新势力阵营里已然足够力压群雄。

作为参照,

蔚来

3月交付新车10378台,同比增长3.9%,至于

小鹏

则环比增长17%至超7000辆,两者多少被理想拉开了距离。

事实上3月乃至一季度成绩能与理想媲美的新势力品牌,只有同时坐拥B端和C端市场的

埃安

能给出靓丽成绩,其中后者3月交付超4万辆,且一季度累计卖出超8万辆,只是埃安的单车售价也跟理想有着较大落差。

在理想成绩如此不俗之下,此前李想的“压力论”多少有点“凡尔赛”了,特别是官方说到5月才是包括Air车型在内的L系列产品的第一个完整交付月,这也意味着如今理想的成绩还有着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如果今年真能兑现“3款车型累计月销3万辆,拿下30-50万元市场20%市场份额”的目标,相信理想的品牌高度将抬升到新的台阶上。

当然在理想成绩大步领先于其它新势力品牌之余,李想也坦承市场环境在发生变化,其中30万元以上的6座SUV市场,开始从增量步入到了存量阶段,这也是为什么要推出

理想L7

的原因。

李想直言,“理想L7就是为了加强抢夺BBA品牌5座车的份额”,而随着该车的逐步上量,或许我们将看到BBA同价位车型的市场不济。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玩车教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找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亏损53亿的蔚来和亏损1.5亿的理想谁更有前途?(理想发布Q4及财报 全年营收270.1亿元)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亏损53亿的蔚来和亏损1.5亿的理想谁更有前途?(理想发布Q4及财报 全年营收270.1亿元)”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