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6 23:51:38 | 找车网
近日,
奇瑞
汽车公布了6月份销售数据,数据显示,奇瑞汽车在上个月共售出145235 辆,同比增长 38.3%。与此同时,整个1-6月份,奇瑞累计售出新车741429辆,同比增长56%,可谓创下历史半年度销量新高。
事实上,纵观整个2023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国人在汽车消费方面变得保守,汽车市场表现也低于预期。在整体大环境十分不友好的情况下,奇瑞汽车却能在逆势中大幅增长,并实现连续13个月单月销量超过10万辆,这样的成绩确实让人匪夷所思。
那么,奇瑞汽车又是如何做到逆势破局的,其实在笔者看来,原因无外乎以下三个点:车型矩阵、核心技术以及创新求变。
三品牌协同发力,构建全域矩阵
一个普通车企想要销量好,凭借一两款热门车型,基本能够支撑的起来,而对于奇瑞这样的大体量集团车企来说,就不能只依靠某一两款车型去“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形成矩阵式的车型力量。
不同于彼时主打的亲民路线,如今的奇瑞汽车,已经构建了多产品、多维度的全能阵容,旗下三大品牌整体表现依旧强劲。
作为集团销量主力,奇瑞品牌6 月份销量105908 辆,同比增长33.4%;1-6 月份累计销量539427 辆,同比增长50.9%。单月超10万辆的销量,也撑起了集团销量的大半边天。
捷途
品牌则是集团的细分品牌,主打“旅行”生态,从诞生几年来的市场表现看,捷途无疑是走的十分成功的子品牌,其在6月份销量21607 辆,同比增长43.7%;1-6月累计销量112381 辆,同比增长84.1%。进一步深化“旅行”IP。
而主打高端市场的
星途
品牌,表现同样不俗,它在6月份销量9842 辆,同比增长192.7%;1-6月累计销量42240 辆,同比增长119.3%。
值得一提的是,奇瑞汽车在海外市场也取得不错的成绩,数据显示,6 月份,奇瑞汽车出口汽车36271 辆,同比增长 21.3%。1-6 月份,奇瑞汽车累计出口汽车 155321 辆,同比增长 16.6%。
具体到产品上,则是集团旗下的
瑞虎8
、
瑞虎7
、
捷途X70
三款SUV,构成销量的“三剑客”。整个上半年,瑞虎8、瑞虎7、捷途X70分别贡献了97359辆、107457辆、67918辆销量,同比分别劲增24.4%、80.4%和29.4%。
可以看出,强大的矩阵力外加多款现象级“爆款”产品,共同撑起了奇瑞汽车在2023整个上半年的销量输出,但仅仅是这样还不够。
技术奇瑞,开启“黑科技”平权时代
多年来,奇瑞汽车以“理工男”的形象示人,车迷愿意亲切称之为“理工男”,并非是因为它的产品充满男性特色,更多的是奇瑞汽车在追求技术上的孜孜不倦和坚持不懈。
早在燃油车时代,奇瑞就在发动机和变速器领域取得了诸多技术突破,也是自主品牌车企中最重视技术的一个,时至今日,随着全球汽车市场能源化和智能化的逐渐转型,奇瑞汽车也在核心技术上不断求变求新,并为消费市场带来了许多新技术。
首先在新技术数量方面,奇瑞“瑶光2025”战略取得135项新技术,这其中包括火星架构超级混动平台、E0X高性能电动平台以及支持这两个平台的关键技术。与此同时,奇瑞还有电驱技术、电池技术、第三代混动技术以及全栈自研 CHERY-OS等,也备受业界同行关注。
其次在混动技术方面,奇瑞在混动领域已经有18年的技术积累,全新打造的第三代混动科技鲲鹏超性能电混C-DM,标志着奇瑞汽车全面迈向电混时代。鲲鹏超性能电混C-DM,搭载第五代ACTECO 1.5TGDI 高效混动专用发动机,匹配三挡超级电混DHT变速箱,在“双电机驱动+3挡DHT”模式的赋能下,其最高传动效率>97.6%,轮端输出扭矩可达4000N·m。
鲲鹏超性能电混C-DM最大热效率大于44.5%,百公里馈电油耗最低4.2L,续航超过1400公里。
这套先进的混动科技,将搭载于
星途瑶光
、奇瑞瑞虎 9、TJ-1等车型。
最后在纯电技术领域,奇瑞汽车也有E0X高性能电动平台,它可以兼容增程系统,其电驱提供两种,第一是单电机,峰值扭矩265Kw,轮端峰值扭矩5000N·m;第二是智能矢量控制双电机,采用“八合一”设计,可实现双电机扭矩智能分配,峰值功率为400-500kW,轮端峰值扭矩为6500-9600N·m。根据不同的车型定位和需求,这两套电驱方案能够适应不同的车型,此外,在高性能平台和电驱的加持下,双电机车型的零百加速时间可进入3秒级。
不得不说,无论是燃油车时代,还是如今的新能源时代,奇瑞汽车都有着丰富且出色的技术储备,且能真正将这些黑科技带给普通消费者,这也与它的“理工男”形象恰如其分。
迈入下半场,加速技术创新和人才积累
如果说新能源时代车企上半场角逐的关键,是三电技术,那么在即将到来的下半场,则是关于智能化的较量。纵观当下国内新势力,无论是
小鹏
、
蔚来
、理想亦或
埃安
、岚图、问界,在智能化尤其是智能驾驶领域,都有着自己的优势所在。而作为“理工男”,奇瑞汽车自然也有着自己的部署。
首先,在消费者十分关心的的智能驾驶技术领域,5月30日,奇瑞集团旗下大卓智能、奇瑞商用车获颁芜湖市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公开道路测试牌照。据了解,旗下大卓智能自2022年11月开启RoboTaxi项目,目标是实现城区公开道路上的L4 级别无人驾驶技术,该项目目前已进入软硬件系统的验证阶段。相信在不久后,能够取得进一步突破。
其次,上半年奇瑞汽车与全球领先汽车涂料供应商PPG联合共建的数字化色彩实验室正式揭牌。它不仅是奇瑞300+“瑶光实验室”之一,也是全球首个由汽车制造商和涂料供应商联合共建的汽车数字化涂料色彩实验室。通过二者间的强强联手,未来奇瑞汽车有望在数字化色彩领域不断输出最新成果,这也是智能化的一环。
最后,就是人才培养方面,奇瑞汽车一直以来十分重视对科技人才的培养,作为唯一组织全球技能大赛的中国车企,奇瑞汽车已经累计组织超过6万人次参赛,培养出近40位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的冠亚季军。
截止目前,奇瑞汽车已有1万余名工程师和科学家,2年内预计增至2万人,今年年底将达到1.4万人。丰富的人才积累,将构建起奇瑞汽车在未来先端科技研发探索领域的“护城河”,并为企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写在最后:
不难
发现
,奇瑞汽车销量快速增长的背后,离不开集团的战略部署、新产品的注入、对科技的追求以及技术创新和人才积累。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奇瑞汽车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也与企业一直以来坚持不懈为国人打造更优质的产品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们相信,随着下半年更多重磅新品的发布,奇瑞汽车将会在2023年实现更亮眼的成绩,并助力品牌迈向新时代。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商评,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
从现在到年底阿尔卑斯发布的大半年间,如果我们还是每个月1万辆(的销量),我和力洪都要找工作去了
。”蔚来汽车CEO李斌在4月10日,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和充换电权益调整的沟通会上表示。
大概从去年开始,蔚来车主们送了“蔚一万”这样一个诨号给蔚来,调侃其持续在月销一万辆的状态未有突破。
2021年,蔚来在ES6/8、EC6、ET7四款车型支撑下销量9.14万辆;2022年,在有ES7、EC7、ET5三款车型加入共计7款车型的情况下,全年12.25万辆;今年前三个月,蔚来共交付3.1万辆,仍是月销1万。
相比之下,只有4款车型的理想即将月销3万辆,作为对手的BBA则在月销5万辆的范围内。在蔚来身后,还有阿维塔、智己等中国高端品牌在追击。
蔚来如何突破“蔚一万”的魔咒?
李斌给出了一套涨价的组合拳:6月开始NT2.0平台车型通过NOP+订阅收费和取消/调整免费充换电权益,变相涨价3万元。现在下定,早买多享受。
这种逆大势而为的操作,逻辑是什么?
01
6月开始,涨价3万
“
将来换电一定会是全部收费的,只是个时间问题。而(智能驾驶软件)订阅的模式总要有人开始做
。”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秦力洪在采访中表示。找车网
6月1日起,下定ET7、EC7、ES7、ET5的首任车主家用充电桩将调整为付费购买安装,费用为7500元/根(含安装);每月免费换电次数从之前免费安装充电桩+4次换电,无充电桩6次/月换电的政策,统一调整为4次/月;NOP+正式版将采用订阅模式,价格为380元/月。
同时,蔚来全新ES8将于2023年6月开启试驾及大定。2023年7月31日(含)前支付定金的全新ES8用户,首任车主的充换电权益保持不变,并可获得2年NOP+免费使用权。
按照蔚来自己的价格体系,免费充电桩、2次换电权益和2年免费的NOP+功能意味着1.662万元(有桩)到3万元(无桩、7年)的成本。
换而言之,6月1日起,NT2.0平台产品涨价2-3万元。
丰厚的车主权益是蔚来重要的品牌区隔度,之所以敢权益退坡,是出自对用户习惯培养和技术的自信。
2020年年初,蔚来将此前收费的换电服务全部免费,并在后来调整为4-6次/月以培养用户习惯。去年2月蔚来车主换电量首次超过充电量并一路拉大差距,至今年3月达到56.3%,
或标志着这一习惯培养完成
。
秦力洪表示,新的四次免费换电权益将能够覆盖用户95%的需求,“之外100多元/次就算是给我们小哥的辛苦费吧。”
在蔚来看来,
用户是否继续使用换电服务并不取决于其是否免费,而在于换电网络布局是否足够和合理。
2023年蔚来将新增1000座换电站。李斌更是在现场表示2024年或增加2000座换电站。
对于NOP+订阅收费,李斌表示NOP+将提供大不一样的使用感受,是对照特斯拉FSD定价的,“
我们七年的价格(3.2万元)只有它一半(6.4万元)。(高阶驾驶辅助)采用订阅的模式无疑是对的事情,虽然开始会难一点,但总有公司要先开始
。”
02
逼单价值大于增利价值
“
总而言之(权益退坡)倒不是直接为了销售。当然客观来说有5月31日(的空档期),给犹豫的用户留时间。
“秦力洪在沟通会上表示。
但蔚来的销售已是时不我待。4月10日发布会结束后,一位蔚来ET5的小定用户收到销售电话,告知由于销售政策调整,建议尽快下大定。如果不提车的话,销售也可以帮忙取消预订。
因为蔚来即将进入销售旺季:未来四个月,蔚来将交付包括ES8、EC7在内的五款NT2.0平台新车,至7月底形成8款二代平台车型产品矩阵。李斌表示这将覆盖高端市场80%的用户需求。
在蔚来的计划中,ET5系列和ES6将实现2万辆/月的销量;ET7、ES7、ES8合计每月贡献8000-1万辆/月;EC7和EC6一起贡献2000-4000辆/月,由此支撑每月3万辆的月度销售目标,和全年销量同比翻番至25万辆的目标。
目前一季度已过,后续9个月蔚来需月销2.4万辆方能实现目标。时间窗口正在快速收窄,低毛利不好降价的蔚来,拿出涨价预期来为二代车型提前逼单也在情理之内。
那么减少权益、高阶智驾能力收费能否改善蔚来的毛利水平和费用结构?从目前来看,恐怕收效不会很大。
在权益方面,由于需求错配,此前蔚来也并不会为权益支付很多实际的真金白银。
一位ES8车主目前的剩余权益情况
一位ES8车主向《电动汽车观察家》展示其补能方面的权益后表示:“
换电权益早该调整了,匹配度不好、浪费太多,我现在还有一堆权益用不上呢。
“
相比节省的2次/月换电费用,蔚来换电站的建设和运维显然才是费用的大头。
2022年,蔚来收入增长36%至492.7亿元,但运营费用(包括研发、销售管理、换电站运营所支出的资金)却增长84%至207.8亿元。
NOP+的订阅收费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恐怕难以为蔚来增加收入,并或在竞争中成为销量的阻力。
蔚来第二代车型标配由四颗英伟达Orin、一颗激光雷达等传感器组成的智能驾驶硬件系统。
此前,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明确表示,特斯拉智驾硬件成本为1000美元,理想为4000美元,蔚来在多两颗Orin的情况,多5颗800万像素摄像头的情况下,
成本或增加1500美元至5500美元。
李斌在沟通会上坦言,
目前,这套昂贵的智驾系统硬件只用了不到一半的能力。
对于这样的情况,其它品牌选择在价格战中直接按照功能减少智驾硬件配置水平,以降低车价。
蔚来则在走一步险棋:如果用户大量使用NOP+和NDA,统一硬件平台形成统一数据结构,为蔚来在智驾竞赛中提供源源不断的数据燃料,而且高上限的硬件意味着对技术迭代的支撑力更强。
但如果用户对NOP+和NDA不买账,则意味着蔚来和用户都白白支付了近5万元的硬性成本。
核心在于智驾能力的体验上。7月,蔚来将更新的智驾系统模型。
从目前的主流方案来推测,新模型的方向或是融入时序的BEV感知架构,甚至在决策层采用神经网络模型。但上述神经网络都是基于对transformer算法的应用上,而transformer的应用要求大算力和大车队。
算力层面,蔚来车端1016Tops的算力虽然很强,但云端却缺乏超算中心的支持。
2022年的信息显示,蔚来智算中心采用8个英伟达A100,算力约为156TFLOPS。相比之下,小鹏扶摇超算中心600PFLOPS的算力是蔚来的3846倍。
车队方面,由于NT1.0和2.0平台采用完全不同的智驾硬件架构,因此一代平台车型数据无法支持二代车型模型使用。
这意味着,蔚来的智驾车队是从2021年ET7的上市才开始累积的。
权益的调整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蔚来自身的调整。
“
在(经营过程中),我们的一些教训是,一些产品定义做得不够特别、围绕目标客户群不够极致。高端市场有它的特点,我们需要以中国市场为主,去平衡拿捏好那些适度超越用户需求的地方。
“李斌在采访结束时候说:“我觉得我们在这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动汽车观察家,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我做任何一个岗位,我带领的团队都要做到第一,我要做到中国第一,世界第一。
虽然华为终端BG CEO余承东在接受采访时常常语出惊人,但没有人会轻视他说过的话。因为他吹过的牛,基本都实现了。
虽然面临困境,但华为高端旗舰Mate50系列却依然能做到供不应求,与苹果iPhone14分庭抗礼,这就是余承东讲出这句话的底气。
在汽车市场,华为赋能下的
AITO
问界正在不断取得突破,也在成为这句“大话”的真实注脚。
5月,AITO问界交付新车5629辆,环比增长22.7%。在大盘活力不够,价格战横行的情况下,还能实现销量连续增长,AITO问界的品牌实力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它还完成了第10万台量产车下线,用时只有15个月也创下了新势力品牌的最快纪录。
都说造车就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品牌入场有早晚之分,爆发力也有强弱之分,但只有耐力强的才可能成为冲线的赢家。
AITO问界的选择是全都要,惊人的爆发力助它拉近与友商的距离,持久的耐力让它可以将对手甩在身后。在这种策略之下,无论造车的终点容得下几位选手,AITO问界都要占据一席之地。
质量过硬
华为不是不造车,而是要与赛力斯这样的伙伴一同造最好的车。
在第10万台量产车下线仪式现场,余承东如此说道。与想要成为世界第一的狂言相比,这个说法可就太接地气了。
但就是这个看起来略显朴实无华的言论,却道出了AITO问界能创造记录的根本原因——产品质量过硬。
在J.D.Power最新发布的新能源NEV-IQS(新车质量研究)排名中,
问界M5
在主流插电混动细分市场位列第一。
而在第三方车主净推荐值(NPS)调研中,AITO问界M5和M7的NPS分别为86.4分和80.7分,均处于行业第一阵营。
无论是在行业排名中,还是在车主口碑调研里,AITO问界的产品实力都是有目共睹的,这正是它能斩获最快纪录的关键。
众所周知,新势力由于多是跨界造车,所以不少品牌都曾曝出过质量危机,伤害了用户的信任。但是,AITO问界却让质量成为自己的长板,将消费者对新势力的有色眼镜给摘了下来。
在AITO问界产品质量不断获得好评的背后,离不开华为与赛力斯的通力合作。
本身,赛力斯智慧工厂就是按照工业4.0标准打造,机器人、涂装等设备全部来自行业内的顶级供应商,是行业一流的工厂。
在引入华为IPD集成产品开发模式和质量管理体系后,赛力斯工厂在质量、管理水平和能力上都得到了数量级的提升,从而赋能AITO问界更高的产品品质。
可靠的质量,为用户用注入强心剂,也成为AITO问界销量增长的动力源泉。
洞察需求
真正好的产品,其实不是求人去买的,而是必须要有市场需求……李开复在《世界因你不同》中这样说。
在汽车市场,如果能精准抓住用户需求也能事半功倍,AITO问界恰恰就很擅长此道。
我们都知道,纯电动车因为燃油经济性高,逐渐获得用户喜爱。但与此同时,有些人却因为里程焦虑,更偏爱于混合动力车型。
为满足不同人群的用车需求,AITO问界走出纯电和增程两种路线,这为品牌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站在产品的角度来看,AITO洞察到用户群体对不同SUV的需求,快速推出新品打出差异化竞争。
比如,问界M5就满足了年轻消费群体对豪华感和科技感的追求,用精致的美学设计和沉浸式的智驾感受,为他们提供全新的驾乘体验。
至于
问界M7
,则是AITO问界洞察到家庭和商务人士舒适需求的代表作。遥遥领先的智能化和灵活的多场景使用能力,助力问界M7成为奶爸车优选。同时,大气的外观让它在商务场景用起来也完全不会怯场。
在此基础上,AITO问界还关注到国产顶级旗舰SUV的缺失,
问界M9
的到来,将会填补这一块的市场空白,为品牌向上添砖加瓦。
在燃油时代,一辆新车的研发周期通常在3到4年,而到了新能源时代,这个时间被大幅缩短。AITO问界能够快速且精准地推出新品,展现出华为赋能下品牌对市场的透彻理解,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
抓住了市场需求,就是抓住了用户心智,自然也就抓住了销量增长的钥匙。
智驾领先
体育比赛的核心是赢得下半场,上半场取得好成绩是基础,决定胜负的是下半场。
余承东这番话,与造车就是一场马拉松的看法有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后半程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在NBA比赛中,常常会有决胜负的时刻。这时,球往往都要交到超级巨星手中。这是因为他们或有不俗的身体天赋,或有远超常人的大心脏,能够投出制胜球。
对新势力而言,想要拿下胜利,也要有一技之长。目前第一梯队的新势力,都有自己的杀手锏,比如
蔚来
的用户服务,理想的产品定位。至于AITO问界突围的底牌,则是华为在智能化的领先优势。
一方面,是鸿蒙操作系统的领先。
得益于HarmonyOS 3,AITO问界能做到让华为手机内的APP无缝上车。举个例子,很多品牌都在车机系统上对应用进行了优化,但是却做不到车机与手机可使用同账号登录。鸿蒙座舱就能做到,在手机上看的比赛、听的电台,可以无缝切换到车机上,流畅程度令人咋舌。
此外,鸿蒙座舱还能实现人-车一家无缝协同,不仅车钥匙可以启动车辆,华为手机、手表等都可以当作车钥匙开启车门,车辆变得更智能便捷。
再加上PC双屏协同、超级桌面等细节功能的加入,鸿蒙智能座舱堪称智能座舱天花板。
另一方面,是智能驾驶的领先。
4月16日,华为正式发布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并发布了一个十分激进的扩张计划:问界将在今年Q3实现15个城市无高精地图的NCA落地,到了Q4增加到45个城市。
在高精地图主导辅助驾驶的当下,华为的计划无疑是比较激进的,但是它不打无把握之仗。
基于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多传感器融合,ADS 2.0高阶智能驾驶在融合BEV感知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融合感知GOD网络,可以识别通用障碍物白名单外的异形物,有图无图都能开。无限接近L3的高阶智能驾驶体验,让人驾驶更安全,也更放心。
在本月,问界M5智驾版将会正式交付到用户手中。这不仅是AITO问界销量增长的契机,也将成为华为ADS 2.0高阶智能驾驶拥抱用户的重要节点,对后续智驾版车型的竞争力提升或有很大帮助。
左手鸿蒙座舱,右手华为ADS 2.0,让AITO问界用智能化绝杀友商成为可能。
写在最后
事实比言辞更有说服力,第10万台量产车下线,5月销量继续攀增,AITO问界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品牌成长的道路,成为新势力中不可小觑的品牌。
在华为赋能下,AITO问界会加快自己的步伐,在马拉松之旅上不断追赶并超越友商,成为最后的赢家。
在此基础上,相信AITO问界下一个10万辆、100万辆和500万辆不会只是空中楼阁,而是触之可及的美好未来。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动车头条,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08-27 14:00:28
2023-09-13 19:16:16
2023-09-06 11:39:14
2023-08-19 14:45:09
2023-08-19 12:48:04
2023-09-01 19:5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