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1 02:04:18 | 找车网
一分钱一分货,按道理来讲,越贵的车,用料会越扎实、安全性越高、配置也更丰富,实际确是如此吗?
关注中保研的同学应该知道,在最近的一些车型测试中,那些被认为“物廉价低”的国产车在各项目的测试中基本都能取得令人满意的分数,而反观那些“物美价高”合资车,却有很多阴沟里翻船的,甚至出现A柱、B柱断裂的“低级”错误,显然有人偷工减料了。
看到这些实打实的碰撞测试结果后,估计你会比较纳闷,同级车型中,为什么配置更丰富、用料更扎实的国产车反而会更便宜。今天买买君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下。
车子从工厂里的铁皮变为在路上能拉人载物的交通工具,经历了诸多环节,比如研发、生产制造、宣传、运输、销售等等,都是需要成本的,而这些成本之和最终决定了一款车的售价。
在这些成本里面,生产制造成本占了大头。相关数据显示,家用车的实际制造成本约占售价的45%(注这里仅限普通家用车),在扣除大量高价值管理费用和生产线折旧之后,实际汽车制造成本约占总价值的38%。
简单来讲,一辆售价10万块的车,它的出厂价可能只有4.5万元,当然你要不要大惊小怪,因为扣除生产制造成本之后,其他的成本还很多而且高。我们翻开2018年全球主流车企利润表,会发现车企虽然表面上营收高,但除去成本后,实际的净利润都很低,普遍在5%以下,勉强跑赢了通货膨胀。由此可见车企花在其他成本上面的费用都不低。
好了,回到文章开始的话题,同样的紧凑型轿车,合资车可能卖到15万元,而国产车只有10万元左右,如果按照45%的生产成本来计算,那么合资车的成本约6.75万元,国产车约4.5万元,所以理论上,合资的车用料会更扎实。
但从中保研碰撞的结果来看,部分合资车在用料上可能偷工减料。按照设计要求,在某些关键部位明明需要用超高、特高强度的钢,但却出于成本考虑,选择了强度没那么高的普通钢材,反观一些售价更低的国产车,用料似乎更加实在。难道合资车的原材料采购成本更高?
目前国内汽车行业产业链已经非常发达,原材料供的价格已经很透明,合资车企也好,国产车企也罢,差价都不会太明显。所以因为原材料采购价不同而导致部分价高的合资车在用料上反而不如一些价低的国产车是不成立的。那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在汽车成本里面,除了生产制造成本之外,研发成本也占了很大比重。而在研发投入方面,国产车和合资车又是两种态度。
从华南理工大学的一篇名为《汽车自主品牌与国外品牌的差异定价经济学分析》的论文上,我们可以找到答案。文章指出:早期自主品牌汽车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或者说是模仿国外品牌的技术,对于研发方面而言投入较少。而国外由于大多技术都是自主开发,其投入成本比较高,而随着竞争的加剧逐步对技术升级,因此投入的研发资本比较多,所摊销的无形资本数额也比较高。
虽然现在已经进入2020年了,某些自主品牌已经开始研究发射卫星的事了,但相比国外品牌,自主品牌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仍然很低。从已经公布的国内外车企2018年财报来看,自主品牌在研发投入总额和单车研发成本方面,和国外品牌还有很大差距。
国外品牌单车研发成本普遍6000元以上,高的甚至达到了1.01万元,而自主品牌中,在销量过百万的三家车企中,当年单车的研发费用基本在2000元以下,而另外一些规模不大的车企,在研发上的投入就更低了,有些甚至还在走模仿国外品牌的老路。研发成本低了售价自然就会低些。
当然以上数据只是一年的,如果拉长来看,国外品牌和自主品牌在研发投入上的差距会更加夸张,比如日产最新研发的VC-TURBO发动机,历时20年,投入约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89亿),这是什么概念?2018年卖得最好的自主品牌吉利,当年总的营业额也就1066亿人民币,相当于把一个车企一年多的营收全部拿去开发一款发动机,研发成本可想而知。
合资车企人均收入比国产车高是个不争的事实,从2018年上市车企年报可以看出,合资身份的车企薪资支出普遍比国产品牌高,其中拥有北京奔驰的北京汽车员工平均年薪为比亚迪的两倍多。
在汽车销售过程中,广告宣传投入占销售成本比重偏高,而在广告投入方面,国外品牌比国产品牌明显更舍得花钱。当然广告的形式很多,包括软广和硬广,对一些体育赛事、综艺节目或公益活动等的赞助,以及明星代言等等,其目的无外乎提升品牌形象,让车子卖个好价钱,市场有个好销量。但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费用最终都是消费者买单。
放眼全球,国外车企在广告投放上向来舍得破费。我们从《广告时代杂志》发布的2017年度全球企业广告投入TOP100榜获悉,在全球所有知名品牌中,来自汽车行业的德国大众排名第四,一年烧掉66亿美元($6.6 billiom)做营销,折合人民币456亿。
而在国内,有国外品牌血统的合资车企同样舍得在广告宣传上花钱。尼尔森网联、艾瑞咨询公司统计的2018年国内投放广告最多的10家公司,其中大众、通用、宝马、日产均在列,而国产品牌则相对收敛一些。
遗憾的是我们没能找到主流国产品牌2018年广告投放的数额,所以无法做鲜明的对比,但我们找到了部分国产品牌在2018年上半年的广告投放数额,虽然不全,但还是较明显能感受到与合资品牌的差距。
市面上的汽车基本通过经销店出售,而不同品牌对经销店的规模、位置、店内逼格、资金等要求各不相同,比如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4S店建店资金高达3000多万元甚至更高,而一些主流品牌则是1000-2000万元,至于一些小的国产品牌对入门门槛就更低了。
羊毛出在羊身上,4S店建店花费的巨额开支,店内富丽堂皇的装饰,工作人员点头哈腰、端茶送水的“帝王”服务,最终都是消费者买单。总之在4S店享受的“逼格”越高,那么在车价里无形的成本就越高。
在枪林弹雨的钢铁森林中,国产车靠着性价比在一堆合资车中脱颖而出,而消费者评价一款车性价比如何如何,主要通过配置来判断。如果一款10万元的紧凑型车既有ESP又有倒车影像,还有全景天窗和真皮座椅,消费者就会下意识地觉得它性价比高。
其实配置这东西并不值钱,相比汽车研发成本,配置就是小巫见大巫。根据《证券日报》和中国产业信息网的相关数据显示:动力总成和车身大概占1辆车生产制造成本的50%,而那些看似"牛逼"的电子等配置仅占全车成本10%左右。
可以看出,因为在研发成本、人工成本、宣传投入、销售成本等多方面的因素,让国产车在成本上比合资车更具优势,在不考虑品牌溢价的情况下,采用相同用料的国产车就敢比合资车卖得便宜。
而近年来随着国产车技术的进步和品牌的向上突破,价格越卖越高,而豪华品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价格不断下探,夹在中间的普通合资品牌就受到了严峻挑战。一些合资品牌为了保市场,通过大幅度的降价来吸引消费者,有些车型的价格甚至已经下探到与国产车差不多,但与国产车不同的是,合资车在成本上并不具备优势,无赖之下,只能通过简配来降低成本,所以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始的情况。一些售价更便宜的国产车反而比一些售价更高的合资车用料更扎实,配置更丰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目前国产车大部分都将重点放在了SUV领域,合资车具备较完整的产品体系和丰富的产品线。
国产车用料、车漆、内饰方面的确十分厚道,只是输在产品的装配标准上,合资车对车身的对缝以及零部件的误差等方面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甚至一些日系品牌连汽车装配车间的卫生都有要求。近几年国产汽车在动力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与合资汽车比就差在了平均水平以及耐久性上。
国产车开始不断冲击中高端市场,推出的车型配置更丰富,价格也会上涨,而合资车迫于竞争压力,只能以下探价格的方式获得销量,这就是合资车疯狂降价的原因。
车型对比
国产车和合资车,在稳定性方面,其实已经没有太大的差距了,因为造车工艺的进步,电泳、镀锌、喷漆等防腐手段的进步,国产车生锈的案例越来越少。国产车在质量把控方面,其实并不比合资车差,近几年,一些大的质量丑闻几乎都是合资车贡献的。
国产车和合资车,一个像是贫苦人家的孩子,虽然起步比较晚,技术可能也不算太先进,但胜在勤劳肯干,愿意去钻研提高。而合资车像是富家子弟,有人有钱有技术,还有影响力,但是往往比较傲慢。
国产车和合资车的差距很大,但是如今“国产车崛起”的声音则越来越多地被提及。无论是销量榜数据还是身边切实的所闻所见,国产车的出镜率都在大大提升。因此还需要一定的努力空间,具体差距有:找车网
1、印象
国内的汽车行业起步确实有些晚,“换壳”、逆向开发也是众多自主车企曾走过的路子。诚然,这是一条发展的必经之路,但由此结出的果实总归有些磕磕巴巴。
早期的国产车给人留下了许多不美好的回忆,各种问题毛病层出不穷。修车排队的顺口溜虽说可能另有隐情,但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2、品牌影响力
品牌影响力是国产车和合资车的最大的差别,大家顾客都期待每一个自主品牌可以走向世界,与全世界品牌汽车市场竞争,能够去赚老外的钱。
现如今仍然有许多自主品牌或是处在剽窃这一环节,尽管短时间可以快速给公司产生权益,可是长久下来会危害知名品牌用户评价。
3、竞争优势
以往,国产车在关键技术上,基本上全是必须在外资企业选购。现如今,大家也可以制定出汽车发动机,但是能设计方案,可是设计方案不出具备领域创新性的;大家能生产制造,可是生产制造不出同样规定精密度的。
4、这个是国产车现阶段面对的最困难的现象之一,假如商品做到了,可是在顾客消费观里,国产车便是废弃物、国产车品质便是不安全、用国产车便是丢面子。
国产车的优势:
1、价格优势
国产车比起进口车和合资车来说,不需要支付高昂的关税、运输以及其他费用,这些省下来的钱就可以让利给消费者。
2、配置优势
齐全的配置对于一辆车来说肯定是最好的,既可以更加方便用车,有时候也能够看起来更加高档一些。高配置这一点当然进口车和合资车也是能做到的,可是相比国产车来说,这需要花费更多的钱。同级别的国产车,可以花别的品牌低配置的钱就可以拥有最高配置,这也是竞争优势。
3、文化宣传
近几年支持国货的这股风刮遍了各行各业,汽车行业当然也不例外。支持民族汽车工业,一方面从进口车和合资车手中夺回了市场,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消费者对国产车的信心。
2023-09-21 20:05:41
2023-09-01 06:29:42
2023-09-11 21:09:44
2023-10-03 18:29:29
2023-07-11 00:10:34
2023-09-16 16: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