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30 12:07:42 | 找车网
为何宁买合资车,也不买国产车?
有些朋友宁可买减配的合资车也不买高配的国产车,主要还是因为大家对国产车的认可度还没高到那份上。
就好比电视机好了,分辨率很高,屏幕也很大,「咦」国产的牌子?怎么也得来个SP牌的、S什么Y牌的等等的,你怎么不用这种进口的、厉害的这种?
就是牌子没人家响,有些朋友还真的就不去买了。
预算不够,却看不起国产车
首先这种现象有个频发区间的,也不是什么车什么地方都是这样的,20万以下的购车预算区间特别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这种叫做什么?“预算不算特别充足”。买不到贼贵的、好的合资车,但是这个区间又比国产车的价格区间又上来一点,又贵一点,然后国产车也在越卖越贵。
重叠在一起了,互相PK了,这个区间特别能出现这个问题。
李冰鑫等人在期刊《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发了篇论文,《消费者国货意识形成的自我调控机制及实证研究——基于“大我—小我—国货”平衡的视角》。
这标题是真够长,内容也是有点道理,大家不妨听听看。
虽然中国消费者的国货意识日益增强,但是还存在显著的面子观、攀比和炫耀性消费心理等等社会规范压力。
导致一部分人出现社会认知偏差,从而对国货抱有偏见,是偏见。
简单讲就是:还是有这么一部分的朋友的,虽然口袋没有那么充裕,但是就觉得还是国外的好,好的理由在哪里呢?不知道。
但是周围的朋友一比一聊,聊的过程中我的体验好像是:你别说我车子买多大,我买个好点的牌子,聊起来就有面子,状态就不错。
如果聊起来我这个是国产的或者怎么样的聊起来,心里就不行,就有种这种感觉。
其实这种心理很普遍的,不光是买车子,不太恰当地讲:我去老家便宜点、大一点的大别墅来一个,和去1、2线的特别发达的城市买个小一点的地方。
我找对象要找个好一点的城市里面的这些人,或者说找对象要找个本地人,和条件差点没关系,和另外一个条件是挺好,但是他是个外地人。
类似这样的心态在不同的领域好多来着,这种东西都和消费心理社会压力都是有关系的。
觉得合资车的标签高于其他购车因素
58同城汽车研究院发了一个《2019城镇汽车市场消费趋势报告》,上面讲。
15万以上的车子,消费者关注度最高的就是品牌因素,第1名叫什么?
“买了个什么车子?”你想想是不是都是这么问的?
“哦,你买了个奔驰”,“哦,你买了个国产车”,你有没有发现国产车连具体牌子都没说上来?
问的问题的第1句直接就体现这个东西,排名第1的就是品牌因素,配置、空间、动力这些很实用、很客观、很真实的因素,全部往后靠,就是这种感觉。
同时参考麦肯锡发布的《2021麦肯锡汽车消费者洞察》,上面讲:非豪华品牌里面,消费者对各项车辆属性的认知当中,合资车仍然占据优势。
消费者还更愿意选择合资品牌,自主品牌目前还只能与2线合资品牌来做一定的抗衡。
「嗯」就是要牌子好,第1句话要回答得上来。“哎呀,你买了个什么车?”
“我买了个保时捷。”你不要管我是十八手的还是多少年的,还是说是配置贼低的,听起来都很爽,对不对?
慢慢地,人家会觉得:我买个合资的,我买个什么车?大众,大众也很好,进口车,我买个丰田,丰田很棒的,就是为了这么句话。
哪怕动力差一点、配置低一点,我认,我接受,这样的朋友真不少。
反过来讲,看到国产车配置高:「哇」这个都有,那个都有,「哇」这10万的车子怎么配置看起来和30万一样的。
不是说它竞争力强、性价比高,反而反过来想:你们做的这种东西是不是品质哪里不太行?
「哎呀」以前我们自己也是开厂的,做其他生意的,有时候为了节约成本,也是没有太大底线。
你们造汽车卖得那么便宜,配置那么高,是不是也动过手脚了或者怎么样?
就是不承认国产车子越来越好了,要么是诚信有问题,要么就是偷工减料了,要么就做出来品质不如人了,真有这么一批人的。
看中合资车的稳定性、保值率
最后,从理性的角度来看,不少人愿意买减配合资车也是因为看中合资车的稳定性。
许多人的消费观念更趋于保守
汽车这个东西不是一支冰棍,吃完了就扔掉,你觉得不好吃是扔掉,觉得好吃也吃掉了,是吧?
要用很久的,属于大件耐用消费品吧,消费观念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这商品的选择的。
董雅丽等人在期刊《软科学》上面发了篇论文,《区域消费文化观念差异性研究——基于广东省和甘肃省的实证分析》,上面讲。
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大部分中国人的消费观念还是比较偏保守的,更愿意选择稳定、主流的物品。
简单讲:以前的概念就是国产车你不要管性价比,开久了容易坏,老一辈都是这么个概念,要买就得买进口的,是不是?
现在有可能是大家都在买这个牌,潮牌,我也去买这个牌,为什么我要去买这个牌?因为潮嘛,为什么潮要去买嘛?因为大家都在买嘛。
你回忆一下,除了车子之外,是不大家也容易这么去想?找车网
合资车在保值率方面还是优于国产车
我之前视频里面也和各位朋友讨论了好几次,国产车近几年进步是神速的,各方面的水平都接近合资车了。
你想想现在国产的电视机、手机,哪里差了是不是?
你要是觉得现在国产车3大件质量还不太行,真的是有点刻板印象了,人家合资的、海外的评测媒体都不是这么说了。
不要光认合资品牌的车,合资品牌的汽车报告也可以看一下的嘛。
58汽车联合J.D.Power发布的《2021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上面讲:2021年国产车平均保值率45%,合资车的保值率51.5%,依然是合资车更高。
但不是一个51.5%,一个是5.15%,好吧?国产车已经很努力了,保值率上依然还是有差距,关键是差距有多大,对不对?
所以说,你看,在这种情况下,愿意选合资车,选得更稳一点,有错吗?没有错。花钱买个安稳、省心,有错吗?没有错。
同样我买个国产车,就相差这么一点点,配置多你个7、8个,价钱便宜个2、3万,好不好?也很好嘛。
买国产车还是合资车,无对错之分
所以说,买国产车还是买合资车没有对错之分,怕就怕买反了,我们的需求其实想要配置多,你去买了个合资车。
我们想要稳定性比人家高个3个点、5个点,结果你买了个国产车,而且还买了个国产车里面稳定性偏差的。
我们其实怕的是错位,怕的不是定位。
国产车这几年做的越来越好了,进步也很快,有的车型已经接近合资车的品质;而合资车在看不到的地方减配以降低造车成本,从而降低售价来抢夺市场份额。但即使如此,有不少消费者,在价格相近情况下,无论国产车发展的多好,他们都是不会买的,这是为什么呢?国产车可以说是配备齐全,像众泰之流更是把什么迎宾灯、电吸尾门这种高大上的装备都配好了,而合资车里面能给配一块可触液晶屏都是谢天谢地的事儿了。但即便如此,为什么有人宁愿买低配合资也不买高配国产车,告诉你真实原因。
原来总有一些顺口溜比如:"奇瑞,奇瑞修车排队!",那是十年前的说法,如今的国产品牌,吉利、奇瑞、比亚迪、长城、长安在产品竞争力上已经迈进了一大步。放眼街头哈佛H6、VV7、比亚迪宋MAX、吉利博越、吉利帝豪、长安CS系列等等比比皆是,销量可以证明一切,国产车的发动机、变速箱技术相对于合资车来说的话,确实有一定的差距,就目前来讲还是无法超越,但这些年来不少的国产车企已经纷纷投入了大量成本,来研发自主的发动机变速箱了。
很多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国产车,觉得国产车在细节上做得不好,属于中看不中用型,安全性没保障。还有不少人觉得国产车售后服务态度差,一旦交钱提车出店后就不理了,中国人还有一个通病,这是中国人普遍存在的通病,觉得买车就是炫富,觉得花钱买辆大家都不认识的国产车,觉得在面子上挂不住,说实话,国产车的质量在逐步提高,但是总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很多国产车看似高科技的配置,相比汽车的三大件来说,增加各类科技配置的成本远远低于优化动力、安全、操控等方面的成本!
经常会有人“吐槽”国产车质量差,品质不过关等。一辆车的品质关键在于可靠性和耐久性。可靠性意思是车辆买回来后是不是会有小毛病,会不会经常修,会不会因为一些突发原因而导致抛锚等问题。耐久性指的是即便你的车可靠性不太好,但修修补补能开个20年那就比一点毛病没有,开到10年就报废的车耐久性好,自主汽车一直在提倡“高配低价”,但是时间长了消费者显然也能看出其中的猫腻,因为高配低价就如同国产车放出的烟雾弹,真正想要遮盖住的是三大件上的技术不足。
实际上,现在许多人更倾向于合资模式,因为在许多消费者看来,中国制造的汽车起步相对较晚,技术相对较晚,质量相对较差。
的确,尽管近年来该国生产的汽车进步很大,但实际上合资品牌和某些合资品牌之间仍有一定差距,这可以说是该品牌的优势所在。
国内生产的汽车的优点,国家生产的特点是性价比高,外观,内饰,空间,尤其是配置,国产车必须做得很好,摆很多在您可以看到和触摸的地方,100,000辆该国生产的汽车的配置可以用超过200,000辆合资汽车的豪华版的配置进行更新,更不用说其低成本成本最低的汽车。对于负担得起的中国人来说,这无疑是非常诱人的,相同的价格在各个级别上都是完全令人满意的。
但是,对于低端合资车型,可以说与民族汽车品牌相比,其他方面都是完整的。首先是安全性。合资企业模型为德美或日韩。可以说,减少非常严重,尤其是在许多合资品牌中都出现过的这些低调机型上,随后出现了几种配置,低调机型的合资企业甚至可能很少,不过,合资模式的质量不如想象中的好,投诉率也相对较高。
合资车的优势也是国产车与合资车之间的差距。合资车的三大核心技术核心技术相对成熟,例如丰田的发动机和质量控制。因此,车辆的可靠性很高,故障率也相对较高,低如果资金匮乏且您的汽车需求是工具属性,那么合资汽车是最佳选择。
2023-09-21 20:05:41
2023-09-19 05:57:44
2023-09-01 06:29:42
2023-09-11 21:09:44
2023-10-03 18:29:29
2023-07-11 0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