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7 19:07:52 | 找车网
有朋友让喵哥给大家聊一下,目前国产车跟合资车到底还有多大的差距,我今天跟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虽然这些年国产车的进步很大,可以说近10年国产车的进步实现了一些质的飞跃,比如说像难度比较大的发动机和底盘,这些东西像国产的奇瑞,甚至有一些达到了比较突出的水平,但是目前综合来看国产车跟合资车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喵哥先直观的给大家举个例子,假如从做菜的角度来说,现在国产车的厂家,可能做特色菜、拿手菜在某些方面确实很突出,做出来的味道也很好,但是做一桌子大的宴席出来,把这么多菜拼在一起就会稍微比合资车,这种外面请来大师傅差点味道了。这个比喻就是目前我对于国产车跟合资车之间差距的一个体会。当然,刚才说到了只是一个比较笼统大而全的概念,具体细节部分的差距,喵哥还是想跟大家细说一下。
第一点,差距比较大的一个地方就在变速箱上,其实发动机和底盘这些年国产车通过努力还是解决了很多问题,尤其是一些正向研发的企业,像奇瑞的正向研发,在发动机和底盘方面还做得不错了。但是在自动变速箱这块,我们跟合资车,尤其一线合资车中间的差距还是挺大。目前几款主流的自动变速箱,AT、双离合、CVT差距都挺大的,国产里面像万里扬的CVT,青山的双离合,包括前些年山东瑞盛的8AT,前些年山东瑞盛的8AT出来之后,当时呼声挺高,但是这款变速箱装车后由于问题太多,也一块把用它的陆风一块带下了水,产品品质还是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目前,国产车企在AT变速箱这块确确实实没有太拿得出手的产品。我们再来看一下CVT,CVT的话现在目前国产的万里扬,比起一线的日产变速箱它们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双离合现在基本上国产几大主力厂商都是跟格特拉克合作,也都是一个技术引进,跟人家技术合作双离合变速箱才能装车。湿式双离合目前稳定性还可以,但是干式双离合就不是那么令人满意了。所以国产车跟合资车目前最大的一个硬性差距就在变速箱上面。
第二点,在金属材料以及防腐蚀方面,国产车跟合资车其实目前还是存在一些差距的。
第三点,在系统调校方面,国产车跟合资车也是存在差距的,虽然国产一线大厂跟合资品牌差距在逐渐缩小,但是车载系统等很多电脑板这一系列的东西,实际上源头还是在国外的厂家。虽然这些年我们也看到国产的厂家一直在发力进入这块,但是过程还是比较艰难的。因为这些系统传感器不是买回来装上去就可以了,它必须要调校和适配,国外的这些系统大厂在对待不同的客户上,他们也是有区别化对待的。
所以基于这个原因,国产车跟合资车在整个系统这块,还是会有一些差距。当然了近一年老美来对我们的技术封锁,让我们进一步的理解了系统,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可能接下来几年国产厂家,像华为比亚迪这些厂家,它们在这一块也会更多的发力,进一步的解决系统问题。
第四点,大家很直接感受到一个差距,就是品牌影响力的差距。品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起来的,虽然大家看到现在像蔚来、小鹏这些造车新势力,它们的估值和股价蹭蹭往上涨。甚至一个新品牌出来3-5年,就比别人50年的品牌估值还高,但实际上真正说到造车这块,从品牌和产品力角度来说,它还是需要一点一点去积累,品牌价值和品牌影响力才能逐渐做起来。
所以理性来看,虽然这些年国产车进步确实很大,但是跟合资车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尤其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差距还是有那么明显。当然,从我们国人的角度来说,希望国产车能再接再厉,尤其是在接下来的新能源领域,能踏踏实实造车,真正的实现弯道超车,而不至于翻车,让我们的汽车工业不至于被别人卡脖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说起国产车,大家总是一副鄙夷的表情:“啧,国产车啊,低质低价不耐用,开几年就松松垮垮的。”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国产车确实给我们留下很多不好的印象,但近两年自主品牌飞速发展,逐渐有了赶超合资车的势头,其中不乏像领克、WEY这样的品牌出现。
那么问题来了,国产车真的很强了吗?距离全面超越合资车,我们还有多远的距离呢?
整车品控
我们对国产车忌讳最多的,恐怕就是质量问题了。的确早期的国产车,用上三四年就会毛病不断;用上七八年,便会松松垮垮。但现在的国产车在质量方面已经好很多了,与合资车、进口车相比,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
根据J.D.Power发布的《2019中国新车质量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自主品牌有5家车企都位列平均值以上,其中广汽传祺的得分甚至高于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
尽管上榜的品牌并不多,但至少能说明现在的国产车已经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差了。
零部件供应
汽车厂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一根扁担挑江山”,更多的是偏向于一个“汽车组装厂”。其中动力系统、电子系统、内饰外饰等等,都需要上下游配件产业协同才能完成。
曾经的自主品牌既没钱进口优异的配件,也没有充足的供应链让我们选择,所以只能买国内生产的那些“残次品”来充数。相比之下,那些全球知名的汽车品牌,它们的配件都是靠全球采购,所以才会有明显的质量差异。
不过现在我们也是全球采购啦!以广汽传祺为例,2019年传祺与全球18家供应商合作,在零部件供应上甚至超过很多合资品牌。其中传祺GA6除了发动机是自己造的,其余配件均为全球采购而来:爱信的6AT变速箱、博格华纳的涡轮增压器、博世ESP系统……
造车工艺
早期自主品牌由于缺乏扎实的造车工艺,没有高端的制造设备,导致国产车开个三五年就会变得松松垮垮的。其中冲压、焊装、涂装等核心技术一直受到国外的封锁,所以曾经的国产车才会如此不堪。
不过现在自主品牌在造车工艺方面,丝毫不比那些世界顶尖车企差多少。最近两年小编有幸参观过不少自主品牌的造车工厂,其中像吉利、比亚迪、传祺等一线国产品牌的汽车工厂,已经处于世界领先的水平。
核心技术
看了上面这么多内容,是不是有些自豪呢?先别急,虽然在硬件方面,国产车已经逐渐赶上了合资品牌,但最最关键的核心技术研发方面上,国产车仍是短板。找车网
根据欧盟发表的《2018年全球工业投资研发排行榜》显示,所有300强企业中共有40家车企上榜,其中大众、丰田、福特、宝马等品牌都名列前茅,每年仅投资费用就近百亿美元。
而国产车里投资最多的上汽、吉利等品牌,却在车企中的排到20名以后,一年的研发费用不足15亿美元,是丰田、大众的六分之一。
路漫漫其修远兮
综合上文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国产车在制造工艺、整装工艺、零部件供应等硬件技术上,能与合资品牌打个平手;但是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国产车还比较落后。
对国产车的不断进步要给予肯定,但存在的不足我们一样要重视起来:国产品牌起步晚,很多车企都还处于“先致富,后修路”的状态,一门心思想着怎样多挣钱。但随着国产车体量越来越大,对于技术的储备也要及时跟上,否则基本没可能全面超越合资车。
路漫漫其修远兮,国产车的路还有很长很长。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几年前,有句谚语说,"三年后,除了喇叭,国产汽车到处都会发出声音"。可以看出,
国产汽车最缺乏的是质量。
目前,国产汽车在驾驶体验、动力、空间、配置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很难与共有权汽车区分开来。就经验而言,许多独立品牌甚至比共有汽车更好。他们的销量难以取得进一步突破的原因似乎是品牌影响力不够,事实上他们仍然逃不过“质量数量”这个词。
独立品牌还很年轻,其蓬勃发展只是近几年的事情。
从量变到质变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
首先,它可以实现技术突破,生产出更优秀的汽车。儿童依靠质量逐步增强品牌影响力,奠定良好的声誉基础。后者将不得不比前者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成本。
近年来,我们自己的汽车品牌发展得很好,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不再是吴夏蒙了。这是显而易见的。然而,
独立品牌的汽车缺乏核心竞争力,包括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性能是略高的油耗、急剧的换挡和略低的驾驶质量,从而影响汽车的耐久性和维修率。
2023-09-21 20:05:41
2023-09-19 05:57:44
2023-09-01 06:29:42
2023-09-11 21:09:44
2023-07-11 00:10:34
2023-10-03 18: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