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4 14:19:26 | 找车网
为何宁买合资车,也不买国产车?
有些朋友宁可买减配的合资车也不买高配的国产车,主要还是因为大家对国产车的认可度还没高到那份上。
就好比电视机好了,分辨率很高,屏幕也很大,「咦」国产的牌子?怎么也得来个SP牌的、S什么Y牌的等等的,你怎么不用这种进口的、厉害的这种?
就是牌子没人家响,有些朋友还真的就不去买了。
预算不够,却看不起国产车
首先这种现象有个频发区间的,也不是什么车什么地方都是这样的,20万以下的购车预算区间特别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这种叫做什么?“预算不算特别充足”。买不到贼贵的、好的合资车,但是这个区间又比国产车的价格区间又上来一点,又贵一点,然后国产车也在越卖越贵。
重叠在一起了,互相PK了,这个区间特别能出现这个问题。
李冰鑫等人在期刊《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发了篇论文,《消费者国货意识形成的自我调控机制及实证研究——基于“大我—小我—国货”平衡的视角》。找车网
这标题是真够长,内容也是有点道理,大家不妨听听看。
虽然中国消费者的国货意识日益增强,但是还存在显著的面子观、攀比和炫耀性消费心理等等社会规范压力。
导致一部分人出现社会认知偏差,从而对国货抱有偏见,是偏见。
简单讲就是:还是有这么一部分的朋友的,虽然口袋没有那么充裕,但是就觉得还是国外的好,好的理由在哪里呢?不知道。
但是周围的朋友一比一聊,聊的过程中我的体验好像是:你别说我车子买多大,我买个好点的牌子,聊起来就有面子,状态就不错。
如果聊起来我这个是国产的或者怎么样的聊起来,心里就不行,就有种这种感觉。
其实这种心理很普遍的,不光是买车子,不太恰当地讲:我去老家便宜点、大一点的大别墅来一个,和去1、2线的特别发达的城市买个小一点的地方。
我找对象要找个好一点的城市里面的这些人,或者说找对象要找个本地人,和条件差点没关系,和另外一个条件是挺好,但是他是个外地人。
类似这样的心态在不同的领域好多来着,这种东西都和消费心理社会压力都是有关系的。
觉得合资车的标签高于其他购车因素
58同城汽车研究院发了一个《2019城镇汽车市场消费趋势报告》,上面讲。
15万以上的车子,消费者关注度最高的就是品牌因素,第1名叫什么?
“买了个什么车子?”你想想是不是都是这么问的?
“哦,你买了个奔驰”,“哦,你买了个国产车”,你有没有发现国产车连具体牌子都没说上来?
问的问题的第1句直接就体现这个东西,排名第1的就是品牌因素,配置、空间、动力这些很实用、很客观、很真实的因素,全部往后靠,就是这种感觉。
同时参考麦肯锡发布的《2021麦肯锡汽车消费者洞察》,上面讲:非豪华品牌里面,消费者对各项车辆属性的认知当中,合资车仍然占据优势。
消费者还更愿意选择合资品牌,自主品牌目前还只能与2线合资品牌来做一定的抗衡。
「嗯」就是要牌子好,第1句话要回答得上来。“哎呀,你买了个什么车?”
“我买了个保时捷。”你不要管我是十八手的还是多少年的,还是说是配置贼低的,听起来都很爽,对不对?
慢慢地,人家会觉得:我买个合资的,我买个什么车?大众,大众也很好,进口车,我买个丰田,丰田很棒的,就是为了这么句话。
哪怕动力差一点、配置低一点,我认,我接受,这样的朋友真不少。
反过来讲,看到国产车配置高:「哇」这个都有,那个都有,「哇」这10万的车子怎么配置看起来和30万一样的。
不是说它竞争力强、性价比高,反而反过来想:你们做的这种东西是不是品质哪里不太行?
「哎呀」以前我们自己也是开厂的,做其他生意的,有时候为了节约成本,也是没有太大底线。
你们造汽车卖得那么便宜,配置那么高,是不是也动过手脚了或者怎么样?
就是不承认国产车子越来越好了,要么是诚信有问题,要么就是偷工减料了,要么就做出来品质不如人了,真有这么一批人的。
看中合资车的稳定性、保值率
最后,从理性的角度来看,不少人愿意买减配合资车也是因为看中合资车的稳定性。
许多人的消费观念更趋于保守
汽车这个东西不是一支冰棍,吃完了就扔掉,你觉得不好吃是扔掉,觉得好吃也吃掉了,是吧?
要用很久的,属于大件耐用消费品吧,消费观念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这商品的选择的。
董雅丽等人在期刊《软科学》上面发了篇论文,《区域消费文化观念差异性研究——基于广东省和甘肃省的实证分析》,上面讲。
受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大部分中国人的消费观念还是比较偏保守的,更愿意选择稳定、主流的物品。
简单讲:以前的概念就是国产车你不要管性价比,开久了容易坏,老一辈都是这么个概念,要买就得买进口的,是不是?
现在有可能是大家都在买这个牌,潮牌,我也去买这个牌,为什么我要去买这个牌?因为潮嘛,为什么潮要去买嘛?因为大家都在买嘛。
你回忆一下,除了车子之外,是不大家也容易这么去想?
合资车在保值率方面还是优于国产车
我之前视频里面也和各位朋友讨论了好几次,国产车近几年进步是神速的,各方面的水平都接近合资车了。
你想想现在国产的电视机、手机,哪里差了是不是?
你要是觉得现在国产车3大件质量还不太行,真的是有点刻板印象了,人家合资的、海外的评测媒体都不是这么说了。
不要光认合资品牌的车,合资品牌的汽车报告也可以看一下的嘛。
58汽车联合J.D.Power发布的《2021中国汽车保值率研究报告》,上面讲:2021年国产车平均保值率45%,合资车的保值率51.5%,依然是合资车更高。
但不是一个51.5%,一个是5.15%,好吧?国产车已经很努力了,保值率上依然还是有差距,关键是差距有多大,对不对?
所以说,你看,在这种情况下,愿意选合资车,选得更稳一点,有错吗?没有错。花钱买个安稳、省心,有错吗?没有错。
同样我买个国产车,就相差这么一点点,配置多你个7、8个,价钱便宜个2、3万,好不好?也很好嘛。
买国产车还是合资车,无对错之分
所以说,买国产车还是买合资车没有对错之分,怕就怕买反了,我们的需求其实想要配置多,你去买了个合资车。
我们想要稳定性比人家高个3个点、5个点,结果你买了个国产车,而且还买了个国产车里面稳定性偏差的。
我们其实怕的是错位,怕的不是定位。
每个人都想开豪车,但现实往往不那么理想。身边的朋友大多开10万左右的车,有合资车,也有自主品牌车。其中合资车较多,选择合资车较多还是有原因的。相比自主品牌车,合资车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尤其是在质量稳定、可靠性和燃油经济性方面,也就是说合资车的成本会更低。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买车不容易,养车也不容易。自然用成本更低的车更合适。
合资车在质量稳定、可靠性、燃油经济性方面都有优势,所以后期更有价值。车改了,合资车还能卖个好价钱,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是好事。在保值方面,合资车确实比国产车好,这是他们不赚的事实。在10万元左右的价格区间选择一辆车,我们认为,对于预算在这个区间内的大部分准车主来说,是比较困难的。选择国产车。听说国产车核心技术不行,可靠性不行,保值率更是惨淡。
选择合资车。10万元口碑好的合资车大多只能买到入门级车型,简称“乞丐版”。真的是没有什么傻事配置,比主流国产车的配置还要寒酸。从这两个选择来看,似乎对于很多车主来说,确实很纠结,但是我们有自己的看法。在我们看来,10万元选择国产车,尤其是主流自主品牌车,远比选择合资车重要。具体原因请往下读。合资品牌本田CR-V在外观设计上延续了稳重大气的风格。
前脸搭配向两侧延伸的飞翼式格栅,上部镶嵌银色装饰条,显得精致。中央搭配本田的logo,看起来很简洁,而底部是黑色的蜂窝网状结构,看起来还是很时尚的。长安CS75 PLUS的外观非常抢眼,前脸搭配大尺寸的进气格栅,看起来很有气势。中网部分采用全黑网状结构,看起来运动气息十足。想必很多年轻人应该会喜欢这样的设计。车身侧面做了立体凹凸设计,让整车看起来更加运动年轻,充满时尚与活力。不得不说,长安CS75 PLUS在车身设计上不太像国产车,整体时尚元素很到位。
在如今的汽车市场,一般来说,同价位的前提下,国产车的尺寸是要比合资品牌高一个级别的,例如紧凑型的国产车基本上都在合资品牌小型车的价格区间,而很多人在选车的时候,宁可买大众Polo,本田飞度之类的小型车,也不会考虑国产的吉利帝豪,奇瑞艾瑞泽GX之类的紧凑型车。
首先是先入为主的以品牌为导向的市场,不得不承认,现在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国产品牌还是要低于合资品牌的,这一点在二手车市场尤甚,热门的合资品牌因为销量比较高,所以保有量也大,再加上口碑,所以在二手车市场,合资品牌的保值率大部分都要大于国产车,特别是入门级别的车型。
另外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汽车的本质其实还是代步工具,比起花里胡哨的配置,人们更在乎的其实是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的口碑,特别是入门车型市场,所以会有很多消费者放弃更高舒适性配置的国产品牌,转而去选择在动力和后期稳定性更好的合资品牌。
举个例子来说,以十万元左右的家用车来说,合资品牌的做工和用料其实并不比国产品牌好到哪里去,因为成本在控制,所以可以看到合资品牌在这个价位的产品越来越少,就是因为利润太低,有些品牌现在已经不推出十万以下的家用车了,而即便是现有的合资品牌在十万元以下的产品,在配置和做工用料方面也不见得比国产品牌好。
所以很多人宁可买入门的合资品牌,一方面是品牌的优势,二手保值率的优势,还有一些口碑比较好的合资品牌入门车型在后期的用车过程中稳定性也有优势。而国产车型只有在这个价位做出了好的口碑,才能一步步向高端市场发展,其实对于一般的家用车来说,特别是十万左右的入门合资品牌价位,国产车在配置方面的确更有优势。
2023-09-21 20:05:41
2023-09-19 05:57:44
2023-09-01 06:29:42
2023-09-11 21:09:44
2023-07-11 00:10:34
2023-10-03 18: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