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6 04:23:37 | 找车网
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创新高
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9.0万辆和59.6万辆,同比均增长1.3倍。新能源汽车产销再创新高,市场占有率达到23.8%,延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1.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乘用车总销量比重达到24.0%,中国品牌乘用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已达40%。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尽管也受疫情影响,但各企业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品,供应链资源优先向新能源汽车集中,从目前发展态势来看,整体产销完成情况超出预期。
从月度销量走势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走出今年4月份的较低值,6月产销表现更是好于历史同期,以59.6万辆的月度销量达到近几年来的最高点。分析认为,6月份车市出现超预期增长,与各地出台的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等政策密切相关。
新能源汽车市场在6月份获得如此好的表现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前一段时间的涨价潮对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影响并不大。业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模式是订单销售,目前各车企还有较多涨价前的订单待消化,再加上6月各地促销政策的推动,造成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火爆;
现阶段油价高企,反衬出新能源汽车的低成本优势更加明显,消费者在购车时会更多地考虑更省油的插混产品;
新能源汽车用户更年轻化,对价格的敏感度不高,小幅涨价不影响其购买热情。
但中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压力依然较大。自2022年2月份以来,受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产业链成本压力向下游传导,新能源汽车销售价格被迫上调,车企生产端和市场消费端都承受了很大消化成本的压力,也必然会导致产品结构的调整。
最近几年一直在说消费升级这个概念,对于汽车也是一样。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汽车的消费也在发生着比较明显的变化,对于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家庭也将换车提上了日程。在这样的背景下,现在几万块钱的廉价车已经不受消费者的欢迎了,从现在汽车的销量排行榜就能看出,比如宝骏510之前的销量超过两万,现在只有几千辆。销量好的车型基本上都是十万元级别及以上的车型,因此未来汽车的价格会逐渐往十万元级别过渡。
所以价格这个东西对每个品牌来说都很慎重,未来三年我觉得价格对于不同的品牌,车型整体会是下降的,但是不太可能出现大幅的降价,首先对于国产品牌未来在稳定价位的前提下,主要是提高品质去博得销量,同时不断的去推出更高品质的车型将价位去提升。对于大部分合资品牌来说目前的竞争确实很激烈,国产品牌又在不断的追赶,未来会是价格下探的主要群体。
汽车价格大幅下降是必然趋势,就拿这几年农村来说吧,可以说家家户户都有一辆汽车,要放到以前农村,可以说每一个村子几乎汽车都很少见,价格下降,从近两三年大家可以明显能看得出来,以前的合资车价格都很高,而这几年价格普遍下降,我们先不说它的质量好与不好,但是它这个价格降的也是非常的大,所以说现在的汽车保养量非常的大,各大汽车厂商也是把苗头对准了,农村价格便从2万到10几万价格不等,就是让农村差不多的家庭都可以消费得起,汽车厂商也是推出了种种优惠,以旧换新,各种补贴零首付零利息,以促使农村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家都可以开上小汽车,所以说降价是必然的趋势,也是大势所趋所需。
3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8.4万辆和245.1万辆,环比分别增长27.2%和24%,同比分别增长15.3%和9.7%。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市场占有率达到26.1%,汽车出口依然保持较高水平,一季度汽车整车出口同比增长70.6%,中国品牌占有率稳步提升。这些数据极大地提振了各界看好全年的预期。
文丨智驾网 YCC
今天(4月11日)下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3月汽车产销数据,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8.4万辆和245.1万辆,环比分别增长27.2%和24%,同比分别增长15.3%和9.7%。
其中,传统燃油乘用车国内销量 116.9 万辆,比上年同期减少 12.8 万辆,环比增长 21.3%,同比下降 9.9%。
今年一季度汽车产销累计完成621万辆和607.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3%和6.7%,较同期呈现小幅下滑。
对此,中汽协的评语是:“汽车终端市场依然相对疲软,国内有效需求尚未完全释放,汽车消费恢复还相对滞后。”
3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4.9万辆和201.7万辆,环比分别增长25.3%和22%,同比分别增长14.3%和8.2%。
1-3月,乘用车产销累计完成526.2万辆和513.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3%和7.3%。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销呈小幅增长,其他三大类乘用车品种产销均呈不同程度下降。
3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环比、同比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当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05.2万辆,环比增长20.4%,同比增长16.4%,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2.1%,占有率较上月减少0.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升3.7个百分点。
1-3 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 505.7 万辆,同比下降 7.8%,占汽车销售总量的 83.2%,低于上年同期 1 个百分点。
在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四家企业集团销量增速明显,呈两位数增长,依次为 比亚迪、奇瑞、特斯拉、北汽 。
其他企业呈不同程度下降。
1-3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268.3万辆,同比增长5.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2.2%,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6.3个百分点。
另外,从高端品牌乘用车表现来看,其增长较快,3月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35.5万辆,环比增长16.8%,同比增长31.3%,同比增速超过同期乘用车23.1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的高端品牌乘用车销量完成94.3万辆,同比增长2.4%。
出口方面,3月,汽车企业出口36.4万辆,环比增长10.6%,同比增长1.1倍。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7.8万辆,环比下降10.3%,同比增长3.9倍。
在上个月,有媒体对比过中日两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出口数据之后曾做出评论,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汽车出口第一大国。
在该文引述的数据显示,2023年1-2月,日本汽车出口为569381辆,其中,乘用车出口499564辆;商用车出口69817辆。
而2023年1-2月,中国汽车出口为681996辆,同比增长43.2%。其中,乘用车出口568115辆,同比增长43.6%;商用车出口113881辆,同比增长41.3%
那么在3月份出口同比增长1.1倍的情况下,是不是中国稳坐世界出口第一之位呢?
智驾网为此询问了中汽协的相关人士,其表示,中日统计的口径不同,对车的分类也不同。
此外,工信部、海关和商务部统计的数据也不尽相同,因此中汽协并不会发布数据去进行排名。
在去年,多家媒体对比数据称中国汽车出口超过德国,但很多人不了解的是德国通常不会公布商用车数据,这让对比会失去真实性。
不过,从绝对增长数量来说,中国汽车的出口形势越来越好是确凿无疑的。
在三月汽车出口数据显示,上汽以8.7万辆,爆增一倍,占中国所有出口总量中的23.8%。
可以说是稳占霸主之位。
但若论一季度整体数据, 比亚迪 增速惊人,同比增长12.8倍,达到了4.3万辆, 奇瑞 增长1.5倍,高达17.2万辆,排在上汽之后。
今年比亚迪和奇瑞都是十分活跃的两家车企,可以说内外开花。
如果细分出口数据中的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新能源汽车的成长性也让各界看好,在同期高基数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其市场占有率已达到26.1%,基本追平国内的渗透率。
一季度汽车整车出口总数为99.4万辆,同比增长70.6%,这其中中国品牌占有率也稳步提升。
最后,我们重点来看一下3月份以及一季度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数据。
这里需要重点点明的是,中汽协公布的新能源汽车数据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动、增程动力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
其中3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67.4 万辆和 65.3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44.8% 和 34.8%,市场占有率达到 26.6%。
1-3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165 万辆和 158.6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27.7% 和 26.2%,市场占有率达到 26.1%。
这两份数据都是大大提振新能源汽车的信心。
在乘联会和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3月份前两周的数据都显示,中国市场出现持币待购现象。
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尤其惨烈,在本身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的情况下,还要咬牙降价,在一二月份销量惨淡的情况下,但最终呈现的效果是好的,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26.2%,这是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数据。
如果对比燃油车,3月份传统燃油乘用车国内销量 116.9 万辆,比上年同期减少 12.8 万辆,环比增长 21.3%,同比下降 9.9%。
今年一季度汽车产销累计完成621万辆和607.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3%和6.7%,较同期呈现小幅下滑。
可见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蚕食速度正在提速。
现在虽然尚不能完全认为燃油车下滑主要是被新能源汽车所替代,但这一趋势已经形成。
对于在混动化、电动化上行动缓慢的企业在2023年注定要受到惩罚。
3 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 27.8GWh,同比增长 29.7%,环比增长 26.7%。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 8.7GWh,占总装车量 31.4%,同比增长 6.3%,环比增长 29.8%。
磷酸铁理电池装车量 19.0GWh,占总装车量 68.5%,同比增长 44.4%,环比增长 25.3%。1-3 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 65.9GWh,累计同比增长 28.4%。
写在最后:
据中汽协统计分析,一季度,汽车行业进入促销政策切换期,传统燃油车购置税优惠政策的退出、新能源汽车补贴的结束等造成去年底提前消费,相关接续政策尚不明朗,年初以来的新能源降价以及3月以来的促销潮又对终端市场产生波动,汽车行业经济运行总体面临较大压力。
今年各大汽车经销商销量目标压力较大,各地也都陆续推出促销政策支持,提升汽车销量、降低库存,也是为了缓解经营压力。
随着多地出台促销政策,新车的销售价格大幅度下降,部分地区开始了“价格战”。消费者对降价幅度期望值越来越高,开始观望进入持币待购状态。
整体而言,中汽协对2023年的走势预期相当谨慎。
但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分化进一步加剧已是毋庸置疑。
那就是整体上,中国品牌的占有率会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份额的蚕食速度会进一步加快。
换句话说,中国汽车市场的格局将在2023年发生巨大的改变。 找车网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智驾网,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给大家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汽车选购资讯,敬请关注找车网!就汽车价格走势来分析,未来3年汽车价格会大幅下降吗?最近几年一直在说消费升级这个概念,对于汽车也是一样。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汽车的消费也在发生着比较明显的变化,对于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家庭也将换车提上了日程。在这样的背景下,现在几万块钱的廉价车已经不受消费者的欢迎了,从现在汽车的销量排行榜就能看出,比如宝骏510之前的销量超过两万,现在只有几千辆。销量好的车型
汽车价格怎么越来越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汽车这个曾经的奢侈品逐渐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但是依然有一个看起来有些奇怪的事情出现,在物价飞涨的今天,汽车居然年年降价。相比于老款车型,新款在各方面都有提升的情况下,价格还稳步下跌,刺激着新车主买车,也让老车主的心在滴血。其实造成汽车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还是批量化生产造成的成本下降,但同时还有一些别的原因,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流水线作
汽车的价格越来越便宜了吗?汽车的价格越来越便宜了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放眼20年前,汽车还是一个昂贵的消耗品,如同奢侈品一样,是有钱人的专属和身份地位的象征。但现如今汽车不再那么遥不可及,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据公安部统计的数值来看,截止到2018年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超2.4亿,有车的人越来越多。有人说是汽车价格便宜了,以前随随便便一辆汽车都要十万起步,现如今
未来15年:油、电车同价不会实现怎样的新能源汽车才能够接受很简单,以相同的预算可以选择到的电动汽车或插混汽车,其车身尺寸要与燃油车相当,配置不能降低;有了这两个基础就足够了,这就是所谓的“同级同价”。可是同级同价真的能实现吗看到这个问题也许只会从一个角度来思考,那就是电混汽车的价格不一定能降下来;其实问题的根本不在于这一点,客观上的电混汽车一定能够降到目前燃油车的价格标准
未来几年汽车价格走势未来几年汽车价格会下降。整体从国内的销售大环境来说,汽车的销售数量逐步的偏向于沉稳,因为从事的是二手车的行业,现在新车的优惠越来越大,二手车的销售数量也越来越多,预测以后绘导致一些比较平衡的局面。未来汽车的价格每一年的新款卡拉罗标配基本不会降价,老款的会慢慢降价。卡罗拉作为全球第一款量产混动车型,可以说也是全球销量最好的轿车车型之一,从上市到现在,累计已
就汽车价格走势来分析,未来3年汽车价格会大幅下降吗?最近几年一直在说消费升级这个概念,对于汽车也是一样。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汽车的消费也在发生着比较明显的变化,对于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家庭也将换车提上了日程。在这样的背景下,现在几万块钱的廉价车已经不受消费者的欢迎了,从现在汽车的销量排行榜就能看出,比如宝骏510之前的销量超过两万,现在只有几千辆。销量好的车型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本文核心数据:产销规模、竞争
比亚迪涨价3000-6000元不等,新能源车未来的价格走势如何?首先是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头羊特斯拉加速放股。在护城河相对较低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一旦特斯拉建立标准并变得粘性,其他车企将更难打破其垄断。得益于中国巨大的市场规模,特斯拉双模低价策略,特斯拉市场份额或将继续提升至40%以上,中国超级工厂或成为全球超级工厂,中国已成为特斯拉的财富之源。再者是三元锂电
2023-09-07 01:32:56
2023-09-01 06:29:42
2023-09-05 04:27:58
2023-08-30 01:44:23
2023-08-28 12:26:20
2023-07-18 03:4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