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评测 > 正文

长安奔奔新能源e-star自燃率高吗

2024-11-27 21:34:29 | 找车网

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长安奔奔新能源e-star自燃率高吗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长安奔奔新能源e-star自燃率高吗

欧拉第二起自燃?保定一长城欧拉iQ突冒浓烟

综合两条记录了同一辆长城欧拉iQ冒烟的视频,涉事车辆并未处于充电状态,后轮拱、底盘等多处不断冒出灰白色浓烟,未见有明火。

据住在附近的居民透露,冒烟的长城欧拉iQ疑为网约车,事发地点为保定市瑞兴路国家电网充电站。

6月22日,时代财经向长城欧拉公关部方面发去问询,截至发稿为止未获回复。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8月,河北保定曾发生过一例长城 欧拉R1 的自燃事故,至今官方未有公布相关调查结果。
长城欧拉iQ冒烟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据家住保定市瑞兴路国家电网充电站旁秀兰锦观城的陈小姐介绍,上述长城欧拉iQ新能源车冒烟事发于6月22日早上,及后消防迅速赶到现场向涉事车辆灌水扑救,但车辆损毁严重。

"浓烟的气味很呛鼻,围观的人都说那是一辆网约车,猜是电池自燃了。"陈小姐向时代财经表示,事发的充电站经常有长城欧拉的车在充电,当时冒烟车辆旁边还有好几辆。

长城欧拉新能源车发生安全事故,在河北保定已非首例。

早在2019年8月,在保定某星星充电旗下充电站,曾发生过一例长城欧拉R1自燃事故。彼时,多家媒体均猜测发生事故的欧拉R1,是由于过充导致热失控,动力电池继而起火自燃。

上述事件发生时,时代财经曾就车辆"三电"信息、起火原因等问题向长城欧拉发面发去采访,对方回复称暂未能给出确切原因,后期会有官方声明。然而,时至近一年后的近日,官方声明依然未见踪影。
长城欧拉R1自燃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6月22日,时代财经在向长城欧拉方面问询欧拉iQ冒烟事故信息的同时,亦再次问及欧拉R1自燃调查报告的情况,截至发稿为止未有回复。

"欧拉R1和iQ的电池供应商根据车型各不相同,包括宁德时代、孚能、塔菲尔等都有供应三元锂电池电芯,至于电池组的PACK也有塔菲尔和由长城自家拆分的蜂巢能源等作为供应商,涉事车辆是否电池出了问题、电池的哪里出了问题,很难判断。"6月22日,业内一资深"三电"技术人员向时代财经表示,电池安全问题固然与电池本身有关,但也不能忽视电池热管理技术,"这两款车都用的风冷而非液冷设计,如果我买车这一点是比较在意的。"

销量报捷却遇质量大考

据近日车企官方发布数据,长城欧拉5月销量达到2333辆,环比增长32%。

值得一提的是,在长城欧拉的销量组成中,欧拉R1占比极高,根据工信部合格证产量数据推测,其占比或超过94%。

虽然长城欧拉的整体销量,放到整体新能源车市中,并不显得抢眼, 广汽新能源 、奇瑞新能源、比亚迪等对手都在其身前,但能够在当前大环境下实现环比增长,实属来之不易。

在长城欧拉当前极为倚重的A00级(微型车)新能源细分市场,短期内将接连出现劲敌。例如,凭借一张产品海报即刷爆朋友圈的上汽通用五菱宏光 MINI EV,还有设计、性能均有亮点的新宝骏E300系列等等,欧拉R1将要应付极为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

在劲敌环伺之下,产品口碑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而对于纯电动新能源车来说,电池安全性更是重中之重。

长城欧拉iQ因何冒烟,欧拉R1因何自燃?若要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口碑,这是厂家需要正视并作出正面回应的两大问题。 @2019

长安奔奔新能源e-star自燃率高吗

长安奔奔新能源e-star自燃率高吗

关于长安奔奔新能源e-star的自燃风险: 找车网


在审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组件——电池组安全性时,我们不能忽视其潜在风险。尽管有媒体报道过个别品牌汽车发生自燃事件,但国家监管平台数据显示,近两年内新能源汽车发生火灾事故的概率仅为0.000026%,相比之下,传统燃油车的火灾事故概率为0.0001-0.0002%。这表明,从整体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的自燃率并不显著高于传统车型。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就绝对安全。据统计,79起自燃事件中有超过3个月的时间段,起因多为机械电气问题,如碰撞、穿刺、浸泡或人为引燃。因此,购车者应密切关注这些问题,以确保行车安全。


在动力方面,长安奔奔E-Star搭载了一台55kW的单电机,峰值扭矩为170N・m。尽管作为微型纯电车型,其起步性能确实优于燃油车,但在中后期加速方面,其动力表现相对较弱。据实测,普通模式下的最高时速仅为104km/h。


因此,如果你考虑购买长安奔奔E-Star,除了其环保特性,还需充分考虑其动力性能和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确保它能满足你的需求,并对机械电气问题保持警惕,以确保驾驶安全。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发生碰撞,电池会爆炸吗?爆炸的威力有多大?

找车网(https://www.snzqc.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发生碰撞,电池会爆炸吗?爆炸的威力有多大?的相关内容。

新能源 汽车 的电能来源是锂电池,目前大多数车型都采用了能量密度更高的 三元锂电池 ,这种电池遭遇外力破坏后会剧烈燃烧,但是因为车上并没有油箱,没有燃油的情况下车辆也只是自燃而已,而不是爆燃也不会发生二次爆炸。

虽然不会爆炸,但是燃烧的速度非常快,
几分钟就可以把一辆车烧毁。因此新能源 汽车 一旦燃烧,没有任何救下来的可能。

但是新能源汽并没有事故引发爆炸的案例。原因就是锂电池没有爆炸的条件,事故中锂电池会剧烈燃烧,把整辆车烧毁为止。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特点就是容量密度高,而且容量密度还在不断刷新,只有密度上去了续航能力才能提上去。因此锂电池发展的方向就是不断的提高容量密度,那么锂电池为什么会自燃呢?我们看一下锂电池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锂电池结构与电解电容高度相似:
正极材料、负极材料、中间的隔膜以及 电解液 、绝缘片构成。正极材料与负极材料紧紧的卷在一起,就像电容一样一层层的缠绕在一起,层与层之间由隔膜绝缘,外壳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电解液外漏,电池芯整体泡在电解液中。我们再看一下锂电池工作原理:

充电时
锂离子从正极脱出,通过电解液进入到负极板中,此时负极材料富锂,正极材料脱锂,电子的补偿电荷从外电路供给到负极,以确保电荷的平衡。 放电时正好相反,锂离子从负极逸出,经电解液进入到正极内,正极富锂。当电池有异物刺破后,例如针刺。这时候就相当于在电池内部直接把正负极短路,锂电池短路电流非常大,因此会从电池内部开始剧烈的燃烧:

电池刺破
后剧烈燃烧是锂电池固有的缺点,目前 比亚迪 的铁锂电池做的比较好。

其他的诸如三元锂电池只能从别的地方想办法,例如提升外壳硬度、为电池做一个坚硬的外壳避免电池被异物刺破,降低爆燃的几率。或者想办法把电池装到不容易碰到地方,但是电池组体积非常大 、只能把电池放在底盘上,仍然有被异物刺破、挤压破裂的风险,这也是大多数新能源 汽车 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即使是 特斯拉 也没有解决的办法。

其实传统燃油车爆炸的几率也是非常低的,虽然汽油是易燃易爆
的危险品,但是现实中很难看到 汽车 因为事故而爆炸的例子。

上图中这种爆炸往往是电影里为了烘托气氛而刻意制造出来的爆炸。 汽车 想要爆炸也很难的,油箱破裂时往往伴随着剧烈燃烧、汽油消耗完毕后也就结束了。

事故导致油箱破损汽油泄露,这时发生爆炸往往都是空气中油气浓度足够高的时候导致的闪爆。但是油箱内燃油有限、户外有足够多的空气,汽油很快就挥发掉或者燃烧掉,空气中油气浓度很难达到闪爆的临界点。所以 汽车 爆炸只发生在电影里,或者战乱地区用炸弹引爆,而现实生活中很难看到 汽车 爆炸!

可以肯定的和你说,新能源 汽车 一定会发生碰撞爆炸。这是毋庸置疑的问题。至于那些说不可能的人,麻烦你们仔细的想一下,只要关于电子产品之类的东西,就一定会爆炸。更何况是 汽车 ,你见过哪款 汽车 不爆炸?我指的是在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

从2018年的数据来看,有超过五辆的新能源 汽车 因为充电而导致爆炸,当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什么东西充电过多,也会导致爆炸。

在今年的六月份,特斯拉的一辆 汽车 发生了自燃现象,整辆 汽车 烧的只剩下 汽车 的架子,左香并没有人员伤亡。而像特斯拉自然这样的事情发生并不在少数。

在上海有一个特斯拉的客户,将自己的爱车停在地下车库的某一个位置,从监控可以看出,车子是慢慢的开始冒烟,然后开始走火,最后烧的只剩下一副骨架。而 汽车 公司露出官方回应,是这位用户的电池,由于自己的原因,使得电池变形,维修人员没有检查到,导致事故的发生。虽然这些事情都是小概率发生的。但是也会发生。

先说答案:不可能

再说原因

你可以去百度一下关于爆炸的4个前提条件:可燃物、助燃剂、封闭空间、火源

再不考虑 新能源车 (这里仅限纯EV车,不包括燃料电池)自身的一些防护手段(例如BMS等),就单纯电池自身以及其使用的工作环境而言,封闭环境是一个最难以满足的条件

当电池包装破损,电解液流出,电池发生自燃的时候,由于电池处于一个开放的环境,所以热量不会出现蓄积,所以即便会有明火,但也不会出现因压力增大而爆炸

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燃油车,燃油车爆炸的条件也很苛刻,就一个封闭环境就限制住了

大部分车辆自燃的结果就是一把火烧了,出现爆炸的可能性非常低

目前唯一有可能出现爆炸的车,就是包括天然气、氢气(燃料电池)在内的燃气能源动力车

气体压缩本来就是一个封闭且高压的环境,所以一旦出现碰撞破损,压力瞬间释放遇到明火,爆炸是极有可能的

不过目前随着技术的进步,常温常压储存技术也很成熟,所以未来包括氢气在内的大部分燃料电池车都可以做到安全性和普通电动车一样

不可能

近几年能源车起火事故视频让消费者非常紧张,新能源车主担心自己的车容易起火,其它车主也害怕新能源车起火而不敢将自己的车停在旁边,那么到底新能源 汽车 的电池安不安全? 现阶段采用不同形式动力电池的新能源车都是如何保证电池的安全性的?

两大阵容PK,谁能登顶?

● 常见的三元锂电池形式

目前 新能源乘用车 主要采用三元锂电池,而传统的 磷酸铁锂电池 主要是商用车以及一些低端的微型车(比亚迪最新的磷酸铁锂 刀片电池 暂不讨论)。

将上述表格解读一下:

1、硬壳 电芯 (方形电芯)的最大优势是安全,毕竟铝合金/不锈钢壳子本身硬,而且厚度大,甚至连针刺试验的钢针都无法刺穿,但是硬壳电池的整包能量密度普遍不高,太多重量被用来保护电芯本身。这是大部分主流新能源车企的选择。

2、软包电芯的本体大家都见过,不少数码产品的电池就是它,软包电芯重量较轻,单体电芯一致性非常好,问题是加上温控系统之后的轻量化优势不多了。目前主要有通用、 爱驰 、前途等车企选择使用。

3、圆柱电芯的运用最广泛,而且散热好,能量密度较高。除此之外圆柱电芯的供应商特别多,中日美韩都有成熟的圆柱电芯生产企业,而使用圆柱电芯最出名的车企就是特斯拉。

● 锂离子电池 的安全性

锂离子电池主要产生的安全性问题就是燃烧甚至爆炸,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电池内部的热失控。

一般电池的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在25℃左右,即使车辆在静置状态,电池也不会完全断电, 电池管理系统 会根据情况自动调整动力电池的输出功率。当电池包发生不可控的外力撞击或者内部短路时,电芯本身会不断 发热 ,若无法及时将热量控制在合理温度,便会导致由内到外的燃烧。由于锂电池本身自带氧化剂,所以使用干粉或 泡沫灭火器 隔绝氧气的传统方法对其完全没用,只能用大量的水降温等它自己熄灭。

热失控的源头可以分为三大类:

1、电芯受外力挤压;

2、电芯内部短路;

3、电池管理系统(BMS)失控。

想让电芯不受外力挤压比较容易解决,只要在车体以及电池包的外层设计出有效的防护结构,在车辆发生碰撞的时候就能抗下所有冲击或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冲击,就能很好地避免出现电芯受到外力的挤压。

动力电池普遍安装在乘员舱的正下方, 汽车 原本的结构就能够对前、后方的冲击起到有效的缓冲防护,一些车型甚至还额外进行了加固。例如奔驰的首款纯电动车型EQC就在车头设计了由多条钢管组成的安全笼结构。

而当面对来自侧向的冲击时,除了依靠车辆的B柱以及车身框架作为缓冲之外,电池包外壳的两侧还会额外设计有类似防撞梁的吸能结构,能够抵御对电池包本体的冲击。 但光应付外部的冲击还不够,内部也需要有框架来进行固定,即使冲击已经传到内部,也能保证电芯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以蔚来70kWh的电池包为例,采用尺寸规格为PHEV2,容量50Ah的VDA方形电芯,4P96S电芯排列方式,即96颗电芯为一个模组,4个模组组成蔚来电池包,共计384颗方形电芯,每个电池模组内置有3个电芯 温度传感器 。

液冷恒温系统对纯电动车来说非常重要,蔚来将铝制液冷板铺于模组下,在模组与液冷板之间加入一层导热垫,并在液冷板与壳体底部之间再铺设有隔热和绝缘材料,进一步确保电池整系统的恒温和安全。工作时, 电芯的温度传递到模组与冷板接触的底部,再通过导热垫传给液冷板,液冷板外壁再把热量传导到 冷却液 ,而在电池温度过低时也可以反向给电池加热。

通用旗下别克VELITE6使用的则是软包电池,内部的一片片软包电芯如同扑克牌一样竖直排列在一起。两个软包电芯、一片冷却片,再加上一个模组框架和一片隔热泡棉组成一个完整的“MINI堆垛单元”,而一个电池模块总成由26个“MINI堆垛单元”组成。此外,也可以通过线圈加热冷却液,使电池升温,即使在极端寒冷环境下,也能确保电池处于最适宜的工作温度。

虽然软包电芯的电池一致性相比硬壳要稍差,但可以通过良好的电池热管理系统来解决。而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特斯拉了,由数千颗21700锂电池组成的电池包拥有超高的能量密度,散热能力也更强,但过多的单体电池导致一致性非常不理想,这对电池热管理系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不过这正是特斯拉的强项。

在特斯拉的电池包内,所有圆柱形电池都被灌注水乙二醇的导热铝管所环绕,铝管外还有一层橘黄色的绝缘胶带,更大的散热面积加上强大的电池热管理系统让特斯拉在实际用车中很少因为电池过热出现问题。

过度充电是使用锂电池包方法不当行为中危害最高的一种。由于过量的锂嵌入,锂枝晶会在阳极表面生长,有刺穿SEI膜的风险。其次锂的过度脱嵌也会导致阴极结构因发热和氧释放而崩溃(NCA阴极的氧释放),并加速电解质的分解,产生大量气体。由于内部压力的增加,排气阀打开,电池开始排气。电芯中的活性物质一旦与空气接触,就会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从而引发锂电池的燃烧起火。

所以好的电池热管理系统同样会设置好最高以及最低电池SOC,并实时监测每个电芯以及模组的电量、温度等,避免过充过放,从源头抑制热失控。一些搭载高容量电池的中高端车型也会选择将部分电量隐藏,例如奥迪e-tron搭载的电池包容量为95kWh,但为了保证充电效率和电池寿命,在正常情况下的可用容量只有83.6kWh。

● 我国电动 汽车 首批强制性标准

即使已经做了如此多的努力,但事实证明我们还是不能100%确保纯电动车不会发生起火事故,但通过电池内部的阻燃材料以及电池热管理系统发出的预警,我们可以尽量将电池从升温到最终燃烧的时间延长。

在5月1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了《电动 汽车 安全要求》《电动客车安全要求》和《电动 汽车 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三项标准,计划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其中《电动 汽车 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在优化电池单体、模组安全要求的同时,重点强化了电池系统热安全、机械安全、电气安全以及功能安全要求,试验项目涵盖系统热扩散、外部火烧、机械冲击、模拟碰撞、湿热循环、振动泡水、外部短路、过温过充等。特别是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足够的逃生时间。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关于新能源 汽车 碰撞后是否会爆炸的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但是从概率上分析大概率是不会发生爆炸的。

大家看到过很多新能源 汽车 自燃事件,但据我所知国内还从未发生一起新能源 汽车 碰撞后导致人员死亡的事件,虽然说电池在受到冲压、碰撞、变形后会存在短路自燃的风险,但是电池包的抗击打能力也是非常强的,并且国家对动力电池还有相应的国标,下面看看威马 汽车 的电池包测试。

1、高空跌落

把威马 汽车 电池包直接从 3米的高度跌落到水泥地面上。据说3米大概是一层楼的高度,很多立体车库也差不多这么高,跌落后的电池包,外壳出现了轻微的凹陷,但是除此之外,没有其它异常情况。

既然从3米的高低跌落的电池包没有问题,那好奇实验室就把高度翻倍——提升到了6米。6米的高度大概是两层楼的高度,也是一般高架桥的高度。令人“失望”的是,摔下来的电池包外观仍旧正常,没有起火、没有爆炸,触摸时也没有漏电现象。

2、挤压。

把电池包抵在破碎机的率带上,然后用机械臂进行挤压,将电池包挤压到变形量超过30%的时候停止。据说挤压威马电池包的这台破碎机,平时是用来拆房子的。

挤压后的电池包一侧已经完全塌陷了,而变形最厉害的一面就是电芯所在的位置。虽然被挤得很惨,但是整个电池包也没有漏电的现象。

既然机械臂不行,那就换破碎锤的金属尖头(没错,就是拆房子的时候用的那个很粗的金属头),直接挤压电池的上壳体。挤压过后,电池包凹陷得很厉害,但是仍旧很稳定,没有起火,没有爆炸。

3、浸水

搭建了一个泳池,在泳池中倒入粗盐,使得泳池中NaCl浓度高于国标浓度。然后把威马 汽车 电池包直接浸入泳池水中三小时。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涉水的情况,如果电池包遇到积水,会不会短路起火?观察在盐水中浸泡三小时后吊起的威马 汽车 电池包,发现电池包外壳完好,没有冒烟、起火,也没有漏电的现象。

4、高温灼烧。

在油桶里倒入汽油,点火。然后在火焰燃烧最大的时候,把全新的电池包放在火焰上方烧烤。火势慢慢变大,窜起的大火把电池包完全包在里面,用红外线测温仪测得电池包表面的温度达到了217℃。

150秒后,把电池包移开,底部依然有零星的火焰,待火完全熄灭后,可以看到底部的涂层有些烧化。除此之外,电池包的外形结构依然完好,底部也没有烧穿,也没有出现起火、爆炸的现象。

不论是跌落还是挤压,是水泡还是火烧,经过这样摧残后的威马 汽车 电池包,都没有出现起火、爆炸、漏电的现象,可以说在安全性上是非常的利害了,所以说新能源 汽车 在发生碰撞之后爆炸的可能性非常小。

你担心多了,国家有严格规定

以上就是找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找车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找车网:www.snzqc.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长安奔奔新能源e-star自燃率高吗”相关推荐
长安奔奔新能源e-star为什么停产
长安奔奔新能源e-star为什么停产

长安又有新品牌——启源A07亮相号称20万级最美轿车长安旗下到底有多少新能源品牌?深蓝、阿维塔还有智电iDD,可能是多生孩子好打架,如今主力部队启源登场,首款车型长安启源A07近日在杭州正式亮相。启源是长安推出的全新子品牌,新车长安启源A07定位中大型轿车,有纯电和增程两套动力,新车有望在第四季度上市,号称是20万级最美轿车,长安启源A07到底有啥特点,是否值得消费者出

2024-11-27 01:44:24
长安奔奔E-Star领衔 新能源新车盘点(长安奔奔E-Star预售7. 28万 4月13日上市)
长安奔奔E-Star领衔 新能源新车盘点(长安奔奔E-Star预售7. 28万 4月13日上市)

长安奔奔E-Star领衔2021年新能源新车盘点2020年在面对更加严苛新能源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节奏被打乱,新能源汽车积分交易也发生变化。特别是对于传统燃油车企来说,新能源汽车积分不够就需要去找别家购买或者直接被罚款,单车利润则大幅降低。因此到了2021年,各家车企也迅速推出了自家的新能源车型来抢夺市场份额,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新的一年都有哪些重磅新车要来?长安2021款

2024-01-29 06:44:37
长安新能源奔奔E-Star起售6.98万元 续航301km 长安奔奔款
长安新能源奔奔E-Star起售6.98万元 续航301km 长安奔奔款

长安新能源奔奔E-Star起售6.98万元续航301km2020年4月13日,长安新能源奔奔E-Star正式上市,新车此次共推出了两款车型,补贴后售价区间为6.98-7.48万元。作为长安新能源旗下微型车,奔奔E-Star设计极为新潮,配置表现也较为突出,综合续航里程达到301km。外观方面,奔奔E-Star采用了极为可爱的设计风格,一体逐浪式前脸极具辨识度,密集菱形条纹中网提升了前

2024-02-05 14:43:34
综合续航301km 长安奔奔E-Star售6.98万起(长安新能源奔奔E-Star起售6.98万元 续航301km)
综合续航301km 长安奔奔E-Star售6.98万起(长安新能源奔奔E-Star起售6.98万元 续航301km)

综合续航301km长安奔奔E-Star售6.98万起[新车上市]4月13日,长安奔奔E-Star正式宣布上市,新车提供两款不同配置车型可选,补贴后售价分别为6.98万元、7.48万元。具体售价信息参看下表:作为一款纯电动汽车,新车搭载32.2kWh容量的电池组,综合续航里程超过300公里。此外,新车还提供9999元首付、36期分期付款,以及3年6万公里以内4折保值无忧服务等金融政策。

2024-02-05 05:40:06
长安新能源奔奔E-Star起售6.98万元 续航301km(超高品质的长安新能源E-Star价格公布 预售7.28万)
长安新能源奔奔E-Star起售6.98万元 续航301km(超高品质的长安新能源E-Star价格公布 预售7.28万)

长安新能源奔奔E-Star起售6.98万元续航301km2020年4月13日,长安新能源奔奔E-Star正式上市,新车此次共推出了两款车型,补贴后售价区间为6.98-7.48万元。作为长安新能源旗下微型车,奔奔E-Star设计极为新潮,配置表现也较为突出,综合续航里程达到301km。外观方面,奔奔E-Star采用了极为可爱的设计风格,一体逐浪式前脸极具辨识度,密集菱形条纹中网提升了前

2024-01-26 06:59:48
超高品质的长安新能源E-Star价格公布 预售7.28万(长安新能源奔奔E-Star起售6.98万元 续航301km)
超高品质的长安新能源E-Star价格公布 预售7.28万(长安新能源奔奔E-Star起售6.98万元 续航301km)

超高品质的长安新能源E-Star价格公布预售7.28万说道微型车,相信会勾起不少人的回忆,因其靠着性价比、小巧的造型,让不少的年轻人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台车,在这其中的长安奔奔就在当年也是一车难求。现如今到了新能源时代,长安新能源汽车也推出了纯电动版车型,同样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近日,长安新能源官方公布了旗下纯电动微型车——奔奔E-Star车型的“尝鲜价”(可理解为预售价),为7.28万元。

2024-01-30 16:05:56
长安e新能源汽车 长安新能源奔奔E-Star起售6.98万元 续航301km
长安e新能源汽车 长安新能源奔奔E-Star起售6.98万元 续航301km

长安奔奔E-Star领衔2021年新能源新车盘点2020年在面对更加严苛新能源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节奏被打乱,新能源汽车积分交易也发生变化。特别是对于传统燃油车企来说,新能源汽车积分不够就需要去找别家购买或者直接被罚款,单车利润则大幅降低。因此到了2021年,各家车企也迅速推出了自家的新能源车型来抢夺市场份额,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新的一年都有哪些重磅新车要来?长安2021款

2024-02-12 05:33:40
长安奔奔款(长安奔奔新能源e-star迈速表不动abs灯亮了)
长安奔奔款(长安奔奔新能源e-star迈速表不动abs灯亮了)

长安奔奔2022款没有带长安奔奔2022款赏心版是不带后视镜折叠的,只有自动调节反光镜需要手动折叠,上面没有转向灯长安奔奔Estar多彩款的外观是和现款车型保持一致的,推出了田野绿霞光粉和雪域白三种车身颜色。支持快充7长安奔奔estar国民版使用7千瓦家庭充电桩充满需要九个半小时,充电花费大概9441736元快充是没有7KW的,7KW的都是交流慢充,奔奔的充电机是33KW的,瓶颈限制死了

2024-01-26 23:5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