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找车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为什么德系车…比如宝马等都爱烧机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德系车…比如宝马等都爱烧机油?](/draw/thumb/160282/bf85efb427ad92780210a7287fa49414.png)
为什么德系车…比如宝马等都爱烧机油?
广泛出现的奥迪烧机油、宝马烧机油、奔驰烧机油等现象让众多车主开起车来胆颤心惊,然而,在汽车厂家和4S店,却非常难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甚至还出现了“不烧机油就不是奥迪”等无奈的调侃。
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烧机油”呢?元凶是谁?想必是饱受烧机油困扰车主很想知道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来抽茧剥丝,为您揭晓。
烧机油与汽车的制造质量、发动机设计关系不大
有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反映烧机油的车都是著名品牌旗下的著名车系,包括保时捷旗下的卡宴、奔驰旗下的SUV、宝马旗下的众多车系、奥迪全系列车型,大众旗下的途观等等高端车型……不胜枚举。
这让人很疑惑:这些著名的高档车,为什么整整齐齐地出现了这么严重的“质量问题”?他们在美国、在欧洲也这样烧机油吗?他们的制造质量都真的有问题吗?答案是显然的:在欧美基本见不到烧机油的现象。
在美国、在欧洲以汽车为主要的生活工具,法律对消费者保护很完善,对严重质量问题的处罚很严厉,同时,人工维修费用昂贵,如果出现了在国内这样的群体烧机油现象,对于一个品牌来说将是毁灭性的。因此,汽车厂家的制造质量没有问题,广泛烧机油一定别有原因。
欧洲、美国与中国汽油品质有差异
众所周知,欧洲、美国的汽油品质与中国的汽油品质有较大差异,甚至在标号上都有差别,例如美国的汽油标号大约与中国差6号左右。美国常见三种汽油标号:87、89、93号,换算成中国标号则相当于93、95、99号。
同时,中国汽油与欧洲、美国汽油品质的差异主要表现:一是含硫量超标;二是烃含量高。汽油的硫含量超标,硫及硫化物会对金属产生强烈的腐蚀作用,不仅会加速汽油机报废,造成三元催化转化器中毒,其排放尾气还会污染大气。
而汽油中的烯烃(尤其是二烯烃)的热稳定性与抗氧化性差,容易在喷油嘴、燃烧室、进气阀处发生氧化缩合反应、生成胶质和树脂状污垢,并会吸附周围颗粒物质,在长期的高温作用下,这些粘稠油垢会逐渐变硬,成为积碳,引发一系列汽车问题。
燃烧室的积碳会沉积在活塞的凹槽内,导致活塞环粘在一起,这样导致活塞环无法完全密封,“黏住”的活塞环大大降低了刮油密封能力,另外,油泥也会堵塞回油孔,机油无法正常回流,导致机油消耗量的增加。积碳还会加剧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磨损,造成间隙过大,导致机油进入燃烧室。
燃烧不完全的燃油在高压情况下,也会穿过活塞环进入曲轴箱而污染机油,造成机油稀释,影响机油的品质,造成发动机更大磨损,加剧烧机油。
欧洲机油标准远高于中国
欧洲的标准,机油当中必须有22%的添加剂,其中的添加剂的含量如下:典型的多级机油—78%的基础油、10%的粘度改进剂、3%的洗涤剂、5%的分散剂、1%的磨损保护、3%的其他成分;而国内的机油添加剂的含量最多不超过15%,甚至更少。
机油品质差,不仅不能将发动机工作时吸入空气中的灰尘和燃烧后形成的积碳清洗掉,而且自身氧化形成的胶质和其他杂质结合会导致更多积碳的生成。这些积碳沉积在活塞内,影响活塞环向外的弹性张力,造成缸压衰退;如果沉积在发动机内,则会造成润滑不良,磨损加剧,油耗增大,功率下降,严重时还会堵塞油道,造成拉缸等后果。
大量国外品牌的汽车都在国外的汽油和机油品质基础上设计的,但到了中国,遇到这样的油品,水土不服也就不难理解了,再加上中国经常走走停停的拥堵路况,“中国特色”的群体烧机油现象也再说难免了。
因此,购买新车后,应定期使用高品质的燃油添加剂和机油添加剂,比如德国玛蒂等品牌,都是可以的,可以很好地预防烧机油问题的发生。当然,如果真的烧机油了,最好选择免大修解决烧机油的方案,这是最省心省力,最具性价比的方案。
![为什么德系车…比如宝马等都爱烧机油?](/draw/image/160282/f09482e54e71ccc3b8dbd9b61a4b38a2.png)
德系车真的烧机油吗?为何欧洲本土没听说,您知道原因吗?
烧机油是所有车型都不可避免的问题。也可以说只要是燃油车都会有烧机油现象,只是有的表现不明显而已。并不是你认为不烧就真的不烧,机油消耗是真实存在的。
靠添加高粘度的机油只是治变不治本的权宜之计,机油进入燃烧室参与燃烧会生成更多的积碳,积碳又会加剧烧机油的症状,形成恶性循环。过多的积碳还会对发动机缸壁造成严重的拉伤甚至爆缸等无法挽回的后果。
烧机油的四点原因
一.长期不清洁油路或者不做有效的油路清洁,清洁剂随意使用,用清洁剂和用有效的清洁剂是两回事;
二.防冻液更换周期太长或者根本不更换;
三.机油更换周期过长;
四.长期或者经常短距离行驶。
以上四点烧机油的车辆必然有一点或者四点都占据。
烧机油的解决方法
在车友们的惯性思维里,总认为烧机油就应该大修解决,这样不仅要承担高昂的维修费用,还要承受车辆因大修后所带来的不可预知的风险和贬值损失。破坏发动机的密闭性和精密度。而且几万公里后还有可能再次烧机油,所以大修发动机是不可持续的。
现在的免拆技术已经很成熟,逐渐被广大车主所接受。尤其是第四代的PNF无损修复技术,已经彻底摆脱到汽修店操作的技术枷锁,不拆一颗螺丝,车主自己就可以操作,行驶中修复释放活塞环卡滞烧机油,效果显著。
为什么德系车经常会看到油封漏油,而日系车很少见?
找车网(https://www.snzqc.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为什么德系车经常会看到油封漏油,而日系车很少见?的相关内容。
很多人人会说是质量问题造成的漏油,其实是德国车和日本车造车的理念差异(除了确实因为个别车国产后零件质量设计等问题),日本车的缸体表面光滑,间隙精度非常高,也非常小。所带来的动能流失也非常小,在新车时动力充沛,所用的机油对比德系车要稀。密封性好,所带来的机油损耗也基本忽略不计。随着时间缸体间隙的磨损会越来越大性能会下降。德国车的缸体设计,就像速降自行车或摩托车的前避震器一样,表面有很多非常细小的的小坑,让更多机油长时间的滞留在缸体表面,带来更好更长时间的润滑性能,所以不同的德系车设计不一样,所带来的机油损耗不一样,但是和日本车相反缸体的耐磨性会更长。性能下降会比较少。(老司机欢迎来交流,键盘车手请走远)
感谢提问。
先说说德系车漏油,德系车漏油的案例,就不得不说被大家吐槽依旧的大众EA888这款引擎。想当年EA888第一代以及第二代,被众多车主封为漏油大户,最恐怖的时候车里必须备上一桶机油才能安心上路。
是什么造就了德系车的漏油神话呢?答案就在引擎的密封垫圈上。德系车引擎大多都更加偏向性能取向,这就要求引擎在涡轮增压或者缸内直喷等工况下工作,高温也不在话下。但是引擎也许受得了,这些橡胶制垫圈可受不了。时间长了,受热老化,自然就“烧机油”了。实际上烧机油的现象比较集中地出现在宝马和奥迪(大众) 的身上。德系车中奔驰烧机油的现象属于比较少的。
说完了德系,再来扯扯日系。日系车以稳定性和可靠性著称,二十年的佳美或者雅阁经过正常保养现在也能安全上路。而且日本车从来没怎么听说过烧机油的说法,这是为啥呢?
首先,日本车的引擎调教取向偏日常,这样的话引擎的工况好,不怎么过热,对于密封的损坏也自然减少。加上针对车辆的油路设计,日系车更多会通过用胶直接封住这种方式代替橡胶垫圈,这样的设计也避免了垫圈老化以后的漏油现象。
不过 汽车 发展到现代,很多问题都是可以通过研究改进、并用技术的方法加以解决。比如第三代EA888发动机就一改前两代烧机油的情况,在漏油的问题上进行了设计革新,根除了大众/奥迪车主的烦恼。所以并不能说德系车就烧机油,日系车就不烧(你忘了马自达的转子引擎1000公里一换机油么),并将烧机油变成德系车的一个标签。
这里只讨论最常见的日系(雅阁,凯美瑞等)和常见的德系(ABB)。德系比较注重动力,涡轮增压,缸内直喷等等,带来的结果就是气门室等高压,发动机温度特别高,工况恶劣,这种环境下橡胶件老化快,容易漏。日系车则相反,动力一般比较弱,发动机工况较好,不容易出问题。德系车开久了就知道,这里漏那里漏,无非就是某个密封圈老化了,或者塑料裂了,油封漏了,等等。整个发动机舱的温度德系跟日系就是两个世界。总得来说要动力就要做好修的准备,想耐用就不要太追求动力。
这个问题前几天刚去洗车和汽修店老板娘聊天,她正好说了这个问题,他说关于漏油确实德系车比日系多得多来处理的,根源是关于油封处理德系和日系工艺不一样,德系是用一层胶圈垫,就像很多保温杯口有个胶圈一样,用来密封,但这层胶垫高温一段时间自然老化变形,就像保温杯的胶圈老化变形易漏水脱落一样, 汽车 的就会漏油。好在德系车三四年换一个 汽车 密封垫不贵,三五百块没人在意。对比日系车,他的油封使用胶直接密封,耐用!所以相对较少出现老化漏油情况,后期也不会产生维修费用。道听途说仅供参考!
说到底还是工艺和材料问题,德系加工工艺和材料都不如日本,这个是众人皆知的事情,我表哥2008年买的雅阁8代三年跑了15w公里除了正常保养没任何使用问题,2012年换了宝马525LI才跑一年多就缺缸漏油,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日本材料科学和加工工艺高于德国,为什么汉兰达和凯美瑞筷子悬挂不断?速腾和福特钢板都要断!这就是材料科学的差别,还有加工工艺问题,日本机械精密度结合度最好所以很少出问题,德系材料差工艺差使用几年毛病就多了,正如我的马自达3今年已经10年了除了正常保养没任何使用问题,日本的工艺技术和材料确实牛逼!
不要乱车蛋,什么日系不会漏油!只要是车到了一定里程一定时间都会油封漏油!
这又是一个误导中性给日系打广告的软文,我特么除了国产车,其他国家的车都开过!包括日系,还真没见过哪个品牌漏油!日系车小毛病头几年确实比较少,但是到了第6年的时候,变速箱开始严重顿挫,去了几次方庄长脖鹿,就是不知道什么问题,后来去了三元桥丰田,终于查出来是过滤阀,好像是过滤阀,我忘了具体是什么阀坏了。换了一个,好了!可是没多久又有些顿了,发动机也感觉有些抖。果断卖掉。所以我觉得,日本车到了年头的话,你懂的!
这问题让我想起了铃木,你可以说铃木丑,你可以说铃木小,你可以说铃木不上档次,但你不能说铃木不耐用,高德地图的数据采集车之一就是铃木,下次换车还是首先考虑铃木,务实人又没啥大钱的首选
很多人都知道,德系车的故障率一直比日系车高,上到BBA,下到大众车型,和同级别的日系品牌对比,质量稳定性都要稍差一点,而BBA的质量更是菜鸡互啄,五年以上的BBA大部分都有漏油的问题。那么为什么日系车却很少见漏油呢?其实并不是说日系车就不漏油,只是几率要低一点。
根据统计,同为五年以上的车型,宝马气门室盖漏油的几率超过了70%,奥迪变速箱油底漏油的几率超过了60%,奔驰机油座漏油的几率接近60%。可以看到,三个豪华 汽车 品牌都有不同程度的漏油问题。
很多人对于日系车故障率更低,上来就是一个大帽子先扣上,那是因为日系车技术落后,配置低,也没什么好坏的,用的都是自吸发动机,动力弱,肯定没有涡轮增压发动机故障率高啊。乍一听似乎有些道理,但是问题是,雷克萨斯的故障率也远低于BBA啊,雷克萨斯的配置可不低,最低配的ES200,主动刹车、自动远近光、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保持等等配置都有了,同价位的BBA车型往往需要中高配才有或者需要选装,至少因为配置低所以故障率低这一点是不成立的吧。
再来说发动机这回事,自吸发动机的技术难度确实比涡轮增压低,这是不争的事实,带来的动力也要弱一些,但是BBA三款车故障率最高的地方,都不是涡轮或者涡轮增压发动机才有的零部件故障,而是漏油啊,漏油和增不增压有什么关系,拉不出粑粑还怪地球没有引力?漏油说白了,就是个密封材料的问题,或者说是材料精度的问题。
如果把所有的锅都甩给涡轮增压,那实际上是不太负责任的,早年间,BBA使用自吸发动机,漏油、烧机油的情况还少吗?该漏还是漏,该烧机油还是烧,只不过现在BBA都用上了涡轮增压发动机,大家自然而然就觉得,这个锅该涡轮增压来背。
实际上,一直被认为质量可靠性强的丰田 汽车 的自吸发动机,也会有漏油,只不过概率要低得多。10辆车里面2辆漏油和10辆车里面8台漏油,那可完全是两码事,千万别又来我亲戚我朋友我同事我邻居,你那个小圈子代表不了全世界,咱们上过高中的都学过概率,咱们看大数据。满大街都是宝马专修、奥迪专修,你见过几个丰田专修,雷克萨斯专修,本田专修?
而涡轮增压发动机里面,不烧机油的也一大把,就连国产 汽车 品牌都有很多涡轮增压发动机不烧机油。漏油或者烧机油这件事,说破天了,要么是设计缺陷,要么是零部件加工精度的问题,和增不增压没什么关系。
实际上,日系车在零件加工的精度方面,确实要比德系车强,它们往往在基础零部件上,比如说水箱、水管、开关、电路上不容易出问题,而德系车,则对基础工艺和配件的要求低一些,这才会出现那么多的小故障。
说到底,我们看问题要理性,别被带节奏,上来就扣帽子泼脏水的,往往都是头脑简单的人,日系车和德系车都有它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车,才是最重要的。
个人见解,日系和德系做工和材质都是不一样的,我们都知道日本是岛国资源匮乏,很多原材料都需要海上运输或是飞机运输,反观德国是个陆地国家,相邻的国家都可以陆路运输,这也就造成两个国家的工艺不是一样,日本造车理念是小省油安全因为资源少,看看的德国奔驰宝马那个不是豪车可是人家有这个资源,以前修过日系车和德系车那感觉真的不一样,很多的时候都愿意去修日系车,好修干净,至于说漏油德系车基本上都是差不多的,使用几年就会漏油,基本上都是油封密封不住了反观日系还是那样,我只能做工材质有差别吧
找车网以上就是找车网整理的为什么德系车…比如宝马等都爱烧机油?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找车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找车网:
www.snzqc.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