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9 18:50:17 | 找车网
新华AUTO:2023年3月31日- 4月2日,为期三天的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 北京 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论坛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清华大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共同协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副理事长等高等领导参加了本次会议。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今年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共有来自政、产、学、研各领域约200位高层嘉宾出席并发言,现场参会嘉宾预计将超过3500人次。
论坛聚焦“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 主题
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以“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为主题。一方面,汽车现在变成高度创新的集成产品,整个行业也更加跨界,应该有概括其未来变革的定义;另一方面,我国汽车发展战略 远景 就是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目前这一目标已经越来越近。
在全球电动化、智能化加速的新形势下,如何把脉汽车产业下一阶段发展,推动汽车强国建设,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汽车产业现代化之路,成为行业人士共同关心的问题。“汽车产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徐尔曼表示,我国是新能源汽车全球第一大国,正在由 “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这为我国汽车产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2023百人会论坛采用开放论坛与闭门会议并重的办会新模式,升级打造4场高规格闭门会议,力邀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决策者、专家学者就当前产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集思广益,以高质量的闭门研讨氛围,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研判产业形势,掌握政策趋势,破解行业发展难题提供智力支撑。
2023百人会论坛围绕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形势、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路径、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战略、动力电池等核心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趋势、新一代汽车消费变革趋势、汽车与能源协同发展策略、新型交通能源保障体系,商用车转型方向、新型汽车投资策略、汽车后市场创新路径、汽车数字化与智能制造模式等多个话题展开讨论。
3月31日上午,论坛首日并行举办两场闭门会。面向新形势的汽车产业管理体制和治理体系研讨会进行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监管体制,汽车生产企业与产品准入、投资准入、产能管理等有关制度和政策,中国汽车产业对外开放政策,建立汽车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的政策体系等议题的讨论。
以“加速中美商用车零排放转型”为主题的中美交通碳中和高端圆桌会将邀请中美商用车领域政府和企业代表,探讨中美在商用车零排放转型领域的最新进展;中美商用车转型的方向及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商用车发展技术路径及创新模式;中美商用车领域未来合作方向;推动中美商用车发展及合作的政策建议。
3月31日下午召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形势与政策闭门研讨会暨百人会理事会。围绕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主题,百人会理事成员及政府有关部门代表将深度分析2023年度行业发展趋势,并闭门研讨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定与路径方案。
4月1日上午,以“加速电动化转型,促进交通与能源融合发展”为主题,国际论坛将主要探讨全球汽车能源发展的新形势与格局;全球新能源汽车与能源融合的新趋势及新进展;全球能源与汽车产业合作的新机遇与新模式;面向产业协同的新技术与解决方案;推动绿色能源供给体系与绿色产业链生态建设的策略;加快能源与汽车融合发展的中长期路径及政策体系。
4月1日下午,紧扣本届论坛主题“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高层论坛将重点探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及政策体系;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汽车与能源、交通、城市协同的路径与方案;先进企业战略与重大实践。从国家政策层面到行业企业的战略实践,全面阐释和讨论如何更好推进中国汽车产业现代化。
4月2日,大会组织召开8场开放专题论坛,分别是:汽车市场与消费论坛主题为“科技引领消费变革”、 动力电池论坛主题为“打造有全球竞争力的电池产业”、 新一代汽车能源设施体系论坛主题为“构建新一代汽车能源设施体系”、 新能源汽车后市场论坛主题为“电动化智能化时代汽车后市场变革与创新实践”、 商用车可持续发展论坛主题为“深度变革中的商用车产业发展”、 汽车产业数字化论坛主题为“汽车产业数据驱动与数字化转型”、 智能汽车论坛以“智能汽车产业进展与趋势”为主题、汽车新生产方式论坛(NPS)以“汽车新生产方式的创新实践”为主题,深入汽车产业细分领域,针对性交流和破解产业难点痛点,各行业领域内的代表性企业家、权威专家学者、新技术与应用的创新创业者参会并发言。
论坛与会嘉宾发表真知灼见建言献策
截至2023年2月底,我国建成了充电站约11.1万座,充电桩559万台,有效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与能源转型的融合发展。工信部表示,我国正在形成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融合发展的中国方案,将汽车、信息技术、交通三大万亿级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级。
2023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与会嘉宾代表表示,我国正迈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局面,正带动众多相关产业共同发展。2025年左右,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会到1700万辆左右,市场占有率可能会接近甚至超过60%;到2030年的时候市场占有率会突破90%,大概在3200万辆。
亮眼的数据背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也面临着新挑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指出,要持续加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核心、基础技术的研发,突出汽车和能源、道路和数字化的跨界融合,这将是我国智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独有特色,基础材料需要加强、功率芯片需要加强,芯片和器件研发还需要加快,还需要拓展到产业化的领域。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认为:新能源车阵营不断扩大,市场进入了淘汰赛阶段,汽车全产业链颠覆性转型已经开始,新能源汽车进入大规模产业化的新阶段。新能源汽车普及将倒逼能源基础设施全面转型和新型储能产业大发展。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化将带动智能机器人、智慧能源、智能低碳建筑、智慧城市的大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杨旭东认为: 2022年,我国锂电行业总产值达到1.2万亿元。全球最大的锂电生产企业宁德时代2022 年全球市场占有率为37.0%,较上年同期提升4个百分点,连续六年排名全球第一。我国的锂电产业在电动汽车等领域应用已经实现了快速增长,为全球的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找车网
香港大学荣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表示,汽车革命上半场是电动化,它的核心技术就是轻量化的车体、高性能的动力总程一体化,高性能的电池安全包,我国八年来已经是产量第一。但是,我国的汽车革命还有挑战,下半场是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核心就是汽车芯片和操作系统。他指出,智能网联重新定义了汽车,它不再是一个传统的机械产品,而从一个代步的工具走向智能移动的出行空间。传统的汽车是以产品为驱动、销售为目的。到了智能网联时代变成“产品+服务”双驱动,传统汽车的经销方式是经销商、4S店,以生产制造为中心,而智能网联汽车则是数字化新零售的营销模式,以用户服务为中心。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张永伟指出:参加论坛的3000多位嘉宾中,有三分之一来自互联网、电子、能源、通信等行业,这些跨界企业的介入,也说明汽车的边界越来越宽,已经成为一个深度融合的先导性产业。
比亚迪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我国汽车全面电动化的时间表在提前、进程在加速、比想象的还要快,行业要有充分预期和准备。为加快推进汽车行业的现代化,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希望延长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减免政策到2025年,二是推动超充标准的建立,建议采用“多枪快充”的模式。“多枪快充”模式即用两把枪或者多枪同时给一台车充电,好处是过去可兼容,未来可拓展,不用改标准等。王传福称,比亚迪在“多枪快充”方面有100多项专利,愿意开放给行业免费使用。
长安 汽车总裁、党委副书记长安汽车王俊建议推动建设行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在可见的时间窗口内,智能电动车可能是中国品牌改变竞争、重塑格局、打造世界级品牌的机会。王俊认为,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市场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走过了小规模的时代,下一步就会迈向规模效益型这个阶段,产业、品牌也有机会给新的品牌加入到重新争夺定价权的机会。他提出建议,一是推动建设行业共性技术的创新平台。包括利用新的举国体制,政府支持、行业协同,共同攻关下一代电池、AI芯片、高精度地图、操作系统等共性技术,加大对基础学科前瞻技术的投入。二是打造安全可靠、自主可控具备持续竞争力的产业生态。推动新能源和智能化核心技术全栈可控,降低生产要素的全过程成本。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 极氪 智能科技CEO安聪慧认为:将于 上海 车展发布欧洲战略,四季度进军欧洲发达国家市场。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公司开始走向海外市场,中国汽车公司走出去,要加强精品意识、标杆意识,输出高标准、高技术、高含金量的产品,让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仅要走出去,更要走上去,共同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国际形象。
据他透露,极氪将于今年四季度进军欧洲发达国家市场,与欧洲豪华品牌直面竞争。今年上海车展期间,极氪将正式发布其欧洲战略。
蔚来 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表示:技术研发、充换电设施和全球市场,是蔚来长期投入的三大方面。去年蔚来汽车全年研发投入达到了108亿元,在确保经营风险可控、提升效率的同时,还是要坚决为长期的、最后的胜出进行投入,技术研发、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进入全球市场,是蔚来长期投入的三大方面。技术方面主要围绕智能电动汽车的全栈能力,包括芯片底层的操作系统、材料、电芯等。蔚来目前在国内已布局1326座换电站,52条目的地加电路线,用户已累计完成近2000万次换电。“蔚来不仅有换电,实际上我们在充电桩的布局上也十分积极,500kW超快充桩已开始安装。”
理想汽车 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重点分享了在组织体系方面的心得,他称造车最大的挑战来自于组织能力方面,真正造车之后 发现 行业链条如此之长、难度如此之大,而最大的挑战来自于组织能力方面的挑战。李想认为,理想汽车有两个最重要的产品,一是面向消费者的智能电动车,另一个是面向员工的组织能力。理想汽车去年底正式启动面向千亿规模年收入的矩阵型组织升级,李想表示,启动矩阵型组织一是解决了没有全局,各个团队各自为战的问题;二是解决了技术和平台、产品研发协同的问题。第三,解决了产品和供应链、交付商业协同的问题。
零跑汽车 创始人、董事长、CEO 朱江明表示,:两年是智能电动车的更新周期,十年后价格有望降到5万元。过去十年,随着技术进步,电视、空调、手机等行业的整体价格大幅下降,“摩尔定律”体现明显。智能电动车以电子部件为核心,电子架构替代机械架构,同样适用这一定律。 近年来,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整车域控三大系统迭代加速,他认为,两年是智能电动车的更新周期,跟不上这个节奏会落伍。伴随着两年迭代一次的速度,十年后智能电动车可能迎来5万元时代。朱江明解释称,电动车的迭代速度会比燃油车快得多,电池包将不断降价,电驱重量也在不断下降,半导体零部件会按摩尔定律大幅降价。采用单芯片解决方案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降本可能性也很大,空气悬架等高级配置也会普及到价格更低的车型上。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问界为生态品牌本质没有变,与 奇瑞 、北汽和 江淮 合作车型规划并不冲突。作为汽车圈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华为近日再次强调不造车,同时禁止使用华为品牌进行汽车宣传。针对问界品牌更名作出回应称,本来是想将“华为问界”作为一个生态品牌,让消费者选择时不是很困惑。“现在是赛力斯生产,马上会有奇瑞、北汽和江淮也会生产华为整套解决方案(智选车模式)的车出来,如果都采用不同的品牌去营销、服务和零售的话会很复杂,投入成本很高。余承东指出,华为想通过问界品牌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系列化车型,同时这几家采用智选车模式的车企规划的车是不冲突的,有的做SUV,有的做轿车,有的做MPV等。他强调,无论如何,华为想推行生态联盟的本质没有变。“我们会把(合作)车厂的产能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每一家都不浪费。”
宝马 (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裁邵宾表示:2030年集团全球销量50%来自于新能源车,应该利用氢能源的潜力加速交通转型。宝马的目标是到2030年整个集团全球销售的50%以上来自于新能源汽车,除了电动车之外,宝马也看到氢能源的技术也有潜力成为另外一种通向零排放的路径,“作为一种多功能能源,氢能源在能源转型和气候保护中发挥关键的作用,氢能是存储和运输可再生能源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潜力加速交通转型。邵宾认为,氢燃料电池电动车是补充汽车制造商零排放产品之中的理想技术,据他透露,宝马今年打算在几个小的市场小批量投放宝马的氢燃料电池iX5,进行一些测试和展示。
大众 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集团销售负责人孟侠表示,:建议将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免征期限延长到2023年以后,目前汽车市场出现了短期的需求放缓,而且众多极具竞争力的造车新势力正在不断涌入市场,此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比技术的发展速度更快,针对当前面临的一些挑战,大众制定了清晰的转型路线图以应对挑战,在2023至2027年间,集团将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市场投入超过1800亿欧元;到2024年,大众将与中国的合资企业伙伴共同在电动出行领域投资150亿欧元;2030年底前,大众汽车集团将完成绝大部分中国车型的电动化,对于大众汽车集团乃至中国整体汽车行业而言,更多的政策支持将对整个产业发展大有裨益。因此他提议:将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免征期限延长到2023年以后,并制定相对稳定的政策框架;加强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增加居民区充电墙盒的数量;加强锂和芯片等关键材料和零部件供应的稳定性;加强智能互联汽车布局。
沃尔沃 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表示,:未来每年沃尔沃都有全新纯电产品面世,建议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沃尔沃2017年提出了全面电气化战略,随后进一步明确了到2030年成为纯电豪华汽车公司。2021年沃尔沃实现了全系车型电气化,2022年全新纯电旗舰SUV 沃尔沃EX90 正式发布,未来每年沃尔沃都有全新纯电产品面世。为了构建可持续生态体系的最终目标,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建议尽快建立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二是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布局;三是推动车网互动试点,促进削峰填谷,为降低整个电力行业的碳排放提供支持。
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提出要谨慎对待“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的说法,中国从201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消费国,并连续8年保持行业领先。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具备规模发展效应,进入普及期,但当前发展还存在电池原材料和车规级芯片和车规级芯片等卡脖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新华AUTO,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找车网(https://www.snzqc.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别迷恋宋Pro 长安UNI-Z已领先一代智电时代由它主宰的相关内容。
这个市场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不断的超越。近日,长安汽车凭借其新蓝鲸动力首发车型——长安UNI-Z先享配置与价格的发布,在12万级混动SUV市场掀起了惊涛骇浪。特别是对该市场的老牌车型比亚迪宋Pro/宋PLUS带来了巨大冲击。
昔日辉煌不能成为永远的庇护所,比亚迪DM-i混动系统虽曾以节能省油之名风光无限,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长安UNI-Z等新一代车型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崛起,以新技术带来新未来。下面我们就来对比看看,为什么长安UNI-Z有超越宋Pro/宋PLUS的实力?
首先是动力结构层面。与比亚迪DM-i那陈旧的双电机串并联动力架构截然不同,长安UNI-Z创新采用了P1和P3电机输入轴串行结构,3 轴 6 齿紧凑电机布局,这一革命性混动技术促使UNI-Z可实现插混和增程两种动力形态一键切换,在各种场景下都能发挥最佳性能。在城市道路行驶时,可以切换到增程模式,让发动机始终保持在高效区间为电池充电,时刻享受纯电驾驶乐趣,而在高速路况时,一键切换到插混模式,让发动机参与驱动,最大提升燃油经济性的同时,也让动力输出时刻“有劲”。
对比宋Pro/宋PLUS的动力结构,长安UNI-Z无疑更智能、更高效、更全面。
再来看发动机和电机部分,比亚迪宋Pro和宋PLUS搭载骁云1.5L发动机和EHS电混系统,能够输出145kW电动机峰值功率和325N·m最大扭矩,这个数据在曾经非常亮眼,不过就像开文所说,时代总是在进步,只有更强,没有最强。长安UNI-Z在新蓝鲸混动专用双电机电驱加持下,峰值功率直逼158kW,峰值扭矩更是达到330N·m,高电量高动力模式下,长安UNI-Z以7.4秒的零百加速时间傲视群雄,将宋Pro 等竞品远远甩在身后。
不仅如此,长安UNI-Z经济性和高效性更是让竞品望尘莫及。长安UNI-Z可实现125公里的纯电续航,比宋Pro高配版本多出15公里。这意味着,在日常通勤中,你可以更多地依赖纯电模式,既环保又经济。而在长途旅行时,长安UNI-Z拥有1200km超长综合续航,对比宋Pro的1090km,长安UNI-Z明显更具优势。
其次是智能配置部分。不得不说,长安UNI-Z、宋Pro和宋PLUS都是智能化领域的佼佼者,但两虎相斗,必有一伤,在这场科技角逐中,长安UNI-Z无疑展现出了更为出色的表现。长安UNI-Z全系标配L2级辅助驾驶,让IACC集成式自适应巡航、FCW前碰撞预警等11项主动安全功能,“入门”即可拥有。而宋Pro/宋 PLUS却是高配车型才会搭载。
相较于宋PLUS的自动泊车,长安UNI-Z搭载同级独有的全语音AI泊车助理和APA自动泊车6.0,拥有代际优势,这一系统不仅拥有代际优势,更以精准、高效的识别能力,让泊车变得轻而易举。同时,手机APP远程接驾功能也大大提升了用车的便捷性,用户可以在200米范围内远程启动车辆并设定记忆出发点,整个操作过程流畅且高效。
在智舱领域,宋PLUS搭载的智能语音交互系统虽然支持场景DIY,但长安UNI-Z的语音功能更加丰富、更加全面、更有可玩性,其AI语音助手能够在0.3秒内极速唤醒,支持车外在线语音识别和播报,并提供了多种指令和播报文案选择。此外,该语音助手还支持车外对讲和喊话功能,使得在会车、礼让行人、露营等场景下,对外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和有趣。反观宋PLUS,各种功能显得更加常规。
另外,宋Pro的10.1英寸旋转大屏虽有其独特之处,但更多的是秀“旋转”的噱头,在用车生活中,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而长安UNI-Z所配备的14.6英寸超大科技中控屏,无疑更加实在!这块大屏拥有更大的显示区域和更广的色域细节,通过具象化的应用图标设计,用户可以在这块超大屏幕上实现快速精准的操作。同时,行业首创的FaceID 3.0人脸识别系统也是长安UNI-Z的一大亮点。该系统能够识别用户的人脸并联动车辆解/闭锁、启动及座椅迎宾等功能,实现上车后无需等待的无感出发体验。该系统还支持录入多达5张人脸,这意味着不仅车主可以使用这一功能,家庭成员同样可以享受到这一便捷体验。
最后是空间部分,长安UNI-Z与宋Pro在空间表现上虽各有千秋,但深入剖析,长安UNI-Z在空间方面的优势更为明显。从整车尺寸来看,长安UNI-Z以4730/1890/1680毫米的傲人尺寸,达到中型SUV标准的2795毫米轴距,全面超越宋Pro。从上图可见,虽然宋Pro更长,但长安UNI-Z的车身更宽,轴距则长出了83毫米,相当于后排能多出一拳的空间,即便与宋PLUS相比,长安UNI-Z同样展现出不可小觑的优势。
除了拥有卓越的空间表现,长安UNI-Z在细节设计上也堪称匠心独运。纯平地板设计让后排乘客的脚部空间更加自由,经过精心调校的28°人体工程学靠背角度,不仅彰显了长安对舒适性的极致追求,更确保了后排每一位乘客都能享受到同等尊贵的乘坐体验。
在空间收纳方面,宋Pro虽号称拥有22处储物格,但在长安UNI-Z面前却显得捉襟见肘。长安UNI-Z凭借卓越的驾乘场景储物动线设计,巧妙运用镂空、纯平等多种设计方式,全车打造出多达31处储物空间,每一处都经过精心打造,大小适中、布局合理。无论是手机、水杯还是其他杂物,都能轻松收纳,让车内空间始终保持整洁有序。
相比之下,宋Pro在空间方面的表现如同小巫见大巫。无论是轴距、后排空间还是储物空间,长安UNI-Z都更具优势。这使得长安UNI-Z在家庭用户眼中更具吸引力,成为那些追求宽敞舒适乘坐体验的消费者的首选车型。
写在最后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摩尔定律”也在失效,现在几乎每隔半年都会有新产品带着新世代的产品力来宣告“旧时代”已经过去。在过去3年,比亚迪宋Pro/宋PLUS作为市场中的佼佼者,以其均衡的产品素质赢得了广泛认可。但是后来者长安UNI-Z无疑在动力、空间、智能、外观等方面都超越宋Pro/宋PLUS,展现出“一代新人胜旧人”的霸气!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市进言,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以上就是长安思摩尔电子厂ipqc是做什么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找车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找车网:www.snzqc.com2024-10-24 21:16:03
2024-10-27 12:51:11
2023-10-14 19:34:59
2023-10-08 07:53:49
2024-10-30 12:07:07
2024-01-03 15:0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