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21 06:44:44 | 找车网
前段时间,中保研公布了最新一期共14款车型的测试结果。从整体成绩来看,除了北汽魔方在车内乘员安全项目上获得A(良好)以外,其余车型均拿到了G(优秀)。由此可见,以中保研的标准来看,现在大部分参测车型的安全性都已经达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车在安全性层面一点问题都没有,至于原因,我们还得先搞清楚中保研的评分规则。
在中保研的测试项目中,最被人关注的就是考量车内乘员碰撞安全的驾驶员侧正面25%偏置碰撞和侧面碰撞。而从此次公布的结果来看,一共有13台车均在这两项测试中获得了G的评价。不过,中保研的G就好像是我们上学时考试一样,只要拿到90分就算优秀,但90分和100分之间则依旧有着差距。所以虽然有13台车的总分获得了G,但并不意味着他们都是“100分”。比如别克世纪在总评中获得了G,但在侧面碰撞项目中,它的躯干、骨盆和腿部评分则只有A(良好)。此外,日产轩逸、领跑C11、福特蒙迪欧、凌渡L也没能做到所有单项测试全G的评价。
当然,就像班里考试有人不及格,就一定有人获得高分一样。此次一同测试的车型中,理想L8就在各个小项测试中均拿到了G。不仅如此,在代表车身侧面结构强度的“侧面碰撞B柱与驾驶员座椅中心线”项目中,理想L8达到了夸张的29cm,一举超越了特斯拉Model Y的28.5cm,成为了目前中保研所有新能源SUV中,侧面碰撞强度最高的车型。作为对比,问界M7为14.5cm,比亚迪护卫舰07为20cm,大众ID.6 CROZZ为24cm,福特Mustang Mach-E为25.5cm,均不如L8。由此可见,在统一碰撞测试中,理想L8会给驾驶员留出最为宽敞的生存空间,拥有最大的安全冗余度。
那么理想L8为何会拥有这么出色的碰撞成绩呢?这主要还是得益于理想L系列使用的“理想堡垒安全车身”设计理念。简单来说,就是在合适的地方使用合适的材料,从而实现优化碰撞能量传递路径和优化驾驶舱形变量的目的。
比如在理想L8的白车身上,整车在75%的地方使用了屈服强度在440MPa以上的高强度钢。这意味着有接近75%的地方可以在每平方厘米承受4.4吨的重量,大约相当于2台L8的体重。而在保证乘员舱结构完整性的A、B柱以及门槛位置,理想使用了屈服强度在1500MPa的热成型钢,以在最大程度保护乘员舱碰撞后的完整性,并达到了整车占比的28.9%。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好奇,讲究安全性的理想为什么不在整车更多的地方使用屈服强度更高的热成型钢,这样岂不是会更加安全?这就不得不提车辆碰撞后没有缓冲带来的后果了。根据中保研25%偏置碰撞时速为64km/h来计算,假设车辆使用了完全不会形变的“黑科技材料”,那么在发生碰撞时,这股冲击力会全部由车内乘员承受,减速度可以达到惊人的132个G。此时即使车辆没有发生任何变形,强大的G值也足够让车内乘员“死两次有余”了。
正因如此,理想L8的车头就像所有车型一样设计了碰撞溃缩区,通过车头屈服强度较低的钢材以及柔韧性较好的铝合金,来大幅度减弱碰撞时传递到座舱内的冲击力,并给安全气囊起爆留出一定的时间,保证气囊可以接住乘员的脑袋。当冲击力被减弱后,再通过高强度的A、B柱以及门槛形成一个刚性的座舱,保证车内乘员不受到外部侵入的伤害。
由于中保研近几年持续不断地发布各种车型的测试成绩,再加上一些热销车型“翻车”带来的舆论影响,如今各大车企都开始把中保研的25%偏置碰撞作为安全设计中的一环,所以现在的新车在安全性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任何车企都不愿意自己的车型在一众“G(优秀)”中拿了A(良好)、M(一般)乃至P(差),这种公开处刑的感觉实在不好受。不过,就像同一道数学题有不同的解题思路,要想在碰撞测试中获得G,其实也有不同的方式,目前主要分为“直接硬抗型”和“丢轮保命型”两种。找车网
其中“丢轮保命”的代表车型就沃尔沃。通过将刚度较高的轮毂与车身脱离的方式避免侵入车辆地板,并同时使车辆偏移撞击物体,避免A柱直接参与碰撞,达到“接化发”的效果。虽然这样的设计可以在碰撞测试中拿到很好的成绩,但由于车辆被“弹”了出去,你很难说车辆在弹出去之后是否会出现二次碰撞。所以当理想工程师评判“丢轮保命型”的处理方式时,展现出了这种操作有点“应试嫌疑”的口吻。因此理想最终选择了更加稳妥,在任何偏置碰撞中都很难出岔子的“直接硬抗型”。
除了主驾驶25%偏置碰撞外,中保研还在2020年推出了副驾驶25%偏置碰撞作为可选项。车企可以选择在主驾25%偏置碰撞取得G评价后,申请进行副驾驶一侧的测试。很多人认为,只需要左右两边的设计相同,副驾的25%碰撞就可以轻松完成,事实却并非如此。由于副驾一侧在车头布置了拖车钩,并且增程器的位置也更偏向副驾驶一侧,所以理想针对车辆的副驾驶做了额外的优化设计,才能保证L8在副驾驶25%偏置碰撞中同样取得了G的成绩。
除了成绩以外,想必大家肯定好奇,这种副驾驶面前有屏幕的车型,气囊到底是如何展开的。毕竟副驾驶大屏,势必会对气囊的起爆路径带来一定影响。比如此前岚图、蔚来的一些车型,就将副驾驶气囊设计在了车顶化妆镜的位置,从上方弹出接住副驾驶的头部。而理想则使用较为传统的方式,依旧把气囊安装在了副驾面前的中控台上。当气囊起爆时,是从屏幕后方直接翻出来接住副驾驶头部的。
对于理想这样的新能源车来说,电池的安全性也是消费者格外关注的,毕竟电池除了自燃外,甚至还会爆炸。据理想官方的数据显示,目前理想累计交付车辆33万辆,最高公里数为35万公里,尚未出现电池热失控和起火的案例。这意味着理想在电池安全方面也有着很独到的设计,主要分为电池阻燃、电池24小时监测预警以及顶级电池供应商这三个大类。
其中24小时监测和电池供应商咱们都很好理解,前者通过24小时不间断地检测电池状态,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后者则是通过使用宁德时代、欣旺达和蜂巢新能源这样的电池大厂来保证电池质量的性能和统一性。至于电池阻燃则主要是通过双纵梁的方式优先保护电池不在碰撞中受到侵害,减轻碰撞挤压电池导致的自燃。其次再利用绝缘和耐高温的云母板和陶瓷隔热垫进行保护,降低万一失火情况下出现一烧二,二烧三的情况。
出色的设计还得通过生产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而这时就不得不提理想在安全方面的最后一个法宝了--24小时监测产品质量。在以往的生产线模式中,大多都是通过抽检该批次的部分产品,来判断产品是否合格。虽然从概率上来说,抽检已经可以大幅提高良品率了,但难免还是会出现不合格产品没被抽到的情况。
所以理想通过SPR焊接视觉检测系统和车身绝对在线测量系统来24小时对车辆的5000个焊点以及400个铆接点实时监测,以保证每一个生产出来的白车身都满足当初的设计需求,大幅提高良品率。
无论是从车身的设计,还是从车身的用料,甚至是最终的碰撞结果来看,理想对于安全的追求都远超当前的碰撞测试规则。根据理想汽车研发副总裁汤靖透露,理想内部对于几千上万元的营销费用审批流程的复杂程度都是要超过车辆安全设计的,只要对车辆安全设计有利,完全不需要李想亲自审批就可以做到设计、生产。而正是这种对于安全设计的追求,才让理想获得了不少家庭用户的青睐,让汽车真正成为能够保护亲人的第二个家!
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车辆安全问题是所有人关注的点。而对于纯电动车,大家的顾虑会更多,特别是电池这块。面对市场的质疑,有的车企坐不住了,想要证明自己产品的安全性优秀,还得中保研说了算。前不久,中保研迎来了纯电动车型的首撞,它就是小鹏G3。
本次碰撞测试,主要针对三个方面,一是三电系统安全,二是车顶强度,三是AEB安全(主动安全)。对于测试结果,中国汽车研究院整车碰撞科主管王国杰先生,第五届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交通安全技术专家尹志勇教授还做了深度点评。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小鹏G3最终表现如何?
先来看看三电系统安全测试,毕竟电池组的稳定性,关乎整个安全。具体来看,测试针对防触电保护、电解液泄露、电池保障不起火爆炸且不侵害乘车人员这几个方面,而小鹏G3经过测试后,得到了专家“优秀”的点评。
获此成绩,和电池组的设计,包括摆放位置密不可分。其电池组安装在车辆底部,位于前后轴之间。这样的好处是,一方面使车辆重心居中,另一方面最大程度上保护了电池安全。此外,在电池底部还用加厚防护板对电池进行保护,以降低石头飞溅导致电池受损的风险。
再来看看车顶安全的测试,相信这项测试是很多人关心的。小鹏G3采用的是全景玻璃车顶,也就是俗称的全景大天窗。那么问题来了,相比传统金属车顶,小鹏G3的玻璃车顶到底结实吗?经过测试,小鹏G3承受住高达70428牛的顶压,7万多牛的压力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4.45辆小鹏G3的重量压在车顶上,结果是基本不变形。从专业的角度看,车顶强度可以在车辆翻滚或侧翻时,一定程度上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所顾虑的玻璃车顶不安全,在现在看来,只要有好的安全设计,其安全性不亚于传统金属车顶。
最后,我们来看看小鹏G3主动安全方面的测试。都知道,主动安全是近些年才兴起的。而主动安全做好了,可以直接减少事故的发生。甚至有人这么说,最好的安全,就是避免事故的发生。在车辆辅助安全细项中,其AEB(自动紧急制动)测试获得了满分的成绩,不管是20km/h还是40km/h,小鹏G3的AEB系统都能有效工作,在和前车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刹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昨天,C-ISAI中保研公布了小鹏G3的碰撞结果——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车外行人安全指数、车辆辅助安全指数均获得优秀(G)的评价,耐撞性及维修经济性指数获得较差(P)的评价。
注:C-ISAI的评价体系是“G”优秀,“A”良好,“M”一般,“P”较差
此次碰撞的小鹏G3是2020款520长续航智享版,补贴后官方指导价17.98万元。接下来,我们就逐项来分析一下,小鹏G3的真实表现。
■ 首先了解一下C-ISAI的评测标准
首先,与我们熟知的C-NCAP不同,因为C-ISAI的利益方是保险公司,所以他们引入了“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指数”这一参数,试验方法是“低速结构碰撞”。
第二个参数是“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试验方法是“正面25%偏置碰撞”、“侧面碰撞”、“车顶强度”、“座椅/头枕”。
第三个参数是“车外行人安全指数”,试验方法是“行人保护”。
第四个参数是“车辆辅助安全指数”,试验方法是“FCW/AEB”。
这里多说一句,C-ISAI与C-NCAP不同之处在于,没有“正面100%重叠刚性壁碰撞试验”和“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碰撞试验” ,却多出了“正面25%偏置碰撞”、“车顶强度”、“低速结构碰撞”三个实验项目。
■ 车内乘员安全指数
因为C-ISAI在这一项里引入了“正面25%偏置碰撞”,导致很多车型在这里折戟,比如前不久的帕萨特。既然大家关注度最高,那我们就从这里开始聊。
小鹏G3在“正面25%偏置碰撞”中的成绩是“A”。扣分项是“假人头部和颈部伤害”和“约束系统和假人运动”,前者的成绩是“A”,后者的成绩是“M”。
从C-ISAI公布的评测详情中,我们看到“约束系统和假人运动”成绩为“M”的原因是正面头部保护仅具备局部的正面安全气囊作用,且由于未安装侧面头部保护安全气囊,头部横向位移过度,还有就是乘员前倾过度这三个原因。
说人话就是,碰撞中假人的头部碰到方向盘上的安全气囊后,又滑向了气囊的边缘,与A柱内侧接触,且在随后的惯性力量中,假人的头部又反向撞上了车门边缘。这一系列的动作,造成了以上几个结果,从视频中也能清晰地看到这一过程。
接下来是“侧面碰撞”,小鹏G3的总成绩是“A”。丢分的原因在“乘员防护”和“驾驶员防护”两项,都是“头部运动保护不够”,只得到了“M”的评价。我猜测,这同上文“正面25%偏置碰撞”丢分原因一样,后期改款增加“头部安全气帘”会改善很多。
至于其他项,比如“车顶强度”、“座椅/头枕”,小鹏G3都得了“G”优秀的评价。尤其是“车顶强度”一项,小鹏G3载荷质量比达到了4.45。这相当于承受住了4.45个自身的重量的挤压,即便放在美国IIHS的评价结果里(实际上就是同一个),都是超过了优秀的标准。
■ 车外行人安全指数
“车外行人安全指数”也叫行人保护,由“头型试验”和“腿型试验”的结果判定。其中“头型试验”满分24分,“腿型试验”满分6分。小鹏G3最终的得分是20.241分,得分率67%,最终评价是“G”优秀。其中,头型试验得分14.241分,腿型试验得分6分。
这里给大家着重介绍一下“头型试验”。测试时,若厂家提供预测数据,则采用网格点法进行评定;具体方法是,将头型试验区域分为若干个网格点,每个网格点最高得分1.000分,最低0.000分。
若厂家未提供预测数据,则采用均分区域法,每一个区域最高得分4.000分,最低0.000分,得到百分比后,乘以24,即为头型试验得分。
■ 车辆辅助安全指数
这一项指数其实着重考察的是车辆的主动安全配置,这一点的确是小鹏G3的强项。被测试的2020款520长续航智享版配备了刹车辅助、主动刹车/主动安全系统、全速域自适应续航、前后雷达、并线辅助、道路交通标识识别、车道偏离预警、车道保持系统、疲劳驾驶提示、自动泊车入位、倒车车侧预警系统等丰富的主被动安全配置。
通过C-ISAI公布的结果,我们看到小鹏G3在“FCW”项得了0分,“AEB”却得了满分5分的成绩。什么是“FCW”,什么又是“AEB”呢?
FCW指的是前方碰撞预警系统,就是我们常说的“防碰撞预警”,通过提示音或者震动,来提醒驾驶者,是否与前车有发生碰撞的可能。但是要注意,这个功能本身是不会帮助驾驶者去刹车的。
想要主动刹车,就得具备AEB功能。AEB是指自动紧急刹车,当车辆判断出与前车可能会发生碰撞时,AEB自动启动,帮助车辆制动。
有意思的是,通常具备AEB功能的车子,多数会同时配备FCW功能;但配备FCW功能的不一定配备AEB功能。也希望小鹏G3在下一次改款,或者换代的时候,能够弥补这个遗憾。
■ 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指数
这一项正是C-ISAI与C-NCAP的根本差异所在,C-ISAI成立之初的宗旨就是为保险行业服务——收集各车的碰撞结果,为保险公司定价提供数据支持。
你可以简单理解为,这一项评价低的车型,未来发生事故后,修车更贵。目前C-ISAI有记录的32款车型中,多达21款车型在这一项得分为“P”较差。根据国内媒体报道,小鹏G3低速结构正面碰撞维修花费,合计人民币27933.04元;低俗结构追尾碰撞维修花费,合计人民币6360.04元。(数据来源:车评酷)
■ 一点儿遗憾
其实不仅是小鹏G3的遗憾,更是C-ISAI、C-NCAP这些碰撞测试机构的遗憾。那就是,目前尚没有针对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动车的完整测试项目。仅有的测试项目,只是作为观察辅助作用,并不算入最终的成绩。此次碰撞中,小鹏G3的电解液泄露、REESS安全、防触电保护等系统均满足要求。
■ 邦点评
作为C-ISAI测试过的第一辆纯电动车,也是造车新势力的首款车。小鹏G3在关乎驾驶员和乘员的测试项目上,拿到了整体“G”优秀的评价,我们必须要点个赞!其实,在研发之处,小鹏G3就非常重视车辆碰撞安全,甚至交付之前内部还撞过63辆工程车。正是如此,在C-NCAP的碰撞中,小鹏G3也拿到了五星的评级。
最后,邦老师希望更多的车企将自家的新能源车拿出来“撞一撞”,证明自己的实力,打消老百姓的疑虑;也希望行业内的大神们早日出台针对新能源车的碰撞规则。另外,听说C0ISAI下一辆要碰撞的纯电动车是国产的特斯拉Model 3,你们期待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3-09-13 23:20:34
2024-03-30 02:14:08
2023-10-23 17:19:26
2023-10-20 23:58:51
2024-03-28 12:09:47
2024-04-12 14:2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