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3 16:37:31 | 找车网
——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供需现状及区域格局分析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占率居全球第一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
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本文核心数据: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及增速;全球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及变化情况;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及增长情况;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占率对比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持续增长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
从新能源汽车产量来看,2019年至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持续增长,由235.6万辆增长至1074.9万辆,2022年同比增长59.20%。相比2021年108.30%的增速,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有所下滑,行业爆发性的扩张周期或已过去,随后大概率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全球新能源汽车上游关键原材料生产情况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为动力电池以及汽车芯片,从全球动力电池产量来看,2020年至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持续增长,2021-2022年增速虽有所下滑但仍保持在80%以上。2022年,全球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为684.2GWh,同比增长84.42%。
从汽车芯片出货量来看,2019年至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芯片出货量持续增长,由2019年的330亿颗增长至2022年的618亿颗。2022年,全球芯片短缺,导致全球汽车芯片出货量增速大幅减少。2022年,全球汽车芯片出货量同比增速为18%,相比2021年增速减少了了12个百分点。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稳步增长
据EV
VOLUMES统计数据,2014-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1052.2万辆,较2021年增长55%,相比2022年109%的增速有所下滑,但仍然为近九年来较高的增速。新能源汽车的区域增长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在欧洲销售量连续两年大幅增长后,电动车在欧洲的销售量仅比2021年增长了15%。整体汽车市场的疲软和持续的部件短缺已经造成了损失,乌克兰的战争加剧了这种情况。美国和加拿大的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了48%。2022年下半年与2021年同期相比,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了细微复苏态势。
注:此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为纯电动汽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占率居全球第一
从市占率来看,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达13.3%,其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占率最高,2022年达到24.4%,其次为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占率为17.3%。相比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占率13.3%的平均水平,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在印度、日本的市占率均较低,未来市场空间相对广阔。
注:新能源汽车市占率=新能源汽车销量/对应汽车市场总销量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
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全面分析!
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经过前几年的缓慢
启动,新车型源源不断进入市场,以及各国政府对电动汽车的扶
助政策和激励措施也大力促进了电动汽车的销售,2015年销量
骤增至54.9万辆。在全球电动汽车发展较好的主要国家中,中
国进步最大,2015年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挪威、英国、日
本、法国、德国位列其后。
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已经发展至第三个阶段,2009-2012
年为第一阶段,国家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
广工程,选取25个城市进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通过给予
购车补贴等形式推进新能源汽车购买和使用,该阶段处于产业酝
酿期。
2013-2015年为第二阶段,财政部等四部委于2013年9月联合
发布了《关于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确立
39个城市(群)总共88个城市为示范城市,总计推广目标扩大
到33万辆。国际上把“1%”看成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的一个拐
点,一旦突破1%的比例,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快速增长的新阶段。
这个突破点在2015年11月实现,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占整个汽
车市场累计产量的1.26%。
2016-2020年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第三阶段,规划2020年新能源
汽车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该阶段中央补贴范围扩大至全国。
从十三五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由起步阶段进入加速阶段。
整体来看,目前驱动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依赖于政策红利。2014
~2015年,中央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地
方政府也陆续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支持政策。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
支持政策开始由示范城市范围内的车辆购置补贴政策为主,扩展
为包括全国范围内的车辆购置税减免、政府及公共机构采购、扶
持性电价、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等全方位立体化政策扶持体系,
对于稳定企业政策预期和稳定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工信部数据统计,2015年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37.9万辆,同
比增长4倍。新能源乘用车生产20.64万辆。其中,纯电动乘用车
生产14.28万辆,同比增长2.78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来用车生产
6.36万辆,同比增长2.8倍。
尽管新能源乘用车在2015年实现了高速增长,但纯电动商用车的
增长更为迅猛,不仅电动物流车快速崛起,再加上2016年国家政
策对中巴车(6-8米)补贴的调整,从每辆补贴30万的标准调整为
按照单位载质量能耗进行补贴,力度下降导致车企加紧2015年大
幅提升产销量。因此在产量分布上拉低了新能源乘用车份额,
2015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占比为55%,低于2014年的65%。
纯电动乘用车市场分析:2015年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
全年纯电动乘用车产量突破14万辆,达到历史最高值。2014、
2015连续两年同比增长近3倍。
2015年全年纯电动乘用车14.28万辆的产量略低于纯电动商用车
的14.8万辆,占比38%。累计来看,2013-2015年纯电动乘用
车生产19.01万辆,占总量48.1万辆的40%。
2013至2015年纯电动乘用车占比分别为53%、45%、38%,占
比逐渐走低。动态来看,2015年纯电动乘用车同比增长速度(3倍
)落后于新能源汽车整体增长速度(4倍)。
从月度产量走势来看,前11月纯电动乘用车产量走势基本与总产量
走势基本保持一致。从8月开始,连续4月呈现高速增长趋势,继9
月产量超过去年最高月度产量最高值(1.2万辆),在10、11月连
续两个月,纯电动乘用车不断刷新月度产量纪录。11月纯电动乘用
车产量达3万辆,同比增长7倍。而在12月纯电动乘用车产量下滑至
2.57万辆,减产近5000辆。
插电式混动乘用车2015年增速远落后于2014年22倍的同比增速,
主要因为2013年产量基数较小,2014年实现跨越式增长。2015
年新上市的车型仅有比亚迪唐、华晨宝马530Le、沃尔沃S60l插
电式3款,所有在售的插电式乘用车仅6款,但仍实现了同比三倍的
高速增长。
2013-2015年,39个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区域)累计推广应
用新能源汽车总量达到38.3万辆,超出33万辆的推广目标。但从
分布情况来看,只有43.6%的城市完成上报目标。现阶段新能源汽
车推广的主要市场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二线城市,这些城市面
临节能减排的压力更大,新能源汽车配套政策落地快,在财政补贴、
牌照资源等方面的优惠力度大。
从分布车型来看,2013年至2015年10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推找车网
广139396辆,占总推广量68%。其中,纯电动乘用车推广9162
7辆,占比45%,插电式乘用车推广47769辆,占比23%。
从推广领域来看,私人领域累计推广91792辆,占总量45%,公共
领域推广113409辆,占55%。私人领域、租赁用车、出租车、公
务车四个领域主要应用的车型为乘用车,结合推广车型分布数量来
看,这四个领域的推广量与新能源乘用车推广量相吻合,可以分析
得出:新能源乘用车在私人领域占比最大,约为66%,其次是租赁
用车领域,约占23%。出租车占比约5%,公务车占比约6%。
根据2015年产量,列出前十家车企排行如下,前六名排位与2014
年保持一致。比亚迪以5.89万辆排名第一,连续两年占据冠军位置。
此外吉利、众泰(湖南江南)、北汽、上汽、江淮、奇瑞一直是产
销排名靠前的企业。2015年新增进入前10榜的企业有江铃和力帆,
主要通过小型、低价电动汽车的投放快速打开市场。
细分车型技术路线来看,在纯电动汽车领域,2015年吉利以5.01
万辆产量位居榜首,远领先第二名众泰(湖南江南)的2.6万辆。
北汽新能源以1.74万辆排名第三,比亚迪1.1万辆排名第五,江淮
以1.02万辆排名第五。
中国市场上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并不多,截至2015年底仅有五个
品牌6款车型在售。其中,比亚迪以4.78万辆占据最大份额,继
2014年比亚迪秦上市引发市场追捧后,2015年6月推出的插电式
车型唐也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据统计,2015年所有在产的新能源乘用车一共有66款,从车型级
别分布来看,A级车数量最多,以19款产品占比达32%,紧接着是
A00级电动车,共17款产品。
整体来看,A00级、A0级、A级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中占据主体地
位,共38款车型,数量占比84%,2015年生产13.84万辆,产量
占比达85%。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在车型上具有小型化、紧凑的特点,
B级、C级等其他车型还不够丰富,产量占比也较低。
纯电动车型的小型化趋势更加突出,A00级、A0级新能源乘用车全
部采用纯电动技术路线。纯电动B级、C级以上的车型很少,产量占
比仅5%。大型豪华纯电动汽车需要装载的电池更多,耗电量较大,
对技术性能、品质等方面要求更高。相比之下,小型电动汽车更容易
形成产业优势。
目前在产的插电式乘用车都是从A级车起步,车型虽然不多,但从轿
车到SUV、中高端都有覆盖。接近燃油车的便利性使得插电式乘用车
更容易发展出丰富车型规格。
现阶段(2013-2015年)新能源乘用车根据纯电动续航里程R(工
况法)进行补贴,其中纯电动乘用车补贴分为三类标准,按这三档续
航里程范围对目前在产的纯电动乘用车进行分类。(部分车型有多个
动力版本,分别按不同的续航里程列入分类统计,工况续航里程参照
新能源汽车免购置税目录数值。)
80≤R<150km续航的康迪K10、康迪K11、知豆H1主要作为租赁
车型投放,产量占该区间96.5%,对私销售的力帆330EV、荣威
E50所占比例很小,续航低于150km的电动汽车在私人市场的份额
很小,较难覆盖用户出行需求。
康迪K系列、知豆系列都推出了面向私人市场更高续航里程的车型,
并且从2016年起,纯电动乘用车补贴标准对续航里程的要求提高至
100km及以上,受补贴调整影响,上述三款续航约80km的车型都
将不再生产。力帆330EV还有一款续航里程为160km的版本,作为
主推车型版本,产量达3305辆。上汽荣威E50将于2016年推出升级
款,续航里程达到170km,目前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升级款。由此
来看,80≤R<150km区间的车型越来越少,主销纯电动乘用车的
续航里程都将从150km起步。
150≤R<250km区间的纯电动车型最多,共31款,累计生产11.4
万辆,占比80.1%。由于本区间内补贴从150km起,60%以上的车
型都照此限度设计续航能力。
目前国产电动乘用车中,续航里程最长的是比亚迪E6400型,达400
km,老款e6续航里程也能到达322km。2015年之前,续航里程超
过250km的车型非常少。随着电池技术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车企
推出长续航里程的车型,包括北汽EU260、吉利帝豪EV等,并且补
贴后的价格做到15万元以内,性价比较高。
总结与展望:全球范围来看,2015年电动汽车在发展路上遇到了
一定的阻力,例如油价下跌带来影响,但对电动汽车发展总体影响
不大。在2016年,尽管油价低迷,但欧洲对汽油苛以重税,这意味
着油价暴跌对汽油车成本的下行影响有限。行驶里程增加、电池价
格降低以及税收和其他优惠政策,加上大众对电动汽车更加熟悉,
都将继续推动电动汽车销量的增加。
撰文 | 黄持编辑|Clink
出品|汽车产经
刚过去的7月,销量创下新高的
理想ONE
在
北京
卖出了438辆,同比增长41.6%。按省份算,是
理想ONE
第7大区域市场,在
北京
的新能源车销量榜中也进入了前十。
而和全国大多数地区不同的,是
理想ONE
在
北京
市场只能使用燃油车指标上牌。在
北京
,一张燃油车号牌有多难获得,所有人都懂得,但即便如此,也有越来越多人开始选择新能源车。
数据也印证了这样的趋势。
根据乘联会统计,今年1-7月新能源车零售销量达到122.9万辆,同比增长210.2%,市场渗透率达到11.8%,相比去年的5.8%有明显提升,而自主品牌这一比例甚至达到了28.4%。
在上海,豪华车市场销量前5中有4款都是纯电动车;按车型统计,五菱
宏光MINI EV
在7月销量可以进入全国前3。
而半年来众多跨国车企纷纷宣布加速电动化战略,将全面转型纯电动的时间表再次提前,也预示了电动化的脚步或许会比想象中更快。
到底是什么,让昔日的“电动爹”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
谁买走了新能源车?
根据交强险数据统计,今年1-7月新能源车(包含PHEV和BEV)销量超过120万辆,相比去年同期40万辆同比增长208%,远超整体车市27%的增长速度。相比去年同期的一片低谷,新能源车市场正在被加速开启。
对比去年同期,净增量贡献最大的前三位分别是五菱
宏光MINI EV
、
比亚迪
汉和
特斯拉
Model Y
,这也是市场上话题量、关注度最高的几款车型。五菱
宏光MINI EV
以低价切入市场,重新撬开了微型车市场,而
Model Y
和汉则是20万元以上市场的标杆。
在五菱
宏光MINI EV
的车主中,以女性居多,绝大多数情况下被作为家庭的第二辆车甚至第三辆车,以代步为主。而与之类似定位的长安
奔奔
E-Star、上汽荣威科莱威等,今年销量的同比增长也分别达到了2625%和478%。
而
特斯拉
、
蔚来
、小鹏、理想这些新势力品牌,则引领了电动车市场的消费趋势,将“智能化”与“电动化”深度绑定,也成为市场中为数不多提供领航辅助驾驶功能的品牌。它们在一二线城市吸引着追求科技、智能、与众不同的年轻消费者,也不断突破传统燃油车的市场空间。
从地域来看,广东、浙江、上海成为新能源车最大的消费市场,而在不同的区域市场,新能源车的消费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二线城市依然是新能源车消费的主力市场,合计份额超过了70%,消费力更强同时基本没有限购政策约束的新一线城市贡献了最多的增量。而北上广深在严格的燃油车限购政策下,新能源车对车市增长的贡献度超过了50%。
相比之下,在没有限购政策的三四五线城市,新能源车呈现了更强大的生命力,平均增速达到282%,其中五线城市同比增长甚至达到了325.12%,新能源车渗透率也从去年同期的不足2%提升到了5%。
消费趋势日渐清晰
新能源车最大的竞争力是什么?
在头部市场,是政策倾斜和中高端车型的智能、科技标签。而在低线城市,则是低廉的使用成本和简单轻松的驾驶体验。
尽管随着补贴的退坡,政策已然不再是新能源车市场最重要的话题,但一线城市限购的紧箍咒,依然为新能源车的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
除
北京
外,6个限购城市今年1-7月新能源车销量增速都超过了100%,最高的杭州甚至达到了249.94%,市场份额也都有大幅提升,其中深圳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达到了30%以上。
一线城市燃油车牌照获得难度逐渐加大,让更多刚需购车者将视线转向新能源车,而像
特斯拉
、
蔚来
、理想等品牌,其产品力甚至已经不输同价位燃油车,开始加速抢占中高端市场。
在上海,上半年销量最高的豪华品牌是
奔驰
,但是
特斯拉
只比
奔驰
少了不到1000辆,而
Model 3
和
Model Y
两款车型也高居销量前两位。
而在四、五线城市,五菱
宏光MINI EV
、长安
奔奔
E-Star、
欧拉黑猫
这些车型成为了销量的绝对主力。
根据统计,小镇购车用户的典型画像是购车预算集中在3-5万元,日常出行距离在30km以内,用车场景以短距离代步为主,可以安装使用家庭充电桩。
这也恰好契合了像五菱
宏光MINI EV
这样的微型电动车的所有特点,让原本日渐式微的微型车市场重新找到了增长的机会。
此外,从2020年开始,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和商务部联合组织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也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车的增长。归入名单的车型可以享受专属的价格优惠,同时配合乡镇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售后服务保障,为新能源车销售创造利好条件。
如何攻下最后的堡垒?
传统汽车市场呈现的是“纺锤形”结构,而新能源车在当下却是“哑铃型”,这意味着,销量规模最大的一块市场,新能源车仍然没有撬动。
在整个车市中份额接近1/5的12-18万元市场,新能源车里销量最好的
AION S
也仅仅排名第18位,而且其中的非运营车仅有1/3,而销量前50名中也只有7款新能源车。
这是
大众
、
丰田
最坚实的销量基本盘,也代表了最典型的燃油车用户需求:家中唯一一台车,不追求科技、个性,重视安全、可靠、实用。传统车企在这个细分市场布局了大量的产品,几乎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也让新能源汽车很难扬长避短。
这个市场该如何渗透?
特斯拉
Model 2的传言从未消失过,
蔚来
在不久之前也宣布将推出子品牌车型,瞄准价格更低的
大众
化市场。而已经开始预售的小鹏P5,无论从设计风格还是营销卖点上,都更加瞄准了追求实用的家庭用户。
新势力们的探索能否成功还需要点时间,但
比亚迪
似乎已经找到了一些方向。
今年1-7月,
比亚迪
在这个12-18万元这个细分市场卖出5.7万辆新车,其中燃油车仅有唐的3159辆,其余全部为新能源车。宋PLUS DM-i上市后便一车难求,长达3个月以上的交车周期,甚至让
比亚迪
在5月份发布了订单交付的官方声明。
而根据威尔森监测的数据,最近几月
比亚迪
品牌的平均单车售价,甚至已经超过了同期的
大众
、
日产
的主流合资品牌。
这背后,是
比亚迪
对细分市场需求的精准定位,合资品牌和新势力品牌的主销车型价格过高,而其他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大多仍停留在更低价位。
此外,
比亚迪
在这个市场主推插电混动技术,一方面适用新能源车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当下电动车在续航方面的短板,可以扬长避短,更符合主流消费群体的需求。
写在最后
时间回到两年前,如果有人在 " title="北京" data-keyType="MasterBra
2023-10-22 15:48:52
2023-11-02 04:57:12
2023-10-25 01:32:07
2023-10-23 17:19:26
2023-12-07 14:02:00
2023-12-07 17: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