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9 17:23:23 | 找车网
易车讯
5月20日,
长安汽车
发布公告:重庆
长安汽车
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长安
蔚来
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已正式更名为阿维塔科技有限公司,这也就意味着,长安“AB”高端品牌将定名“阿维塔”。
长安汽车
表示,阿维塔科技将完全市场化运作,独立经营,独立发展,与
长安汽车
、华为、宁德时代携手共创全球领先、自主可控的智能电动网联汽车平台(CHN),打造丰富的智能汽车产品系列,构建“人车家”智慧生活和智慧能源生态。
而“阿维塔”之名取自英文Avatar,意为游戏或网络世界中的虚拟化身。阿维塔科技则赋予了这个词更深的含义,即为每一位用户打造在智慧平行世界里的另一个自己,知“你”所忧,懂“你”所想,予“你”所求,让用户享受出行,自在生活。
另据相关渠道消息,阿维塔最快可能在本月发布,在此之前的2020年11月,
长安汽车
宣布,将携手华为和宁德时代联合打造一个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
长安在以“第三次创业”为核心内涵的企业2030愿景中,未来产品将以纯电为核心,插电混动、增程式混动、氢燃料电池多种技术路线并行的方式,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十年云计算浪潮下,DevOps、容器、微服务等技术飞速发展,伴随着国家
互联网+
的政策落实,互联网新兴技术应用到传统行业已经屡见不鲜。
而在当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速度迅猛的背景下,互联网大厂开始纷纷寻求与传统企业的合作。互联网大厂都选择与新能源市场寻求合作造车,这是要发展制造业?
1、头部科技企业“造车”,都不约而同选择了广汽埃安
当下,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加速发展,新能源车行业的市场机遇开始显现,由此带来的产业跨界联合也开始增多,
腾讯、华为、滴滴、百度等科技巨头纷纷传出了“造车”绯闻。
不过,对于这几大头部科技企业来说,要想进军潜力巨大的新能源车市场,其面临的一大困局在于缺乏整车平台及整车设计、制造能力,因此必须在众多新能源造车势力中寻求可靠的合作伙伴,才能在未来的“赛道”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这些全球顶尖科技企业最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广汽埃安。
据了解,自2017年以来,
华为、腾讯、滴滴、百度、科大讯飞等全球头部的科技企业,已经在智能化、网联化和自动驾驶等领域分别与广汽埃安进行了多次战略合作部署或深化合作签约。
甚至就在前不久新近宣布要造车的“雷布斯”,也第一时间前往广汽埃安公司调研。可以说,广汽埃安已经成为了当下各大科技公司追捧的对象。
而且,各大科技企业与广汽埃安的合作,都不仅仅是简单的供应需求或者买卖关系,而是极其深入且独特。
比如,滴滴找到广汽埃安,并不是和其他品牌一样为了定制网约车,而是把埃安作为滴滴发力未来无人驾驶共享出行市场的第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结合双方各自的优势,全新定义并开发一款可投入规模化应用的全无人驾驶新能源车型,并全速推进量产,未来的目标是加速推进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大规模运营。
同样,华为和埃安的合作,是双方都投入超百人的研发团队共同办公,一起联合研发造车,目标打造一款划时代的超级智能纯电车;腾讯与广汽埃安的合作,不只是停留在搞车载微信,而是围绕智能网联、智能出行、数字化运营、生态链构建等全方位的领域深化合作。至于科大讯飞,则直接选择了与广汽合资成立一家全新公司“星河智联”,让双方成为了利益共同体。
2、新能源车市场是未来科技主战场,IT联合才是王道
如今,汽车电动化的趋势已不可逆,属于智能纯电动车的时代必将到来。为了在这一全球未来最关键的“赛道”中决胜,全球各大汽车品牌都在争相抢夺优势资源。
除了汽车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联合,汽车产业内部也在加速资源的整合。一直以来,由于外资品牌掌握着传统燃油车“三大件”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在合资企业中几乎没有什么话语权,同时合资企业也只能被动接受外资品牌的车型输出,甘当为其代工的配角。
如今,凭借着全球领先的新能源车平台以及电动化、智能化技术,中国新能源车品牌终于有机会成为主导市场的主角,合资品牌开始给自主品牌反代工。而作为智能化的核心,如之前所述,无论是
大数据技术,还是云计算技术
,都是互联网大厂才能具备的高新IT技术。
实际上,如今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已经被包括国企在内的众多大厂应用到多种项目中:大到航天数据存储,小到APP上商品的精准推荐。而在各行各业迫切需要这类人才的情况下,人才市场的供给却十分不足。据《大数据人才报告》显示,目前全国的大数据人才仅46万,未来3-5年内大数据人才的缺口将高达150万。
因此直接导致了这样一些高薪资低要求的职位招聘出现在各大互联网大厂中:华为给1-3年经验的大数据开发工程师开到了高达4万的月薪;字节跳动给到的30k-60k的大数据开发工程师,只要1-3年工作经验;网易给3-5年经验的大数据架构师开到了高达40k的月薪,这意味着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工作成为了新的就业风口。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作者 / 张祥威
编辑 / 唐朗
出品 / 汽车之心找车网
长安、华为和宁德时代三方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在上个月刚刚露出冰山一角。
11 月 14 日,长安汽车宣布,将联合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打造一个高端智能汽车品牌,以及一个智能电动汽车平台,一系列智能汽车产品,和一个超级「人车家」智慧生活和智慧能源生态。
官宣背后,更多细节正浮出水面。
图片来源:长安之家
目前,三方正共同开发一个智能电动汽车平台,这个平台以三家公司的首字母联合命名,叫作?CHN 平台。
汽车之心向多位知情人士了解到,全新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在技术开发上将以长安、华为为主,宁德时代为辅。
目前我们确知的是,CHN 平台将搭载华为的智能座舱平台 CDC、自动驾驶域控制器 ADC?以及部分三电零部件。
我们同时得知,CHN 平台的首款量产车,预计将在 2022 年上市。
新的长安高端品牌将不会像北汽-华为合作的 ARCFOX 车型一样打上?HI?尾标,这也意味着 CHN 首款车不会搭载华为的全套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宁德时代将为长安高端智能汽车品牌提供电池,并有可能与华为一起,与长安在资本层面进行合作。
在公司运作上,2018 年成立的长安蔚来将成为全新高端品牌的实体。
这家昔日由长安与蔚来合资成立的公司,将有可能迎来华为、宁德时代以及腾讯的入股。蔚来汽车则有可能从这家公司中完全退出。
这意味着,长安蔚来将会更名。
1、华为将扮演什么角色?
长安、华为、宁德时代的三方合作,华为是其中最受关注的新变量。
就在与长安 CHN 平台项目公布同月月底,上汽、阿里也宣布发起高端智能纯电品牌智己汽车。
上汽 - 阿里与长安 - 华为两对 CP 的高端电动品牌之争,一时成为业内最热议的话题。
我们来看看长安是如何布局高端品牌。
双线并行,这是长安发力高端的一大特点。
「双高端」是指:
一条线是长安今年新发布的 UNI 引力系列,目前 UNI 引力系列主要是燃油车型。
一条线是长安、华为、宁德时代三方合作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双高端背后,长安在智能化技术的布局上,比较多元化。
目前在 UNI 引力系列上,长安与国内 AI 芯片独角兽公司地平线合作紧密。
比如 UNI-T 这款车上,搭载的是地平线的车规级 AI 芯片征程 2,这一芯片主要是驱动座舱内的智能交互系统。
碰巧,12 月的第一天,地平线还刚刚宣布了征程芯片前装出货超过?10 万片,这其中主要就是 UNI-T 这款车。
UNI 系列的第二款车?UNI-K,也搭载了征程芯片。
据一位长安内部熟悉研发体系的高层透露,自动驾驶层面,目前长安的团队更多聚焦在更擅长的决策、控制和融合算法上,而在感知算法上会与地平线进行合作。
而长安联合华为、宁德时代打造的新能源汽车高端品牌,智能化方面将主要采用华为的方案。
前面提到长安将采用华为的?CDC?和?ADC。
CDC 是华为的智能座舱方案,这套方案基于车规级麒麟芯片、鸿蒙 OS 操作系统打造,囊括了 HiCar 车机互联、5G 车载模块等诸多产品,是一套针对座舱的整体方案。
根据目前已知的消息:
CHN 平台在 2022 年的首款车,将是华为在北汽 ARCFOX 之后的第二个量产项目。
ADC 是华为的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包括了华为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MDC 与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ADS。
长安在高阶自动驾驶上,提出了将预留 36 个传感器,搭载高精度地图和定位,5G-V2X 模组,2 个高算力域控制器,冗余制动、冗余转向和冗余电源等在内的方案。
其中 36 个传感器,包括:
6 个毫米波雷达13 个摄像头5 个激光雷达12 个超声波雷达
北汽 ARCFOX 的下一款代号为?HBT?的车型,也将搭载激光雷达,包括 3 颗 96 线激光雷达、6 颗毫米波雷达,车载计算平台的算力会达到 352 Tops。
这两个方案都采用了华为的激光雷达。
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CHN 平台的首款量产车就会完全照搬上述传感器方案。
据前述长安高层介绍,这套传感器方案,是长安对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思考。
据我们了解,长安内部认为:
要实现 L3 级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并非是必须要搭载的传感器,部分原因是激光雷达成本仍未下降。但如果要实现 L4,长安内部认为必须要上激光雷达。
一位接近华为高层的业内人士向汽车之心表示,「华为之所以选择长安,是因为自主品牌中,长安的研发实力仅次于一汽红旗。华为与长安是深度合作,打造高端品牌,华为参与造车。」
事实上,在长安之前,华为已经成为多家车企的重要合作伙伴。
比亚迪热销车型汉,将华为 HiCar 方案首发作为重要卖点。
北汽实现上探的先锋品牌极狐 ARCFOX,将推出第一款打上华为?HI 尾标的车型。
但与北汽ARCFOX不同,汽车之心了解到,华为 HI 尾标不会出现在长安的高端智能品牌车型上。
这意味着,长安将不会采用全套的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华为的全套方案包括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智能车云和智能电动,合称 5 大系统。
根据华为的定义,HI尾标上车,意味着 5 大系统都会上车。
2、新车型研发上,长安仍占主导地位
华为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攻势非常猛烈。
但在长安、华为和宁德时代三方合作中,长安仍然占主导地位。
我们从智能化、三电和资本三个层面来看。
长安的智能化研发选择了自研和集成两条腿走路。
长安全球软件中心共有超?400 人,研发范围覆盖了底层操作系统、智能座舱、应用开发、云平台、OTA 等。
刚刚亮相的长安 UNI-K,搭载了许多内部自研的技术。
比如,长安自研了整车软件平台 VSP 1.0,该平台包括硬件层、整车操作系统层、整车功能应用层、OTA 层和云端大数据层。
其中,整车操作系统层里面的座舱操作系统 CCOS,已经在 UNI-K 等多款车型上进行了搭载。
通过「数据+AI」模式,UNI-K 还形成了数据层面的座舱闭环和整车闭环。
目前,这款车共有 15 个 ECU,整车 OTA 仅需 20 分钟。
这相较特斯拉、蔚来等车企所需要的一小时更短。
同时,借助智能座舱操作系统,UNI-K 还可以实现五屏联动和多模交互。
那么,在研发投入更重的自动驾驶领域,长安实力如何?
据汽车之心了解,长安自动驾驶团队已有?200 多人。
这一水平,与注重自动驾驶研发的新造车自动驾驶团队旗鼓相当。
当前,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团队规已经超过 300 人。
蔚来自动驾驶团队人数规模为?200 人。
理想目前约?60 人,目标是到明年年初扩充到 200 人。
三家新造车在自动驾驶上的共同特点是,都在坚定走深度全栈自研的道路。
从团队规模来讲,长安具备全栈自研的兵力。
「长安有足够的资源做自研的,包括人才和资金。我们现在只不过是把新能源汽车高端品牌单独拉出来与华为、宁德时代进行了合作。」前述长安高层向我们表示。
根据长安内部社区长安之家披露的信息:
「CHN 项目旨在基于三方的能力优势,共同研究汽车应用生态、Vehicle OS、计算与通信架构、高压系统及底盘机械等平台技术。
CHN 项目通过五层架构分层解耦的中央+区域架构解决方案,来建立一整套标准的软硬件接口、协议及数据,一次解决汽车企业功能扩展、迭代升级方面的不足,同时也可以提升质量、降低成本、即插即用,实现全新的平台化、模块化、通用化。」
从技术产品维度看,长安和宁德时代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华为的产品则需要进一步验证。
先说宁德时代,今年 9 月,长安与宁德时代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及智慧能源生态等领域建立长期深入合作。
长安将在部分车型上采用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等核心产品。
一位长安内部熟悉高端品牌合作的人士透露:
「在这次合作中,三方更多的是把自己的优势技术放到一起,共同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品牌。
华为端到端的技术很强,但技术成熟度还需进一步验证,长安的硬件、底盘和智能化技术则已经在量产上进行了应用。
最后的高端产品具体要如何分工,现在还需要进一步确定。」
3、华为、宁德时代、腾讯三家或入股长安蔚来,蔚来将全面退出
在目前看,股权架构上,长安仍将是全新高端品牌的实际控制人。
汽车之心掌握到的信息是,三方打造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将会基于长安蔚来这一主体运作。
长安蔚来成立于 2018 年 10 月,最初的股权架构是长安汽车和蔚来汽车两家分别持股 45%,另外 10% 由公司高管团队持有。
长安蔚来董事长由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 李斌担任,副董事长由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李伟担任,CEO 由来自长安的杨放担任。
今年 9 月,长安汽车 2020 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收购长安蔚来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并将该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长安汽车在该公司持股比例达 95.38%,蔚来汽车持股比例减持至 4.62%。」
目前华为、宁德时代正与长安在开展资本层面的合作沟通,并可能向长安蔚来进行注资。
汽车之心还听闻,接下来,蔚来将完全退出长安蔚来。腾讯则有可能接手蔚来在长安蔚来公司中的股权。
这一系列操作之后,长安蔚来将进行更名。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是否入股长安蔚来一事目前尚未得到长安官方确认。
实际上,互联网大小巨头投资新造车,早已不新鲜。
BAT 中,腾讯是蔚来的第二大股东,阿里巴巴押注了小鹏,百度多次投资威马,王兴、张一鸣也是多轮押注理想。
今年内,恒大汽车获得来自阿里、腾讯、滴滴三方共计 40 亿的融资。阿里巴巴近日还成为上汽高端品牌「智己」的投资方。
无论成功与否,这些都将成为中国新造车历史上重要的故事。
一旦腾讯押注长安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长安、华为、宁德时代、腾讯四方到位,长安的新高端品牌正在凝聚更多想象空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3-09-13 19:16:16
2023-09-28 07:29:29
2023-08-25 14:09:50
2023-08-19 12:48:04
2023-11-20 16:34:52
2023-08-27 10: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