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8 11:05:18 | 找车网
“符合此前市场预期。”
8月18日午间,吉利 汽车 发布2021年上半年财报。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吉利 汽车 营收达450亿元,同比增长22%;股东应占溢利为23.81亿元,同比增长3.67%;净利润为24.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84%。
净赚24.1亿元,手里还有199.2亿元现金……
今年上半年吉利的现金水平、利润与销量表现继续呈现了同比增长的势头,这是财报中最坚实的指标。
财报显示,截至6月末,吉利 汽车 现金净额增加至126亿元,总现金水平相较去年年末增加4%至199.2亿元。
汽车 销售仍为吉利 汽车 营收主要来源。
1—6月,吉利 汽车 实现销量63.02万辆,同比增长19%;吉利、几何、领克三大品牌上半年销量均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几何品牌增幅达154%;领克品牌同比增长96.98%至10.8万辆。
品牌溢价能力也在持续提升。
2021年上半年,吉利(不含领克)平均单车收入75258元,同比增长6%,吉利(含领克)平均单车收入84184元,较2020年上半年增长10%。
平均销售收入的提升也带动了毛利率的上升,今年上半年,吉利 汽车 毛利率提升至17.2%,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率为13.3%,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0.7%。
虽然账面尚可,但今年上半年,
吉利却被长安 汽车 抢走了“自主一哥”的宝座。
扉旅 汽车 查阅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长安系中国品牌 汽车 销量突破95万辆,同比增长53.3%。四年多来,吉利首次丢失了自主销冠的头衔。
此外,还有一组数据值得警惕。从今年4月份开始,吉利 汽车 销量出现同比下降态势:
4月份同比下降5%,5月份同比下降12%,6月份同比下降9%;7月份继续延续下降趋势,销量仅为9.9万辆,同比下降6%。
对于近几个月乘用车零售销量的下滑,吉利 汽车 方面表示,由于集团将2021年计划推出的一些新车型推出时间放在下半年,因此,上半年新品欠缺影响了销售表现。
而对于吉利下半年表现,资本市场也持乐观态度。
华西证券研报指出,短期看,CMA、SEA等架构平台新车型有望开启新一轮产品周期,量价齐升,业绩修复弹性高;中长期看,电动智能变革给予吉利 汽车 新的发展机遇。
然而,电动智能市场,
既是短板,也是希望。
在中国新能源 汽车 的热潮中,吉利 汽车 落到了潮头之后。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2倍。
而今年1—7月份,吉利 汽车 的新能源车销量,同比仅增长了6%。找车网
吉利 汽车 的新能源车战略开始于2015年底的“蓝色吉利行动计划”,目标是到2020年,吉利 汽车 的新能源车销量达到总销量的90%。
然而,时间证明了“蓝色吉利行动”的失败。数据显示,
2020年,吉利旗下新能源车销量只有6.81万辆,同比下滑了40%,在整体销量中的占比仅为6%。
对于行业失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这不是战略方向错误,也不是战略执行失败,而是 历史 时机没有成熟,外部战略条件没有形成。”
于是2021年初,吉利推出两个新的蓝色吉利行动计划方案,计划一是将混合动力 汽车 比例提升至90%;计划二是发力纯电动智能 汽车 。
吉利旗下各新能源品牌也领到了各自的任务。据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CEO安聪慧介绍:
吉利、领克品牌的新能源 汽车 主攻节能、插混、混动等领域,几何、极氪主攻纯电领域。
但目前各队战绩均不乐观。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几何A、几何C、帝豪EV、帝豪GSe等新能源及电气化产品累计销量30071辆,月均销量仅5011辆。
其中,
几何曾是吉利在新能源布局上“最初的希望”。
诞生之初,吉利 汽车 对其寄予厚望,将其定位为高端新能源品牌,首款产品几何A声称是“东半球最好的电动 汽车 ”,但销量平平。
如今,吉利 汽车 集团CEO淦家阅透露,
几何品牌将主攻大众化电动 汽车 市场,
下半年几何将推出面向大众主流的AOO级电动产品,预计短期内新能源 汽车 会可突破月销1万辆。
极氪 汽车 ,则是当下的又一个希望,被定义为吉利突围新能源的一个“杀手锏”。
4月15日,极氪旗下首款车型极氪001正式亮相,两个月后,因2021年订单爆满而停止接受定金。有报道称,自上市启动预定以来,极氪001的订单已经超过了7万——这大概相当于特斯拉Model 3在“刹车门”事件之前3个月的销量之和。
不过,新车还未交付,极氪却深陷变相涨价、减配等负面消息的漩涡,令不少车主选择退订。于是,安聪慧
在极氪社区的第一封公开信成为了向遭遇减配的车主们的道歉。
可以预见,加快电动化转型的吉利 汽车 ,“心病”依旧。
但即便不乐观的赛道,吉利却始终倔强。
到2025年,吉利的目标是市场占有率稳居中国品牌第一,销量达到365万辆(含极氪 汽车 ),
其中智能电动 汽车 占比超过30%。极氪 汽车 到2025年在高端电动 汽车 市场占有率居全球前三,销量达到65万辆。
“我想这个目标是建立在浩瀚架构以及极氪公司的成立以来,和前期对整个智能电动 汽车 产业的全面布局,我们非常有信心,也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在中期业绩发布会的媒体沟通环节,安聪慧坚定地说道。
吉利汽车是中国民营汽车企业的代表,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拥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吉利汽车也开始走向国际化,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并且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商之一。
起步艰辛,自主创新成果显著
吉利汽车成立于1986年,当时因为某些历史原因,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环境十分恶劣,民营企业们在获得政府资金和技术支持方面都非常困难。吉利汽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立的,在最初的几年中,公司投入很少,员工数量也很少,办公条件简陋。但是,虽然吉利汽车在起步阶段面临了许多困难,但公司始终保持着一种奋斗精神和创新高度,这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2年,吉利汽车推出了第一款轿车——美日之星。虽然这款车销量不算太好,但它的推出标志着吉利汽车开始进入轿车市场并且开始进行自主创新。而随后的几年中,吉利汽车也推出了成功的车型,并在国内市场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扩张道路:国际化战略
吉利汽车强调品牌营销和消费市场导向,一直在加强与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并探索独立品牌建设道路。2010年,吉利汽车收购了沃尔沃汽车,并在此基础上开始向国际市场扩张。
如今,吉利汽车已经成为了国际汽车制造商中最具竞争力的之一。公司在全球拥有七大生产基地和五大研发中心,并在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地开展了业务,拥有海外员工数万人。此外,吉利汽车的产品也获得了许多国际认可,因其出色的性能、设计和质量而得到了全世界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技术创新,追求可持续发展
吉利汽车一直致力于推动技术创新,开展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业务。2011年,吉利汽车成为中国首家进入欧洲循环经济联盟(EERA)的汽车制造商,并通过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和环保技术累计减排了数百万吨二氧化碳。
此外,吉利汽车还积极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目前公司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商之一,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其先进的燃料电池和电动车技术。吉利汽车在技术创新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不断为用户带来更高品质的、更环保的汽车产品。
结语
尽管吉利汽车从1986年起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奋斗了几乎三十年,但企业始终以自主创新为基础,坚守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并强调环保、可持续的发展。随着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和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吉利汽车已经成为了中国民营汽车企业中的佼佼者,并有望在未来成为世界级品牌。随着吉利汽车的不断发展,我们也期待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全面崛起和中国制造的辉煌!
作者?| 凌云?杨梦丹
来源?| 汽车大观
整体销量风光无限的吉利,在新能源市场的表现并不如意。
2015年,吉利高调发布“蓝色吉利行动”,在自主品牌当中率先宣布向电动化转型,并定下了“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品牌整体销量的90%以上”的目标。
如今5年过去,虽然旗下已有6家新能源品牌,但吉利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节奏,却并未如当初设想的那般“一切顺利”。2019年吉利汽车新能源及电气化车型销量为11.3万辆,仅占总销量的8.3%。
进入2020年,吉利新能源汽车的“病情”依旧没有好转。
统计数据显示,在上半年前5个月车市“停摆”的情况下,吉利汽车前三季度的总销量达到875,472辆,其中,9月份销量为126,365辆,同比增长11%,环比增长11%,整体表现亮眼。
然而,整体销量成绩的优异,更加映衬出吉利汽车在新能源市场上的悲惨。
据统计,1-9月包含几何A、几何C、帝豪EV、 帝豪GSe等车型在内,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不足5万辆,9月份更是仅卖出新车6,092辆,连同比或环比数据都未敢公布。从今年前9个月的数据看,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仅占总销量的5.5%左右。
在2020年剩余的时间内,如果没有奇迹发生,那么吉利汽车“蓝色吉利行动”的落空已是事实。
与此同时,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国产之后的特斯拉加速攻城略地,头部造车新势力蓄势而发,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留给吉利的市场空间和时间,已然不多。
2015年,“蓝色吉利行动”发布,吹响了吉利汽车向电动化转型的号角。
在吉利的新能源战略中,兼顾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汽车三种技术路线,同时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甲醇汽车。战略规划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占吉利整体销量的90%以上,其中,插电式混动与油电混动汽车销量占比达到65%,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达35%。
然而,吉利汽车的高调并未持续多久。
在“蓝色吉利行动”发布之后的三年中,除以极慢的速度推出帝豪EV、帝豪PHEV、帝豪GSe等“油改电”车型外,吉利在新能源市场上再无较大动作。
直到2019年4月,新能源子品牌——几何汽车发布,才让外界看到吉利发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决心。
作为与吉利品牌、领克品牌并行的吉利旗下一级子品牌,几何汽车发布之初被冠以“东半球最美新能源车”的头衔。不过,从随后几何汽车的市场表现和产品规模来看,外界再次高估了吉利。
截至目前,几何汽车旗下仅有瞄准13万-18万级别市场的紧凑型SUV几何C和瞄准15万-25万级别市场的紧凑型轿车几何A两款车型,其中几何C还是最近才推出的新车。
由于几何品牌的销售业绩不佳,挂帅吉利新能源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郑状也“被迫下课”。
反观与几何汽车几乎同时成立的广汽新能源,目前已有Aion S(埃安S)、Aion V(埃安V)、Aion LX(埃安LX)、传祺GE3四款产品,涵盖小型SUV、紧凑型轿车、紧凑型SUV以及中型SUV,完成了对13万-35万元价格市场的覆盖。
与此同时,同属吉利新能源阵营的电动高性能汽车品牌Polestar极星,与其对标的特斯拉之间,差距也是越来越大。具体而言,凭借着国产model 3,当前特斯拉已经开始展现较强的市场统治力,而Polestar极星的市场焦点——国产Polestar 2,不仅在品牌知名度和价格上不占优势,而且才刚刚开始交付。
除了产品推新缓慢以外,吉利新能源的线下渠道规模也大幅落后竞争对手。
公开报道显示,以北上广为例,几何汽车在三地共有不到20家经销商,而广汽新能源则有经销商近30家,其中大部分还是专营店。正因如此,目前包括几何汽车在内的吉利新能源汽车销售,只能依托吉利品牌4S店进行。
值得一提的是,处处慢半拍的吉利也正在错过“年内有关部门多次提到的新能源车下乡”等一系列风口。
2020年7月15日,工信部联合农业部、商务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显示,共有16款新能源车型可以享受2000元-8000元不等的优惠,但受惠车型中未见有吉利的产品。
究其原因,与吉利新能源产品规划的落地迟缓不无关系。受惠下乡新能源车大部分属于10万元以下的微型、小型纯电动车,而吉利并无该类型产品。
虽有产品和市场布局迟缓之过,但深究之下不难发现,品牌布局混乱、核心技术缺失,才是吉利折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根源所在。
业内有声音指出,相比广汽、比亚迪等品牌,吉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显得“极不专一”。
公开资料显示,吉利控股集团组织架构颇为复杂。截至目前,旗下共有吉利汽车集团、沃尔沃汽车集团、吉利科技集团、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铭泰集团五大业务分支。若再加上枫叶汽车,其整车品牌更是多达10余个。
而在新能源方面,从几何、极星、枫叶,再到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旗下的远程汽车、伦敦电动汽车和未来的smart,吉利控股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已经有6家。
值得一提的是,这6个新能源品牌分属于不同的集团。
从2014年以前因当时的帝豪、英伦、全球鹰三个品牌之间相互掣肘,导致品牌发展受阻的前车之鉴来看,很难说,当前吉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败局,没有受到其多品牌战略的拖累。
除此之外,核心技术的缺失是吉利兵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又一重要因素。
纵观国内知名度较高的新能源车企,不管是在“三电”等硬件领域,还是在智能驾控等软件方面,几乎都有拿得出手的核心技术。
以体量小于吉利的比亚迪为例,后者不仅拥有自主的电芯研发、生产和制造能力,而且研发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与刀片电池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相较之下,吉利还在集中力量试图在内燃机等传统燃油车技术方面实现突破。更为打脸的是,剔除沃尔沃的技术支持之后,吉利自身在传统燃油车技术方面,并未取得较大突破。
也正因如此,几何的GE平台并不是脱胎换骨的纯电平台。这也进而导致,不管是早已上市的几何A,还是刚刚上市的几何C,均被业界诟病是帝豪系列电动车产品的“换标换壳”升级版。
与此同时,受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掣肘,吉利新能源产品不仅定位一直处于中低端水平,而且相比广汽新能源和比亚迪等品牌而言,在产品力和溢价方面也在逐渐落后。
“吉利旗下新能源品牌发展缓慢,主要是现在国内市场竞争太激烈,吉利顾不过来。”工信部培训中心汽车专家张翔分析指出,“目前吉利对领克品牌的市场投入最大,对于其他子品牌,只能先布局,然后再谋发展。”
言下之意,即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吉利定会“卷土重来”。
事实也是如此。自2020年6月份以来,吉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动作频频。
2020年北京车展前夕,吉利汽车旗下领克品牌发布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据吉利方面介绍,该架构更新和扩宽了纯电动汽车的“三电”范围,即在原有BEV车型所强调的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和电控系统“旧三电”的基础上,扩展更新至电驱动、电管理和电生态“新三电”,并且在智能化上有较大突破。
随后,吉利又积极布局“换电”市场。目前,吉利科技集团智能换电站已在重庆、杭州、济南、淄博等地逐步落地,在全国签约的换电站超过1000座。
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吉利也在不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资料显示,2019年度,吉利汽车研发投入为54.56亿元,其中,用于节能车型和相关前瞻性基础技术的经费支出近50亿元,占吉利汽车研发总投入的90%以上。
而在不久前,吉利汽车科创板首发过会,成为“科创板整车第一股”。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登陆国内科创板,吉利汽车将募集资金204.25亿元,其中80亿元用于新车型产品研发项目,30亿元用于前瞻技术研发项目,30亿元用于产业收购项目,6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也就是说,研发投入将占募集资金的大头。
在“一片大好”的形势面前,吉利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再次表露出十足的信心。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吉利汽车集团CEO、总裁安聪慧表示:“按照现有规划,2021年开始,多款基于浩瀚架构的新车型将陆续投放市场。2021年将成为吉利的科技转型与智能电动汽车发展的全速之年。”
愿景虽然美好,但现实却很堪忧。
据EV Sales统计,在2019年全球新能源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中,吉利排第八名,销量远落后于特斯拉、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企业。
而一年时间过去,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也更加“热闹”。尤其是以蔚来、理想、小鹏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近来的表现更是高歌猛进、销量连涨。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9月,蔚来交付新车4709辆,环比增长18.7%,小鹏汽车交付3478辆,环比增长31%。就连频繁断轴、质量问题频发的理想汽车也交出了销售新车3504辆,环比增长29.3%的成绩单。
面对造车新势力的步步蚕食,2020年吉利还能否守住新能源汽车市场前八的位置,还不得而知。
此外,特斯拉或许将是吉利新能源市场突围之战的又一拦路虎。
目前,国产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补贴后售价已降至24.99万元,这对于主打15万-25万区间价格战的吉利新能源车型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威胁。而且,随着特斯拉model Y的即将国产,吉利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内的空间或将进一步受到挤压。
可以说,在“机会之窗逐渐关闭”的背景下,如果依旧拿不出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技术与市场等方面的问题,吉利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突围之战,终将是一句空话。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3-09-13 19:16:16
2023-09-28 07:29:29
2023-08-25 14:09:50
2023-11-20 16:34:52
2023-08-19 12:48:04
2023-08-27 0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