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1 02:01:07 | 找车网
对于国内推出的首款新能源跑车本人非常喜欢,可以说这款车的颜值要比特斯拉新能源电动车高出几个档次,而对于这款车来说,其出色的外观和超长的续航能力是这款车的最大卖点,这款车就是前途K50。
这里说到新能源汽车我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以此为代表的就是特斯拉新能源汽车,特斯拉汽车是美国电动品牌,是新能源电动汽车高端,因为特斯拉制造技术先进,外观时尚而炫酷也就让这款车赢得了我们中国消费者的青睐。而我国首款推出了新能源跑车,自这款车亮相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其出色的外观和动力表现让这款车收到了很多的订单,也顺势把特斯拉的热度打了下去,这不得不说我们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
这款车之所以亮相以来就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好评,正如我上面所说这款车的外观非常科幻,动力表现也非常好,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关于这款车的外观和动力。首先我说一下这款车的外观,这款车看起来真的让人很惊艳,在很多的国际跑车当中,我相信这款车的外观能脱颖而出,就算与世界名流跑车相比,这款车的外观也毫不逊色,而对于这台车他已经做到了,在颜值方面真的无可挑剔。
在动力方面这款车的轻量化要求极高,整个车身结构采用的是铝合金材质,而且各种零件都是采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这种材料的特点就是强度高刚度大,而这款车是采用的后置电动机,最大输出动力为435匹马力,峰值扭矩达到了686牛米,百公里加速只需要4.6秒,整个续航里程达到了380公里,以这样的动力,我相信很多顶级跑车也赶超不了。
“降了!又降了!哎,‘韭菜’不需要同情……”这是某网友在特斯拉官微的留言。这则自嘲般的感叹起源于Model 3车型标准续航与长续车型官降补贴后:24.99万和30.99万元。
我想,特斯拉的品牌魅力和车型技术,随着国产化的不断提升与产能的不断铺开,粉丝和簇拥只会多而不会少。马斯克承诺的“低价”都已经兑现,更有网友说目测标准续航版本还有可能降到22万左右。找车网
被围观的水泄不通的特斯拉2020北京车展展位
豪华SUV新能源车型竞争格局正在不断壮大
对于2020年的新能源市场,合资品牌的新能源战略将会不断的扩张和铺开,常态化的新能源运作,将成为合资品牌未来车型发展的战略核心,而这种判断更是在参加完北京车展之后再次感到消息明确。合资品牌将逐步形成与中国品牌在传统燃油车领域一样的竞争格局,并且大有后来者居上的优势!
合资新能源
从政策性介入向产业布局转型
总之,作为新能源行业的风向标,特斯拉的这一看似平常的官降行为,恰恰说明了合资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产业布局,已经逐步铺开。整个产业链条开始与成本控制和产能相挂钩,而不是初期的试水与政策性进入。对于市场,无外乎最有利的还是消费者,毕竟多一种成熟的选择不是坏事;对于中国品牌来说,真正的压力才刚刚开始。
2020年的新能源车市场将是一个全新的分水岭。
越来越多的合资车企都已进入深度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像丰田入股比亚迪、大众宣布全新的新能源发展战略、豪华合资新能源车形成竞争格局,这一切的变化包含了战略、产品、研发层面的不断推进。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合资匹配已经从待机状态逐步展开。
2020年的北京车展,可以说是车企经过一段时间压抑之后的集体爆发。本届车展除了传统的豪车模特之外,直播媒体的数量明显增加。除了这些亮点之外,合资车企在今年的北京车展,除了传统的燃油车,新能源车已经悄然占据展位的核心。
中国品牌“弯道超车”的红利
正在不断消失
两年前,说起新能源往往都是中国汽车品牌的专利,或者都会为其单独准备一个展区,以展示中国品牌在此领域的优势。而如今新能源不断和燃油车混合展出,也体现了新能源车发展的全新姿态。
代表中国品牌新能源后起之秀的ARCFOX αT
高价杀出的高合HiPhi X
除了在能源结构方面与燃油车有所差异,在大部分情况下,车企都希望淡化这种差异。让消费者在意识形态上,认同纯电插电车型已经和燃油车一样,成为我们购车的主流选择。
新能源主角与主场的迅速转换,从合资车的被动到与中国品牌平分秋色,并且大有赶超之势,让人不禁感叹中国汽车市场变革之迅速,也不过几年光景,中国品牌的新能源优势就显得有些暗淡。从弯道超车,到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就是对合资深度入局新能源市场的最贴切形容。
这也让让很多人感觉到,新能源市场的技术竞争才刚刚开始。随着中国品牌新能源制造泡沫的不断消散,头一批竞争当中的车企已经从增量变为存量竞争。
野蛮劣性竞争的背后的资本运作,最终导致了一些疯狂的造车新势力在这场PPT造车大战中倒下。留下的不能说英雄,但至少算硕果仅存。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整体格局已经逐步从乱世到天下三分之势,已经默契的形成造车新势力、合资、中国三股新能源牌局。对于行业来说,我们已不再处于造车新势力的迷雾当中而深感焦虑。三股造车势力,正在有序进入各种的渠道。
悄然浮出水面的氢能源帝国
在本届北京车展,现代汽车集团展示了氢能源技术。其实近些年大家一直在说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车企,在中国的氢能源计划推进十分迅速,但其实韩国车企在氢能源商业化布局上,同样拥有不俗的实力。
早前,韩国政府就曾宣布,在向零排放能源转变的过程中把培育氢能经济作为韩国经济增长新动力之一。
据资料显示,2018年韩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产量为2000辆左右,到2040年这一数字将突破600万辆,其中氢动力出租车、巴士和卡车的数量将分别达到8万、3万和4万辆。
从技术和产业角度看,韩国在氢能源方面,已经快速形成了产业化的规模。而这些技术短期内是否会带入国内不得而知,但可以预见韩国人已经在象征新能源明日动力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商业资产。这对于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不无有借鉴。
在2020年北京车展现代汽车展位,就出现了NEXO氢燃料电池车。作为全球首款量产的氢燃料电池专用SUV车型,NEXO在外观上延续了现代FE Fuel Cell概念车的设计元素。
从HEV、PHEV再到EV
丰田的循序渐进
丰田中国在本届北京车展上也展示出了:“START YOUR IMPOSSIBLE(向不可能说不)”的主题,全方位电动化亮相。
丰田在电气化方面一直以预研在前,商业化求稳的发展思路。不过即使这样,在9年多的时间里,丰田在中国的HEV车型已经销售超过了100万辆。丰田正在不断从HEV转向PHEV与HEV车型的规模化投放。
而在远端,丰田同样是氢能源大户。可以说,在新能源领域,丰田作为传统车企是最具有技术主导优势的车企。
本届车展上,丰田在EV方面展示了今年全球首发的量产纯电动车型C-HR EV/奕泽 E进擎。C-HR EV/奕泽 E进擎搭载了54.3kWh的大容量电池包,其13.1kWh/100km的电耗性能达到了同级别领先水平,在NEDC工况下,续航里程可达到400公里,同时0-50km/h的加速时间为3.4秒。
不仅如此,在消费者最关心的电池安全方面,丰田充分利用HEV开发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通过“电池包与车身的一体化设计”、“电池包内部零件的多重监测”等方式,确保电池包内外的安全。
从总体趋势看,日韩系车企占据了北京车展新能源车的主流。当然作为电动车技术又一个主力分支,美系车同样在此领域已低调但不低能的表现出类拔萃。通用汽车目前已经推出覆盖雪佛兰、别克品牌的多款纯电车型,“微蓝”新能源子品牌的展出就是别克在中端市场的最强反馈和行动力展示。
日产纯电动跨界SUV车型-日产Ariya
本田展出的CR-V?PHEV车型
电动版Jeep牧马人
福特纯电SUV Mustang Mach-E中国首秀
上汽通用汽车北京车展展出了庞大的新能源车型阵容
此次车展,Jeep展出了电动版牧马人,福特全球首款先锋纯电SUV Mustang Mach-E也迎来了中国首秀,对于开辟各自全新的细分市场,展现品牌进取创新精神,这无疑都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红点观察
合资品牌逐步进入新能源发展的快车道。产品逐步从试水和政策性产出,转变为产业化的布局。反应在产品端,不论是技术、成本、价格都表现出与中国品牌相匹敌的产品优势,再加上合资品牌成熟的纯电技术积淀,悠久的品牌价值加持,我们认为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在未来,会逐步向燃油车领域一样,重新找回主角光环。
对于中国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来说,还将面临种种挑战,首先是如何发展和延续“弯道超车”带来的短期红利,如何在合资品牌加入竞争深水区之后,还能将自身差异化优势转化为竞争力,值得每一个中国品牌去思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特斯拉自与上海合作,在中国的超级工厂落成之后,其旗下车型MODEL3在中国快卖疯了,但最近特斯拉的市值迅速缩水,被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全部清仓,特斯拉总裁马斯克也由全球首富变为了全球第2首富。这跟特斯拉汽车故障频发有很大的关系,特斯拉电池起火、触摸屏故障失灵、异常加速等问题频发,不断遭到消费者的投诉,德国、美国都相继召回了数万辆的Model X车型,中国也有4000多辆特斯拉汽车被召回。这可以说特斯拉遭遇的一次巨大挫折。
据IT之家报道称,特斯拉中国区的总裁朱晓彤透露特斯拉将于今年在中国设计制造一款售价约为2.5美元的特斯拉新能源汽车,折合人民币16万元,该车设计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但它是一款全球车型,将在全球发行,目前特斯拉中国区已经在中国超级工厂设立了20多个实验室,从车辆设计、车辆工程、车辆测试、车辆开发等各个领域完成这款原创车型。
据澎湃新闻称,2月14日,特斯拉总部回应此事说造16万元的新能源汽车纯属空穴来风,没有的事。该消息报道不实。虽然特斯拉不承认他们的这一造车举动,其进军中国中低端轿车市场的野心是早已有了的。据去年9月份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在一个访谈节目中称,他们将在未来三年内研制出售价为2.5美元配备新电池的新能源汽车。特斯拉汽车在中国的售价一降再降,中国消费者都成为了韭菜,寒了不少中国消费者的心。
特斯拉能够做到迅速的降价,主要原因在于特斯拉公也可以将汽车的硬件成本降到最低,其硬件材料在其旗下的各款车型乃至火箭上都是通用的。特斯拉汽车卖给消费者之后,通过日后的软件升级向消费者收取更多的服务费用,这样来达到盈利的目的。这种玩法就是智能汽车的新玩法,传统汽车根本弄不了这个,这也是特斯拉汽车的售价一跌再跌的原因所在。如果特斯拉汽车真在中国推出售价是16万左右的新能源汽车,将对中国本土的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特斯拉凭借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垄断地位,也是可以做到说降价就降价的。
2023-09-13 19:16:16
2023-08-25 14:09:50
2023-11-20 16:34:52
2023-08-19 12:48:04
2023-09-28 07:29:29
2023-08-24 05:0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