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汽车评测 > 正文

特斯拉在华自建工厂开启交付,造车新势力来量一下发展差距 逆袭、反超特斯拉!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2024-01-19 03:23:56 | 找车网

今天找车网小编整理了特斯拉在华自建工厂开启交付,造车新势力来量一下发展差距 逆袭、反超特斯拉!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特斯拉在华自建工厂开启交付,造车新势力来量一下发展差距 逆袭、反超特斯拉!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特斯拉在华自建工厂开启交付,造车新势力来量一下发展差距

经历了10个月的筹备后,特斯拉在中国的生产设施开始为其创造商业价值。

这家美国电动车制造商周一(12月30日)在其上海超级工厂向15名员工车主交付了首批国产Model 3中型轿车。后者预计将自2020年1月底起实现针对当地用户的大规模交付。

作为全球最具话题性的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在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部署产能一事长期受到业界关注。其中频度最高的一项观察是,特斯拉的到来是否会在当地不断涌现的新兴电动车制造商之间产生“黑船来航”效应?

公开数据显示,在政府补贴、优先路权及环保法规等因素的推动下,中国自2015年起超越美国,跃居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而在当前补贴退坡的背景下,这一地位似乎仍未遭到撼动。

中汽协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在2019年前三季度实现新车销售87.2万辆,同比增长20.8%。

摩根大通预测称,中国将在未来数年内轻松维持其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的主导地位。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46%,产量达到250万辆;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进一步增长至460万辆。到2020年和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汽车总产量份额将从2017年的2.3%分别升至7.2%和12%,其电动汽车销量占全球销量的比重则将分别高达59%和55%。

近年来,庞大的市场体量及富有潜力的商业前景正吸引越来越多的新玩家进入中国电动车市场。在当地,后者被称为“造车新势力”,以区分其有别于传统汽车制造商的身份。

在当前中国造车新势力的头部企业中,威马、蔚来等两家公司的总部设立于上海,与特斯拉势成德比。今年前11月,蔚来汽车和威马汽车凭借17395辆和15355辆的累计交付数分列中国新兴电动车制造商排行榜的第一及第二位。其中,威马EX5是造车新势力中交付量最高的单一车型。

LMC Automotive咨询公司数据则显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10542辆——尽管同比增长幅度超过2倍,但在销售绝对值方面仍逊色于其中国竞争对手。

不过,考虑到特斯拉的上述在华销量是在主力车型Model 3未实现国产的前提下所完成,业内人士依然对其上海超级工厂投产后对本地竞争对手可能造成的冲击产生了担忧。

彭博社18日援引内部人士消息称,特斯拉正考虑自明年二季度起下调中国国产Model 3车型的价格,下调幅度有望达到20%。这或将令Model 3在当地市场上的入门价格下探到30万元以下(按汇率粗略估算约为28.5万元)。可供对比的是,蔚来旗下最便宜的车型——ES6的起售价为35.8万元,而中国新造车头部企业中的另一家——小鹏汽车上个月所公布的预售价格,其旗下最新的P7轿车将自27万元起售。

基于类似的判断,日经新闻此前曾援引摩根士丹利报告称,特斯拉2020年全年在华销量预计将接近20万台,并乐观预测这一数字将在2024年前后提升至巅峰的25.4万台。

然而作为即将与特斯拉短兵相接的同城竞争对手,威马汽车或许并未如外界预料的那样心存忧虑。

“特斯拉无疑是电动汽车领域的‘网红’。特斯拉国产是好事,可以引起更多人对电动汽车的关注,对于新势力品牌来讲也是一个机遇,可以和特斯拉在中国市场进行同台竞争,促进我们更快更好地发展。”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日前在该公司上海总部接受采访时表示。

他认为,在非零和博弈的业态下,业界无需对特斯拉实现国产一事产生过多焦虑。

“有人会买特斯拉的电动汽车,也有人会买中国品牌的电动汽车,从而整体拉动中国电动汽车的消费。更能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沈晖补充道。

更亲民的产品售价,或者说与特斯拉的错位竞争构成了这位“中国智能电动汽车普及者”最显而易见的信心来源。

威马汽车官网信息显示,该制造商旗下价格稍高的中型SUV——EX6 Plus自28.99万元(补贴后23.99万元)起售,而另一款紧凑型SUV EX5的起售价则低至18.48万元(补贴后13.98万元),其中最新推出的EX5 520版本起售价为21.98万元(补贴后16.98万元)。根据NEDC标准,EX6 Plus及EX5 520版本的最大综合工况续航里程均达到了500公里以上,而特斯拉官网对国产入门版Model 3续航里程所给出的描述则是“445公里(国标工况法)”。

而在这场德比较量中,较容易被消费者忽视的一点是,威马汽车作为特斯拉在中国最重要的竞争对手之一,拥有与之类似的制造理念。对于自建工厂的坚持或可被视作一个例证。

早在威马汽车创立的第二年,这家新兴电动车制造商便投资67亿元,在温州瓯江口建起工业4.0标准的智能化工厂,后者总用地面积达648422.83平方米。基于智能制造理念,该工厂可实现C2M客制化生产方式,满足多元化的用户需求,同时借助威马云服务系统,实现最快6周交付和定制车型最快3周交付。

“汽车是世界上制造标准和要求最复杂的智能硬件,这一点我们都有共同的认知。”沈晖解释道,“这也是威马坚持一定要自建工厂的原因,基础到电池包也要自己做,而不搞代工,牢牢把产品品质和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特斯拉在上海建立其海外首座整车制造工厂的意图也大致相似,后者将借助在组织内部进行的管理,确保其全球一致的产品品质,并通过本地化供应链降低生产成本。

与威马方面相较,特斯拉在华的另外两大竞争对手则略显逊色。今年3月,蔚来汽车叫停了在上海嘉定的自建工厂项目,直至两个月后才与亦庄国投签署协议,后者表示“将协助“蔚来中国”建设或引进第三方共同建设蔚来中国先进制造基地”。目前,该企业的产品仍由江淮汽车代工生产。

小鹏汽车虽然早在2017年便宣布将在广东肇庆自建工厂,但按其最初规划,该工厂一期项目最快也要在2019年底方能竣工。除此之外,该制造商尚未解决汽车生产资质问题。对该企业来说,生产筹备和资质获取都均需时日。因此,由海马汽车代工依然是小鹏汽车当前参与市场竞争的唯一途径。

尽管在制造理念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但威马汽车在与特斯拉的近距离接触中看到了可资利用的自身优势。

“特斯拉上海工厂相对建设周期较短,它还处于产能爬坡周期,目前供应链还基本在国外。而威马工厂的建设周期相对长一些,进一步解决了供应链国产化的问题。”沈晖总结道。

他认为,一些全球供应商在其他国家开发的技术并不总能适应中国用户的习惯,“比如博格华纳的电机和减速器的集成,国外可以进口现成的,但我们坚持让这些供应商实现国产化,并且成为国产后第一个用户。”

此外,威马汽车的地缘优势也将在与特斯拉现阶段的较量中得到充分发挥。基于对中国市场更深入的认识,该企业在成本控制、反应周期及软件体验方面均较特斯拉更占上风。

以软件体验为例,威马汽车目前已接入由百度、腾讯和小米等中国科技企业的多种智能应用,并在全面构建自己的移动智能空间生态。 “由于应用场景不同,一些国外的软件不一定适用于中国市场。比如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路况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做的很领先,但是威马已量产的L2级自动驾驶系统是基于中国的路况开发的,更适用于中国的国情。”沈晖解释道。

可对于特斯拉这样来自海外、最终互为德比的竞争对手,威马汽车仍表现得十分尊重。

“实事求是地看,特斯拉颠覆了汽车制造业的许多传统与常规,在全球范围内对电动汽车的普及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电动汽车、使用电动汽车。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沈晖说。

他同时表示,特斯拉在用户心中拥有显著的品牌优势,同时营销工作也相当出色。

除此之外,特斯拉多年来在盈亏线上下浮沉的经历,似乎也让他们的同城对手学到了不少。

“新能源汽车企业要实现盈利,需要一个过程。特斯拉已经做了十几年,还一直在投入阶段,在今年3季度已经实现了盈利,这让新势力都有了信心。”沈晖感慨道,“而威马汽车在精细化运营、平衡投入产出比、成本控制和团队经验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我有信心威马将成为第一家实现盈利的中国新造车企业。”

一个引人注意的现象是,投资者与资本市场似乎也产生了与沈晖相近的认知。在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筹备期间,威马汽车宣布正在寻求新一轮(D轮)融资,希望融资10亿美元,用于技术研发、品牌推广、用户服务及渠道拓展等方向。

“目前进展顺利,资本市场对威马汽车还是比较看好的。”沈晖说。

今年第一季度,威马汽车刚刚完成总额30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在C轮融资之前,威马汽车已经完成了6轮融资,融资金额累计超过200亿元。

同样的利好消息也从特斯拉的另一位同城对手那里传出。蔚来新任首席财务官奉玮周一透露,“来自腾讯的1亿美元可转债注资已经完成,李斌个人的9050万美元的注资也已完成,其余部分正在处理和交易中”。

受此消息影响,蔚来汽车当日股价涨幅扩大至40%,创上市次日来最大单日涨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特斯拉在华自建工厂开启交付,造车新势力来量一下发展差距 逆袭、反超特斯拉!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逆袭、反超特斯拉!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8月9日,进军新能源汽车20年后,

比亚迪

终于官宣,第500万辆汽车下线。

“比亚迪要做一道证明题,比亚迪可以,新能源可以,中国汽车可以。”王传福带着哭腔说出了这句话,没错,在新能源这条路上,比亚迪受到的质疑太多了。

(图源:比亚迪)

当初,没人相信新能源汽车能成功,没人相信比亚迪能成功。

回首往事,比亚迪苦尽甘来

2003年,比亚迪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巧合的是,这一年

特斯拉

也宣布成立。当初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后,股价连跌三天,从18港元一路跌至12港元,可见投资者完全不看好新能源汽车。

如今,比亚迪已是中国市值最高的车企,放眼全球也仅次于

丰田

和特斯拉。

(图源:比亚迪)

2008年,宣布造车五年后,比亚迪推出了首款新能源汽车——F3DM。

遗憾的是,当时根本没人看好新能源汽车,比亚迪销量止步不前,汽车业务一直在亏损。但王传福不愿意放弃,那个时候比亚迪几乎年年都要拿出超过利润的钱用于研发技术,部分年费研发投入甚至是利润的数倍。

十几年来,比亚迪汽车业务累计研发投入超过千亿元人民币。

面对亏损,比亚迪的回应只有两个字“坚持”。

黎明之前的2017年~2019年,比亚迪经历了利润三连跌。正如王传福所言,那时的比亚迪产品不被认可、技术不被认可、服务不被认可。

(图源:电车通摄制)

当时国内鲜有消费者支持新能源汽车,更何况是国产新能源汽车。当初不知多少网友消极发言称,哪怕海外车企停止发展五年,国内汽车厂商也追不上,整体汽车设计能力落后太多了。

2021年,度过“至暗时刻”的比亚迪,终于迎来了曙光。

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93745,位列全球第二。这个成绩,已经坚持了新能源汽车18年的比亚迪实至名归!

随后,比亚迪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官宣于2022年3月停产燃油车。

其实比亚迪敢做出这个决定,主要是因为DM-i技术的诞生,将插混车型的成本拉到了友商燃油车同一水准。

(图源:比亚迪)

再加上当时车企普遍更注重纯电动车,将插混、增程式汽车视为过渡技术,比亚迪DM-i车型几乎可以说没有对手。

结果就是,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高达186万辆,位列全球第一,并且与第二名特斯拉足足有55万辆差距。

从F3DM下线,到2021年5月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比亚迪耗时13年。2022年11月,耗时仅一年半,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如今,短短九个月时间,比亚迪第500万辆汽车就下线了。

不过,发布会上比亚迪并没有提到这些信息,比亚迪提到的是,中国第1辆新能源汽车量产到第1000万辆,耗时14年,而第1000万辆到第2000万辆,则耗时1年零5个月。

这场发布会,可能是国内汽车行业21世纪格局最大的发布会,比亚迪没有过分强调自己额辉煌,而是将其归结于“这是比亚迪造车的故事,也是中国品牌造车的缩影”。

(图源:比亚迪)

往大了说,国产工业的崛起何尝不是如此?

“中国汽车必将诞生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品牌”,王传福这话是对过去国产汽车数十年发展最好的总结,也是对未来最准确的预测。

展望未来,比亚迪要杀向合资车企腹地

辉煌只属于过去,比亚迪应当把握未来。

第500万辆下线的车型,比亚迪没有给大火的“汉”,没有给力捧的“

海豹

”,也没有给定位最高端的

仰望U8

、U9,而是给了

腾势N7

(图源:比亚迪)

腾势

品牌的产品中,N7目前的定位都是最低的,比亚迪将第500万辆下线车型给腾势N7,估计是为了明确自己的态度,接下来要杀向合资车企的腹地。

长期以来,国产车都被冠以“质量差”“操控感差”“底盘不好”等词汇,即便国产新能源汽车崛起,依然有许多人认为国产车不配卖到高价。

如今,能冲击到BBA等老牌豪车的国产车企,理想算一个,7月销量超过两万辆的

蔚来

算一个。比亚迪的汉、唐虽然销量不低,已然有资格与BBA相比,但均价还是有些偏低。

腾势是比亚迪寄予厚望的子品牌,不同于难以走量的百万级豪车仰望与主打小众越野车方程豹,它的价格区间与主流豪车相符,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图源:比亚迪)

今年,腾势汽车锋芒渐露,7月总销量为11146辆,均价42万元。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崛起,国产车的质量正逐渐得到全球消费者的认可。2022年,国内汽车市场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已达49.9%,今年超过50%已是板上钉钉。

不仅如此,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更不用说,妥妥的世界第一,全球超过一半的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生产,在中国销售。

(图源:比亚迪)

比亚迪以王朝、海洋两大系列为基础,不断向高端市场发展。子品牌

仰望

方程豹

诞生时间不长,就已经拥有了极高的知名度。

比亚迪寄予厚望的腾势,也展现出了不错的竞争力。

比亚迪能够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主要因素自然在于长期坚持技术研发,做到了电机、电池、电控全能造。整个汽车所有零部件,除了车玻璃之类的一些零件,其他比亚迪都可以自己生产。甚至当初芯片荒之时,比亚迪还有余力支援友商芯片。

懂得这个道理的国内车企不止有比亚迪,蔚来、理想、

小鹏

等头部造车新势力,

长安

长城

、吉利等老牌巨头,都致力于技术自研。这些车企推出的汽车架构、混动技术等,甚至被海外车企青睐,以至于最近一段时间不少海外车企曝出与国内车企合作的消息,例如小鹏与

大众

,智己与

奥迪

,还有早已与比亚迪达成合作的丰田。

有自己的技术,才有在汽车行业生存下去的根本。

过去国内车企只能依靠性价比与合资车企周旋,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汽车行业形势翻转,需要用性价比抢市场的会是合资车企。

封面图源:比亚迪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电车通,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特斯拉在华自建工厂开启交付,造车新势力来量一下发展差距 逆袭、反超特斯拉!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口碑最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特斯拉

特斯拉是一家全球知名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由埃隆·马斯克创立于2003年。作为最早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厂商之一,特斯拉始终秉持着科技创新、环保减排的理念,致力于打造更加出色的纯电动汽车,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找车网

首先,特斯拉的产品质量备受好评。特斯拉采用先进的技术生产汽车,确保了产品的高品质。同时,特斯拉注重汽车性能的细节设计,在提高汽车性能的同时,也兼顾了车身美观度和舒适性。这使得特斯拉的车型在市场上拥有着较高的竞争力。

其次,特斯拉的创新精神也备受赞誉。特斯拉不断推陈出新,推出的新产品和服务,如“自动驾驶”、“智能家居”等,极大地提高了消费者的用户体验。特斯拉还在不断升级电池技术,使消费者可以得到更加高效的充电体验。此外,特斯拉还通过自己的超级充电站的建设,解决了消费者对于长途旅行的电池不足的担忧。

第三,特斯拉的服务质量也非常优秀。特斯拉凭借其较高的售后服务质量和客户服务能力,靠近完美的客户服务使消费者感受到了特斯拉团队的专业和热情。特斯拉的售后服务团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和好评,这也是特斯拉的销售和品牌声誉得以迅速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大趋势下,特斯拉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领导者,以其出色的产品质量、创新的技术和卓越的服务,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追捧。特斯拉相信,在未来的时代,纯电动汽车将成为主流,而特斯拉将继续发挥其优势,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创造更多的传奇。

以上,就是找车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特斯拉在华自建工厂开启交付,造车新势力来量一下发展差距 逆袭、反超特斯拉!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特斯拉在华自建工厂开启交付,造车新势力来量一下发展差距 逆袭、反超特斯拉!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