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9 02:45:18 | 找车网
看完自主新势力销量表现之后,不妨再看看传统车企的销量报告,整体来看各大传统汽车品牌开始往新能源靠拢后,新能源车销量均有着不同程度的提升,头部车企销量增长势头依旧猛烈,多款车型月销踏进3万台大门,合资品牌新能源之路仍在奋力追赶!下面一起来看看各车企具体的销量情况吧!
比亚迪
根据
比亚迪
官方给出的销量报告显示,比亚迪2023年7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262,161辆,乘用车销量261,105台,同比增长约 61%;其中王朝网和海洋网7月合力贡献249,959台,同比增长54.1%;
腾势
汽车累计售出11,146台;乘用车出口18,169台;今年1-7月销量累计达1,517,798 辆,同比增长87.63%。
不得不说今年比亚迪的销量势头可谓迅猛,旗下各大品牌更是多面开花,海洋网的
海豚
和
宋PLUS
冠军版均交出月销量30,000+台的成绩继续领跑各自的细分市场,加入战场不久的
海鸥
也交出了28,001台的成绩,汉家族销量更是连续3个月突破2万台大关。相信随着
腾势N7
、N8以及腾势U8等车型的加入,比亚迪的销量会有更进一步的提升。
吉利汽车
吉利汽车
7月累计销量138,135台,同比增长约13%,连续六个月实现同环比双增长。其中7月新能源累计销量41,014台,环比增长超6%,同比增长超28%,创年内新高,新能源渗透率近30%!
取得如此成绩,
银河L7
的推出功不可没,仅上市第二个月销量便突破万台大关,银河L7今年7月累计售出10,058台。亲民的定价及丰富的配置体验带来超高的性价比,在市场当中展现出绝对的竞争力。而紧接着即将推出的
银河L6
,相信它同样会为大家带来更多不一样的惊喜,并且随着银河L6的加入,会让吉利汽车的销量更上一层楼。
长城汽车
2023年7月
长城
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28,896台,同比增长163%;2023年1-7月累计销售121,965台,同比增长64%。其中
哈弗
新能源累计售出10,105台,
欧拉
新能源10,116台,巍牌新能源6,652台,
坦克
新能源2,023台。
虽然长城汽车新能源乘用车的累计销量相较于其他车企并没有过多亮点,但透过长城新能源乘用车的增长速度不难看出,长城汽车已经开始加速智能新能源布局,比如Hi4动力系统开始逐步下放到各大车型,并以“四驱的体验、两驱动的价格”呈现在大家面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据透露,紧接着
坦克300
车型也将会布局新能源车型,相信在Hi4动力系统的加持下,产品竞争力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带来更可观的销量。
长安汽车
长安
汽车2023年7月新能源累计销量3.95万台,同比增长62.8%;今年1-7月累计长安汽车累计售出21.65万台,同比增长87.8%。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长安旗下分别有深蓝、
阿维塔
、长安、欧尚等品牌的新能源车型,虽然官方暂未完整地公布具体的销量情况,但根据深蓝品牌的销量情况来看,光靠
深蓝S7
单一车型就已经贡献了9,197台,是绝对的销量担当。当然,全新品牌启源旗下首款定位为中大型车轿车——启源A07也会相继加入战场,相信未来会为长安汽车带来更好的销量表现。
广汽丰田
广汽
丰田
2023年7月累计销售71,343台,1-7月旗舰车型销量占比超40%。其中
凯美瑞
2023年7月累计销量17,613台,1-7月累计销售超12万台;
汉兰达
7月销量为7,378台,环比增长8%;
赛那
7月销量7,094台,环比增长21%。
通过当前公布的部分车型销量情况来看,广汽丰田作为老牌的合资车企,布局新能源车的步伐较为缓慢,在售的纯电动车型只有bZ4X和C-HR EV作代表,可选车型比较单一,整体还是以传统的旗舰车型为主力输出,当然整体的销量表现还是比较健康的,在新能源车横行的年代还能有比较稳定的增长势头足以看出它的实力所在。
本田中国
根据
本田
官方给出的数据显示,2023年7月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销量为89,691台;1-7月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累计销量619,382台,电动化车型终端累计销量则为132,896台。
相较于丰田,显然本田的电动化之路走得顺畅很多,虽然电动化车型的销量大部分都还是以搭载高效率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的车型所贡献,但根据前不久刚完成更新的全新一代的
雅阁
和
英仕派
等车型来看,两款车型均以PHEV来取代过去的HEV动力系统,由此可看出本田电动化转型的决心。而据
东风
本田发布的最新电动化战略来看,计划在2025年前电动化比例达到50%以上,2027年后则不再投放燃油新车,2030年前累计推出10款以上纯电车型。
上汽集团
上汽集团
2023年7月份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9.1万台,从1月份开始就保持每月环比上涨良好态势,可谓是月月创新高。其中,上汽乘用车(含海外基地)累计销售新能源车2.8万台,同比增长29%;上汽
大众
和上汽通用新能源车销量更是首次双破万,分别为1.3万台和1万台,同比增长93%;上汽通用五菱累计销售新能源车3.5万台。
显然随着多款重磅新能源产品的加速发力,整体带来不错的销量表现。此外,大众ID.3限时优惠促销政策同样为销量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印证了那句话,没有不好卖的车,只差一个适合的价格!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神探,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3年开年,国内车市激烈的竞争自销量数据中就能体现到。据乘联会最新零售销量数据统计:今年3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达158.7万辆,同比增长0.3%;1-3月份累计销量426.2万辆,同比下降13.4%。尽管大多数品牌销量低于预期,但对于
长安
汽车来说却实现了逆势增长。据最新数据显示,今年3月长安汽车集团销量244996辆,环比增长28.3%。其中,3月自主新能源销量突破3.5万辆,同比大增118.6%,较去年同期实现翻倍。
今年国家把“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了首位,其中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而长安汽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出补贴福利回馈用户等措施,促进一季度销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盘活了市场活力,提振消费者感知和信心,展现了企业国企担当形象。同时,面对全球电动化趋势,长安汽车“换道超车”优势明显,以厚积薄发的技术实力,驱动企业持续向上。
逆势增长,一季度迎来“开门红”
从厂家发布的销量数据里,能发现长安汽车所呈现出来的三大特点,分别是优秀、全面、不偏科。
今年3月份,除了整体销量喜人外,长安系中国品牌表现得尤为明显。其中,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20.9万辆,环比增长28.1%,成为中国品牌3月销量冠军;长安系中国品牌乘用车15.3万辆,环比增长30.7%。
其次,长安新能源扮演重要角色,贡献着可喜的销量。1-3月,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突破8万辆,今年3月份,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突破3.5万辆,同比大增118.6%,较去年同期实现翻倍。
此外,相对于某些品牌或擅长做SUV没有轿车产品,或只做新能源而放弃燃油车的做法,长安汽车在各车型领域都占据着头部位置,体现出一个车企应有的综合实力。
从销量数据来看,今年3月份长安CS家族突破4万辆大关,达到4.49万辆;轿车系列3月销量则达到2.4万辆,UNI序列达3.09万辆。
而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今年3月份深蓝SL03交付8.568万辆,Lumin3月销量达1.12万辆,仅两款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就超过一些新能源品牌单月总销量,由此可见长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力。
今年一季度,长安汽车燃油车及新能源车双线向好,冠军CS系列突破11.5万辆,UNI序列突破8万辆,轿车系列突破5.5万辆,再加上自主品牌新能源8万辆的销量,可见长安汽车不仅实现2023年“开门红”,更表现出齐头并进的增长势头,这说明企业的产品体系非常健康并有竞争力,这让一些有偏科嗜好的同行们非常羡慕。
产品赋能,硬核技术成品牌发力推手
长安汽车为何表现如此出色?除了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敢于在营销上创新外,那就是在硬核技术上,拥有叫板主流合资品牌的自信。
作为一个拥有6国10地的全球研发布局,16个技术和产品研发中心,17家科技公司的全球化车企,长安汽车充分体现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汽车新四化趋势下,经过多年深耕新能源、智能化,长安汽车多线并举、系统覆盖,全面推进产品创新,核心技术突破。
几年前,当长安汽车发布“香格里拉计划”与“北斗天枢计划”时,很多人还心存疑虑,不知道长安如何实现目标?如今答案已经明朗,那就是以实实在在的技术,加快产业向数字化电动化升级。
这里以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动力为例,目前长安汽车非常有优势,已经掌握三大新能源动力氢燃料电池系统,并应用在量产车上。
另外,长安的智电iDD,创新开发了AI智慧节能系统和衡温智慧安全系统,有效解决电混用户的核心痛点;而长安原力电动,采用行业首创的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实现在-30℃极端环境下,每分钟电池温度提升可达4℃,车辆动力性提升50%,充电时间缩短15%。在智慧能量管理控制下,最终实现1200km的超长里程,全面解决了用户续航焦虑问题。
不得不说,长安在氢燃料电池系统、智电iDD、原力电动三大新能源动力领域优势,为企业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其中,原力电动创下行业多项第一,成为长安汽车极具竞争力的领先技术,为企业布局新能源立下汗马功劳;而搭载长安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深蓝SL03,成为中国首款量产的氢燃料电池轿车,进一步扩展了新能源动力源的多样化,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打造了标杆产品。
双线作战,技术创新加快品牌向上
正如前面所言,长安汽车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兼有的企业,这就意味着它在各领域中都占据了极大的优势。在品牌布局上,构建长安品牌、深蓝、阿维塔三大品牌,形成差异化品牌价值;在产品上,形成燃油车、新能源车并驾齐驱的强劲势头。
一方面,长安品牌一方面整合“V”标、UNI序列和欧尚等现有燃油车品牌,加速推进电动电气化转型,打造“智电iDD”技术标签。2025年前,将推出22款全新产品,销量保持100万辆。另一方面,长安积极打造新主流电动序列——OX序列,通过主流EV布局,全力抢占新赛道,提升“长安”主品牌价值。
此外,长安旗下深蓝汽车、阿维塔也分别在各自领域,发挥着头部品牌的中坚力量。其中,深蓝汽车,结合增程、纯电、氢电的全电技术优势,全面发力主流电动市场;阿维塔在首款产品阿维塔11、联名限量款011上市开售,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口碑。随着产品丰富,阿维塔在高端市场将实现与BBA豪华品牌直面竞争的局面,成功地为中国品牌树立了高端形象。
在加速电动电气化转型,全面发力新能源领域的同时,长安汽车传统燃油 CS75、UNI-V以及全新上市的
逸达
等传统车型依旧广受市场好评,继续在市场上贡献着巨大的销量。
2023年,随着UNI-K智电iDD、UNI-V智电iDD全新上市,CS75PLUS、CS55PLUS智电iDD以及深蓝S7、C236、
览拓者EV
、
阿维塔
E12的加入,形成多款全新产品都蓄势待发的产品攻势,无疑将为长安汽车后续发力做好了充足准备,销量持续增长将成为常态化。
在《车壹圈》看来:随着产业升级以及行业洗牌,未来汽车市场竞争起着决定性因素将聚焦在硬核技术与产品上。
而对于长安汽车来说,一直在业内以雄厚的研发实力而著称,这是它在向汽车智能化、电动化过程中,能有胸有成竹地规划宏伟蓝图,并且迅速实现目标异军突起的重要原因。
相比一些品牌缺乏核心技术,长安汽车优势明显。未来,随着长安汽车在技术领域的深耕,还将爆发更强大的势能,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期待企业。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壹圈,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前2个月同比下滑12.66%,多个细分市场承压。
长安
汽车当前正式公布了2月份的产销数据,长安汽车集团共计销售191007辆,同比增长38.27%,但1-2月份销量仅为362812辆,同比下滑了12.66%。其中长安自主品牌的销量下滑也同样非常明显,1-2月份销量为309424辆,同比下滑7.55%。
拿UNI系列为例,作为长安汽车UNI系列产品的销量担当,长安“油腻V”在去年下半年一直保持月销售量过万,甚至整个12月份的销量达到了1.58万辆。然而,2023年以来长安UNI-V市场表现逐渐表现出疲软的迹象。根据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1、2月份长安UNI-V的销量分别为9758辆、7656辆,相比从前过万辆的月销售量相比,长安UNI-V的销量明显开始走下坡路。
然而根据长安汽车官方数据显示,2月份长安UNI-V销量为2.01万辆,与汽车流通协会所查询到的销量数据存在着不小的差值。对此说法可能一个是批发量,一个是零售量。两个数据相差一万多,意味着经销商需要承受很大的库存压力。将销量压力转嫁给经销商虽然可以暂时让销量数据更好看一些,但难免容易形成恶性循环,锦标赛不得不降价清库存,而消费者担心后续优惠更大,观望情绪增加,最终导致销量的急剧下滑。
导致销量走下坡路的直接原因,是长安汽车日渐凸显的质量品控问题。
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刚刚过去,新浪财经联合黑猫投诉的“投诉入口“平台推出2023年315消费者维权活动。据新浪黑猫投诉统计数据,2023年第一季度,长安汽车居投诉榜首,近30日内投诉量达到297次,累计达2085次。投诉主要涉及到虚假宣传、短时间内降价、质量和售后等问题。长安汽车消费者称本身车的质量就很多问题,被刺降价让车主的权益和安全问题都得不到相应的保障。
长安汽车之所以能够坐上“自主一哥”的宝座,与其“鲸动世界”的“蓝鲸发动机”,有着很大的关系。军工背景的长安汽车一直以来给人一种可靠、耐用的品牌印象,然而在去年十一国庆小长假,一辆粤M牌照的
长安CS75PLUS
在长安汽车4S店门前披着“行驶几千公里发动机漏油” 、“投诉无门”的横幅。假期期间选择用如此极端的方式维权,即便是新闻中偶然刷到,也能感受到车主深深的愤怒与无奈。
可能有人觉得这也许只是个例,《车质网》的搜索结果显示关于长安汽车“发动机漏油”的质量投诉问题比比皆是,其中除了涉及不同版本的长安CS75PLUS外,CS55PLUS、UNI-T、UNI-V等畅销车型也位列其中。
细数长安在这两年新产品上市之初的质量品控问题,长安UNI-K在多家媒体面前麋鹿测试时同侧车轮同时离地,刹车测试时两个后轮同时离地。同时,在给经销商演示过交叉轴时由于车身结构强度不够,关不上后备箱。最终长安UNI-K还是“带着问题”上市,让不知情的消费者为此买单。
UNI-K的事情还没过去多久,长安
逸达
在上市前也出现了品控问题,在媒体试驾时避震器上座就断了,是明显的用料问题。而长安当红流量UNI-K也频发车灯起雾、变速箱漏油、车身生锈等等问题。
当问题发生后,长安汽车不仅不重视起来,尽快拿出解决的方案,反而回避无视,不知道寒了多少老车主们的心。长安汽车若是单纯为了销量而走上“降价降质”的道路,终会遭遇消费者的信任滑铁卢。对技术的不重视和对消费者的藐视,与长安汽车“科技长安·智慧伙伴”的品牌定位渐行渐远。
网上“花式营销”的长安汽车到底值不值得买?擦亮眼睛很重要!
近几年,“智能科技”成为车圈儿的高频词汇,帮助新能源汽车迅速开拓市场的同时,也让传统燃油车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目光。对长安汽车而言,长安UNI-K被定位为SUV旗舰,是最好的“科技之光”;但随着长安UNI-K智能配置的频频爆雷,也起到了不少负面作用。
长安UNI-K曾在一场名为“十平米发布会”的活动中,由长安汽车的董事长朱华荣先生亲自站台,为长安UNI-K带货,展示了名为“APA6.0
远程
自动泊车”的系统功能,称该功能可以实现在车内无钥匙的情况下,由距离19km外的工作人员通过手机遥控泊车。然而,就当消费者不禁感叹国产车的“黑科技”时,长安UNI-K却陷入了“销售欺诈”这一风波。据一长安UNI-K 2.0T尊贵型/全轮驱动尊享型车主反馈,其购买的车辆并不具备“APA6.0远程自动泊车”功能,本以为可以通过后期的OTA来升级实现,但对比2023款车型后
发现
由于缺少侧面雷达因而很难实现。除此之外, L3级的自动驾驶和灯光秀也是官方前期大力宣传的卖点,但首批车主均未享受到这些功能。
新技术的问世与落地,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就拿自动驾驶功能来说,即使技术过硬,法规层面仍然会存在许多争议,长安汽车将没有完全落地的功能拿来广而告之,试图诱导吸引消费者购车,是非常严重的企业原则问题。而面对长安UNI-K无法满足宣传功能,长安汽车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都没能提供解决的方案,而是选择 “冷处理”,这样的企业态度,对得起消费者的信赖吗?
结语:
失民心者失天下,品质与用户是一个企业无论何时都不可逾越的底线。长安汽车之所以能够坐稳自主一线阵营,与消费者的支持密不可分。当过度营销掩盖真实技术,长安汽车就离陷入危局不远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印记,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中国新能源车企8月销量,比亚迪、埃安、吉利均创历史新高近日,中国车企先后公布了各自的新能源车8月份销量成绩,8月份新能源车销量总体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比亚迪、埃安、吉利等品牌均刷新了月度销量的新高,造车新势力品牌的表现则稍显逊色,蔚来、小鹏、零跑等品牌与传统车企的销量差距越来越大。比亚迪汽车8月份销量为274386辆,同比增长57.5%,销量创历史新高,其中海洋网和王
7月新能源车销量丨比亚迪/理想持续领跑,合资车企开始反击随着国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逐步接受以及国家在政策以及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倾斜,新能源汽车展现出了强劲的势头。在刚刚过去的7月,已经有不少车企纷纷晒出了成绩单,其中比亚迪和理想依然以较大优势续领跑之势,不过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也拥有不俗表现,值得一说的是合资车企,在采用“低价策略”之后它们的号召力也是杠杠的。01理想
3月造车新势力销量:理想继续领跑,蔚来环比下降4月1日愚人节当天,国内的造车新势力车企就迫不及待的公布了3月的销量数据。整体来看,大多数车企环比都呈增长趋势,理想汽车3月销量继续领先。只有蔚来汽车3月销量出现了环比下降的情况,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造车新势力车企具体销量数据。第1名理想汽车理想汽车3月销量再次突破了2万大关,达到了20823辆,环比增长了25.29%,
暂停周交付量公布后:李想称被同行举报,假销量开始攻击企业“我们被很多同行投诉举报,所以上周开始暂时不能发布真实的上险量数据了,非常遗憾。我看有同行忍受不了开始有人对上险量数据(每个车企都会购买)造假,主动发布了第一周真实的上险量数据,快速纠偏。”5月15日,理想汽车CEO李想在微博上这样表示。之前,包括理想、蔚来、智己、阿维塔等多个企业都会公布周交付量,这被认为是新造车
造车新势力6月销量公布!埃安继续领跑理想首破3万7月1日,部分造车新势力公布了6月份的销量成绩单。统计数据显示,广汽旗下的埃安再次领跑造车新势力,销量超过4.5万;理想汽车紧随其后,销量首次超过3万辆,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具体来看,位居榜首的是广汽埃安,6月的销量达到45013辆,同比增长了86.7%,环比增长了0.02%。今年1-6月,埃安累计销量达到209336辆,同比大
2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2023年2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如下:具体来看,毫无疑问比亚迪汽车再次夺得了头名,而且比亚迪的月度表现比较出色,2月份销量突破了19万辆,达到了193655辆,较去年同期(88283辆)大增119%,其中纯电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动车型的表现比较接近,2月份销量分别为90639辆和101025辆。1-2月份比亚迪汽车累计销量已达34.5万辆,同比增长90%以上。
5月新能源车企销量,比亚迪很任性,理想不行了?与往常一样,每逢刚迈入新一个月份,车企的“优等生”都会争先恐后地公布上一个月的销量成绩,6月份也不例外。目前,理想、埃安、岚图等新能源车企都公布了5月份新车交付数据,多个品牌的成绩都创新高,5月份的新能源车市可以说是一片向好。比亚迪5月成绩:240220辆主力车型:全系说起优等生,当然少不了比亚迪,以往比
电动汽车销量排行榜电动汽车销量排行榜2022如下1五菱宏光MINIEV宏光MINIEV整车尺寸为291714931621mm,小巧车身,驾驶灵活,在小巷或是城市拥堵路段都能行驶方便,让出行更轻松高效,免除停车难的困扰同时,宏光MINIEV充电模式不依赖传统充。新能源电动汽车销量前十名有比亚迪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奇瑞汽车广汽埃安小鹏汽车长安汽车吉利汽车哪吒汽车理想1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2023-09-13 19:16:16
2023-08-25 14:09:50
2023-11-20 16:34:52
2023-08-19 12:48:04
2023-08-24 05:06:58
2023-10-03 19: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