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4 01:25:46 | 找车网
作者 | 龚宸芫 杨玉科
编辑 | Jane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前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任命的最后一位高管,迎来下岗命运。
2023年6月29日,奥迪首席执行官马库斯·杜斯曼(Markus Duesmann)被免职,即将接替他的是大众汽车集团产品与战略主管Gernot Döllner,任命将于2023年9月1日生效。
此举是大众汽车集团新任首席执行官奥博穆(Oliver Blume)做出的最新重大调整。
尽管奥迪监事会主席Manfred Döss礼貌地向这位前宝马董事会成员告别,“他在规划和推动关键战略决策方面具有远见卓识,其中最重要的是电动化战略”。但外界认为杜斯曼的离开只是时间问题,不仅涉及派系之争,也有奥迪业绩落后等问题。
▲马库斯·杜斯曼
杜斯曼跟随迪斯从宝马集团(下称“宝马”)来到大众汽车集团,迪斯提前“下课”后,杜斯曼一度被认为遭架空,他几乎没有内部政治支持。
而即将上任的Gernot Döllner曾是一名机械工程师,于1993年以博士研究生身份加入大众汽车集团。与奥博穆一样,他曾在保时捷担任多个管理职位。2021年以来,他在大众汽车集团担任集团产品和战略负责人及秘书长职务。
“我很荣幸也很兴奋能担任这个新角色。奥迪是一家有着丰富历史的优秀公司,我期待与奥迪的整个团队一起塑造公司未来。”Gernot Döllner说。
在宣布杜斯曼的继任者时,Döss表示:“在这个时间点上,Gernot Döllner是进一步加强公司产品战略及其在关键市场地位的合适人选。”
你情我愿、一片恭贺声背后,Gernot Döllner的处境实则并不乐观。奥迪虽然是大众汽车集团的摇钱树,但其也存在不少让大众汽车集团头疼的难题。
在大众汽车集团始于奥迪的柴油车作弊丑闻之前,奥迪品牌的目标是超越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下称“奔驰”),成为全球顶级豪华车品牌。事与愿违,当下的奥迪不仅在最大市场——中国表现落后,还在电动汽车等关键领域也跟不上前两者脚步。
01.
比不过奔驰宝马
在任命消息宣布前一周,杜斯曼领导的奥迪品牌还在受到奥博穆指责。6月21日,奥博穆在资本市场日公开声称,奥迪在创新方面进展缓慢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在电动化方面。
奥博穆认为,奥迪品牌拥有巨大的潜力,但是近年来并没有表现出来,“我们没有捍卫它相对于主要竞争对手的领先地位,此外还遇到了严峻的软件问题,这迫使我们不得不推迟电动车发布计划。比如原本计划2024年推出的新车不得不推迟至2027年才能发布,而宾利则更是推迟到了2030年。”
今年5月,因大众汽车集团旗下软件子公司Cariad研发进度严重滞后,并且连年亏损,大众汽车集团已宣布裁撤该部门除人事外的所有高管,并几乎重组了Cariad的董事会。
Cariad是在迪斯力推下成立的独立软件公司,并且是迪斯任中最看重的版块之一。杜斯曼也与Cariad的进展有所关联,在他任职期间,奥迪一定程度上主导了命运多舛的软件业务。
与此同时,在奥博穆看来,中国市场是奥迪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但奥迪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不佳,且纯电动汽车产品在中国缺乏竞争力,而整个大众汽车集团又高度依赖中国市场。
2022年,奥迪全球市场销量为161.42万辆,与宝马的240万辆和奔驰乘用车的204.4万辆已有明显差距。
不仅是奥博穆,奥迪品牌的高管也不满电动化进程。这家汽车制造商的高管们对奥迪在向电动化转型方面无法跟上德国同行宝马和奔驰,而感到沮丧。此外,奥迪在中国的销售业绩没有达到预期,进一步增加了他们的担忧。
今年一季度,奥迪纯电动汽车销量与宝马和奔驰有较大差距,其中奥迪约为3.5万辆,奔驰约为5.2万辆,宝马则约6.5万辆。
在共性上,BBA(奔驰、宝马、奥迪)在华面临同等焦虑。一边是主流豪华细分市场头部地位逐渐被快马加鞭的中国品牌赶上,一边是电动化进程差强人意,在中国市场未激起水花。
2022年,奔驰在华累计销量75.17万辆,同比微降0.9%;宝马在华交付79.19万辆,同比减少6.4%;奥迪在华销量为64.25万辆,同比下滑幅度达9.2%。
颓势在今年延续。今年一季度,奥迪在华交付13.6辆,同比下降16%;宝马在华销量为19.5万辆,同比下跌6.6%;奔驰在华销量为19.1万辆,虽然同比微增2.6%,但不及豪华市场平均发展水准。
有分析认为,中国品牌在中高端市场的突围,是造成BBA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6月,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表示,随着纯电车型以及明年理想L6的交付,理想汽车有信心在2024年实现总销量超过BBA。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只有宝马公布了今年一季度在华的电动车销量,为1.98万辆,而奔驰和奥迪并未公布具体数字,奔驰只提到纯电动车在华销量同比增长109%,奥迪没有公布任何一项数据。
今年5月,中国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33.7%,较去年同期26.5%的渗透率提升7.2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50.4%;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3.6%;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4.3%。
乘联会专家张明生认为,国外豪华品牌的电动化转型仍待发力。在汽车产品电动化和智能化赛道上,中国汽车企业无疑是早走了一步。这在今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上已经显现出来了,也使跨国汽车企业感受到了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为了能够跟上时代步伐,在今年上海车展期间,BBA将目光都聚焦到电动化转型上,展台C位由电动车镇场。并且,三家品牌都派出高管团队,到蔚小理等中国新能源品牌展台打卡、交流和学习。
其中,为了突出中国市场的重要地位,在车展前夕的宝马之夜上,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用不太熟练的中文致辞,并反复强调宝马“家在中国”,更坦言宝马半个董事会的成员与主要业务线的负责人包了两架飞机来到中国。
对于未来的中国市场,BBA达成的共识是,在中国设立本土化的研发团队和技术团队,以开发符合中国用户需求的技术和功能,打破了国际车企只在中国建立工厂的惯例。
02.
新官上任必须解决5大问题
杜斯曼在任期间遗留的品牌问题,将一一由继任者Gernot Döllner负责解决,后者被认为是奥博穆最亲密的伙伴之一,而新领导层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还有待观察。
大众汽车集团显然期望由Gernot Döllner掌舵的奥迪发生重大变化。人们也希望,如果继任者要继续现任首席执行官的任何事情的话,那就是全力投入电动化,而且要快。
未来,随着Gernot Döllner正式上任,其将挑起一副重担,主要解决以下五大问题:
其一,保证新产品按时推出。
奥迪已经好几年没有推出重要的新车型了。反观竞争对手,奔驰在市场上拥有一系列纯电动汽车,如EQS、EQS SUV、GLE和GLE SUV,宝马也有iX、i4和i7。然而在Cariad影响下,奥迪新一代纯电动汽车的首款车型Q6 E-tron的上市一直被推迟。
Gernot Doellner需要确保,先前计划的20款新车型(一半是纯电车型)要在2025年之前如期上市,但留给他的时间不足一年半。
并且,从2026年开始,奥迪面向全球市场将只推出纯电动汽车;到2033年逐步停止内燃机车型的生产,届时奥迪在全球的自有生产基地都将投入电动车生产。
其二,尽快决定是否在美国修建工厂。
西方公司正寻求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这让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美国变得更为重要。在这方面,奥迪必须迎头赶上。
2022年,奔驰在美国销量为35.1万辆,宝马为33.2万辆,而奥迪仅售出了18.7万辆,特斯拉同期在本土市场的销量为49.1万辆。
目前还不清楚奥迪是否会在美国建立自己的工厂,若决定修建,将给奥迪品牌发展带来巨大优势,尤其在关税方面。
在此方面,Gernot Doellner需要尽快作出决定,因为工厂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开始生产。杜斯曼最近宣布,即将对奥迪在美国的生产作出决定。现在就看Gernot Doellner的态度了。
其三,让奥迪重获尊重。
奥迪不仅在车型发布和销量上落后于竞争对手宝马和奔驰。作为一个高端品牌,它在消费者感知上也落后了。奥迪以质量好而闻名,但在其他领域,它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取得成功了。
产品定位上,奥迪在中国被视为公务员用车,而不是宝马和奔驰的真正竞争对手。技术方面,奔驰和宝马亦领先奥迪。
今年9月,宝马将在慕尼黑国际汽车展(IAA)上展示其软件驱动的电动平台Neue Klasse(New Class),届时双方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Gernot Doellner需要积极将奥迪定位为宝马和奔驰的竞争对手。
<strong st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帮宁工作室,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要说峥嵘历史,恐怕没有哪一家车企能够做到如同奥迪般传奇——鲁迅
前面那句完全是玩笑话,鲁迅没有说过这句话;但前半句奥迪峥嵘历史的话则一点不假,奥迪从诞生至今经历了两次战火洗礼;车企联盟、消亡而后再次联盟;被并购、转卖;逐渐沦为代工厂后暗自研发最后确立集团地位,自此走上正轨成为我们今天熟知的奥迪,每一步都峥嵘且传奇。
要了解奥迪的前世今生,必然要回溯至创始人奥古斯特·霍希(August Horch)。霍希在1899年成立了与自己同姓的霍希汽车,凭借着此前在奔驰工厂多年的工作经验及颇具创新性的想法,霍希汽车很快在众多车企中脱颖而出。颇具戏剧性的事情发生了,为技术不考虑成本的霍希遭到董事会抵制,愤然离开的他以Horch的拉丁文Audi为名重新创立了新的汽车公司,我们熟悉的奥迪也就正式诞生了,这一年为1909年。
创立奥迪的第二年,公司便推出了旗下第一辆汽车奥迪A型车,并在1912-1914年间接连夺得此时最为艰难的国际奥地利阿尔卑斯汽车拉力赛冠军,可谓是赚足了风头;只可惜风头越大也意味着风险越大,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奥迪被强制协助军方生产摩托车,战争结束后西方整体经济衰败,德国车企更是举步维艰,接连陷入经营危机,此时的奥迪也命悬一线……
定名汽车联盟,四环标志初次面世
事情的转机要来到1932年,在当时萨克森州银行的主导下,奥迪(Audi)、霍希(Horch)、DKW以及漫游者(Wanderer)四家定位各异的企业组成了联盟,定名为汽车联盟(Auto Union)。
如同奥运五环代表着五大洲一般,今天我们熟悉的奥迪四环标志也正是代表着汽车联盟中的四家车企。有意思的是,此时的汽车联盟并不像Logo般携手与共,更多的还是资源共享,但各个品牌独立运作。
在联盟之中,霍希继续深耕豪华领域,相继推出了霍希853等经典的车型,在同级中销量高达50%;奥迪则保持在性能上的优势,推出了多款大马力运动型轿车,在细分领域中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占有率;漫游者汽车定位稍显模糊,推出的车型皆采用同期最高技术水平打造,但由于售价高昂,所以销量并不算太出色;至于DKW,则继续以摩托车为主业,凭借着高质低价的品质,持续领跑德国摩托车行业。
自从汽车联盟成立的头七年,可谓是风生水起,四家车企在各个细分区域蚕食着市场份额,一跃成为当时的市场霸主。
遗憾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汽车联盟再次(为什么说再次?因为一战中奥迪也经历了一样的事情)被官方征用生产军用汽车。后来德国在二战战败,汽车联盟的工厂也被苏联在占领并解散。1948年,汽车联盟正式消亡,从公司登记册上除名。
连夜逃亡西德,汽车联盟开启2.0时代
赶在柏林墙树起之前,汽车联盟的高层及工程师集体逃亡西德,并在1949年于英戈尔斯塔特成立了新汽车联盟。说是执念也好,为生意也罢,此时新汽车联盟算是正式诞生了,还是原班人马,还是原来的四环Logo,但已然回不去当年的光景。
新汽车联盟重返市场后,属于没钱没技术的尴尬田地,加之市场对高端车型需求程度低,此时能够站出来打的只有DKW。凭借着价格低廉的摩托车及厢式货车两款产品,新汽车联盟的元气也在慢慢恢复,给他多点时间,回到当年的辉煌或许并不是难事。
沦为数字的牺牲品,汽车联盟被戴姆勒-奔驰收购
在1957年,也就是汽车联盟打算厚积薄发之时,其大股东Flick出来搅局了。此时Flick拥有着汽车联盟40%及戴姆勒25%的股份,毫无疑问戴姆勒是含金量更高、潜力更大的车企,只要戴姆勒并购了汽车联盟,手上的股份就会产生奇妙的反应,巨额财富也垂手可得。
就这样,Flick想获得大量财富,戴姆勒想成为德国第一大汽车集团,两家一拍即合,戴姆勒大手一挥就将汽车联盟给收购了。
被戴姆勒并购后,汽车联盟并没有过上想象中金主爸爸大手一挥就是工厂人员技术的日子,反而陷入了不给钱不给地不给技术的田地,彼时风光无比的汽车联盟在五十年代沦为了戴姆勒旗下不入流的子公司,和我们熟知的灰姑娘拥有着相近的待遇。
再一次被转卖,好日子并没有如期而至
在子公司与母公司矛盾日益激化的1964年,汽车联盟再一次被戴姆勒转卖,接手的企业为大众集团。到1966年,大众集团拥有了新汽车联盟的全部股份。
正如我们熟知的人口交易一般,汽车联盟并没有因为换了个“主子”而获得优待。大众集团并不打算发展汽车联盟,汽车联盟不仅过上了不给钱不给地不给技术的日子,反而还要停产旗下所有车型,将全部生产线改造为甲壳虫的生产线。
从1965年至1969年期间,汽车联盟成为了大众旗下专职代工厂,期间生产甲壳虫车型多达34万辆,可谓是除了代工啥事也没做。到这相信大家都看明白了,汽车联盟哪还有当年独立车企的面子,大众集团说支持你们独立创新,可钱呢?生产线呢?真是两眼一抹黑。
当然,汽车联盟的工程师们也都是血气方刚的汉子,两次世界大战都熬过来了,雪藏这种事当然也能够扛过去。
在1965年,汽车联盟以DKW F102为蓝本,装上来自奔驰的四缸发动机,并以奥迪为名,正式推向市场。一经问世,这款新车便获得了市场的好评,奥迪这个品牌也成功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至此汽车联盟中的四环标志也就成为了奥迪的标志。可以说,这么一辆以DKW为蓝本,搭载奔驰发动机的车型,成为了四环与奥迪融为一体的契机,听起来的确有些滑稽。
不仅如此,汽车联盟还偷偷(没错,就是背着大众)研发出了奥迪100,奥迪100在推出后凭借着优秀的性能表现及出色的车身用料顺利成为同级中销量最高的车型,奥迪的地位再一次被巩固,按理说,汽车联盟终于要翻身做主人了!
只可惜经济萧条先于成功一步找到了汽车联盟,刚有些起色的汽车联盟再一次跌入谷底。出于商业运作考虑,大众集团在1969年将子公司NSU汽车与汽车联盟合并,定名奥迪—NSU汽车股份公司。
奥迪进入皮耶希时代,正式赢得属于自己的市场地位
时间来到1975年,皮耶希担任奥迪的工程技术经理,奥迪通过这个神奇的男人,正式走向了品牌复兴的道路。
在1977年,最后一辆搭载NSU标志的车辆驶下生产线,这也标志着品牌正式成为单一品牌,旗下车型皆为奥迪品牌。
皮耶希在执掌奥迪后,曾提出要将旗下所有车型都改为全镀锌钢板材质,如此一来新车便不会在短短几年后发生锈蚀情况,一来影响保值率,二来也显得很低档。此提议提出后遭到了母公司大众集团的严厉反对,原因很简单,奥迪这个子公司都用上了高端的材料,大众还怎么突显高级感?
强硬的皮耶希则完全不理会这条禁令,与当时最大的铝业公司美国铝业达成合作协议,并将双面镀锌钢板车身应用到奥迪旗下的所有新车上。市场反响不言而喻,奥迪成功跻身高端车型之列。母公司大众即便脸黑如包公,在优秀业绩面前也只得选择默许。 找车网
类似于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还有大名鼎鼎的Quattro四驱系统。在1977年的一次芬兰森林车型测试中,奥迪预备测试部主任发现自家200匹的奥迪100居然跟不上又笨重马力又小(75匹)的越野车大众lltis。将此事上报皮耶希后,皮耶希明白奥迪要想成长,必须有自己的东西,于是四驱系统就成了契机。
紧接着,皮耶希下令秘密研发代号EA262的Quattro四驱系统,这一切大众集团并不知晓。
在1982年中,搭载Quattro系统的奥迪Quattro A1以极大的优势斩获当年总冠军;在后来的时间里也化身为WRC赛场上竞争力极强的常胜将军,奥迪也跟着Quattro一战成名。此时的奥迪,可以说是一边冠军奖杯拿到手软,另一边数钱也数到手软。
在80年代初,皮耶希掀起了当时最为轰动的“零缝隙战争”,在皮耶希看来,车身接缝大甚至粗细不均是不能被接受的,对于奥迪这样一家以奔驰为目标的车企而言更是如此。在“零缝隙”的高标准之下,奥迪也成功树立了属于自己的特色,一跃成为比大众更“高级”的车型。
品牌不断向上,我们熟知的奥迪正式启程
经过多项品牌改革后,奥迪终于确立了自己的品牌形象与地位,摆脱“斯柯达”般的同质化命运。市场对于奥迪的印象也不再是高级版的大众,而是充满科技感的奥迪。
在1993年,奥迪带着世界上首辆全铝车身框架结构的车型亮相东京车展,并于一年后正式量产,定名奥迪A8。这不仅开启了奥迪的顶级豪华车编年,也揭开了我们熟知的“A”字辈篇章。
运动之魂不能丢,性能车型相继出炉
回顾奥迪的历史,自第一辆名为Audi的车型出炉之时,就已经在赛场上奔驰并夺回奖杯;可以说,性能二字早已烙在了奥迪的灵魂之中。
时间来到1995年,奥迪全资子公司Quattro公司推出了旗下首款量产车型——奥迪RS2 Avant。从辈分上来看RS2 Avant其实就是现如今的RS4 Avant,因为当时奥迪是通过将奥迪80 Avant(后定名为A4 Avant)进行改装得来的;通过与兄弟车企保时捷的联合开发,RS2 Avant拥有着315匹的马力及410Nm的最大扭矩,通过Quattro系统的加持,让RS2 Avant成为了当时炙手可热的明星车型。
趁热打铁,同年,已然兵强马壮的奥迪顺势推出了旗下首款跑车——奥迪TT Concept,堪称梦幻的身型很快就让它成为了法兰克福车展中焦点的存在;在1998年奥迪TT正式量产,属于奥迪的性能纪元也正式开始了。
时间来到1999年,奥迪正式出战世界上最为艰苦的赛事之一——勒芒24小时耐力赛。次年,作为新晋厂商的奥迪便凭借着奥迪R8赛车包揽赛事前三,成为当之无愧的冠军车队。在接下来的2001年、2002年上演帽子戏法,连续夺得冠军宝座;2003年奥迪缺席赛事而被宾利EXP Speed 8赛车成功夺冠(但搭载的依然是奥迪的发动机);在2004-2005年继续稳坐冠军宝座,六年五连胜!
在2006年,奥迪创新性地将柴油发动机引进了勒芒赛场。这是勒芒赛场上第一次传出柴油发动机的声浪,也是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一年;奥迪凭借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R10 TDI柴油动力赛车,凭借着不俗的动力性能及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奥迪R10的进站次数远比对手要少,夺取冠军奖杯也犹如探囊取物般轻松。
自1999初次参加勒芒至2016年收官,奥迪共参加了17场比赛,共夺得了13场赛事的冠军头衔;让奥迪成为当之无愧的“勒芒王者”。
突破科技,启迪未来
一直以来,奥迪的Slogan都是“突破科技 启迪未来”,也正是这份积极向上努力突破自我的品牌宗旨,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奥迪。在刚过去的2019年中,奥迪全球总销量高达184万辆。很难想象,50年前奥迪还只是一家依附在大众旗下偷偷摸摸研发Quattro系统的“不入流车企”。
从1909到2020,奥迪已经走过了111年,贯穿奥迪这么多年的,从来都不是幸运二字;相反,奥迪的的这111年间从未停止过对命运的反抗,无论是两次世界大战,还是两次“金主爸爸”的雪藏,奥迪都选择了忍辱负重,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努力着。正是这种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使得奥迪能够成为全球一线豪华品牌的一员,能够自信地喊出“突破科技,启迪未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 奥迪A6L扮演“官车”的角色 ,但奥迪A6L车辆越来越受中国消费者认可,有些地方,奥迪A6L都比奔驰E级、宝马5系等车辆流行,买奥迪A6L也比奔驰和宝马更有面子。
2、 一些中小企业小老板们的最爱。 在生意圈,大家都认可奥迪A6L,足见奥迪A6L的气场很足。
3、 还有很多高级白领选购这款车 。
奥迪A6L车辆的整体售价为41.98-65.38万,虽然优惠力度达5万元+,但这款车的落地价保守估计在40万以上,根据现在的用车标准来推算,凡是买奥迪A6L的车主,其家庭年收入都在40万+的水平,现在很多一线城市打工族,年收入都在这之上,这也是奥迪A6L能够畅销的根基所在。
车主选购奥迪A6L原因:
主要原因就是,奥迪A6L车辆空间较大,车辆乘坐感舒适,且它还具有较为优秀的NVH属性,奥迪A6L乃是以商务的标准设计的家用车,大家选购它无可厚非!奥迪A6L,它最初的定位乃是偏商务性的家用车,首先说车辆空间,奥迪A6L车辆的长宽高为5038x1886x1475mm,车辆轴距为3024mm,这样的尺寸空间,毫无疑问乃是标准的C级车,车主和乘客坐进车内后,唯一的感觉就是宽敞,后排甚至可以半躺的姿势乘坐。
奥迪A6L,车辆内饰所用材质偏软,车辆内饰都被真皮材质包裹,具有非常细腻的手感,试问,哪一个车主能够经受住它的考验?奥迪A6L主副驾驶座椅,均支持前后调节、 靠背调节、 高低调节、 腰部支撑等功能,可以带来比较舒适的体验感。
在科技感配置、安全性配置方面,奥迪A6L也毫不吝啬,车身稳定、自动驻车、主动刹车/主动安全系统、上坡辅助等全系标配,液晶仪表尺寸达到了12.3英寸,中控液晶屏为10.1英寸,触控式液晶屏,支持carplay、carlife,可控制导航、电话、空调、多媒体系统等,科幻味儿浓厚。
以上就是开奥迪a6l都是什么人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找车网。2023-10-14 19:34:59
2023-08-27 10:50:30
2023-10-20 18:10:53
2023-09-29 10:19:44
2023-09-10 19:17:59
2023-10-24 06:0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