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至精至微至意深心什么意思?相关的问题,今天,找车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至精至微至意深心什么意思?](/draw/thumb/70578/d720ccee1de1faf80b209fe6aa347009.png)
至精至微至意深心什么意思?
大医精诚具体的意思:
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
扩展资料
《大医精诚》
一文出自中国唐朝
孙思邈
所著之《
备急千金要方
》第一卷,乃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
孙思邈《大医精诚》,被誉为是“东方的
希波克拉底誓言
”。
它明确地说明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
这篇文章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直到现在,我国的不少中医院校仍用它作为医学誓言,并用它作为准则来严格要求自己。
每个医生都应秉承“大医精诚之心”,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
![至精至微至意深心什么意思?](/draw/image/70578/2f2ff4da585983e731f1316359f84b02.png)
至城至精同乐同长什么意思?
“至诚至精同乐同长”是一句来自《中庸》的名言,其中“至诚至精”指的是做事要尽心尽力、尽善尽美,做到最好;“同乐同长”则是指在团队中要同心协力、共同进步,相互帮助、共同成长。这句话的意义是要通过不懈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水平,同时与他人共同努力,相互合作,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使自己和集体都能够获得持久的快乐和成功。
找车网
至精至微之事,求于至粗至浅之思维
《列子•说符》中讲了个故事——
鲁国有两户邻居人家,施家和孟家,施家的两个儿子,一个学问好,另一个喜欢研究兵法。学问好好的儿子拜谒齐王,宣讲自己的理论被齐王授予太傅之职。好兵法的儿子去到楚国,向楚王贡献策谋,楚王很欣赏,任他军中的要职。
施家得荣华爵禄,邻居孟家很是羡慕,邻居孟家同样有两个儿子,一个学问好,一个好兵法,于是就到施家请教,了解施家的儿子的成功奥秘,施家很慷慨,毫无保留的实地告诉了孟家。
孟家学问好的儿子向秦王游说自己的学问,秦王觉得当下正处于争霸之中,各家都在全力备战,无论是粮食还是人力都用在战争上,孟家的儿子却在宣扬仁义,秦王十分厌恶,就把孟家的儿子给宫刑后放黜了。
孟家另一个儿子去卫国献策,卫王说,我们是小国,在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存,我们小心适奉大国,才是求安之道,如今你让我兴兵建军,那么亡国就指日可待了。卫王转念一想,这个家伙这么有才能,有喜欢兴兵伐国,要是放过他让他游说了其他君王,那么我们卫国就要遭殃了,所以就砍掉了他的双脚,才把他放回鲁国。
孟家老太爷看到两个儿子残疾而来,到施家门口呼天抢地,这时候施家人说了一番话
“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无定是非也。”
我们的儿子方法相同,但结果不同。并非方法有问题,差别在于“时“的选择。
“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天下的是非是没有一定的,某一种原则,某一种道理,在某个时候、某个环境是对的,到另一个环境就不对了。“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曾经有用的当下或许就没有用了,曾经被弃用的方法,在今天又重获用处。到底是用于不用哪个方法,不是简单的是非判断。
我常认为选择很重要,然而更加重要的用心精微的判断。
写成此文,是引导人详查形候,审视自身与环境,但免不得有人说,“你就直接告诉我怎么才能做到用心精微” ——真可谓“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
以上就是找车网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找车网。